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很公平的,每个人每天都有24小时。跟财富不一样,时间是没办法储存的,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投资让时间增加。也就是说在完成事情的同时,还可以有充裕的时间。
投资时间的人,不仅可以在工作上获得出类拔萃的成绩,还可以利用不劳而获得到的额外时间,安排旅行或与家人共享家庭生活。
这个世界上的成功者,通常都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想尽办法达到最好的效果。也因为这样,他们才能有突破性的进展。
本田直之创作的《高效时间法(无风险高报酬的时间管理法则)》告诉你只理解时间就是金钱还不够,要懂得投资时间来获得更大的效益才是道。
本田直之承认自己是懒人,但他却达到了一般人望尘莫及的成功,在大学时就定下了“住在夏威夷”的人生目标,逐步地找出最有效率的工作方法,不管是学习英语、掌握时间、创业当老板,一切逆时操作,积极寻找只花十分之一时间就能达到相同效益的“杠杆”法则,他最惊人的发现就是:时间也能拥有杠杆效益!《高效时间法(无风险高报酬的时间管理法则)》告诉你只理解时间就是金钱还不够,要懂得投资时间来获得更大的效益才是道。
前言 总是忙得不可开交的理由
忙碌才会让自己有魅力?
以前要花1小时的工作,现在只要5分钟
“消费”时间与懂得 “投资”时间的差别
职场环境所产生的两大变化
被逼到绝境的人才会有所表现
首要法则:绝不轻言“自己很忙”
因为怕麻烦所以会成功
第1章 时间也能因“投资”而增加的时代
每周工作90个小时是个大问题
不可能有将时间 置之度外的工作
时间资产会以滚雪球的方式快速增加
什么都不做风险反而更大
时间投资的根本就是找出模式
先把想做的事情需要的时间扣除
将增加的时间进行反复再投资
能够“重现”的效果才具有意义
只是节约不会有任何突破性的进展
调查→过滤→确定利益
新人的时间投资、管理者的时间投资
只追求速度不管质量,即使完成也只是浪费时间
对于“工作与生活平衡”的误解
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动机
日本人自我投资的时间实在太短
日本人已经不再是过度工作
劳动生产力偏低的结果是……
第2章 成果由时间安排决定
杠杆时间安排的三大要素
俯视全局,从目标点逆时回推计算
月记事簿是最好的行程管理表
没有“课题”就没有“成果”
提前三个月规划午餐、晚餐的约会
准备大学联考只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为什么没有个人的事业计划
资格考试必胜杠杆原理攻略
通过时间管理手册检测时间的运用
将成果量化以分析时间的分配
首先扣除“投入”的时间
只要规划出“时间分配”,头脑和身体就会自动按表行事
有成就的人都会有自己的“时间安排”
每天早上的“任务清单”是达到目标的捷径
无法做出成果的 “待办事项清单”
一张检查表所产生的 庞大投资效果
出差收拾行李也可以利用检查表提高效率
不管多小的事都要养成进行条理化的习惯
电脑和手写笔记该如何区别使用
检查表要能随身携带
通过“提醒”功能让时间的组织更有效率
第3章 模式化、格式化的庞大效果
有“时间安排”的生活就会舒适
只要习惯还可以 提高集中力
找出不需要加班就可以完成工作的“安排”
目标不是“符合规律的生活”
越是麻烦的事、不擅长的事, 越要格式化
因为时间太充裕,所以才会不够用
毫无瑕疵的工作VS80分的工作
让别人认为“那家伙总是很早下班”
即使不太会自我 控制的人也可以
弹性上下班也是一种方式
通过“工作90分钟+休息10分钟”让头脑更灵活
开会的时间也要控制在90分钟内
质量好的睡眠是从早上晒到太阳就起床算起
从“想要早起必须早睡”转变为“因为早起就会早睡”
闹钟对脑是不好的
充分利用“早上9:00以前”的方法会改变人生
15分钟的午休会改变下午的工作表现
周末也跟平常一样在同一时间起床
需要背诵的作业最好安排在睡觉前温习
事先规划放假日不做的事
第4章 “用最少的付出获得最多成果”的哲学
我的座右铭“Doing More with Less”
开始考虑如何用110的时间就完成工作
委托他人是提高效率的根本之道
优秀人才会遇到瓶颈的理由
是否找到了自己成功的关键因?
即使是做生意也有“以前的考题”和“低空飞过”
为什么非得立即作出决定
最糟糕的是在资讯不充足的情况下犹豫不决
分析为什么下判断会花很多时间
第5章 提高时间使用的积少成多技术
以成果为前提的“积少成多”效果
即使是一本10000日元的杂志也不必整本读完
最好的整理名片方式就是丢掉
比笔记型电脑更方便的手机邮件
不要在节目播出时观看节目
务必阅读使用手册
不乘电车的生活方式
花30分钟乘满员的特快车,不如选择人少的普通车
打造30分钟的“个人时差”所产生的高附加价值
住在市区的生活方式
主要的办公室是浴室厂
第6章 结语:人生的时间投资
因为计划“住在夏威夷”而掌握全局倒推
要让事务顺利进行就必须有规律
主动随行,向表现杰出的前辈学习
模仿与自己类型相同的人
尊重他人时间安排的西方人
已经打扰到别人却不自知的日本人
如果不知道
时间投资的强力工具一个人品牌
如果只是一味推卸责任就不会有改变
其实,后者有共同的特征。据我所知,这些共同点跟个人的才能或能力没有关系,而是由他们对时间的思考方式决定的。如果从结果来说的话,他们不是在“消费”时间,而是在“投资”时间。通过“投资”的方式建立“时间资产”,以“不劳而获”的方式获取额外的时间。
老实说,过去我也曾经被时间追得上气不接下气。尤其是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工作之后,日复一日忙得焦头烂额。当时觉得忙碌的生活就是“优秀业务员”的证明,就是魅力的象征。话说回来,环视周围的同事和上司,大部分人都是这样认为的。
但是,我进公司三年后决定去美国念MBA,在美国念书的时候我才发现我过去的想法是错误的。在美国留学的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我重新学习到了各种各样的管理知识。在美国求学的时候,该念的书、该做的专题,该交的作业等等多得吓人。回想起当年在公司上班的日子,才发现那时的忙碌根本不及在美国时的1%。
但是,当时身边的同学,每个人都能按要求完成该交的作业。不管是他们还是我,拥有的时间都是一样的。直到那时,我才知道自己以前是多么依赖“忙碌”这个借口,也才体会到过去的自己真的很讨厌。
从学生时代开始,我就对做生意很感兴趣,因此很喜欢听那些经营管理者的经验分享。在分享过程中,有些拥有数十年经验的管理者,总是不厌其烦地强调时间成本的重要性。这点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说,总是有办法再赚回来,但是,浪费掉的时间,虽然只是一个小时,却没有机会重新找回来。因此有效地使用时间,找到达到目标的最短途径,才是成功的关键。
当时我为了提高时间效率,还试着去阅读了许多介绍这方面诀窍的书,希望能找到合适的方法。但是,状况却一直未能得到改善。一直到某个时间点,我从根本上改变了思考的方式,也随着这样的改变逐渐看到了效果。而这个转折点也就是我所强调的,从“消费”时间转换成“投资”时间。
市面上有关时间术的书籍,多半是以如何节约时间的技巧为中心。然而,如果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对时间的想法,就算学会了种种节约的技巧,也不会产生太大的效果。可能只是将原来1小时完成的工作,加快在55分钟或是50分钟内完成。当然,这种时间上的缩短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成果,不过却没有大幅度增加时间。
相反,如果能够针对时间的思考模式进行根本上的改变,原本要花1小时的工作,只要5分钟就能做完,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如果能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加上各种节约的技巧,绝对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时间是很公平的,.每个人每天都有24小时。跟财富不一样,时间是没办法储存的,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投资让时间增加。也就是说在完成事情的同时,还可以有充裕的时间。这样的结果,是可以帮助大家在职场取得升职、加薪的入场券的。
虽然这么说,但要做到这点绝对不是一件困难的事。说得更详细一点,就是要彻底追求基本概念所蕴含的最单纯的原理、原则。而这点,不管是谁都可以很容易上手,马上就可以开始。
世间有很多事,如果真正去探究其基本原理、原则,往往会发现出乎意料的结果,那就是:其实这些事是很容易解决的。但是,大家都把事情搞得很复杂,不但要花费很多时间去处理,还找不到圆满的解决之道。因此,我在这里呼吁大家,希望大家从今天开始,相信本书所介绍的方法,并能够加以实践。P2-4
“每天都忙得焦头烂额,工作量真的超负荷”——每天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有这种感觉的人应该不在少数。不仅常规的加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甚至连节假日也无法休息。然而在付出这样的辛苦之后,却还是无法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我想有很多人希望一天最好有48小时,或者想拥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享受生活。
然而,有些人每天都能准时下班,周末和假日也能够放下工作尽情休闲娱乐,但他们的工作业绩却依然出类拔萃。两者的差别,究竟在哪里?难道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才能所造成的结果?
其实,后者有共同的特征。据我所知,这些共同点跟个人的才能或能力没有关系,而是由他们对时间的思考方式决定的。如果从结果来说的话,他们不是在“消费”时间,而是在“投资”时间。通过“投资”的方式建立“时间资产”,以“不劳而获”的方式获取额外的时间。
老实说,过去我也曾经被时间追得上气不接下气。尤其是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工作之后,日复一日忙得焦头烂额。当时觉得忙碌的生活就是“优秀业务员”的证明,就是魅力的象征。话说回来,环视周围的同事和上司,大部分人都是这样认为的。
但是,我进公司三年后决定去美国念MBA,在美国念书的时候我才发现我过去的想法是错误的。在美国留学的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我重新学习到了各种各样的管理知识。在美国求学的时候,该念的书、该做的专题,该交的作业等等多得吓人。回想起当年在公司上班的日子,才发现那时的忙碌根本不及在美国时的1%。
但是,当时身边的同学,每个人都能按要求完成该交的作业。不管是他们还是我,拥有的时间都是一样的。直到那时,我才知道自己以前是多么依赖“忙碌”这个借口,也才体会到过去的自己真的很讨厌。
从学生时代开始,我就对做生意很感兴趣,因此很喜欢听那些经营管理者的经验分享。在分享过程中,有些拥有数十年经验的管理者,总是不厌其烦地强调时间成本的重要性。这点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说,总是有办法再赚回来,但是,浪费掉的时间,虽然只是一个小时,却没有机会重新找回来。因此有效地使用时间,找到达到目标的最短途径,才是成功的关键。
当时我为了提高时间效率,还试着去阅读了许多介绍这方面诀窍的书,希望能找到合适的方法。但是,状况却一直未能得到改善。一直到某个时间点,我从根本上改变了思考的方式,也随着这样的改变逐渐看到了效果。而这个转折点也就是我所强调的,从“消费”时间转换成“投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