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是河长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徐明主编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蜀水——利民之水

吉安市水利局局长、吉安市河长办主任

彭金平

蜀水,发源于革命摇篮井冈山市,流经遂川县、万安县、泰和县,在泰和县蜀口洲注人江西的母亲河——赣江。蜀水为赣江中游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301平方公里,主河道152千米,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630毫米,年径流量11.9亿立方米,常年水质达二类地表水标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蜀水用她甘甜的乳汁养育了蜀水两岸的12.5万人。她和其他的河流一样,有时温婉可人,有时桀骜不驯,水旱灾害时有发生。据史料记载,1963年,蜀水流域大旱,受旱面积2700公顷,许多农户颗粒元收;1988年发生了百年一遇的洪灾,大水冲毁河堤,涌人村庄,毁房无数,2300公顷农田被淹……

勤劳善良的蜀水沿岸人民,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化蜀水河的“水害”为“水利”。毛主席1965年重上井冈山时,看到井冈山的群众还在点煤油灯时说:“要为井冈山人民送上小太阳。”于是,人们在蜀水的源头,建起了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旅游、防洪、供水等功能的中型水库——井冈冲水库。这座水库于1985年正式立项,1989年9月动工,1992年8月建成蓄水,水电站装机1.2万千瓦,同年10月发电。井冈山随之达到初级电气化城市。不仅如此,井冈冲水库建成后开发成旅游景区,湖光山色,层峦倒影,碧波潋滟,景色宜人,成为井冈山风景区的一个著名景点,2006年被国家水利部授予国家水利风景区。

井冈冲水库在防洪拦削错峰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2002年,流域内发生了50年一遇的大洪水,经水库调节泄洪,减轻了下游洪灾损失。为了让沿岸的群众免受洪涝之苦,近年来沿岸的遂川县五斗江乡、新江乡、衙前镇、双桥乡等乡镇加大了对河流的治理保护力度,采取T程性措施对河道进行了生态护坡护岸,让水利工程与蜀水秀美风景融为一体。在下游的历史文化名村蜀口洲,建起了总长度为8.7公里的防洪堤,守护着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淳朴生民。

陂坝,这个对农田灌溉起到重要作用的建筑物,在蜀水河上随处可见。而这些陂坝中,要数泰和县苏溪镇的梅陂渠最为有名。

梅陂渠原名寨头渠,位于泰和县苏溪镇高溪村寨头自然村的蜀水中段,集雨面积1086平方公里。据清同治十三年《万安县志》记载:“宋明道二年(1033),何嗣昌以寺丞知龙泉县事,县之禾蜀旧有梅陂,灌田二百余顷,岁久湮没。景祐初年(1034),何嗣昌修复之。”旧梅陂在今坝址下游60米,用乱石柴草垒成,坝长220米,高约0.8米,1940年以前,灌溉面积千余亩。1944年,经江西省主席熊式辉批准维修,并将坝址上移,灌溉面积扩大为3.5万亩。新中国成立后,经人民政府多次维修,梅陂渠仍然滋润着4万多亩富庶田园,养育着苏溪、马市6万儿女,为吉泰盆地的富庶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不完全统计,在蜀水河流域,除了著名的井冈冲水库和梅陂渠外,还有18座小型水库,沿途陂坝无数,灌溉着8430公顷农田,建起水电站总装机3.95万千瓦,年均发电量6000万千瓦时,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

为使蜀水流域的水更清,山更绿,水利部门不断加强水土流失治理,通过“山顶戴帽子.(种植乡土树种、阔叶林),山腰系带子(种植油茶、井冈蜜柚),山脚穿裙子(种植绿化树、保留原始河流)”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由原来的85.87平方千米缩小到目前的27.23平方千米,植被覆盖率达89%之高。

现在的蜀水河,像九寨沟一样清丽可人,水中的倒影与岸上的草木相映成趣。实行河长制以来,沿河的群众自发地保护河流,设有保洁员、巡查员,成立护河队,原来往河中倒垃圾、河中树枝上挂着塑料袋的场景再也看不到了。据市河长办的同志说,今年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准备将蜀水河泰和段打造成“保平安、有记忆、有底蕴、能致富、可持续”的河流,在全省乃至全国树立起河道治理保护的标杆。

这一切,都成为蜀水造福于民的“水动力”。现在的蜀水流域,仍释放着千年般质朴清亮的气韵,它的舒缓、清纯,令人如沐丝弦之音,灵魂超尘拔俗。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条承载生于斯、长于斯的生民乡愁的河流,将在民众的守护下,河更清,水更绿,景更美,民更富。

P15-18

后记

我与蜀水这半年

2月,吉安市召开2017年实施“河长制”工作会议,会上明确我为蜀水市级河长。会后我第一次全程考察了蜀水全流域,我们现场巡察了沿河每一个可能出现的污染源,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商治理和防患对策,首次蜀水之行给我的感觉是震撼和惊喜。

震撼的是蜀水从井冈山一路蜿蜒,清澈见底,两岸山势险峻,林木茂美,文化积淀丰厚,民风淳厚古朴,令人叹为观止。这条美丽的河流静静流淌,在这片土地工作、生活几十年的我,过去对她的美丽却浑然不知。从源头到入江口一路走来,留连忘返。

惊喜的是沿河四个县的干部群众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意识强烈,有幸担任这条美丽河流的河长,内心油然升起一种敬畏、一份责任。

3月,再次走进蜀水,写下了诗歌《我是河长蜀水河长》,在《井冈山报》发表后引起了广泛共鸣。市委胡世忠书记、市政府王少玄市长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向全市各级干部推荐这首诗,新华社、中国水利报等媒体转载并发表述评,头条江西、爱在吉安以及微信、美篇等各种新媒体转发点击量高达十几万人次。这不仅是诗歌的力量,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态的向往。

4月,我与《江西画报》执行主编汪沛、《井冈山报》社社长沈志平等同志结伴走进蜀水。这次蜀水之行,我除了检查上次巡察发现问题的落实情况以外,还带着推介蜀水的任务。汪沛早在十几年前就探访了赣江源头,一直用镜头在传播赣鄱山水的美丽。这位知名记者与我们用两天时间走完蜀水后,发自内心的赞叹:蜀水,绝对是江西最美丽的河流!借用他对蜀水的评价,我写下了《蜀水,江西最美丽的河流》这篇文章。

5月,《江西画报》今年第二期,以我那篇《蜀水,江西最美丽的河流》为主线,配上汪沛的精美图片,用12个页面重磅推介蜀水,蜀水以更加直观的画面走进了世人的视野。

几次蜀水之行,在与当地干部群众交流中,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在护卫好蜀水的同时,将蜀水沿岸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文化景观连点成线,开辟从井冈山源头到蜀口古村人江口的一条生态文化旅游线路。我把这一想法与市旅发委刘建平主任沟通,希望将蜀水列入吉安全域旅游规划线路,得到了他的赞同。我开始创意一本全面推介蜀水的书籍,这正是我们持续宣传推介蜀水的初衷和本意。

6月,我将《我是河长》一书的策划创意与市河长办彭金平主任和沿河各县市河长交流,立即得到他们的响应和支持,十多天内,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文章就摆在了我的案头。尤其是胡世忠书记、王少玄市长对本书的出版高度重视,亲自写序,为河长制礼赞,以高度的政治站位认识河长制的重要性,以全新的理念诠释河长的责任,以务实的举措推进河长制落实,表明了吉安市在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上走在前列的坚定信心。

7月,在这本书即将付印之际,有朋友在微信朋友圈里留言:2月一纸任命,3月一首诗歌,4月一篇文章,5月一帧画册,6月一本专著,还有设想中需要众人合推的一条线路,蜀水因河长们的执着和用心逐渐被世人所认知。我想说,蜀水的美丽是沿河千万民众精心呵护的结果。河长的责任,在于唤起民众坚守这份美丽,并让她世代延续下去。

以一首七律诗感谢大家对蜀水的关注和支持。

春回蜀水两岸青,阡陌留连踏夜行。

拂晓行吟听雨落,犹闻乡间父老声。

天蓝河畅家国事,山水吉安总关情。

善汇民力成大势,河长有责乃躬亲。

徐明

2017年7月26日

目录

第一章 我是河长蜀水河长

 我是河长蜀水河长/徐明

 蜀水江西最美丽的河流/徐明

 蜀水——利民之水/彭金平

第二章 为了蜀水源头的洁净

 蜀水源头在井冈/焦学军

 百元人民币背景五指峰/尹小平

 荆竹山“三大纪律”诞生的地方/肖国祥

 井冈山上挹翠湖/钟恒

第三章 蜀水滋养了大山的多元文化

 千般流连在蜀水/肖凌秋

 蜀水之滨楠木林/叶华青

 计量的世界文明——“龙泉码”/范录军

 情系五斗江难忘蜀水河/刘祖刚 方院新

 红六军团长征始发地——新江/黄淑群

第四章 梦里水乡入画来

 悠悠蜀水在万安/刘军芳

 田北美丽的童话世界/郭志锋

 遇见蜂蝶谷/智峰

第五章 汇入赣江的是—河清水

 让蜀水的美丽世代延续/邓永翔

 蜀水河畔的红色丰碑——马家洲集中营/肖城生 罗仁佳

 蜀水清清梅陂情/黄从周

 蜀口科举名村/刘晓雪

 蜀水千年造化——蜀口茶/肖城生

第六章 蜀水河长诗歌引发的河长制热评

 以“河”为贵江西吉安“河长诗”获点赞/吴亚芬

 生态文明之歌/吴海

 诗行缀满大井冈/井仲平

 河长这“官”可不小/龙玉然

 以河长的名义治山理水/秦宗梁

 以“河”为贵/邱云 刘丽萍

后记:我与蜀水这半年/徐明

序言

河长制 重在落实

吉安市人民政府市长、吉安市副总河长

王少玄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感恩大自然的眷顾和馈赠,使吉安因水而兴、因水而美。江西母亲河赣江穿境而过蜿蜒北上264公里,沿途将28条大小支流揽人怀中,更有1200多座水库星罗棋布,犹如镶嵌的绿宝石,赋予这片土地一份安宁与灵动。敬畏自然、治山理水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传统,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一处处山清水秀、碧波荡漾的好山、好水、好环境,是我们的美丽家园,守护好、呵护好就是河长的责任。

水,生命之源头,文明之肇始。

纵观人类历史,文明都是因水而兴。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最早发祥于黄河和长江流域,至今绵延不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内容也都与水密切相关,流传着大量治水、兴水的历史传说,积淀了丰富的水文明、水文化遗产。

吉安,傍水而生、由水而兴,境内河流众多、水系密布,河流网密度高达0.4,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733条,特别是,江西的母亲河赣江穿境而过、一路向北,在吉安留下了260多公里的黄金水道。这些形似叶脉的江河湖泊,犹如庐陵大地上涌动的血脉源泉,奔流不息、浇灌土地,滋养先民、浸润文化,见证了吉安的历史与变迁。

古语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水是大自然给人类的慷慨馈赠,是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宝贵财富,也是必须留给子孙后代的珍贵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2016年春节前夕,总书记视察江西时指出,要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近年来,吉安市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定扛起保护生态文明的历史责任,扎实推进“河长制”工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积极投身治水兴水的战役,努力在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上走在前列。

划好“包干区”,传导压实责任。“河长”虽然带“长”,但不是官位、只是岗位,没有权利、只有责任。吉安根据水系流域,科学划分包干区,层层签订责任状,在全省率先完成“河长制”试点工作,并提前一年全面推行。在横向上,推动“河长制”延伸到每条河渠、每口山塘,除了大江大河、小溪小流以外,还包含各类水库山塘,实现“河长制”全覆盖、无盲区,让每片流域、每条渠道有人管、受保护。在纵向上,推动“河长制”覆盖到每个乡镇、每个村组,全市共明确市级河库长11人、县级河库长131人、乡级河库长669人、村级河库长2381人,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制”组织架构,构筑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河长制”工作网络,“我是河长”已成为吉安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共为。

理清“问题单”,聚焦水质治理。坚持问题导向,在摸清河库保护治理现状的基础上,分行业、分流域建立河库保护问题清单,通过开展专项整治、联防联治、群防群治,全面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全社会参与的治水模式,推动“政府治水”向“全民治水”转变。积极统筹水利、环保、农业、林业、规划建设、国土资源、交通运输等部门行政执法职能,加大水环境执法力度,严查、严管、严控河湖环境污染,严厉打击各类河库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变“九龙治水”为“一龙管水”。特别是,开展水污染综合整治及河湖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倒乱排等专项整治,针对“清河行动”排查出的问题,逐一整改,打造了一批集防洪、景观、休闲、亲水为一体的示范河流,推动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立起“风向标”,推动绿色发展。水污染问题本质上是生产生活方式的问题,往往“表现在河里,根子在岸上”。吉安在落实“河长制”中,跳出“就水治水”的片面思维,强化综合施策、源头治理,推动水陆共同发力,树立绿色发展导向,走绿色崛起之路,从源头上拧紧水质“安全阀”。加快转变生产方式,突出发展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聚焦电子信息首位产业,加快壮大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等产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全域旅游等新服务经济,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同时,注重源头管控,对造成河库环境污染的企业,坚决淘汰关停,仅去年就关闭拆除水库周边养殖场481座。加快转变生活方式,强化河流日常巡查,对直接向河流倾倒垃圾的行为予以严控严查,开辟“河长”宣传专栏,广泛宣传保护水生态环境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及“河长制”的新举措、新成果,及时曝光违法典型案例,形成警示效应,引导广大群众绿色消费、低碳生活。

扎牢“保障网”,创新体制机制。落实“河长制”,不仅要有好的“河长”,还要有好的保障机制。在平台方面,吉安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健全治水平台体系,通过完善河库管理地理信息平台,实现基础数据、涉河工程、水质监测等信息化、数字化,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信息;通过健全河库水环境监测平台,加强水环境实时监测,及时准确掌握河库水生态情况;通过建立县级“河长”即时通信平台,将日常巡查、举报投诉、问题督办、情况通报、责任落实、问题办理等纳入平台信息化、一体化管理,真正把河道当作街道管、库区当作景区建。在机制方面,全面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三条红线”;推行地方党政主要领导离任审计,把水环境保护纳入审计重要内容,以制度促责任落实、以责任落实保障工作成效,确保把“河长制”落实到位。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经过全市“河长”们和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吉安的水质保持良好状态,三类以上水质断面达标率为100%,大中型水库水质达标率上升到100%,饮用水源区水库水质全部达标。在全省2016年度市县“河长制”工作考评中,吉安市位列设区市第一一名,永丰县、泰和县、峡江县、青原区、井冈山市位列全省县市区前十,赣江支流——蜀水河被媒体誉为江西最美河流。

山势西来断,江流北去平。吉安“河长制”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护水治水工作没有休止符。我们将站在人类生存发展的高度,进一步全面落实“河长制”,做到“守水有责、守水负责”,切实把吉安的江河湖库治理好、保护好,留住庐陵大地江南水乡的美景,为实现“三个走在前列、两大战略任务”提供生态保障。

《我是河长》书写了蜀水的美丽,表达了沿河各级河长的情怀和治山理水的坚定信念,是吉安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形象缩影。正是各级河长的辛勤坚守、广大群众的真情护卫,吉安的山水才得以如此美丽多姿,愿蜀水之美世代永续!

内容推荐

《我是河长》是国家推行河长制以来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关于河长的图书。

《我是河长》一书以赣江一级支流蜀水为主线,以蜀水市级河长徐明诗歌《我是河长,蜀水河长》及由此引发的河长制热评为亮点,由沿河多位河长撰文介绍这一江西最美丽河流的自然人文景观和河长制落实情况,沿河重要景观节点以散文化描述推介。

《我是河长》由江西省吉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蜀水市级河长徐明主编。全书图文并茂,诗歌、散文、评论多种文体相融,思想性、实践性、可读性兼具,是宣传和落实河长制的通俗文本和精品图书。

编辑推荐

《我是河长》以赣江一级支流蜀水为主线,以蜀水市级河长徐明诗歌《我是河长,蜀水河长》及由此引发的河长制热评为亮点,由沿河多位河长撰文介绍这一江西最美丽河流的自然人文景观和河长制落实情况,沿河重要景观节点以散文化描述推介,本书图文并茂,诗歌、散文、评论多种文体相融,思想性、实践性、可读性兼顾,对宣传和落实河长制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本书书写了蜀水的美丽,表达了沿河各级河长的情怀和治山理水的坚定信念,是吉安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形象缩影。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4:5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