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看见看不见(中国国家地理)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翟红刚、秦翼主编的《看见看不见(中国国家地理)》以冷静、客观的视角,有效揭示了一系列充斥在社会中,广为人知却被严重漠视,避而不谈的社会问题。为时代做记录、为人性留见证,在“看不见”当中,争取“看见”,就是这本书的核心价值。

摄影师必须以平视的目光平衡地观看,不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而是以尊重、包容和理解去深入人心。真相也许永远只是一个不断被接近的目标,但持续地向真相接近,必然持续地远离虚妄。这便是他们坚持“看见”的意义。

因为,他们的“看见”,不仅仅是他们自己的。摄影师应该是社会的眼睛,让看不见的,看见;让看见的,更清晰。何况,只要有“看见”,就有改变的可能。

内容推荐

人们常说文人是一个社会的良心,摄影师何尝不是?翟红刚、秦翼主编的《看见看不见(中国国家地理)》所展示的,是一大批中国的报道摄影师,用他们的正义和良知,持续不断地对社会和现实的观照。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不愿意看见的,关注的力量才得以发挥和扩散。影像和文字的呈现,是为思想提供养料,令观者动容,启发和思考。在混乱中挖掘真相,在质疑中展示真实,在困境中发现希望,也许这就是“看见看不见”背后的奥义吧。

目录

小广告

未婚妈妈

失孤

留守妻子

捉奸人

流美孤儿

我的心情草原

毛家工业园

乡村娱乐

圣诞工厂

电商女郎

网络女主播

网络写手

负重的海岸线

煤城困境

试读章节

  小广告的背后不应是一道简单的“判断题”  社会的角落里,这些东西我们早已经习惯到视而不见,但我想每个人都曾好奇过它们背后隐秘的故事。  这个选题折磨了我4个月,一天都没有歇过。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得到拍摄许可,这需要大量的沟通。2013年11月开始,我每天只做两件事:去各地街头转悠,拍摄墙上的小广告,然后像推销员一样,不停地打电话。直到春节,一直都在干这事。其中有三个目标是最难突破的,分别是贩枪广告、小姐广告和游医广告。不同的目标,我用尽了各种不同的方法才完成拍摄。贩枪的人,我帮他联系省城医院解决了儿子的手术问题,作为“报答”,他允许了我的拍摄,拍摄结束后他就换了手机号,失去了联系;在小姐的眼里,我就是一个喜欢拍女人的“变态”;对于游医,最后则是不得已选择了强行拍摄……  那段时间,每个月的电话费将近两千,我已经记不清被多少人拒绝过。拒绝我的方式和话语都差不多,大多数人都可以约见面,但如果我告诉人家,我要拍照时,所有人第一反应就是“你干什么的”、“你有毛病吧”……然后50%的人会立刻走掉,还有50%的人请我立刻出去。  有一个场面,我至今无法想象她是怎么做到的。一个小姐,进门不到5秒,她边笑着边把自己脱了个精光。“拍张照吧。”我边说边转身从包里取相机。她立刻翻脸,穿衣服的速度更快,大概3~5秒。我正惊讶于她穿衣速度的时候,她已经恶狠狠地骂了过来:“你干吗的?玩不玩?掏钱!信不信老娘叫人弄死你?”  和每个小广告背后的人打交道的经历,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枪贩老余端坐在镜头前,握枪的手一直在抖,一起抖的,还有他的腿。他努力地直视我,眼睛却左右闪躲。”这是我第五次见老余,也是最后一次联系。那次拍完照片以后,他就带着儿子赶往火车站,离开温州,回了老家。他说,回去后会把新的电话号码告诉我,但如今他的旧号码已经停机,新的电话却一直没再打来。起初,我只是把老余当作“突破”对象,当得知他儿子的罕见病情后,我开始变得矛盾,后来帮他联系了省城的医院,解决了手术问题,作为“报答”,他允许了我的拍摄。我能够理解,考虑到所处的环境,老余的内心肯定是复杂的。他让我拍摄,有不好意思拒绝的成分,但同时又担心自己的事情被曝光……最后,他选择了面对镜头,之后又默默消失。儿子的康复,对他来说或许是最好的结局。  城市角落的小广告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牛皮癣”的环境治理问题。每个小广告的背后都有一个看不见的隐秘世界,这里有江湖郎中的坑蒙拐骗,有黑道混混的无奈迷茫,有寄居者的颠沛流离,还有寻找亲人的冷暖人生……他们用最低的成本推介自己,迎合着人们的需求。小广告的背后,不应是一道简单的判断题。  这是一个我们大多数人“看见”,但又麻木“不见”的社会底层,它真实存在。在中国,我们从小接受的道德标准是非黑即白的,很少从人性的角度,从理解出发。这个选题,我选择换一种方式,用人文关怀的视角去记录,希望能引发大家对这个群体的关注。P12-13

序言

让看不见的,看见

那天,在微信上看到《看见》的图片编辑马俊岩转发了一条他们的稿子:《资源枯竭后的工人村:她一天出卖身体十几次换取毒品》。打开一看,是关于云南个旧的报道。我留了个言:“我们做过报道。”俊岩很快回复:“三年过去了,情况丝毫未改变,任其自生自灭吗?”

这样尖锐的诘问如何回答?我想了想,写了这么一句话:“也许我们能做的,就是‘看见’”。我不知道俊岩是否满意这个答案。或者,那些一直在《看见》这个平台上坚持的摄影师们是否满意这样一个答案。直到我看见这本画册。

15个摄影专题,15位摄影师的“看见”,数量不多,却遍及社会、经济、伦理、环境、城市、农村的诸种问题。这些问题,或多或少都曾浮现于我们的视野,甚至或深或浅都曾交集于我们的生活,但是,我们大部分时候,都或主动或被动地选择了熟视无睹以及知之不详。

这是一个不缺乏“看见”的时代。有多少“秀”正等待着被观看,有多少“隐私”正渴望着被曝光;无论是“刷脸”还是“刷屏”,目不暇接的各种“看”之中,夺人眼球的各路消息迅速蔓延又迅速被覆盖。所谓“真相”不过是用以制造“话题”的噱头,而“观点”也不过是被几个标签绑架的道具。

我们真的看见了吗?

于是,我们轻率地忽视那些黑暗与阴影中的弱者,又轻易地蔑视那些貌似不堪的同类。因此,我们很难真正去检视病痛痼疾的症结,以及正视变革之路上的困难、波动和曲折。

所以,当这15个摄影专题从大草原、从海岸线、从矿井深处、从简陋的出租屋、从拥挤的城中村,以及从沉默与泪水、盼望与爱来到我们眼前时,我们看到的是这个世界毛细血管里的涌动,与神经末梢处的轻颤:每一个故事都来自于真实的普通人,每一幅画面都出自于平静的同理心。这些摄影师似乎并没有太高的奢望,只是希望他们看见的这些人,不要被偏见遮蔽,不要被习见漠视,不要被所谓的意见洪流所吞没,让更多的人看见这些人复杂的生活和处境,而不再随意地给他们下判断。

同时,他们又显示出了某种雄心。显然,他们并不打算臣服于某种简单的影像记录与肤浅的感动。他们之所以选择这些不太容易被真正看见的对象,正是给自己一种挑战。

在图像的获得与观看日趋便捷与随意的时刻,摄影师的境况多少有些尴尬。一方面,他们要适应这种变化;另一方面,他们又必须坚守住自己的立场。耐人寻味的是,在他们希冀别人不要持以偏见之先,他们必须剔除自己的偏见,包括来自于职业的优越感与审视者的居高临下。

我们不能去造成这样一种局面:对着墙上的照片唏嘘落泪,却对身边的困境视若无睹。虽然“看见”的同时,也意味着“看不见”。比如当这15组摄影专题让我们看见了诸多问题之时,也意味着,还有更多的问题,没有被我们看见。

所以,摄影师必须以平视的目光平衡地观看,不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而是以尊重、包容和理解去深入人心。真相也许永远只是一个不断被接近的目标,但持续地向真相接近,必然持续地远离虚妄。这便是他们坚持“看见”的意义。

因为,他们的“看见”,不仅仅是他们自己的。摄影师应该是社会的眼睛,让看不见的,看见;让看见的,更清晰。何况,只要有“看见”,就有改变的可能。

这样的希望,你看见了吗?

就在这本画册里。

书评(媒体评论)

阮义忠:

图片故事曾是纸媒时代影响力最大的传播形式之一,全球各地的摄影师密切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用相机报道、刻画了不同阶层人群的命运,用图像勾勒出整个世代的社会史。数码时代的纪实摄影师,发表阵地虽骤然转向网络,却依旧以同理心在观看世界、以平等心在对待对象。新浪的《看见》栏目为广大优秀的华人摄影师提供了为时代做记录、为人性留见证的平台。这些图片故事在网络发挥影响后集结成书,堪称名副其实的图像史册。

刘香成:

“问题”在被解决之前需要有人首先将其发现并提出。《看见-看不见》以旁观者般冷静、客观的视角,有效揭示了一系列充斥在社会中,广为人知却被严重漠视,避而不谈的边缘化社会问题。它们多被归为“猎奇”的范畴,或成为昙花一现的热门话题,在全球网络化的今天,任何信息的烟消云散虽只需一瞬间,而纪实摄影与文学的恰当结合,却为当今时代的“正在发生”留下最直观的痕迹。

王文澜:

我看见了?我说不清楚,我写不出来,我还是拍下来吧,摄影始于无言之处。拍照可以写实,也可以写意,看见与看不见游隐在虚实之间。我不能对周围的一切熟视无睹,我不是握着相机的机器。许多看不见的,可以慢慢用心去感悟,在看不见之中,我争取看得见。

陈小波:

在中国做摄影,关注社会变迁、关注他人的命运应为第一要义。中国变化一目十年,中国百姓遭遇比小说精彩百倍。新浪的《看见》,是一个有命运感的栏目。在这里出现的所有记录者,秉承摄影最强大的记录与文献功能,他们训练有素,满怀悲悯,用盐巴面包一样朴素的视觉语言,完整陈述一些特殊人群的命运,替他们发声,替他们呼告。

严志刚:

有人说,在传统媒体传播方式逐渐衰落的大环境里,图片的传播方式正趋于被视频和VR代替。在我几乎相信的时候,每一次观看新浪图片的《看见》栏目,那种对纯粹影像的信任和崇敬就会立马回归。用纸质书出版、赋予图片观看仪式感,是这个时代,向报道摄影守望者最好的致敬。愿《看见》能持续看见更多看不见的东西。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4:4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