前言
致谢
1 分析真理的观念
1.1 导论
1.2 休谟之叉
1.2.1 康德和分析一综合区分
1.2.2 先天综合命题
1.3 博尔扎诺与分析性
1.4 弗雷格的分析性
1.5 罗素悖论和描述语理论
1.6 维也纳学圈
1.7 卡尔纳普和逻辑经验主义
小结
拓展阅读
2 卡尔纳普和蒯因
2.1 导论与综述
2.2《构造》的终结
2.2.1 作为逻辑句法的哲学
2.2.2逻辑语言和描述语言
2.2.3 物理语言
2.2.4 《句法》中的分析性
2.3 卡尔纳普的语义学转向
2.4 阐释
2.5 语义情境中的分析性
2.6 消除形而上学:卡尔纳普最后的尝试
2.7 蒯因:阐释即消除
2.8 当然行为主义者
2.9 瞄准分析性
小结
拓展阅读
3 分析性及其反对者
3.1 导论与综述
3.2 质疑分析性
3.3 蒯因的《经验主义的两个教条》
3.4 对分析性概念的可理解性的反驳
3.5 蒯因的一致性论证:卡尔纳普的回应
3.6 对一致性反驳的其他回应:格莱斯、斯特劳森论蒯因
3.7 经验主义的第二个教条
3.8 对反驳分析性之存在的回应
3.9 约定的分析性
3.10 蒯因对分析性的修正态度
小结
拓展阅读
4 分析性与本体论
4.1 导论与综述
4.2 蒯因的“自然化的本体论”
4.3 翻译的不确定性
4.4 不确定性论证的影响:本体的相对性与分析性
4.5 对蒯因不确定性论证的回应
4.6 卡尔纳普的《经验论、语义学与本体论》
4.7 蒯因主义者以及其他人对《经验论、语义学与本体论》的回应
4.8 最近出现的一些关于“概念真”与本体论之间的新联系
4.9 蒯因的本体论承诺、因果性和“存在”标准
4.10 伊莱.赫希与特德.赛德论部分一整体原则
4.11 坎贝拉计划:卡尔纳普《构造》的复活?
小结
拓展阅读
5 分析性与认识论
5.1 导论与综述
5.2 分析真及其在认识论中的作用:“经典”观点
5.3 对经典观点的反驳
5.4 邦茹论温和经验论
5.5 蒯因的“自然化的认识论”
5.6 蒯因与证据:对循环论证的回应
5.7 克里普克论分析性、先天性与必然性
小结
拓展阅读
6 重新定位分析性
6.1 导论与综述
6.2 绝佳案例:规定与数学
6.3 有一种陈述或可被合理地称为“分析”陈述
6.4 摒弃“二维主义”
6.5 分析性*与T分析性
6.6 分析性*如何回避对分析性的常见反驳
6.7 对分析性其他两个进路的简要评论
6.8 作为T分析性的数学主张
6.9 深层应用:纯规定物和非纯规定物
6.10 方法论上的若干评论
小结
拓展阅读
术语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