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二年级女老师
27日,星期四
我的二年级女老师说话算数。正当我跟母亲准备出门将一些衣物和床上用品送给《伽泽达日报》上报道过的一位穷苦女人时,她今天来到我家。我们有一年没有在我家接待这位女教师了。自然,她的来访受到我们全家真心实意的热情欢迎。
老师依然是原来的样子,身材娇小,帽子上套着一条绿色的纱巾,衣着简朴,也许由于没有时间打扮,她的头发乱蓬蓬的,似乎比去年苍老了一些,又多添了些白发。她咳嗽个不停,母亲关切地问长问短:
“亲爱的老师,您的身体还好吗?您太不注意自己的身体了。”
“嗯,没什么问题。”老师回答。她的神色忧郁,但脸上挂着快乐的微笑。
“您讲话太多了。声音又太大了。您为孩子们的事到处奔波,太劳您的神了。”母亲说。
真的,我们在课堂上总能清晰地听到她的声音。我记得上课时,她为了让我们专心听讲,总是站着讲课,循循诱导,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
我确信她是要来的。因为她从不会忘记自己的学生,即使过了好多年,她还记得他们每个人的名字。月考过后,她常常去找校长,问一问他们得了多少分,有时还在校门口等他们,查看一下他们的作业本,看有没有进步。她的学生有的已上了高中,像大人一样穿着长裤子,戴着手表,还照样来学校看她。她今天就是带领学生参观了美术馆后,风尘仆仆赶来看我的。她数年如一日,每逢星期四都带领学生去参观博物馆,并且耐心地讲解每一件展品。可怜的老师啊,她越来越瘦了,但一直朝气蓬勃,谈起学校的事情总是满怀激情。
老师还想看一看两年前我生病时睡过的那张床。那时,老师常常来看我,现在我弟弟睡在那张床上。老师看了一会儿那张床,没有说一句话,就准备跟我们告辞了,因为她还得赶快去看望她班里一个正在生病的孩子。他是鞍具店老板的儿子,正在家里出风疹,卧床不起。还有一大堆作业等着她去批改,每天晚上都得工作到深更半夜。另外,下午上完课,她还得马不停蹄地去给一个女店主上算术课,当家庭教师。
老师边走边一个劲地问我:
“恩利科,你还爱你的老师吗?你现在会解难题吗?你能写长作文了吗?”
到了楼梯口,老师吻了吻我,又嘱咐我一句:
“恩利科,千万别忘记我哟。”
啊,我的可敬可爱的老师,我会永远永远地记住您的。将来我成了大人,也不会忘记您。我会常到学校去看望您的。将来,每当我路过一所学校,听到一位老师的声音,就好像听到了您的声音,使我回忆起跟您学习两年的情景。在那两年中,我从您那里学到许多许多的东西。您尽管有病在身,劳累不堪,对我们总是循循善诱,关怀备至。假如有的孩子写字的姿势有毛病,您就为他伤心难过;当监考老师提问我们时,您总是焦急不安;当我们个个品学兼优时,您是那样的喜气洋洋,像温柔慈爱的母亲那样对待我们。
我亲爱的老师啊,我将永远记住您!
在阁楼上
28日,星期五
按照报纸上刊登的消息,昨天晚上,我跟母亲和姐姐西尔维娅将衣物送给一位穷困的女人。我拎着这包衣物,西尔维娅拿着那张提供名字和地址的报纸,我们爬上一座高大的楼房,来到屋顶下面的阁楼。长长的走廊里排列着一扇扇小门。母亲敲敲最后一扇小门,一位还算年轻、长着金黄色头发但消瘦憔悴的女人给我们开了门。她头上围着深蓝色的头巾,我脑子里马上闪出一副特别熟悉的面孔,似曾多次见过她。
“您是报纸上刊登的那位夫人吗?”我母亲问。
“对,就是我。”女人马上回答。
“那就好,我给您带来一包衣服。”母亲说。
这女人一边接包裹,一边感恩道谢,自言自语地说个不停。
在空荡荡的房间的一个阴暗角落里,我看见一个背对着我们、跪在椅子前,好像在写字的孩子。仔细一看,纸摊在椅子上,地上放着一瓶墨水,他真的是在写字。
在这间光线十分昏暗的房间里,怎么能写字呢?当我喃喃自语时,我一下子认出了那满头红发、穿着长长上衣、吊着一只残臂的男孩,他不正是卖菜妇人的儿子科罗西吗?当那女人收拾那包衣服时,我悄悄告诉母亲他就是科罗西。
“别吱声!”母亲嘱咐我说,“要是他看见我们对他们家施舍,他准有些难为情,感到不好意思。还是别让他知道为好。”
正在这个时候,科罗西回过头来,我顿时局促不安,不知说什么才好。而科罗西呢,只是微微一笑,没有特别的表情。母亲示意我跑过去拥抱科罗西。我拥抱了科罗西,他站起来,拉着我的手,一句话也没说。
“我和儿子住在这里。”他母亲对我母亲倾诉说,“我丈夫去美洲已有六个年头。我是个有病的人,再不能靠卖菜挣几个钱养家糊口了,连一张供可怜的路易吉诺’写字的小书桌都没有留下,下面的大门洞里原来还放着我家一张课桌,现在也让别人搬走了;连一盏供学习用的煤油灯也没有,孩子的眼睛都要熬坏了。市政府供给他书籍和作业本,他才能勉强上学,这真是神赐的福啊。可怜的路易吉诺是多么好学呀。我实在是个不幸的女人!”
我母亲把钱包里的所有钱都给了她,又亲了亲路易吉诺。我们从路易吉诺家出来时,他眼里噙着泪花,差点儿哭出声来。
最后,还是母亲说得有理: “你看那孩子多么不容易呀,人家还照样刻苦学习。你生活舒服,家里应有尽有,还觉得上学是一件苦差事呢。我的恩利科哟,他一天付出的代价比你一年付出的还要多,头等奖应该发给像他这样的孩子!”
P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