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至今,已经走过了61年的辉煌历程,发生了惊天动地的沧桑巨变: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学习模仿到自主研发,从单一装备到体系完备,从国之干城到民之卫士,逐步创建并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编写的《砥砺前行的航天人(第1辑)》收集1999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各类报刊公开报道过的一线人员的事迹,忠实记录一代代航天人接续奋斗的深深足迹。
| 书名 | 砥砺前行的航天人(第1辑)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
| 出版社 | 中国宇航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至今,已经走过了61年的辉煌历程,发生了惊天动地的沧桑巨变: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学习模仿到自主研发,从单一装备到体系完备,从国之干城到民之卫士,逐步创建并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编写的《砥砺前行的航天人(第1辑)》收集1999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各类报刊公开报道过的一线人员的事迹,忠实记录一代代航天人接续奋斗的深深足迹。 内容推荐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编写的《砥砺前行的航天人(第1辑)》收集1999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各类报刊公开报道过的一线人员的事迹,忠实记录一代代航天人接续奋斗的深深足迹。岁月铭刻着奋斗的艰辛,历史映射出精神的光芒。透过一个个先进模范攻坚克难的真实故事,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航天科工积极投身改革创新的火热实践,还能感受到一线人员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更能体会那股“不服输、敢创新,顾大局,讲协同,重实干、比贡献”的精神禀赋。 目录 山高人为峰 ——记集团数控技能竞赛数控车工第一名邹峰 市场之星——朱克信 黄瑞松:劈波惊巨澜 为铸“神剑”攀高峰 ——记。六六基地某型号主任设计师储广峰 攻关能手曹铭晖 李伯虎:翩翩儒将风 于本水:空天放歌行 空间电子学家黄培康:目标永不消失 扬帆劈波朝前走创新路上写青春 ——记。六六基地红阳厂青年钳工、特级技师杨波 赵殿礼:固体助推人生动力 刘兴洲:学者本色平常心 毕生精力献国防 ——记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能手毕国政 沈忠芳:前方总有好风景 蔡淑华:坚定的信念锻就壮丽人生 杨永江:广厦丰碑 吴北生:一生无悔弹道美丽 险峰技工“徐一刀” 巩鹏:敢将铁杵磨成针 马杰:在耕耘中体验幸福 屈晓光:面对不期而至的人生转折 戴天方:喜欢在数控一线干活 刘红光:焊花照亮求索之路 朱宇:赤子之心报国情怀 胡保朝:朴实无华驯火者 “车”出精品献航天 ——记电子科技公司孔祥斌 与砂共舞三十年 ——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风华机器厂铸造特级技师 毛腊生 责任成就梦想 ——记全国技术能手、无线电装配工刘建波 杨宝奎:倚天铸剑破穹苍 试读章节 黄瑞松走上飞航之路,与他童年时的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有关。回忆儿时,印象最深的不是学了多少字,背了多少诗,而是在校内操场上蹲踞着的日本碉堡,以及虎视眈眈端着枪的日本兵。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黄瑞松却是少年早知“仇”滋味。一颗强国的种子埋在了少年心中:总有一天中国人会不再受欺负。 13岁时,黄瑞松就去报名当志愿兵,因为年龄太小未能成行;上高中时,报名当飞行员,体检未通过;1956年8月,黄瑞松终于实现了参军的愿望,考入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导弹控制专业,虽然不能在前线冲锋陷阵,杀敌报国,但制造先进的武器也一样可以实现报国之心嘛。在校就读期间,黄瑞松在老师的带领下,对引进的导弹进行分析研究,开始了与导弹打交道的生涯。 从1964年起,黄瑞松先后担任多种近程、中程海防导弹的主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领导解决了若干重点型号的关键技术问题,在“九五”、“十五”国防科技发展研究中,担任飞航导弹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老骥伏枥,今年63岁的黄瑞松,仍担纲三院预先研究的重任,并在新的型号战线上唱着主角。 上面短短几百字的经历,读完它只需眼球轻轻地转动几下,而完成它却用了黄瑞松大半生的精力。他致力于海防导弹的研究,业绩就浓缩在这短短几百字中,然而,为此付出的辛苦和汗水,却远非几百字可以描述清楚的。 黄瑞松身边的人都知道他脾气耿直,说话急,嗓门大,就连走路都急匆匆,行步如风。 对待科学试验,耿直就是实事求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在他负责的某型号中,定型前的试验全部成功,领导认为可以定型了,他却认为不具备定型条件,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需要继续攻关。虽然意见未被采纳,但他仍坚持自己的看法。后来的定型飞行试验受到挫折,证明了他的耿直是正确的。 对于试验中的技术问题,黄瑞松的意见从不含糊。他不喜欢最后一个发言,也经常在试验现场同其他技术人员或军方代表争得面红耳赤。有人说他没有总师风度,他却说:“理不辩不明,你们别管我的大嗓门,权当我不是总师,我提出我的想法,你说你的意见。你说的有道理,按你的办,咱们先民主后集中。”他就是这种性格,技术争论从不搀杂个人恩怨。 涉及到家庭亲情,黄瑞松同样是这种脾气。黄瑞松的儿子黄兴东清华大学毕业,当时黄瑞松任总体设计部主任,他不希望儿子分配到自己领导的单位。但总体部三室的主任早就盯上了这个好苗子,非要他不可。黄瑞松知道,三室的奖金在总体部最高,儿子即使分配到总体部也不能进三室,在他的干预下,儿子被分配到了其他室。 他与老伴可谓情深意浓,但与对导弹的痴情相比,老伴往往只能退居其次。老伴很早以前就有一个愿望,想去南戴河看看大海,黄瑞松答应陪她去,却一直抽不出时间,一拖就是7年。直到去年才利用一个双休日,陪老伴去南戴河看了看大海。 国家级导弹技术专家,研究员。 1938年出生于江苏宜兴。1956年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自动控制专业。1963年初被分配到国防部五院一分院,1965年调入七机部三院总体设计部,历任总体设计部研究室主任、部主任、三院副院长。 30多年来一直从事飞航导弹的研究、设计、试制和试验工作,曾担任过几个型号的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总指挥,现任三院科技委主任。 1990年被国家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曾三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还荣获过“航空航天部劳动模范”称号和航天奖。 感受“两不变”:黄瑞松因工作关系去过美国、日本等国家,他总结出了“两不变”定律。一是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变,二是资本家赚钱的本性不变。他说:“有一首歌叫《让世界充满爱》,依我看,这个世界不可能真的充满爱。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但美国的政客们讲意识形态斗争,想扼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帝国主义分子并不友好。” 有一位美商向黄瑞松挑衅:“台湾想独立有什么不好?”黄瑞松即刻反驳道:“夏威夷要独立,美国答应不答应?” 从出国的经历中,黄瑞松感受到:作为中国人,一定要自立自强,千万不能指望别人把最新的技术卖给我们,要靠自己勤奋钻研与创新。 家中被“指挥”:人都说隔辈亲,黄瑞松听到小孙子叫几声“爷爷”,就高兴得合不拢嘴。小孙子是总指挥的“总指挥”,让他站就站,让他坐就坐,一切唯小家伙的命令是从。 一天在饭桌上,儿子小黄与老黄为一个技术问题发生了争执。先是和风细雨地说,后来嗓门越来越大,争得不可开交。小孙子急了,站在椅子上拍着桌子使劲喊,争辩的爷儿俩只得乖乖“收兵”。 散步似竞走:“脾气急,走路也快。他个儿高,我个儿矮,我俩一块散步,我得小步跑着才能跟上,别人都说我们是在进行竞走比赛。”久而久之,黄瑞松的老伴只好放弃了与他一起散步。但黄瑞松每天仍坚持到森林公园散步一小时,如果天气不好,他就在家中锻炼。P9-11 序言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至今,已经走过了61年的辉煌历程,发生了惊天动地的沧桑巨变: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学习模仿到自主研发,从单一装备到体系完备,从国之干城到民之卫士,逐步创建并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承载着61年的积淀、经过了18年的历练,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战略性、高科技、国家级创新企业,始终牢记。。科技强军、航天报国”使命,坚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国防建设、服务国计民生,以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谋求转型升级,构建了完整的防务装备技术开发与研制生产体系,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积极投身于国民经济主战场,在商业航天、工业互联网、智慧产业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企业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为g日建成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国人民的鼎力支持,得益于全体干部员工的不懈奋斗。 2017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在“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位列第355位,在“中国企业500强”中位列第80位,在“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中位列第46位,在“中国制造业500强”榜单中位列第27位。 355、80、46、27,这些数字的背后,是15万航天科工员工的智慧、激情、创新、汗水和日日夜夜的付出,这背后的故事应当走进我们心间,成为共同的记忆。 因此,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决定,陆续集结出版《砥砺前行的航天人》,收集1999年公司成立以来各类报刊公开报道过的一线人员的事迹,忠实记录一代代航天人接续奋斗的深深足迹。 岁月铭刻着奋斗的艰辛,历史映射出精神的光芒。透过一个个先进模范攻坚克难的真实故事,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航天科工积极投身改革创新的火热实践,还能感受到一线人员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更能体会那股“不服输、敢创新,顾大局、讲协同,重实干、比贡献”的精神禀赋。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推开新时代的大门,建成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的美好未来在激励我们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航天科工就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一切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希望此书能激励更多航天员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追寻强国梦、航天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人生梦想,在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在星辰大海的见证下,携手向着“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奋勇进发……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