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伏尔泰的一生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作者 (法)马克斯·加洛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马克斯·加洛编著的这本《伏尔泰的一生》对法国文坛以及法国大革命前的社会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了解,通过真实的书信和诗歌资料复活了真实的伏尔泰。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

内容推荐

马克斯·加洛编著的《伏尔泰的一生》一书以伏尔泰本人的书信和诗歌资料为基础,客观详尽地叙述了他的一生。伏尔泰是法国启蒙时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启蒙运动公认的领袖和导师,被称为“法兰西思想之父”。书中没有描写他在文坛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也没有描写他反对教会和专制的领袖形象,而是从他是一个私生子,病痛缠身、以诗成名、以商致富、风流成性、精明干练的生活细节,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一个真实生动的伏尔泰。总之,本书呈现的伏尔泰并非生来与众不同,而是由社会造成的,正因为他一生颠沛流离,才最终成为了有血有肉、叱咤风云的人物。

目录

{第一部分} “在我们的生活的美好日子里……”(1694—1728)

 1.伏尔泰,私生子

 2.“这些该死的耶稣会会士……”

 3.泥潭

 4.“我因此……被关进巴士底狱”

 5.阿鲁埃·伏尔泰先生

 6.“在我身上有一些可爱的滑稽之处……”

 7.“我可怜的伏尔泰”

 8.“我开始我的名字,而你结束你的名字……”

 9.“愚蠢的人民……”

{第二部分} “这个人能够毁掉一个国家……”(1728—1733)

 10.“我见过如此多的贫穷和被人蔑视的文人……”

 11.“一只脚一直在棺材里……”

 12.“我愿意生活在法国”

{第三部分} “一个文人的生命是自由”(1733—1744)

 13.“听我的,可敬的埃米莉……”

 14.“英国人,作为自由人,通过他喜欢的道路走向天堂”

 15.“哪里有友情哪里就是祖国”

 16.“人间的天堂就在我所在的地方”

 17.“我们生活在什么世纪?”

 18.“在我的国家我没有受到这样的对待”

 19.“我是宽容的,我觉得有人想法和我不一样是很好的事”

 20.“我对受到这样的对待感到愤慨”

 21.“沙特莱夫人从来没有超越国王们”

 22.“我的方式是做一位最高国务会议成员”

 23.“做伪君子是个可鄙的长处”

{第四部分}“一个在五十岁时是国王小丑的可怜虫”(1744—1748)

 24.“荣誉和财富终于一起向我涌来”

 25.“我披着上帝代理人的圣带”

 26.“对于法兰西学院来说,伏尔泰是其成员,这是它的耻辱,对于伏尔泰来说,他不是其成员,有朝一日这将是他的耻辱”

 27.“没被流放我不能离开巴黎”

{第五部分}“我失去了我不幸和烦恼生活的支柱”(1748—1749)

 28.“我年老多病”

 29.“我认为应当尊重二十年的交情”

 30.‘必须受苦并看见人受苦,必须死去并看见人死去。这就是我们的命运”

{第六部分}“伏尔泰,这位著名的普鲁士人”(1750—1753)

 31.“我亲吻他(手)并成为奴仆”

 32.“榨干柑子,就扔掉柑子皮”

 33.“应当想拯救柑子皮”

{第七部分}“离开这里比离开西伯利亚更困难”(1753年4月—1753年7月)

 34.“人们对许多罪犯处以车轮刑,他们并不和他一样有罪”

 35.“这是东哥特人和汪达尔人做的事……”

{第八部分}“我的朋友,这个国家不是为了我造就的”(1753年7月—1754年12月)

 36.“我有点像流浪的骑士”

 37.“如果不说真相,会使人讨厌;如果说真相,会被粗暴对待”

{第九部分}“自由!自由!你的王位是在这些地方”(1754年12月—1758年12月)

 38.“我本来只想要一处葬身之地,但我将有两处”

 39.“我不再敢抱怨我的腹痛”

 40.“我喜欢斥责我的园丁们胜过讨好国王们”

 41.“我在一个共和国里为自己建造了一个相当美丽的王国”

{第十部分}“只需要五六位哲学家相互合作就能推翻巨人”(1759年1月—1768年3月)

 42.“我是山岳的老人……我有两处地方,它们没有什么贡献,但是对任何人都没有任何亏欠”

 43.“问题不是阻止我们的仆人去望弥撒或听布道”

 44.“除了不从属于任何人的自由,我不知道有别的自由”

 45.“似乎对人们处以车轮刑比补偿对无辜者的损害更容易”

 46.“我在我的时代做了比路德和加尔文更多的事”

 47.“吃人肉的丑角,我不再愿意听到谈论你们!”

 48.“至于我,我留在我的荒漠中”

{第十一部分}“宗教狂热的怪物挣扎着断气”(1768年—1774年5月)

 49.“在我的嘴里有我的上帝……”

 50.“我七十六岁了……我剩下的几颗牙齿已经脱落”

 51.“这是我的信仰声明,没有任何情况能使我改变”

{第十二部分)“应当在这个人生中战斗到最后一刻”(1774年5月—1778年5月30日)

 52.“在王位旁的哲学思想不久将在王位之中”

 53.“我认为这里只有我这个私货”

 54.“啊,上帝!难道您想让我光荣地死去吗?”

 55.“让我平静地死去吧”

{尾声}“我因而是一个死人了”(1778年5月31日—1794年11月)

试读章节

“你知道罗什布吕内因浮肿而死去,而我有一些理由自认为有他的体质。”

他是“罗什布吕内的私生子”。

但是他的母亲并没有犯错误:“她喜爱一个像罗什布吕内这样才气焕发的人胜过喜爱我父亲,我父亲就才华而言本来是一个很普通的人。”

罗什布吕内或者罗克布吕内的私生子,这有什么关系!私生总比愚笨要好。

他回想起比他大九岁的哥哥阿尔芒,阿尔芒是由黎塞留公爵和圣西门女公爵送上洗礼缸的,他们是他父亲公证人弗朗索瓦·阿鲁埃的顾客,阿尔芒确实是婚生子,但是自私,智力有限,他是狂热的冉森派教徒,盲目的宗教狂,迂腐而粗俗,虽然有父亲作为后盾。

弗朗索瓦·阿鲁埃关注文学艺术,他在自己的家里接待布瓦洛、科尔内耶、热杜安神甫,后者是法兰西学院的院士,“除了来我们家不去别人家”,作为邻居来访,他自己也住在旧宫,邻近圣堂。

但是对于伏尔泰来说,这些几乎只是一些回忆。

他回想起他母亲的一句话。她嘀咕说布瓦洛“学问很深但是个蠢人”。

随后是空虚感:这位母亲在1701年7月13日去世。

他只是个七岁的孩子,想把童年封闭在心底。

他知道童年是痛苦的,知道砸.在1694年2月20日出生后,他的身体是如此纤弱,以至于每一天他的保姆都报告说他就要死去。

或许父亲和母亲都希望他离世?他们已经失去两个孩子,都是刚出生就死去。那么这个弗朗索瓦·马里,通奸生下的儿子,如果上帝愿意的话,让它把他带走吧!人们在离他出生的巴黎几法里’的地方,在沙特奈修道院为他简礼付洗。

但是他顽强地活下来,那当然应当叫人给他行洗礼,既然这个行为通过在教区记录簿上登记使他进入社会生活。

这将在1694年11月22日进行,人们将——与圣安德烈一德阿尔教堂的本堂神甫有默契——宣布这个九个月大的孩子是在昨天,11月21日出生的……

他的童年是如此模糊不清,怎么说清楚呢?

我们不想在上普瓦图,在卢登,在圣卢寻找阿鲁埃家族的根。我们只是认可他说的:“我的祖父在那里出生。”

的确,从15世纪起,就有一个公证人阿鲁埃,他的一个儿子拥有一家大型箩筐编制工场——开始了一种传统——并成为高利贷者,在他的大衣柜里积聚了若干欠债承诺书。

埃尔尼斯·阿鲁埃是弗朗索瓦·马里·阿鲁埃的曾祖父,但是小阿鲁埃后来成为伏尔泰,他抛弃了阿鲁埃家族的纹章——《三火焰图形金质纹章》——和阿鲁埃的名字,这个名字在普瓦图语中意味着“燃烧”。至于伏尔泰的父亲,弗朗索瓦二世,另一个弗朗索瓦·阿鲁埃呢绒和丝绸商的儿子,他在1675年在巴黎成为公证人。

他不满足于处理那些大家族、受宠于国王或地位显赫的人们的财产继承等事务,无论事关黎塞留家族、高乃依家族或是尼农·德朗克洛,放浪的女子,“享乐的情妇”,莫里哀的女友,还是事关这个在路易十四宫廷维持笃信宗教女人的规矩道德的曼特农夫人。

在买下财务员的公职之前,弗朗索瓦也放贷。当他向伏尔泰灌输自己的道德经时,伏尔泰只能回答说:“父亲,我将做我见到您所做的事吗?”

这位公证人,这个财务员虽然在年轻时经常与他同时代的所有文学家来往,但他依然只是那些“道德狼”中的一匹,在羊羔的皮下掩藏着捕食动物的尖牙利爪。

弗朗索瓦·马里·阿鲁埃这个孩子具有早熟的洞察力、无情的目光,能够揭露所有的虚伪言行,这要归功于弗朗索瓦·卡斯塔涅勒,夏托纳夫神甫,他的“好教父”,这位好教父和罗什布吕内一起,是这个私生子的保护人。

每天,是夏托纳夫神甫俯身在弗朗索瓦·马里的摇篮上,肯定地说这孩子会活下去。

是他安排了在圣安德烈·德阿尔教堂的洗礼。

他发觉到这个体弱多病的孩子的聪明、机敏,于是教他作诗,让他阅读和背诵拉封登的寓言,而且,作为自由思想的神甫,让他熟悉《摩西亚特》,在这首讽刺诗里,人们嘲弄这个被宗教思想“毒害的世界”,而“人类的精神要求一些比神甫的老生常谈更加清楚的证据”。

人们在这首诗里谴责那些“被当做真理的巧妙的谎言”,谎言成为“公共的信仰”,是由在这些谎言中找到自己权力依据的立法者强加的。

P5-6

序言

客观的传记,真实的生活

传记文学历史悠久、不可胜数。体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传,如古罗马奥古斯丁的《忏悔录》。自卢梭的《忏悔录》问世以来,各种自传体的回忆录、内心日记和小说等大为繁荣,在现当代文学史上比比皆是。另一类是人物传记,如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这类传记多为后人所作,记载传主的丰功伟绩,令人仰慕。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专写名人的苦难,感人至深,可谓独具特色。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大名如雷贯耳、彪炳史册。名为《伏尔泰的一生》的传记,不难想象应该是颂扬他在文坛乃至政坛上如何叱咤风云、领袖群伦,其实并非如此。我们了解的伏尔泰,大致是他反对教会和专制,鼓吹自由,主持正义,热爱戏剧,写过《赵氏孤儿》和针砭时弊的哲理小说,总而言之是个无懈可击的伟人。而《伏尔泰的一生》告诉我们,伏尔泰是个私生子,病痛缠身;他以诗成名,以商致富,精于算计,放高利贷;他风流成性,朝三暮四,奉承权贵,出尔反尔;他屡遭打击,晚年时狡兔三窟,与外甥女同居在与瑞士交界的费尔内。他虽然名动欧洲,富比王侯,却两次入狱,多次流亡,担惊受怕,一生不得安宁。

马克斯·加洛从伏尔泰诞生直到去世,逐年记叙了他一生的喜怒哀乐。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事出有因:他改名为伏尔泰,因为他是私生子,原来的名字阿鲁埃给他带来不幸;他喜欢诗歌和戏剧,是由于天性聪颖、智力超群;他热爱自由,源自幼年时父亲的歧视和中学里耶稣会士的惩罚;他朝三暮四,因为那些贵妇本身就是荡妇,谈得上什么忠诚和坚贞?他进行无情的讽刺和报复,是别人对他的陷害和打击造成的。他看重金钱、混迹官场,是懂得只有财富才能保障生活,为此需要寻找有权势的靠山;他痛恨专制,是那些权贵们对他表面客气,实际上把他视为异类,以至于他挨打后都无动于衷,甚至幸灾乐祸地把他送进巴士底狱。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看起来对他无比尊崇,其实把他当做榨干橙汁后就要扔掉的橙子皮。总之他并非生来与众不同的伏尔泰,而是由社会造成的伏尔泰。正因为一生颠沛流离,痛定思痛,他才在边境上为自己营造了一个安全的避难所。

马克斯·加洛的叙述简洁生动,言之有据,从平凡的生活细节中反映出社会的腐败、政界的黑幕和学术界的勾心斗角,以及伏尔泰不畏强暴、为维护正义而顽强战斗的一生。全书只有事无巨细的客观叙述,毫无作者本人的主观褒贬,因而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可感、有血有肉的伏尔泰。

马克斯·加洛并未为尊者讳。伏尔泰鼓动女沙皇屠杀五六万土耳其人,这种行径与启蒙思想家们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背道而驰,令人震惊。他一生以讽刺著称,对敌人固然如此,对于曾与他合作的卢梭也穷追不舍。他揭露卢梭把自己的孩子送进育婴堂的隐私,主张将这个“疯子捆绑起来”,甚至把目不识丁但忠心耿耿地照料卢梭的泰蕾兹说成是“恶毒和可憎的女巫师”,充分显示出伟人伏尔泰也有狠毒的一面。

《伏尔泰的一生》以伏尔泰本人的书信和诗歌等资料为基础,客观详尽地叙述了他的一生,法国读者无疑会觉得兴趣盎然。然而它不是一个情节完整的故事,因此中国读者如果不大清楚书中的人物和事件,就难免会有一点茫然之感。文学史里只写伏尔泰与一个贵族争吵,挨了仆人的棍子,读了这本书才知道那个贵族是摄政王的密探,是他把伏尔泰送进了巴士底狱,也就不难理解伏尔泰为何怒气冲天了。因此阅读本书时如果能结合法国文学的脉络和社会背景,就一定能相得益彰,事半功倍。

本书由我的老同学刘自强先生和严胜男女士翻译,文笔流畅,深得原著神韵。相信本书将进一步促进我国读者对伏尔泰的兴趣,也有助于我们对18世纪法国社会和文学的了解。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法国文学研究会会长

吴岳添

2014年3月于北京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9: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