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花间丛语(郭小东谈艺录)
分类
作者 郭小东
出版社 羊城晚报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说述自己的心灵——序2007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说述自己的心灵》

1934年10月,鲁迅逝世前两年,他翻译发表了两篇文章:纪德的《描述自己》和石川涌的《说述自己的纪德》。这不是一个偶然的文学事件,其间有阔大的研究空间。作为一个西方的作家,纪德是公开赞赏苏联,表示“我爱苏联”的人,在麦卡锡主义甚嚣尘上的时代,他公开表达了对共产主义苏联的欣赏。可是他访问了苏联之后,却发表了相反的文字,苏联令他不安。上述非本文题旨,不赘。但是鲁迅,看重纪德的是什么?是一个人,一个作家对自己的描述,是“说述自己的纪德”。

这正是我对这本集子的作者,我的研究生们想说的话。描述自己,说述自己,勇敢而不是怯弱、左顾右盼地描述自己。自己是谁?自己就是作为人类的个体呈现。

如果说不,那么失去的,将不是一个渺小的自己,而是一个博大广袤的世界。在文学看来,你就是世界。

如果我不为自己,我为谁?

如果我只为自己,我是谁?

如果不是在现在,在何时?

——犹太教法典

皮科·德拉·米兰达也说:“我们创造汝等,既非在天堂,也非在尘世;既非必死,也非永恒,故而汝等是自己的创造者与建造者。由于汝等具有自己的自由意志,我们唯独赋予汝等以成长和发展。在汝等身上,散发着宇宙生命的萌芽。”这是自由之书,更是自己之书。人类理性发端,并非始于天问,而是对自己的发问。认识你自己,这是早就写在欧洲天空与大地之间最古老的箴言。如犹太教法典所言,只有认知人本的利益关系,人本的价值理想,人本的时间观念,我们始能作为一个直立行走的人,高扬人的旗帜自由地行走。

问题是,在我们的文学理念中,我们对此有多少自觉成分?我们是否时刻记住,我们奉献给别人的,是一个完全的真实的自己,是自己的意志与尊严的文学。

想起去年春天,首届研究生面试。我能够理解亦同情这些在考研路上被颠簸了许多时日的同学,他们走到此刻的心情。在给他们判分时,我总是犹豫良久,落笔千钧。我知道一个必然,总是由许多不经意的偶然与疏忽构成的。也许少判了一分,这一分,或许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一个人此生的路向,也许更好,也许更糟。那自然是他自己的事,但那是关乎人的事。这令我惶惑也极为苦恼。我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到了他们对于当下的惶恐与遥远的怀想。此刻,他们不属于自己,他们为着更阔大的自己,在此时此地经历着自己的煎熬。

那时,我想,他们即将成为我的学生,我要告诉他们,要永远拥有自己的天空,对人生,对文学。没有人能代替你,没有人能够为你挣脱包裹着你的厚厚的茧。痛苦地蝉蜕吧!

我对他们说,人生有时必须经历同时忍受这样的时刻,那就是每天睡4个小时,而用20个小时来工作学习。哪怕你的大脑已经麻痹,哪怕在你眼中,一个字已经幻变成一片沼泽,哪怕毫无收获,你也得坚持。此刻,收获的已经不是别的,而是意志。在三年读研中,你必须用一年的时间如此度过。否则,你此生将永远无法行过死荫的幽谷。我告诉他们,我已经万分仁慈了,只要求你们用一年的时间,我自己却用了10年、20年的时间。

我不反对娱乐,不反对喝酒,不反对歇斯底里地唱K,甚至不反对在15岁时恋爱,20岁时生子,如果允许,生上十个八个、一大群……只要不杀人放火。但有一条,你必须保证这一切都在限度之内,保证在酩酊大醉之后,能马上拿起笔来信马由缰;保证在恋爱生子洗尿布的同时,也子日诗云,无所不能;保证在做完这一切之后,能干净、整洁,精神抖擞地走上讲台,包括行走在校道上,没有忘记对长者行礼,向学生问候。那么,那些荒唐又算得了什么?那不就是生命的题中之意吗?

我不知道同学们在这一年中,是否真的每天只睡4个小时,也许这已经并不重要。但是,每周读一本书,写3000字读书报告(还不包括别的老师的安排,其他的课程和写作任务),他们是如期完成的。从第二学期开始就准备的一个集体项目,30万字的《中国知青文学史教程》也已经进入写作阶段。预计该书在他们毕业论文开题前,可以完成。

为这本集子作序,却说了许多别样的话。

这本集子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与评论方向的8位硕士研究生的创作成果,同时也是方向课《中国当代文学创作论》的课程论文。课程论文的撰写,很有“创作”的意味。

2008年7月3日至11日,他们在海南进行教学实践。从广州坐火车到海口,沿东线公路往三亚南田农田,再取中线公路过五指山,抵达黎母岭,再过莺歌岭。从白沙往昌江,行西线公路去棋子湾,其间又专程折回黎母山腹地及屯昌晨星农场,拜谒知青墓。行程1000多公里,遭遇各式人等,体验民族风俗。回来月余,各位同学便捧出作业,每人创作散文3篇,小说l篇。短的2万余字,长的七八万字。合成集子,有30万字左右。煌煌一本大书。每篇文章,我都已写了评语,此处不赘。值得一提的是,文章总体质量很好,超出了我的期望。其中有些篇什,已经陆续在报刊上发表,罗丽丽的短篇小说《如影随形》,发表在10月12日《羊城晚报》上,6500字,占一个大版。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作为课程论文,我要求同学们写三篇同题散文“过莺歌岭”、“又见棋子湾”、“知青吊”。三篇散文有一个共同要求,那就是,虽然都是初见,但必须有一种重逢的再度的思域。这是一个自己的思域,自己的天空和自己的园地。必须有一种恍若隔世的前世的再世的相逢。从彼岸眺望此岸,从彼时遥想此时,以彼人叩问此人,叩问自己。至于小说,我连题目都不给出,任其自由地创作!

这个要求应该是部分的实现了,起码成为一种还待实践的创作灵犀。

三个题目中,“知青吊”一题,同学们写得最好。80后的记忆,被一种庄严与崇高的历史昏沉所激活。各有自己的思想、情感与抱负。正是我所期望的。

海南岛,有最明亮的星空,但她却又是一个时时令人落泪的地方。这样的地方,最适合谈论文学以及与文学相关的事情。广东当代文学中最优秀部分,多与海南有关。与同学们在海南岛的日子里,每当夜半,我会独自到野地里去,或者有雨,或者无风,在黑暗中,我看得见同学们一年多之前,那眼中的惶惑正在慢慢地散淡。这与海南岛的风雨与星月有关。

当我写下这些文字之时,我和文学院九位硕士生导师,再次带领另外八位同学,完成了同样的任务,返回广州。这两批同学,几乎走过了海南岛相同的路,有相同的创作任务,同样地亦将写出自己的散文与小说。但是,即将奉献在我们面前的,必定又是另外的属于他们自己的海南岛,自己的莺歌岭和知青吊。

是为序。

2008年10月

P2-5

目录

第一辑 说述自己的心灵

 说述自己的心灵——序2007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说述自己的心灵》

 回到五四——序2008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椰岛听风录》

 《阅读与写作的旅程》——序2008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文集

 自己去点灯吧——序2009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成长的脚印》

 辛卯四月二十九日凌晨序——序2001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跋涉者》

 底层歌哭的现代叙事——序董长江长篇小说《草根之城》

 青涩而明朗的诉说——序方晓《沧海月明珠有泪》

 站立边缘的文学张望——序阳雨薇《看穿史铁生》

 追忆消逝的背影——序曹彬彬《看穿王小波》

 庸常中的朴素逆袭——序孙利迎《囚徒“3427”》

 布满青葱的日子——序张灵英《看穿贾平凹》

 和晨钟一起鸣响——序姬婧瑛《用诗歌冒犯时代的疯子》

第二辑 寻找与超越·习作评语

第三辑 不在场的在场·课堂讨论点评

 关于鲁迅《伤逝》

 关于《意外归来》

 关于《暗夜舞蹈》

 关于电影《小偷》

 关于《日瓦戈医生》

第四辑 自由与独立:读书报告评语

 关于《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

 关于《落日情节》

 关于《桑树坪记事》

 关于《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关于《古代社会》

 关于《暗夜舞蹈》

 关于《彷徨》《呐喊》

 关于《城堡》

 关于《宽容》

 关于《逃避自由》

 关于《万历十五年》

 关于电影《小偷》

 以“意外归来”作为小说开头进行创作

 关于《艺术哲学》

 关于《巴赫金文集》

 关于《小说修辞学》

 关于《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关于《中国现代小说史》

 别林斯基:自由与独立

 关于《北方的河》《南方的岸》《黄金时代》

 关于《阅读随感》

第五辑 作为文学的时间·文学讲座

 一幅画三本书十个评分

 现代叙事一种

 作为文学的时间

 王小波的黄金时代

 南北方的阅读——《南方的岸》与《北方的河》比较

 文学的诗与力

第六辑 光的存在与穿越·艺术评论

 为大潮汕点灯——话说《潮汕胜景图》

 中意法当代艺术家邀请展(汕头站)·前言

 人文化成——写在郭小东文学馆新馆落成及“行由品”画展开幕之际

 非艺术的艺术

 光的存在与穿越——民国初年的老油画

 钟声过处唱大风——读李钟声《岭南画坛60家》

 潮汕画家郭莽园

 这种画上百年没人画了

 野逸疏阔之境——读廖华强画作

 出潮汕记——序郑明来画集

 冯先生万福——序冯创贵大型画册《中国围脖》

 《英雄》:一个空洞的仪式

 《寻枪》是一部模仿之作

 伟大的电影永远都是独创的,是对人类精神的独特发现

 可不可以批评《寻枪》?

 于庆成和他的人塑

第七辑 真心守望·永恒的回响

 见字如面——写在梁信先生远行之际

 致黄树森:回到文德路75号

 又见舒婷

 真心守望——陈骏涛印象

 在饥饿中追忆

 雷铎的编年史

 湘匪田瑛

 访作家秦牧

 龙虎墙的倒塌

 一个人的句号——致我的父亲葛风

序言

丁酉三月花间小记

《花间丛语》的主体部分,是十余年来,我为几百位硕士研究生撰写的论文以及读书报告所写的评语选录。说是选录,是有相当部分的评语,篇幅太大,有些谈论的问题,过于边缘,不宜作为谈艺录的形式辑录,故暂时搁置。

我在高校工作了四十多个年头,曾为三十多届本科生做毕业论文指导,上千条评语散于同学们手中。还有大量当堂的课堂笔记,除了当时留下少量模本之外,大部分也已佚失。

在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我对每个学生的每篇论文,至少阅上十遍八遍,也就有十遍八遍的修改和眉批、评语,这样的文字就更多了。这种工作习惯,让我获得与学生、与专业一同成长的机会,也收成了大量有的放矢的文字。现在将它们部分整理出来,辑录成书,亦不失为教与学、阅读与写作的纪念。

我对研究生的唯一要求,就是读和写、研究与讨论问题时,必须大面积地精读细读及勤奋地思考与写作,写作大量读书报告。同时,涉及各种文本文体,在写作中训练提升对现代汉语的敏感触角和文学表达的准确灵动,对问题的分析和归纳的能力,对现象和事件的概括与审美乃至质疑,达至思考与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十几年来,我的所有研究生,在学期间都会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或文学作品,有的还出版了专著和长篇小说。出于鼓励与推举,我很乐意为学生们写点什么。

收入本书的序跋,源出于此。其他的文章,也大多与此相关。

读书是一种饥饿,写作亦然。《花间丛语》自然也有这种意思。这些文字,曾经穿行于他们青春的花丛之中,我以此为大幸。

丁酉年已至,此为《花间丛语》小记。

2017年3月3日

内容推荐

《花间丛语(郭小东谈艺录)》为著名作家郭小东多年来批阅硕士研究生读书报告及毕业论文、专题论文、学科论文以及原创作品的评语。评语长则几百字、短则几十字,针对经典作品的阅读与写作,对之诠释与研究,而做出的精要评析,是对研究的研究,其中形成的学术链条是多重且多元的,角度也甚为独特,视野宽阔广视。既有作者的学术情怀及目光,又深富读者、研究者的期待视野。评语大多言简意赅、从彼岸眺望此岸,从此时僭越彼时,大开大阖,腾挪跳跃,既为评析,又为语录。既为教材,又是散文诗、哲言警句。作家集四十余年之创作、研究、教学,其心得及其情怀尽收囊中。

编辑推荐

作者郭小东在高校工作了四十多个年头,曾为三十多届本科生做毕业论文指导,上千条评语散于同学们手中。还有大量当堂的课堂笔记。

在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作者对每个学生的每篇论文,至少阅上十遍八遍,也就有十遍八遍的修改和眉批、评语,这样的文字就更多了。

现在将它们部分整理出来,辑录成《花间丛语(郭小东谈艺录)》。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3: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