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批评的窄门(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达敏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批评的窄门(精)》为知名学者王达敏先生近年文化随笔集;为“渡书系”第三辑之一。本书作者知人论文,更是知人论世。既有对索尔仁尼琴、本哈德·施林克等世界经典作家的评论,也有对余华、莫言、方方等中国当代最有写作能量的作家的评价。本书原文多发表于《读书》、《随笔》、《名作欣赏》、《中华读书报》、《文艺报》等主流报刊,引发多方好评。

内容推荐

《批评的窄门(精)》为安徽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达敏先生随笔集,系“渡书系”第三辑之一。

“渡书系”为安徽教育出版社近年版的一套开放性的人文社科丛书,以推出当代作家、诗人、学者、艺术家的作品为宗旨,题材以书话、散文、随笔、学术为主,兼及艺评、影评与访谈。“渡书系”编辑精致,装帧考究,宜读宜藏:既让读者分享阅读思考之乐,又能感受设计制作之美。

本书辑录的诸篇作品,既有对人文现象的深度品评,也有对历史文化的畅达阐发;既有对施林克、张纯如、张贤亮等作家的个性解读,也有对拉夫列尼约夫、刘克、杨显惠等作家的重新诠释。作者知人论文,更是知人论世,读书阅人,娓娓道来,尽显学者的人间情怀和文人的立世本色,是一本“文中有学”、“学中有文”之作。

目录

自序

我们都是朗读者——读本哈德·施林克《朗读者》

世界因为她的离去而损失良多——读张纯如《南京大屠杀》

枪口下的人性——《第四十一》与战争文学

另一个“古拉格群岛”——读杨显惠《夹边沟记事》

青楼女子的生死绝唱——漫谈电影《金陵十三钗》

梦中的洛神——重读张贤亮

一个不该被遗忘的作家——重读刘克

“他恨他,他也想他”——读杨少衡《昨日的枪声》

中国故事西游记——读方方《刀锋上的蚂蚁》

从“半部好小说”到“一部好小说”——读杜光辉《大车帮》

从小说结束的地方开始——读余华小说序跋

关于《余华论》的通信

离间“乌托邦”——读余华《第七天》

仁德大师的人间情怀

现实的质疑者——沈敏特其人其作

多公小记

从乡土小说出发的文学史家——丁帆其学其作

高山流水自写心——白兆麟《顾盼集》序

非经典时代的经典——《许辉研究》序

大别山不会忘记——陈桂棣、春桃《寻找大别山》跋

犬儒考古

一个犬儒主义者的手册

试读章节

战争是人类的战争,对战争的反思最终要落到人类自身。人类发动战争有种种借口,但总是把真实的意图深深地隐藏起来。反思的思维非常锋利,可以穿透时空,直达人类的痛处。反思是哲学的独门绝技,巅峰时刻。让反思钻探历史和人性的当代西方小说,越来越呈现出哲学化倾向,《朗读者》尤其突出,它形为小说,心为哲学,其哲学思考的水平可以与齐格蒙·鲍曼的《现代性与大屠杀》和汉娜。阿伦特的《极权主义的起源》等研究“二战”、纳粹集中营和纳粹主义的哲学著作相媲美。

哲学好埋藏,好追问。《朗读者》的叙述单纯简洁,但在明晰的叙述里却蕴含着意义的丰富性,弥漫着理性的气质,而这一切均由环环相生又环环相扣的潜在追问串联起来。十五岁的少年米夏和三十六岁的电车售票员汉娜的性爱是纯粹的爱情,还是纳粹罪恶的延续?汉娜为什么要隐瞒不识字的事实,难道做文盲比当罪犯更加可耻吗?米夏为什么在已经发现汉娜不识字的事实时,没有及时向法庭指出?真正的罪恶者究竟是汉娜还是纳粹的官僚体系?同情汉娜、理解汉娜是否意味着为纳粹开脱罪行?提前获释的汉娜为何在没有任何迹象的情况下,于出狱的当天清晨自杀?

对于我,最先发出的似乎是一个不言自明的追问:谁是真正的朗读者?谁是被朗读者?可就是这个简单的问题,一经追问下去,便出神人化,不仅朗读者与被朗读者互为,而且主动者与被动者也由单数变成复数。

这是一个由朗读引发的故事,朗读者和被朗读者共同把握叙事方向。得了黄疸病的十五岁中学生米夏,在回家的路边呕吐,三十六岁的电车售票员汉娜伸出援手照护他,把他送回家。两次接触后,他们迅速地有了隐秘的性爱关系,开始了一生无法剪断的纠结。他和她幽会,应她要求为她朗读,然后一起洗澡、做爱、并卧。直到有一天,汉娜突然消失,从此杳无音信。八年后,当米夏再次见到汉娜时,却是在审判纳粹分子的法庭上。米夏作为法律系大学生,跟随教授参与法庭讨论班时,发现汉娜作为“二战”罪犯坐在被告席上。汉娜曾经做过纳粹集中营的女看守,她被指控有罪而获刑。米夏却从庭审中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汉娜不识字。这就是她为什么总让米夏和别人给她朗读,放弃西门子的提升,而去纳粹集中营当一名女看守的原因。庭审中,她因誓死隐瞒不识字的秘密,心甘情愿地承担了罪名而被判终身监禁。汉娜入狱的第八年,米夏不断地给她寄朗读磁带,但从不去探望,也没有给她写过信。直到汉娜提前释放时,他才去看了她,并为她安排好了出狱后的生活。但是,就在出狱的当天清晨,汉娜自缢了。(P2-P4)

序言

自序

平日里读书著文,思归学术一路,不是专著就是论文,兼及“学中有文”的文学评论。偶尔尝试随笔,兴趣初起,尚未进入佳境。

我喜欢学术随笔,心向往之的有两类。一类是“学中有文”之作,季羡林、金克木等学术大师衰年变法而作的随笔属于这一路的最佳之作。季金博学,为文举重若轻,闲笔学问,随性随意的笔法里是大师的功夫。以“专家之学”做底,以精鹜八极、思接千载之“思”作飞动的翅膀,再配以灵动韵味的文笔,是这一路随笔的最高境界。“以学养思”、“以文养学”、“学中有文”是它的做派。我作《犬儒考古》、《一个犬儒主义者的手册》、《我们都是朗读者》、《中国故事西游记》、《另一个“古拉格群岛”》等文,是向学术大师和文章大师的致敬。力所不逮,便藏拙扬长,故而削减“学问”,延伸“思想”,往别人疏忽处提取新见。

我喜欢的第二类学术随笔,是“文中有学”之作。这一路学者作家中,我最喜欢陈平原。陈氏治学为文睿智,把学问做出了趣味,一个个现代文人和学者,一件件日常之事,经他蕴藉妙笔的叙述和渲染,都活色生香了。陈文的好处是元气充沛,思飞文丰,古韵庄雅,书卷气十足。——书卷气是内化之功,从小由经典和环境养出来的,当代成长起来的文入、学者和作家,在学养方面普遍先天不足,越是年轻者越缺少这方面的修养。就连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也不由感慨:这种书卷气是童子功,是在长期的读书环境里边熏陶出来的,潜移默化之结果。没有童子功,后来无论怎么努力,也难臻化境。当然也可以引经注典,说很多掌故,但是那个味道不对。我辈更是先天不足,在该学习的岁月,时代不让我们学习,致使知识结构和学养多有缺损。年轻时没有意识到,直到五十岁后,才发现这一缺陷于我是多么严重,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的学术研究向更好的境界发展。知识缺了可以后天学,理论缺了可以补,就连思想都可以借,唯有修养出来的“文之气”、“文之魂”则强力难为。我是一个对文章的品相和品质有要求的人,写作经验告诉我,想写出一篇好文章,实在是太难了。陈文的另一好处是可以一读再读、坐读卧读,读其文,品其味,是审美的乐事。这一路随笔难为,学养不到不行,作文功夫不到不行,感觉不到不行,三者足,方可成文。我作《仁德大师的人间情怀》、《高山流水自写心》等文,有意把文思和韵味做足,结果只及此境界之半。

平生无长技,只配亲近文字。文字有生命,在文字早呆久了,文字亦成为我的生命形式。我与文字朝夕相处,至今仍难及它的神韵。说到底,治学为文——以文字为生的人,与工人、农民、商人、演员、导演、编辑、管理员一样,都是形形色色的“手艺人”,活做得漂亮不漂亮,与一个人的能力和精神状态有关。春耕秋收,寒往暑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以文字为生,这里记录的是我作为一个学人读书读人的感悟和思考,内中涵化着我的情感、经历和性格。

这本书里的多数文章,与我的《余华论》、《中国当代人道主义文学思潮史》等学术著作在研究对象及思想观念上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是述学的另一种形式。我与它们息息相通,读书读人,最终读出的是自己。

日子过得越来越快,猛然想起,父亲去世已经八年多了。八年多来,我在思念中与父亲默默地对话。一直想写一篇悼念父亲的文章,竟然没写出。父亲出身贫寒,没进过学堂,他的文化知识是战争年代在部队开始学,后来在工作中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父亲特别看重我的学问和文章,我出版过十多本书,不曾正式地送过他一本。有些事错过就错了,追不回来,只能愧疚。这本书虽然采用学术随笔形式,却是和我最贴心的一本书,其中满含着我对父亲母亲的深厚情感。他们的苦难经历、坎坷人生、坚韧仁善的性格以及超然豁达的生活态度丰富了我的思想情感,通过他们,我更深入地理解了福贵、家珍、许三观、仁德大师、康巴阿公、“叛徒”何曼、汉娜、金陵十三钗、章永磷等形象。

谨以此书献给父亲在天之灵!

王达敏

二○一五年四月十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0:0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