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垚、瞿林东主编的《史学调查与探索(2017)》包含“历史教育与国民素质的提升”和“东亚地域文明的交流、冲突与融合”两个专题。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认同、热爱以及奉献精神,而国民素质的提升,与历史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历史教育的内容、历史教育的方式方法、中国史和世界史在历史教育中的地位、历史教育对于公共生活的意义、历史教材的编写、历史教育者本人素质的提高、公众历史教育的路径等问题,都是历史学工作者在新的形势下必须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 书名 | 史学调查与探索(2017)/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学部论丛 |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
| 作者 | |
| 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内容推荐 马克垚、瞿林东主编的《史学调查与探索(2017)》包含“历史教育与国民素质的提升”和“东亚地域文明的交流、冲突与融合”两个专题。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认同、热爱以及奉献精神,而国民素质的提升,与历史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历史教育的内容、历史教育的方式方法、中国史和世界史在历史教育中的地位、历史教育对于公共生活的意义、历史教材的编写、历史教育者本人素质的提高、公众历史教育的路径等问题,都是历史学工作者在新的形势下必须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目录 ·历史教育与国民素质的提升· 努力开展世界历史的全民教育 深入研究中国历史教育史 关于培养世界古代史研究人才刍议 传统与现实:历史研究、历史运用与历史教学 学术研究要不避“冷” 历史教育与国民素质的提升 对当前历史教育问题的思考 历史知识教育攸关国民素质 改革历史教育,适应新时代民众素质提升需求 史学价值观与历史教育 研究手段、知识更新与价值诉求 历史普及工作的现状、困境与展望 历史影视剧、历史通俗读物与历史知识的传播 浅谈公众历史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 “更多自主权、更大自由度”从何而来?——读邱勇校长《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底色》 ·东亚地域文明的交流、冲突与融合· 东亚的表达 东北亚地域古代史的“难民”视角 壬辰战争与东北亚变态——17世纪东北亚区域战争与文化认同问题 论明代东北亚国际秩序的二元结构 关于东亚文化交流的若干断想 关于东北亚海域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东亚变局与日越关系的兴起 桥川时雄研究述评 德川初期日本型区域秩序的构建与学术道统的“自立”——以“儒学者” 林罗山的外交文书和思想矛盾为中心 江户日本的“孔子形象”探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转向”研究的视角和方法(论纲) 日军“慰安妇”问题的研究与申遗 汉代衣冠明征士:瑞龙山朱舜水墓地设计释疑 近代日本的汉籍翻译及其意义——以田冈岭云的“和译汉文丛书”为例 激活千年涉外史料 铺垫周边外交基石——《历代正史日本传考注》编后 东亚视野下万历朝鲜之役的研究 朝鲜《李朝实录》中的辽东矿税监高淮 宗藩关系原理的近代认识——人臣无外交与内政外交自主 韩国传统信仰与外来宗教——冲突与融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