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山是中国十大道教名山之一,为道教十大洞天之第七洞天,七十二福地之第三十四福地,岭南第一山.汉朝史学家司马迁曾把罗浮山比作为“粤岳”。拥有九观,十八寺,三十二庵.它位于中国广东省惠州博罗县的西北部,横跨博罗县、龙门县、增城市三地,总面积260多平方公里。北宋苏东坡曾在这里作下“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名句,而使罗浮山闻名于世。葛洪,黄大仙,鲍姑,吕洞宾,何仙姑,铁拐李等神仙都曾留过胜迹.
2015年7月,国学大师曾仕强教授来到罗浮山冲虚古观前与众多道友一起论道,一起感受《道德经与罗浮山》的文化。
曾仕强编写的《道德经与罗浮山》讲述了: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道德经》是老子对《易经》高难度部分的解读,一直是最高智慧的象征,曲高和寡,鲜有人学和深度研究。
曾仕强教授说:罗浮山是道家十大名山之一,而《道德经》作为道家思想的主要经典,是中华道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更深地了解罗浮山,多花点儿时间来读一读“玄而又玄”的学问——五千真言《道德经》。以擅长将高深的智慧通俗化的国学大师曾仕强教授,从罗浮山文化和葛洪精神讲起,从养生之道 、究竟何为道 、道德信仰 、智慧与阴谋 、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无为无不为、如何生活、人生的乐趣、无知无欲、上善若水、山医命卜相、为人类谋福等几方面讲述《道德经》和罗浮山的文化之间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