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逼近的瘟疫/新知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劳里·加勒特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劳里·加勒特所著的《逼近的瘟疫》是普利策奖获奖作品。全书以文学的笔法记录了20世纪后半期世界各地瘟疫爆发以及研究的过程,冷静地分析了瘟疫产生的根源。在这本像惊悚小说一般让人紧张的纪实作品中,作者以通俗的语言叙述了人类发现、研究埃博拉、拉沙热、AIDS等传染病的经过。在书中,作者对人类和传染病原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反思,提出人类的活动其实也是传染病发生原因之一的观点。本书虽然是纪实文学,但是作品里大量的医学知识使得它作为一部科普作品也毫不逊色。而且,作为一本多年前就已完成的作品,书中叙述的内容即使在今天也并不显得过时。

内容推荐

在这本如惊悚小说一般让人紧张不已的纪实作品中,劳里·加勒特所著的《逼近的瘟疫》一书,作者以令人信服的口吻告诉大家:人类在与瘟疫的战争中打了败仗。

反观此书问世的几十年间,艾滋病已从非洲和美国爆发,逐步蔓延到全世界;一度被消灭的疟疾又在热带地区死灰复燃,杀伤力超过以住:具有抗药性的病菌卷土重来,以惊人的速度感染新的人群;SARS曾在几个月间肆虐于中国大地,吞噬了许多鲜活的生命;禽流感连续多年在世界各地此伏彼起,不断传来死人的消息……事实说明,作者并不是在危言耸听。

假如你热爱生活,珍惜健康,你应该读一读这本书。毕竟,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人命关天。

目录

中文版序

序言

作者自序

第一章 马丘波——玻利维亚出血热

第二章 健康的转折期——乐观的时代:着手根除疾病

第三章 猴肾与落潮——马尔堡病毒、黄热病与巴西脑膜炎

第四章 进入密林——拉沙热

第五章 延布库——埃博拉

第六章 美国建国200周年——猪流感与军团症

第七章 恩扎拉——拉沙、埃博拉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社会政策

第八章 革命——基因工程与癌基因的发现

第九章 微生物的汇聚之处——城市疾病

第十章 远方的雷声——性传染疾病与注射毒品者

第十一章 危险:极其微小之物——艾滋病溯源

第十二章 寻找出路——准备、监测和重新认识

后记

鸣谢

译者的话

试读章节

第一章

马丘波——玻利维亚出血热

希望改造世界,改变人性,以便创造一种自我选择的生活方式,这种企图将引起许多难以预知的后果。人类的前途注定要继续成为一种赌博,因为大自然会在某个预料不到的时间,以某种预想不到的方式,进行反击。

——摘自雷恩·杜博斯著《健康的幻影》,1959年

卡尔·约翰逊强烈希望,如果这场疾病不能马上夺去他的性命,最好什么人开枪打死他,结束他的痛苦。其实“痛苦”一词已经不足以描摹他的情状。他简直是身在地狱。

他的皮肤的每一个神经末梢都处于极度的紧张状态。他甚至受不了一条被单的压力。当巴拿马的戈加斯医院的护士和医生触到他,或给他抽取血样时,他都会暗叫一声或呼喊不止。

他发着高烧,浑身是汗。他身体无力,近于瘫痪,而且周身疼痛。在他的想象中,运动员训练过度就该是这个样子。

Q病房的护士们刚刚看到约翰逊躺在他的两个同事身边的时候,他那双红红的充血的眼睛叫她们不禁倒退了两步。静脉血管像是血液的大河,微血管犹如支流,在约翰逊的全身,连通静脉血管的微血管都在渗血,已经出现了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小孔,孔里渗出水和血蛋白。他的喉咙红肿,几乎不能说话或喝水,因为食管内膜发炎、出血。医院里传说这三个人害的是一种奇怪的新的传染性疾病,他们是在玻利维亚病倒的。

在约翰逊短暂的清醒时刻,他会问他躺了多少天了。当护士告诉他这是第五天时,他呻吟了一声。

“如果我的免疫系统不马上发挥作用,我就没命了。”他暗想。

他在圣华金曾多次看到这种情形。一些人在四天内就死了,多数人经受这种折磨多达一周。

他一遍又一遍地回想他在玻利维亚东部边境那个孤立的村庄里看到的情形。他希望想到什么东西能帮助他治愈疾病,解开圣华金的谜团。

事情发生在整整一年以前,即1962年7月。那时,约翰逊刚刚来到巴拿马运河区的中美研究单位,此前他在美国政府设在马里兰州的贝塞斯达国家卫生研究所收集了一堆关于呼吸道病毒的资料。

1956年,他刚完成医科学业成为一名年轻的医生,便开始不遗余力地研究引发普通感冒、支气管炎和肺炎的病毒。他的工作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但约翰逊是个耐不住性子的人,他感到厌烦了。当他听说国家卫生研究所正在物色一名病毒学家到中美研究单位的实验室工作时,他便抓住这个机会不放。

约翰逊到达巴拿马不久,他在中美研究单位的新同事罗恩·麦肯齐也自愿帮助美国国防部的一个小组前往玻利维亚进行营养调查。

“营养调查?”约翰逊嘲讽地说。

“哦,我的经验用得着,再说我还从来没有到过玻利维亚呢,干吗不去。”麦肯齐说。

当麦肯齐和国防部的小组在拉巴斯见到玻利维亚的卫生部长的时候,部长说只要他们首先去处置几百英里以外一个更加急迫的问题,批准他们的研究计划就没有问题。

“我需要一个精通疑难病症的专家,到本国东部去调查一场流行病。”

P1-2

序言

你手里拿的这本书终于有了中文版。若是几年前就能译成中文该有多好,因为本书的内容必能引起中国读者深深的共鸣。本书的英文版问世至今已经10年有余,但是时间只是更加证明了书中所言不差。

回忆1988年,一批病毒学家聚集在华盛顿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共同讨论一个当时还有争议的命题:奇怪的病毒正在世界各地出现。两天之间,实地工作的专家们提出了关于他们关注的病毒的各种信息:各式各样的微小病毒显示出,它们发生了奇异的变化,并有卷土重来之势。科学家们异常震惊,因为没有几位病毒学家密切跟踪过具体关注各类微生物的专家们的发现。会议结束时得出了一致的结论,科学家们明显地感到焦虑不安。

此前20年,西方的科学家曾经踌躇满志,深信自己有能力找出传染性致病微生物的弱点,并且制造出药物和疫苗来击败它们,结果竟使传染性疾病的研究拨款逐渐断绝。在西方世界看来,对人类健康的真正威胁仿佛只剩下癌症和心血管疾病了:没有其他生物还会威胁人类。但是,1988年到美国首都聚会的病毒学家明白,往日的这种乐观轻说是可叹可悲,重说则是头脑不清,十分危险。

外界很少有人注意到病毒学家披露的情况。那一周,美国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电视报道的一桩政治丑闻,就是人们常说的伊朗门事件上。一个名叫奥利弗?诺思的上校军官到国会作证,交代如何利用从伊朗和其他国际金融机构筹集到的资金,为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非法购买军火的问题。病毒会议间休息的时候,我曾和几位同事走上饭店的楼顶,那里阳光明媚,可以俯视白宫。饭店里面,每一个人都在轻轻议论着伊朗门丑闻;心里琢磨,不知哪些政治领导人会在未来的日子里失势倒霉。我转身对我的同事们说:“等到历史的尘埃落定的时候,这个伊朗门事件最多不过是个小小的插曲,而病毒学家的这次会议将会震惊全球。”

我的同事只是半心半意地表示同意我的看法。连我也觉得自己口无遮拦,乱下断语,有些忐忑不安,担心对于国家科学院会议的重要性言过其实。当时我已经动手撰写此书,对于暗暗藏在心中的一种忧虑也不敢明说:我是否夸大了正在出现的疾病的威胁?

今天,我怀疑你能否在100名美国人中找出一个可以准确地说出伊朗门丑闻原委的人来,但是几乎每一个美国人都会告诉你,他担心奇怪的流行病和具有耐药性的、突变形式的旧病卷土重来。虽然他们并不能把他们的担心追溯到那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家科学院病毒学家会议,或者本书的出版,但是往日对传染性疾病的那种盲目乐观,美国人已经自感动摇。对传染性疾病的危害,人们越来越担心,甚至引起了美国白宫、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欧盟领导层、俄罗斯杜马和联合国安理会的关注。

关于最新出现和卷土重来的疾病可以列出一个很长的单子。这个单子里包括大部分致病性病菌,但都具有了耐药能力。其中最为危险的要属XDR-TB,这是一种新的结核病,2006年春首先在南非发现,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抗生素都具有耐药能力。具备强大耐药能力的普通病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和梭菌等菌属,也都充斥着全世界各地的医院。

危险的新病毒单子上最可怕的当属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病毒(HIV),这是引起艾滋病的病因。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病毒于1981年首先在美国发现,现已传遍世界,成了当代分布最广的传染病。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病毒出现以后,世界上又从可怕的埃博拉病毒到SARS,暴发了多种疾病。

在2002年秋SARS在中国南方出现以前,大多数国家的政府都把传染病视为内部事务,详情对外部世界都讳莫如深。尽管世界卫生组织几十年来一直呼吁各国迅速、准确地报告疫病的暴发情况,但各国响应者寥寥无几。对于那些急于发展经济、追赶富裕的西方的国家来说,传染病失控被视为落后的实例,是丢脸的事。前苏联对于传染病和公共卫生总是编造各种虚假数据,其领导人急于要宣布,在疾病控制方面已取得重大成就,可以与资本主义的欧洲和北美抗衡。

不管其政治信仰和文化背景如何,2003年的SARS流行对全世界的领导人都是一次震撼。有的领导人曾经错误地对待凶猛的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病毒的流行,认为它只是一些毒品注射不当和性行为不端的人造成的恶果。正是因为政治领导人忽视了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病毒和艾滋病带给人们的真正信息,一味地指责患病的人,说他们由于“缺德的”或“违法的”行为而自己招来疾病,是自作自受,这才失去了应对微生物世界新变化的宝贵时间。

但是,SARS到来,政治领导人再也无法轻易找到对问题置之不理或指责患病者自作自受的理由了。SARS显示出一个新时期——全球流行时期的到来。实际上,正如本书所说,通过征服者、战争、商人、运输中的动物和食品,疾病早已形成全球流行之势。不过SARS更代表着一种神秘的流行病在一个新世界的出现,这个新世界利用20世纪难以想象的方式,通过经济和空中交通,彼此紧紧地连成一个整体。

今天,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的一个制造大国,而美国、欧洲、日本和加拿大则是消费大国。大家紧密相连,全球如同近邻,而且一日紧似一日,因为国际互联网和全球化经济意味着,洛杉矶的一个少年可以用深圳制造的电脑,向开罗和巴黎的小朋友发送电子邮件;他还可以一边吃着三明治:里面夹的肉来自智利,生菜产自墨西哥,一边用广州造的手机同纽约的表弟聊天。边界越来越难隔断人们的交往了。

当然,从微生物的角度来看,人类的政治边界从来就没有挡住它们流行,尽管大多数公共卫生官员都曾采用监测、隔离、接种及其他各种方法,企图将微生物“阻挡”在国门之外。当人和物在地球上还只是缓慢移动,冷战将地球分割成若干禁止出入的区域的时候,通过严厉的公共卫生政策,还有可能减缓微生物越界进入他国的速度。但是现在已经不可能了。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所谓SARS乃是一种蝙蝠病毒,携带它的是以水果为食的动物,通常出没于亚洲雨林的尽头。人类原先同这些动物并无接触,更不曾接触这些动物的血液里流淌的病毒。通过一系列至今尚未完全查明的环节,那种蝙蝠病毒进入了广东的鲜活动物市场,靠着全球化的力量,又迅速传播到香港、新加坡、越南、加拿大、德国以及其他十数个国家。SARS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几十亿美元。

对于政治领导人而言,SARS促使了他们的惊醒。中国领导人看清了对流行病秘而不宣的代价,因为整个世界都不满于否认这种新疾病的存在。加拿大领导人和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官员发现自己竟忽略了医院的传染控制措施,终使医院成了sARs的传播中心,真是令人痛惜。美国的领导人原本感到高枕无忧,深信本国的疾病控制中心确有能力保护美国民众不受微生物的威胁,如今也忽然关心起万一SARS暴发,对国家安全会有何种影响了。

就人类同环境中存在的病毒、细菌以及寄生虫的关系而言,我们如今正处在历史性的十字路口。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移动着,亿万经济难民奔走于全世界,寻求新的未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对供水、排水、食品和新鲜空气的需求也会增加。人类行为的这一切变化都使微生物的生存条件有所变更,往往给人类、农业和牲畜带来危险。

2006年,中国领导人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原先对sARS是秘而不宣,如今对中国境内的所有传染病几乎完全公开透明。另外,中国的陈冯富珍博士已经担任世界卫生组织的领导,北京还同华盛顿磋商,草拟一些协议,供各国采纳,以便在发生流行病威胁时,采取完全透明的态度。随着禽流感。H5N1在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传播,对这种公开透明的要求显得更加紧迫。日复一日,科学家和政治领导人都在研究如何互通信息,迅速采取公共卫生措施,使世界免受不折不扣的毁灭性流行病的劫难。

但愿他们的研究早见成效,措施准确得当。

劳里·加勒特

2006年12月,纽约

后记

1993年夏天,罗恩·麦肯齐正在收看电视上的晚间新闻。此时他已经退休,在南加州一个沙漠中的社区过着舒适、悠闲的生活。一条简短的消息吸引了他的注意。消息提到拉美许多地区将农田改种古柯树,为可卡因的制作提供原料。麦肯齐认出了电视里的画面。那正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玻利维亚的圣华金。

看到电视里那个古老的养牛小镇,这位退休医生不禁想起往事,想到他在加州的索萨利托的日月,那时他还是一个体格健壮、性格单纯的医生;也想到1962年在拉巴斯那一天的情景:玻利维亚卫生部部长说玻内地发生了一种怪病——黑斑疹伤寒,问他是否愿意去看一看疫情。

麦肯齐在起居室里坐了好一阵儿,回想起当那场奇怪的出血热横扫玻利维亚的马丘波河地区时,百姓是何等的惊慌失措。他心里暗想,现在已经时隔三十余年,不知那里的百姓近况如何?

他伸手拿起电话,打向蒙大拿。接电话的是卡尔‘约翰逊。他也已退休很久,如今的生活心满意足:住处是个幽僻的牛崽区,环绕着几条弯弯的小溪,闲时可以垂钓鲑鱼。两位昔日的同事商定故地重游,再访圣华金。

麦肯齐想起了60年代前往这个偏远的地区所经历的种种困难,便给拉巴斯的一位同事打电话,征求他对行程的建议,最后安排在9月份动身。麦肯齐告诉那位同事,过了这么多年,他和约翰逊想再到那里随便看看。

几个月来,玻利维亚出血热又在圣华金附近地区重新暴发,疾病控制中心派出的调查人员帮助该国政府查明,马丘波病毒已经卷土重来。事过三十余年,如今玻利维亚政府又在这个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灭鼠活动。这件事也引起了约翰逊和麦肯齐的关注。

两位美国人到达拉巴斯时,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其规格之高让他们受宠若惊。30年是一段不短的时间,他们两人都没有料到,还会有谁记得这么多年以前,他们在那块偏远的草原上做过的事。可是在首都那几天,竟然是不断的庆功摆宴,授勋发奖,简直让这两位科学家目瞪口呆,也让他们前往圣华金的行程耽误了将近48个小时。

最后,政府安排了一架飞机,送他们两人前去这个偏远的地区。于是飞机从那个海拔1英里高的城市爬升,穿越安第斯山脉,在亚马孙河头笼罩着腾腾热浪的陆地上降落,这一整套令人头晕目眩的经历,让麦肯齐又重新领略了一番。

飞机接近圣华金时,约翰逊和麦肯齐心里暗想,下面出了什么事?好像是有一大群人围在简易的机场四周。落地以后,麦肯齐问道:是不是什么要人或高官碰巧也在这里降落?

他们刚一走出机舱,当地的一个鼓号乐队就奏起了欢快的乐曲,三百多名农民、牛崽、儿童、牧民,一起向这两个美国人欢呼。面对着这些热情洋溢、兴高采烈的人群,又是拥抱,又是握手,还有许多鲜花和礼物,麦肯齐和约翰逊感慨万千。他们无法相信,圣华金的百姓还认得他们,还记得他们在很久以前寻找玻利维亚病原时的情形。

“他们大多数人当时还没有出生。”麦肯齐对约翰逊说。约翰逊和他一样,也感到惊喜万分。

可是对圣华金的百姓来说,麦肯齐、孔斯、约翰逊、韦伯这些名字,早已永远铭刻在他们的文化和记忆中了。圣华金的有些街道如今也成了柏油路,大都是以这些神话般的北美英雄命名的,是这些英雄使圣华金免遭厄运。连学童也都知道这些白发的“疾病牛崽”的事迹。

他们就是那些治住瘟疫的人。

这也就是为什么圣华金的民众会在断断续续的细雨中耐心地等待了48个小时,站在机场的跑道上,满怀期待地注视着西方的天空。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