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人类认识论
阶级性的两种涵义
真理没有阶级性
——兼与相关同志商榷
试探实践的能动性
论两种唯物主义的认识源泉观
也谈认识的源泉
——与李伯钿同志商榷
再谈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与褚静宇、王之璋同志商榷
毛泽东在认识源泉观上的新贡献
论主体因素对于认识的能动作用
感性认识与理陛认识的本质区别
正确的感性认识是真理吗
论认识的本质及其内涵
价值哲学论
价值问题的哲学探讨
关于哲学价值观的论辩
也谈价值的哲学本质
——与王玉棵同志商榷
论个人价值及其历史演变
“价值真理”概念成立的根据及其内涵
论科学的价值真理概念
社会哲学论
关于社会文明的思考
重提阶级实体的属性问题
简论“个人意识”不是“社会意识”
自由不是任性的妄为
社会改革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范畴
社会改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对于“生产力标准”的扬弃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论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归结为“异化理论”
是“物质本体论”,还是“实践本体论”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的讨论
是异质还是一致: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哲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和逻辑体系新探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新教程(纲目)
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方法论
教育哲学论
教师能力论
关于“三步式”教学法的理陛总结
论“十八字”教育思想
人类历史上最高尚的圣者
——兼论道德精神因素在马克思成长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