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人物传记作品,它包括《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或译作米开朗基罗)(1906)、《托尔斯泰传》(1911)三部传记。被称为“三大英雄传记”,也称“巨人三传”。现已被选中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名著阅读。
| 书名 | 名人传(珍藏版)/读名著学语文/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
| 作者 | (法)罗曼·罗兰 |
| 出版社 |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名人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人物传记作品,它包括《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或译作米开朗基罗)(1906)、《托尔斯泰传》(1911)三部传记。被称为“三大英雄传记”,也称“巨人三传”。现已被选中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名著阅读。 内容推荐 《名人传》由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家、小说家、剧作家、社会活动家罗曼·罗兰所著,又称《巨人三传》,它包括《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罗传》三部“英雄传记”。传记里的三人,虽然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兼画家,另一个是小说家,虽然各自的事业不同,贡献不同,所处时代和国家也不同,但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都是各自领域里的伟人。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却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目录 名师快速导读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地位与影响 故事概要 艺术特色 典型人物形象 贝多芬传 童年 命运叩门 痛苦和爱情 天空中的王国 不可抑制的孤独 欢乐 悲剧的收场 米开朗琪罗传 引言 伟大的斗争和不幸 上篇 博斗 最强悍的力量 力的冲突 绝望 下篇 舍弃 爱 信仰 寂寞的灵魂 尾声 最后的审判 列夫·托尔斯泰传 对伟人的回忆 在喀山 一段奇妙的军旅生活 爱情插曲 鸿篇巨制 《战争与和平》 对艺术和科学的批判以及继承 《复活》——另一个世界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找平衡 伟人生命的最后 试读章节 新任教皇力图把米开朗琪罗从颂扬其前任的事业中拉出来,转而为自己那个家族树碑立传。这对他来说只不过是自尊心问题,并不意味他对米开朗琪罗有特别的好感。以他那种伊壁鸠鲁般的气质,绝不可能理解米开朗琪罗这种忧郁的天才,他的全部恩宠集于拉斐尔一身。然而完成西斯廷大教堂的人是意大利的光荣,利奥十世想要这个人成为他的奴仆。 他建议米开朗琪罗建造圣洛伦佐教堂——即梅迪契教堂的正门。米开朗琪罗见拉斐尔趁他不在时成为罗马的艺术权威,想要和拉斐尔一比高低,便不由自主地让人给套上了新任务的锁链。事实上,要完成新任务而又不放弃原来的工作是不可能的,这又成了他那无穷烦恼的原因。他竭力让自己相信他可以同时进行尤利乌斯二世的陵墓和圣洛伦佐教堂这两项工作。他打算把大部分工作交给助手,自己只做那些主要的雕像。然而按他的老习惯,他越来越为他的计划着迷,不久他就不能容忍和旁人分享荣誉,何况他还担心教皇收回成命,于是他央求利奥十世把这条新锁链给他锁上。 当然,他不可能继续尤利乌斯二世的纪念性建筑了。最可悲的是,他也没能更多地完成圣洛伦佐教堂的建设。他赶走了所有的合作者还不算,以他事必躬亲的可怕怪癖,他不待在佛罗伦萨制作他的作品,却跑到卡拉雷去监督采石工作。在那儿他遇上了各种各样的麻烦。梅迪契家族想用佛罗伦萨最近购得的皮耶特拉桑塔采石场的石料,而不乐意用卡拉雷的。由于米开朗琪罗主张用卡拉雷石料,被教皇指为受到卡拉雷人收买。为了服从教皇的命令,他又受到卡拉雷人的刁难,他们和航运人员串通一气,从热那亚到比萨,他找不到一条船肯为他运石料。他不得不在崇山峻岭之间和遍地沼泽的平原之上修筑一条道路做运输线。当地人不肯拿出钱来帮助筑路,工人也不懂怎样干活儿。采石场是新的,工人也都是新手。米开朗琪罗哀叹道: “我想要开山筑路,好把艺术带来这里,这真好比是做一件让死人复活的事情。” 然而,他矢志不移: “我所承诺的,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去做:我将做出意大利从未有过的最美的作品。如果上帝助我!” 他的多少热情、多少努力、多少汗水都白费了!到1518年9月末,由于劳累过度,加上烦恼多多,他在塞拉维扎病倒了。他知道他的健康和梦想在这操劳的生活中已日趋衰竭,他因渴望有朝一日重新工作而焦虑,为迟迟不能如愿而悲哀。他一直为他那些未能履行的契约而受折磨。 “我烦得要死,因为我那该死的命运总是不让我做我想做的事情……我痛苦得要死,我的行为像个骗子,尽管这根本不是我的错……” 回到佛罗伦萨,他心急如焚地等待石材运抵码头。谁知阿尔诺河干涸,满载石材的船只无法溯河而上。 最终,石材运到了。这次,他可以开工了吗?不,他又回到了采石场。(这里用设问引起读者注意,造成心理落差,启发思考,为什么万事俱备仍不开工?也可以加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巧用设问】)和上次为尤利乌斯二世修建陵墓一样,在石材堆积如山之前,他固执地不肯动工。他一再推迟开工的日期,也许他是害怕,他是否不慎夸下了海口?是否过于鲁莽地签下了这项宏伟建筑的修建合同?这可不是他的本行,他上哪儿去学习这一行呢?现在,他已没有退路,不进也不能退了。 经历了这么多磨难,仍然未能保障石料的安全运送。运往佛罗伦萨的六根整体立柱中,有四根在路上断裂,有一根在佛罗伦萨当地折断。他受到他的那些工人的欺骗。 那么多宝贵的时间白白浪费在采石场和泥泞的道路上,教皇和梅迪契大主教终于不耐烦了。1520年3月lO日,教皇一道敕令,取消了1518年与米开朗琪罗签订的建造圣洛伦佐教堂的合同。直到派去接替他的工人队伍到达皮耶特拉桑塔,米开朗琪罗才得知这一消息,他深深地受到了伤害。 “我不同大主教计较我在此花掉的三年光阴。”他说,“我不跟他计较我为这圣洛伦佐教堂的作品破了产,我也不跟他计较对我的侮辱:一会儿委任我做这件事,一会儿又不让我做,我只是不明白,这究竟是为什么?我不跟他计较我所损失的一切、所耗费的一切……现在,此事可归结为:教皇利奥把采石场和那些切割好的石块收回,我手中是他给我的500枚杜加金币,还有人家还给我的自由!” 米开朗琪罗应该指责的不是他的保护人们,而是他自己,他心里很明白,这正是他最大痛苦之所在。他和自己搏斗,从1515到1520年,正当他精力充沛、才华横溢的时期,他干了些什么?——平淡无奇的《弥涅瓦的基督》,一件毫无米开朗琪罗特色的米开朗琪罗的作品!而且还没有完成。 P95-96 序言 名师快速导读 《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所著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的合称。三部传记都着重记载了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出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毕生精力的故事。 作者简介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作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880年全家迁至巴黎。1889年高等师范院校毕业后,写了不少剧本。其中《群狼》《丹东》和《七月十四日》合称为“革命戏剧”,《圣路易》和《理智的胜利》两部戏剧合称为“信仰悲剧”。他经过十年酝酿、十年写作,于1912年完成了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该小说于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罗曼·罗兰因此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曼·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写作背景 罗曼·罗兰青年时代曾受18世纪启蒙思想的影响。他上学期间曾与托尔斯泰通信,托尔斯泰“不以暴力抗恶”“道德上的自我修养”“博爱”等思想对他产生了深远影响。 进入20世纪,罗曼·罗兰意识到新的社会大动荡的时代即将到来。他在尖锐抨击庸俗的资产阶级文化时,主张“应当为新社会创造一种新的艺术”。因此,他在创作“革命戏剧”集的同时,还和法国文化界的进步人士一起酝酿创立“人民戏剧”。可是,他的这一主张没有得到社会的支持,反而遭到责难。他一方面感到沮丧,一方面希望重新获取精神的源泉。 因此,他想用英雄主义的精神来矫正时代的偏向,他选择为音乐家贝多芬、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和作家托尔斯泰立传,是希望这些艺术巨匠的精神能引导人们脱离低级的生活。《名人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地位与影响 《名人传》创作于20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传主的生平做琐屑的考述,也没有一般性地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将他们称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首《英雄交响曲》。 20世纪的前半期是人类历史上风云激荡苦难深重的时期,罗曼·罗兰创作《名人传》,主要是要从这些伟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战斗的勇气。这部杰出的传记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激励了不止一代读者。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名人传》仍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它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而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所呈现的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是一面明镜,使我们能体察到自己的卑微与渺小,激励我们去追求丰富而伟大的人生。 《名人传》是罗曼·罗兰的得意之作,在文学领域一直被奉为经典,从首次出版到现在,它的独特价值让“人们似乎从中找到了新的支撑点”,因此被评为“人类有史以来的30本最佳书籍”之一。 故事概要 《名人传》创作于20世纪初,在这部传记中,罗曼·罗兰强调自由精神,让世人“呼吸到英雄的气息”。 《贝多芬传》:贝多芬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父亲是一个不出名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女仆。他幼年就表现出惊人的音乐才华。然而,命运对他十分不公,他虽渴望爱情,但爱情和幸福一再嘲弄他、毁灭他;至死,也没有一个亲人给他哪怕是一丁点儿温暖。最可怕的还不是贫穷、冷酷、嫉妒……最可怕最致命的是耳聋。贝多芬的全部音乐作品可以说都是在耳聋后创作的。为了演奏,为了谱曲,他不得不用牙咬住一根小木杆,一端插在钢琴箱内,以感知音响。贝多芬从不向命运屈服,向往自由平等,极端蔑视权贵,表现出高贵的人格。他一生贫苦,死后全部财产:手稿、书籍、家具,全部拍卖掉才不过1575 …… 既是学术著作又是文学作品 罗曼·罗兰创作的传记,就写作手法来说,有它的独到之处。这到底是学术著作还是艺术作品?实际上,两者都是。对每一部作品,罗曼·罗兰都用了大量的、许多方面对于读者来说都是新的真实的资料,几乎每一页都有脚注和引文之类的详细资料。在热烈期望自己的作品能为现实生活服务的同时,罗曼·罗兰仍一丝不苟地遵循着历史的真实。为了对抗所谓“罗马化传记”的作家们,罗曼·罗兰避免虚构甚至不允许有半点的虚构。在传记小说中,借助于虚构情节出现的那种直观性,罗曼·罗兰是用他的主人公的原诗、同时代人的证明、对时代文献的充分利用而取得的。他需要这样的文献,并不是因为可以死搬教条、拘泥细节,而恰恰是为了让每一个伟大人物的肖像都能以其清晰的、独特的真实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 典型人物形象 贝多芬:一个被命运捉弄的、最终耳聋的音乐家,一个用痛苦换来欢乐的英雄。这个表面如此狂傲的人,在世时却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音乐家最重要的器官损坏了,他不敢表露出来,不敢让人知道他的弱点,只好选择离群索居。然而耳聋时的一次演出几乎毁了他。他没有知音,甚至连朋友也没有。但是,贝多芬接受了现实,承受了上天给予他的痛苦的命运,因此也成为作者心目中的英雄。 米开朗琪罗:忧郁症患者,恨不得把整座山都雕出生命的工作狂,一个享受痛苦、舍弃欢乐的英雄。作者让我们了解了米开朗琪罗十分矛盾复杂的心理,他有着对自己行为的极端厌弃,因为就连他自己都知道自己是一个十足的弱者、一个十足的懦夫。心灵的折磨,奴隶般无休止的劳作,使他一生饱受折磨,对他而言,生命就是恐怖的地狱。 托尔斯泰:一个自我折磨也自我折腾的人,离家出走的老翁,一个打破生活的安宁以便安抚良心的英雄。他很早就拥有了财富、荣誉与地位,但他却像一个疯狂的信徒一样,不断地解剖自己,不断地忏悔,以至为了自己的信仰抛弃了家庭,抛弃了世俗的欢乐,最后做了一个离家出走的耄耋老者,病死荒郊。 书评(媒体评论) 传记是一种实录性文学。在理论上,我也承认那些飞腾的想象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位置,可实际上我总偏爱那些实事求是气味比较浓重的作品,在那里,我仿佛更能触到一种真实生命的呼吸和表情……在罗曼·罗兰的传记中,许多人物虽然性格存在差异,例如米开朗琪罗,既不和贝多芬相近,也和托尔斯泰有着分别,可是读了总叫人感动、反省和振奋。 ——钟敬文 罗曼·罗兰在传记中不但揭示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具有最普遍和最重要特征的艺术活动,而且揭示了他们每个人的个性,以及充满了各种痛苦、奋斗和胜利的天才的生活道路。 ——邵晓红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