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此心安处(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卢礼阳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举几个典型的例子。江心屿英国驻温州领事馆旧址,以前作为工人疗养院,二〇〇六年四月,市总工会将房子出租给鹿城区江心屿办事处,二〇〇八年该办事处再转租给五家企业,成为商务会所。领事馆楼外直至江岸的场地,原本是通行东塔的道路,是市民摄影和避暑的好去处,建所之初,被一道高墙隔断,大门上写有“施工重地,游客止步”的大红字。许多市民质疑,究竟是谁给予他们这个权力;公众的通道,怎能任意不准通行,连记者想进去查看都被制止。江心屿开设“富豪专用”的酒店兼娱乐场所,江心东屿昔日的宁静和洁净的空气,还能再有吗?商务会所新建的与江心东塔相对的大烟囱(相距仅二十多米),不断冒出损害绿化、损害东塔的滚滚浓烟,与“诗之岛”“佛之岛”的传统格局很不相称。不仅如此,承租方还改动外观,把楼梯搞得不伦不类。去年,我陪上海的一位名教授到江心屿,领事馆的房子,正门不让我们进去,绕到侧门悄悄上去,在二楼遭到阻截,他们问:你们预订了没有。上海客人感到十分遗憾。好端端的一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复之后,出租给企业搞会所,与原先的初衷背道而驰。如果消防出现意外,责任谁来承担?

市中心天宁寺,位于鹿城区永宁巷一一八医院内。该寺原名报恩孝光禅寺,北宋政和年间改今名,已有九百年历史。寺宇历经修葺,香火鼎盛。抗战时期为永嘉县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所所址。今仅存大殿一处,面阔三间,东西朝向,石柱、木梁架,重檐、歇山屋顶。其构造形式符合清代营造法式。古代温州四大名刹,“内有嘉福、天宁,外有护国、太平”,此为硕果仅存者。一九八五年列为温州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市里拨专款六十八万维修。如今临时放置健身器材,作为职工俱乐部使用。一直未对外开放,市民十分惋惜。

位于九山河畔的籀园,风景优美,环境宜人。民国初年,温州文教界为纪念一代经学家、教育家孙诒让而建,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五三年是温州籀园图书馆(温州市图书馆前身)的馆址,成为温州地区的“第二校园”,培育了无数的文化科技人才,是温州近代学术的摇篮,浙南几代读书人心中的精神家园。正因为籀园具有如此重要的历史地位与象征意义,我市六年前拨出专款七十万修复。然而,籀园以前是温州中学占用,他们擅自拆除园内的服膺轩,建起车棚,又在园西侧空地建校图书馆,对籀园历史面貌造成很大的破坏。温州中学搬到梧田,实验小学继续占用,目前仅仅由市文物考古所派人值班,暂时管理。市教育局将籀园筹建作教育史馆,正在布展,教育史馆一旦落成开放,依照协议,文物部门将移交管理权,撤出籀园。届时籀园归教育系统内部职工使用,势必徒有虚名,籀园很难充分发挥作用。

P16-18

目录

感言

 想到刘祝群

 感动与遗憾

 《瓯风》新刊感言

 此风不可长

 政府采购切忌一刀切

 名城创建也需克难攻坚

附:关于恢复籀园整体功能的建议书

 擦亮地方文化名片

 刹一刹公款乱出书之风

 现代意识与作风建设

 力量在民间

读人

 惊动法国总统的华人——访移民问题专家廖遇常博士

 巽山一老

 振轩伯

 重温店员之梦

 走近余之介

 重温谷林先生来信

 我所了解的马允伦先生

 我所认识的张乘健

 记忆中的胡珠生先生

附:胡珠生来函三通

 金江先生二三事

纪事

 古籍阅览室改成舞厅不是上策

 名城呼唤名人——青岛随感

 温州给我机会

 抚书偶记

 公共图书馆创办《读书报》的一种探索

 聊斋去来

 成都年会五题

 袁崇焕故里行

 文化传薪烽火台

 你还没有放下-——天津年会日记

序跋

 一方人养一方山水——《楠溪江:风景这边独好》序

 《秋缘斋书话四编》序

 《清谷书荫》题记

 《瓯歌》编后记

 《瓯歌二集》编后记

 《献身报业六十年》附记

 《温州山水诗选》编后语

 《温州旅沪同乡会史料》后记

 《黄群集》重印后记

 《蒋叔南集》后记

 《雁荡山志》校注后记

 《王毓英集》编校说明

 《吴鹭山集》编后记

 《温州茶韵》编后记

 《马叙伦》新版前记

品书

 令李叔同惊叹的小客栈门联

 蔡元培剪报

 马寅初集外佚文及其他

 张申府致周恩来手札

 茅盾给项经川的三封信

 《萨空了文集》友朋书札商正

 郑振铎后悔“手谈”

 晚近历史文献整理浅谈

 《征辑乡先哲遗著事》补谈

 郑伟章《文献家通考》温州籍人士生平考订

 弘扬乡邦文献

 迟到的祝贺

 两条老新闻的排名

 读《夏鼐日记温州篇》三题

 吴鹭山哪一年出生

 好一个“当然”!

序言

俗话说,老婆是别人的好,文章是自己的好。而在我看来,恰恰相反: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别人的好。那么,现在这本书又何必拿出来献丑呢?

当然不会平白无故。

不知不觉,大学毕业三十年了。却顾所来径,感触分外多。其间转换过好几个岗位,但都没有离开温州,直至十几年之前因缘际会,安身于图书馆,做现在这份工作。加上从前的媒体经历,以及临时借用修地方志的时光,算起来,当编辑,前前后后二十年。人生有几个二十年、三十年?

如今依然在做编辑,一份报纸,一份杂志,还有一套日记丛刊,有时还免不了替熟人或朋友看看书稿。可以说,编辑与审读这两个字眼,最吻合我现在的生活状态。

正因为长时间干的是编辑的活,加之赋性迂拙,写的文章既不多,也不高明。一晃三十年,盘点一下,只有沙滩上的一点足印而已,未免惭愧。如今《瓯风》出刊满整整十集,韶毅兄策划推出“瓯风文丛”,约我也编本小册子,这不亚于给我一次阶段性小结的机会。

文章大体按内容分为感言、读人、纪事、序跋、品书五组,前面三组每组十篇,后面两组各十五篇,总共挑出六十篇文章。每组之内一般以发表先后为序,注明当初发表报刊的名称与日期;除了明显的错别字与个别欠妥的提法,不再改动,以存其真。

所选文字以短稿为主,长文章只挑了《公共图书馆创办读书报的一种探索》《夏鼐日记温州篇三题》等有限的几篇。鉴于篇幅关系,《挂冠教授马叙伦》《下关事件的前前后后》《温州文献丛书整理出版始末》《夏承焘未刊手札考释》《邵元冲笔下的朱铎民》《张宗祥与温州人士交往考略》等均不考虑,近年整理刊行的几部前人诗文集,所选基本上是篇幅简短的编后记或重印后记,唯独《王毓英集》例外,收入卷首的编校说明,稍长一点。理由很简单,王先生毕竟是温州图书馆前身籀园图书馆的首任馆长。第二组读人,所记温奕辉、冯国栋、马允伦、马骅、张乘健诸先生,在我的人生道路上给过可贵的帮助,令人难以忘怀。至于第一组感言,针对社会现状,特别是文化事业的不良现象有感而发,如《想起刘祝群》《此风不可长》《名城创建也需克难攻坚》《刹一刹公款乱出书之风》,无非是尽一个读书人的责任。

上海一位老先生曾提醒我多写一点,他说,尽管有的文章蹩脚,但总归是自己的。自己的文章几斤几两,自知之明还是有的。因此,里面好几篇文章发表之前,特地请同事费神润色,如《感动与遗憾》《我所了解的马允伦先生》等四篇稿子,经过这位同事的点化,文气果然大不一样。这是需要特别交代的。

三十年一路走来,除了前面提到的师友,不少编辑、特邀编辑也给予我许多关照,如《民国春秋》的王春南先生,《南社研究》的马以君先生,北京王维玲先生、杨天石先生,南京徐雁先生,天津罗文华先生,《文汇读书周报》的朱自奋女士,当然,还有温州本土的吴伯正、瞿炜、陈增杰诸先生。其中有的先生已离开编辑岗位,但我念兹在兹,依然记得他们对我的好。

话说回来,即使是如此微薄的收获,也饱含着家人的心血。正是太太的默默付出,我才化险为夷,一路走到了今天。

二〇一六年元月十六日雨夜,卢礼阳谨记于温州寓所。

内容推荐

卢礼阳著的《此心安处(精)》是“瓯风文丛”的一种。本书为作者近三十年文章选编,所选文字以短稿为主。

编辑推荐

卢礼阳著的《此心安处(精)》按内容分为感言、读人、纪事、序跋、品书五组,总六十篇文章。所选文字以短稿为主,长文章只《公共图书馆创办读书报的一种探索》《夏鼐日记温州篇三题》等有限的几篇。感言部分,针对社会现状,特别是文化事业的不良现象有感而发,如《想起刘祝群》《此风不可长》《名城创建也需克难攻坚》《刹一刹公款乱出书之风》,可见敢言,尽一个读书人的责任。读人部分,所记温奕辉、冯国栋、马允伦、马骅、胡珠生诸先生,可见其交往。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0: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