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钱钟书的人生智慧课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陈玉新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由陈玉新著的《钱钟书的人生智慧课》以简洁的方法为读者带来此三方面的学习和阅读体验,以北大学者的讲义或具体实例为主线,内容生动详实,可读性强。青年读者是本书的主要目标读者群,尤其是正处于社会适应期的青年读者,积蓄一些来自于阅历丰富的人的人生经验,而这三位大师在知名度和人生阅历方面无疑是十分引人注目的。

内容推荐

钱先生是中国当代极负盛名的文学家和学者,他的作品充满了智慧和幽默,让很多读过他作品的人爱不释手。不过,让人出乎意料的是,近些年来讨论钱先生作品的人越来越少了,而热衷于他的逸闻趣事的人却多了起来。

钱锺书先生成就卓越,他低调为人、高调治学,与家人和睦共处、其乐融融。这正是对如今骄纵、虚妄的社会风气的鞭策和激励。

《钱钟书的人生智慧课》由陈玉新著。

目录

第一章 民国第一才子,钟情于书

 一心读书,专注耐心两并行

 蔚为大观,得益于自强的性格

 名震当世,勤奋是成才之道

 惜时如金,甘于寂寞的才子

 谨言慎行,不好访友的待客之道

 独特性格,恃才傲物的“童心”

 名震清华,因为喜欢所以坚持

 幽默文人,《许眼变化图》的玄机

第二章 古今中西皆贯通,内外兼修

 率真狂傲,放弃清华的留校机会

 可爱癫狂,处事不做“道貌的儒者”

 文化昆仑,当代第一博学鸿儒

 纵生谈笑,学国文也可留洋深造

 牛津留学,腔调纯正的外语天才

 学贯中西,活用《圣经》巧讽现实

 特立独行,不盲从权威不拒绝理论

 笃行不倦,打造中西文化园林

第三章 智慧文学的传人,绝妙文心

 精益求精,文学旅途没有止境

 “文改公”,借以自谦表严谨

 君子不器,《围城》并非专才之作

 博大精深,“钱”学的四字真言

 《管锥编》,旁征博引显文化底蕴

 《谈艺录》,精而简练的短篇文学

 尖锐长针,学者式的幽默讽刺

 笔锋勾勒,独特的文字漫画魅力

第四章 倒退黑白镜像,慢步缓行

 粗笔勾勒,相机记忆叹同窗

 逸闻趣事,有棚无书不成行

 乐观个性,牛鬼蛇神的被“改造”

 一部《围城》,浓缩了整个人生

 超然态度,站在人生边缘看人生

 八年学习,文人与智者缓步慢行

 睿智目光,独独喜爱老子和黑格尔

 戏谑思辨,一个特殊的“文盲”

第五章 “钱”学书中的“颜如玉”

 读文:“冷”读与“热”读均是阅读人生

 赏文:冷、热、精、粗均为人生之态

 为文:消纳精华,物化归我

 诗心、文心和人心,心系人生

 印证人生,通读熟记之后的本源

 人文相离,相信却不能尽信“名”

 为人行文,刻薄人善做文章

 文如其人,在此而不在彼

第六章 博闻强识的围城人生

 文化巨匠,读书万卷真须破

 西学东用,不以国界为限定

 自成一家,中西新思路的诞生

 论危害性,由《世界报》引发的争论

 舌战九儒,冯兰友讨论会必胜的窍门

 过目不忘,多乎哉?不多也

 凤凰涅槃,对黄永玉的无心解围

 广闻博学,戏称的博德利“饱蠹楼”

第七章 反躬自省的大评论家

 完整人生,魔镜中的钱锺书

 犀利言语,挑刺版的以礼相待

 一辈子“钱”,难道还迷信钱吗?

 翻转道德,道德家的“真”面目

 以文为戏,天才的恶作剧戏谑

 批评本色,不屑装腔作势的伪装

 坦率狂生,尖刻严苛有何不可?

第八章 不“懂”文化的“无知”文人

 学贯中西,扬弃为治学态度

 缺乏刁气,充满书呆痴气的顽童

 独立思考,誓死不做“两脚书橱”

 不“懂”文化,对名著的“挑剔”

 不拘一格,寻找新的替代文体

 蒙田随笔,五彩缤纷的创作之始

 “抨击”恩师,吴宓的“罗曼蒂克”

第九章 以文读人的作者先生

 钱氏随笔,世事洞明皆学问

 文以载道,含笑谈真理的人

 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一部《围城》,读尽人间众生相

 书读极致,世间鲜有的读书人

 默而存之,出入古今默默者存

 文以载道,昆仑泰斗两相重

第十章 通透人生的凡夫俗子

 不惹尘埃,耿直谢绝“国宴”

 不图名利,钱氏警句不信“钱”

 心无旁骛,闭闻他人与他事

 关门谢客,美味来源未必美

 痴心清厉,真读书人的本性

 清高脱俗,巧谈城中苏文纨

 巧谈避世,一蓑烟雨任平生

试读章节

关门谢客,美味来源未必美

钱先生是中国当代极负盛名的文学家和学者,他的作品充满了智慧和幽默,让很多读过他作品的人爱不释手。不过,让人出乎意料的是,近些年来讨论钱先生作品的人越来越少了,而热衷于他的逸闻趣事的人却多了起来。

一则关于钱先生的故事说,有一位外国女读者,非常崇拜钱先生及其大作,竟远涉重洋来到中国要见上钱先生一面。当这位崇拜者找到钱先生所住的城市时,她先给钱先生打电预约,钱先生还是按自己的惯例礼貌地推辞,并说了一句很有趣的话:“如果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它的味道不错,又何必非要见到那个下蛋的鸡呢?”

学者对钱先生冠以“泰斗”和“昆仓”的称谓。不过,倘若钱先生泉下有知的话,是绝对不会同意这种称号的。因为他一生最是讨厌浮名虚誉、卖弄名声。他一直都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读书人就该有读书人的自觉,尽职尽责地做学问才是自己的工作,虚名什么的都是不必要的。说到读书人,笔者又想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先生。莫言先生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似乎不胜各种打扰,他说:“今后大家最好不要邀请我,多么光彩的事我都不参加。第一不要邀请我,第二不要到我老家去,大家各干各的,我用我新作回报你。”莫言先生的这番话和钱先生的“鸡蛋论”所表达的意思竟然不谋而合。

钱先生在治学路上需要的不仅是大量时间,更需要一种独处的状态,专心地去思考。但是应酬,尤其一些没有必要的应酬,显然只会浪费他的时间,甚至还有可能影响他的研究。莫言先生之后的话就证实了这种说法。认清自己,不管是在什么时候都是最重要的。钱先生对自己的定位和对自己的认知一直都很清楚,与其他的争名逐利的人相比,他更倾向于自己是个读书人。

看清我们自己,给自己定个位,做符合自己身份的事情,这对于我们来讲

才是最重要的。

置身于大千世界之中,每个人都有固定位置。但无论是身处何种位置,都要保持一颗理性的头脑。因为只有那些认清自己位置的人,并且能在内心构筑起自己未来的人,才能拥有充实而健康的生活。

痴心清厉,真读书人的本性

读书,是一个大话题,古人读书,今人读书,后人也要读书。书也因此成了人们精神的载体,成了人类思想的结晶。有位作家曾经说过:“书是一个多情种子,如果你一不小心沾惹上了‘她’,这一辈子就休想摆脱‘她’的纠缠。”事实也确实如此。

痴心清厉在钱先生读书方面体现为:对于书籍,他拥有一片痴心,而另一方面,他又很不近人情,一派书生犟脾气,一副清厉的样子。钱先生的痴心清厉没有任何原因,简单一句话不过是不想让读书的计划落空而已。痴心的钱先生对书的要求比较严格。在钱先生看来,读的书不多,见识就不会广,在谈及相关学识的时候就会觉得如井底之蛙,甚至会贻笑大方。所以,钱先生读书涉猎极广泛,他精通多种外语,这就使得他读书时能中西统摄。

海外汉学家经常会借助外语来看国内的学者,据说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某次国内的一位比较有名的学者到美国某所大学举行讲座,所讲主题是希腊文明。当时图书馆有几个华人正在谈论这件事,有人说,这个学者一定懂得希腊语,或者是英语,但是这几种语言都被来人否定了。不会讲英语,又不会讲希腊语,那么还谈什么希腊文明呢?他们互相看了看,然后大笑了起来,这样的讲座不去也罢。而懂得多门外语的钱先生,肯定是不会出现这种尴尬局面的。于是,就有人把钱先生当作一面镜子,以此来衡量所有敢自称为“著名学者”“大师”的文人。这并不是说要以钱先生读过书的数量、擅长外语的种类来衡量所有的文人。毕竟钱老的那种境界是很少人能达到的。所谓的衡量,不过是督促人们积极地学习钱先生这种读书态度罢了。

钱先生的痴心和清厉还表现为一种求真精神。钱先生在读书方面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但在为人处世方面,却又极其单纯,外内如一,事事执着认真,书生意气十足。

钱先生特别注重“真”,这种“真”是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即使是对自己比较亲近的人也是如此。20世纪40年代的时候,钱先生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当时吴宓教授想要编写一部字典,就积极邀请钱先生参与,不料钱先生没有答应。之后,吴宓教授又想让许国璋来参与编写,没想到钱先生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就很直率地说,许国璋不行。许国璋是钱先生的得意门生,没想到却被钱先生的这种“真”毫无保留地拒绝了。

痴心与清厉是钱先生治学的一种态度,在笔者看来,我们在追求自己的理想的时候都要有自己的态度。努力追求最好的,坦然接受能得到的。世间万物总是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没有办法支配的,也有很多东西是自己可以支配的。尽了力,即使是得不到最好的结果,那也没有关系。没有尽力,得不到结果,这才是最可悲的。

P216-217

序言

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假使人生真的是这样,那么,我们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书评家,具有书评家的本领无须看得几页书,议论早已发了一大堆,书评一篇写完缴卷。

——《写在人生边上》

正如钱先生在《写在人生边上》所说的那样,人生是一本大书,每一个人都需要用一的时间不能有半点懈怠地去认真研读。只有真正领悟到了这本书的内容之后,才能算是真正地读懂了人生。

钟情于书的钱先生,不仅仅只是好读书而已,他还把自己对读书的这种执着精神融入到了对学问的研究之中。从古到今的博览,中西文学的广泛涉猎,再加上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终于让他成为一代智者。有人曾经对钱先生的文章进行过仔细的研究,他们发现,在钱锺书的身上,既有鲁迅的犀利言辞,又有着梁实秋的幽默风骨,与此同时,还涵盖了金岳霖的痴情不悔。

他看透了媚骨奴颜,誓要做完整的人,不过有一丝一毫奴颜媚骨的生活。而钱先生似乎也吸取了前人的智慧,在他的人生中,不骄不躁,慢步徐行。钱先生是一个通透豁达的人,有人将他的处世方法定义为一种圆滑,也有人将其定义为一种世故。但不管是哪一种的定义,这些都是对钱先生处世的不同看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看法自然是不一样的。

钱先生喜欢读书,在他看来,“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是十分有道理的。譬如说,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不经意间读到的一个小故事,在他的眼中,就有很深刻的人生道理。浅显的人,不懂得读书的人,自然是没有办法领悟这其中的道理。所以,钱先生在饱览群书的时候又收获了一种处世哲学。

《围城》是钱先生的代表之作。在《围城》中有这样一句话:“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一部《围城》勾勒出了人间众生相。凡是读过《围城》的人对钱先生的认识都会更深一个层次。一段平实的文字,还原一段民国时代的人生故事,不管你经历过,还是没有经历过,你都会对当时社会有很深的认识。写着《围城》的人,却并没有被围城包围,这样的人是自由的,自然也是能够看破世俗的。

“人谓我狂,不知我狷。”狷者,并不是谁都可以做的,想做狷者也需要有一定的条件才行。拥有真才实学恰好是一个狷者应该有的资本,而钱先生就拥有了这种资本。“狂生”成为了他的代名词,他毫不做作地进行批评,为人坦荡的同时又时常反躬自省,他的这种批评既不装腔作势,又不妄自菲薄。他总是让人在接受这种批评的同时,又不得不佩服他的思考哲学。

一个真正的文人,只懂得批评是不行的,还要懂得充实自己。钱先生自然是不满足于做一个只会移动的两脚书橱的。在他看来,文化是一个不能定义的概念。学习是没有境界的,无涯的学习是不能用有涯的时间来丈量的。文以载道,以文读人。文人只有达到这样的境界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文人。做通透人生的凡夫俗子,不做人云亦云的盲从狂者,这便是钱先生的处世智慧。钱先生的人生智慧,其实可以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为人篇,一部分为处世篇。就钱先生的人生智慧而言,其实并没有很清晰的分界点。为人处世的智慧往往是透过一个人、一件事、一种人生态度来表现的,就像在这本书中所写到的一样。一个故事,诠释一个道理;一个道理,蕴含着一种处世哲学。我们每个人都在经历着自己的人生,这不一定和钱先生的人生经历对号入座,但也可以用同一种智慧来对待自己的人生。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6:4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