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没有注定失败的人,但有些人的身上却带着一些注定会导致他无法成功的特质。为自己寻找各种各样开脱的理由,就是这样的特质之一。
施小若是一个典型的职场失意人,大学毕业已经七年的她至今还只是一个初级文员。在公司里,施小若给人的感觉是可有可无,领导拿她当空气,同事也对她视而不见,除了每个月考勤表上固定出现的“施小若”三个字之外,她没有一丝一毫的存在感。
其实,同事们对她的轻视是可以理解的,一个员工在公司做了七年,却始终没有前进一步,没有向上升一级,任谁也是不会重视的。时间长了,连施小若自己都有些轻视自己了,她认为自己注定是一个失败者,以后恐怕也不会有多大的改观。
其实,施小若一开始也曾经有过“雄心壮志”,在刚进入公司的时候,她也曾经想过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但是,每每当她下决心要做一件事的时候,却总是因为害怕失败而寻找各种理由让自己退缩。
在进入公司第二年的时候,施小若作为经理助理的人选之一被提名,她却主动放弃了,她给自己找的借口是“不善于与人相处,害怕引起经理的反感”。之后的一年,施小若还失去了两次外派学习的机会,她的借口是“这样的机会竞争一定非常激烈,自己肯定争不过其他同事”。而在去年,朋友看到她在公司这样不得志,还曾经建议过她跳槽到其他公司重新来过,结果简历都投了出去,到面试的时候施小若又打了退堂鼓,她的理由是“面试也未必能被录取,要是万一失败了,现在的工作也可能都保不住了,而且到了新的工作环境中,什么都要重新适应”。
总之,施小若总是能够寻找到各种各样退缩的借口,最终一事无成。就这样,她每天做着重复性的工作,毫无成就感可言,年近三十却还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何方。
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有几个施小若这样的人。施小若这样人的特点是临事而惧,没有勇气做事情,遇到稍有困难的事情就会退缩。当然,为了表明自己的退缩不是软弱,他们会在内心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以证明自己如果不退缩就必然会失败,因此退缩是明智之举。
像施小若这样的人,面对一个比自己当前层次更高的工作,她是绝对不敢去争取的。她会这样安慰自己:这个层次的工作自己无法胜任;这个工作的竞争一定非常激烈;这个工作需要更高的学历;以自己的条件是不可能被录取的;即便被录取了也无法做好,最终还是会被解雇……
这种人的理由各种各样,但终归到最后无非一句话:我的失败是注定的,因而我不能去尝试。殊不知,越是不敢尝试,就越是没有成功的机会。所以,施小若就在失败的泥潭里越陷越深,直到完全无法脱身。
大多数情况下,成功者和失败者的起点是一样的。大学毕业,有几个人的工作是家里面安排好的?刚刚步人职场,有几个人能迅速找到靠山?工作刚刚人手,有几个人不是眼高手低?但是在一段时间之后,成功者和失败者便开始展现出不同的状态。成功者敢于去尝试,失败者畏缩不前,最终在职业道路上成功者与失败者分道扬镳,双方越拉越远,直到走出不同的人生轨迹。
成功者与失败者分开的第一个岔路口,便是决定他们各自命运的地方,这个岔路口就是如何看待职业道路上出现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成功者选择为解决问题寻找方法,而失败者选择为逃避问题寻找借口。尔后,成功者用方法解决了问题,失败者用逃避丧失了机会,不同的选择最终造就了不同的结果。
看到这里,你应该已经明白,施小若并非没有成为成功者的机会,但她用借口把问题搪塞掉了,从而丧失了机会。
像施小若这样的人,无论命运给她多少次机会,她最终还是一个失败者。因为机会再多,也没有她能够想出的借口多。有句调侃的话:借口就像是头上的头皮屑,只要找一找,总是能够找到的。
一个注定失败的人总能够找到自己无法成功的理由,从而给自己以退缩的借口。就像我们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我们也无法让一个有各种各样借口的人成为成功者,因为他的特质决定了他必然失败。
成功者要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那便是告别这种特质,将寻找借口的精力用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上面。有趣的是,成功者用在寻找方法上面的精力,往往与失败者用在寻找借口上面的精力一样多,双方取得的结果自然是截然不同的。
P3-5
亲爱的读者朋友,世界是广阔无垠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取得与众不同的成就。有的人渴望得到自由,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有的人渴望知识,希望自己能够学富五车;有的人渴望得到安稳的生活,觉得平淡是真。但是打开这本书的您,却跟他们都不一样,您希望得到的是成功。
也许您是刚刚进入职场的新人,也许您是已经有了三五年工作经验的职场达人,也许您是已经工作了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职场管理者……无论您的身份是什么样的,当您打开这本书,总能够找到那么几个话题,让你难以放手,“怎样告别拖延症?”“怎样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抉择?”“怎样把远大的目标分解完成?”“怎样才能用行动换取机会?”“怎样打破传统,另辟蹊径?”“怎样化压力为动力?”“怎样做一个富有个人魅力的管理者?”“怎样扩展人脉有效?”。
这些问题有时会在白天工作的时候,在您脑海里一闪而过,或许您也思考过这些问题,但是答案究竟是什么呢?这本书就是为您解答这些问题的。在职场中,我们每个人处于不同阶段,每时每刻都在面临着这些问题,究竟应该怎么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答案至关重要。有了这些成功者的经验作为指导,我们就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比尔·盖茨,下一个马云。
当您看到这里时,也许会想:这本书是否会是那种错综复杂、充满了术语和新型理论的指导类书籍呢?答案是否定的。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如果您希望在一天辛苦的工作之后,在学习职场成功法则的同时放松大脑,那这本书就是您正确的选择。
在成功的道路上,我们不应该为失败寻找借口。每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也总能找出很多借口来为自己开脱,实在找不到借口就说命不好。其实,这样开脱自己是一种的幼稚,因为我们总在想方设法一次又一次地欺骗自己。仔细想想,为什么我们做的事没有成功,那是因为我们为自己寻找的借口太多了。
借口在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经常出现,在我们每一个职场人的工作过程中,都曾为我们的失误或者失败寻找过借口。但是,借口的背后是什么呢?这些借口真的能站得住脚吗?失败时,一味找借口,渐渐会麻痹了我们的思想,于是当问题产生,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找借口以缓解压力。当我们在抱怨的时候,就是在为自己找借口的时候。我们不再去思考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方法,而是在怨天尤人。找借口只会使人变得懦弱、不负责任。
一旦养成找借口的习惯,工作就会拖拖拉拉没有效率,这样的人不可能是好员工,时间长了就会被用人单位淘汰,更别提获得成功了。在工作中,不要把过多时间花费在寻找借口上,有了隐患去处理,出了问题去整改。总之,我们要想尽办法去完成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工作任务去找借口。只要我们有一颗敬业、责任、诚实的心,有坚定的执行能力,就会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
遇到挫折,无论怎样寻找借口,终都是徒劳无益的,只有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调整工作的方式方法,才能终解决问题。抛弃找借口的习惯,我们就会在工作中迅速成长起来,成功自然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在奋斗的道路上,我们应该为成功寻找方法。如果能够做到不为失败找借口,那么我们还只完成了成功一半的准备工作。更重要的是,要为我们期望获得的成功找到合适的方法。
要想获得成功,首先要杜绝拖延的毛病。拖延几乎成了现代职场人的通病,如果不能够改掉拖延的毛病,就没办法提高工作效率,更别提成为业务骨干、职场精英了。其次,还要学会面对问题,承担责任。这是每一个职场人的职业底线,认识问题、承担责任、解决矛盾是我们应该肩负的职责。再次,要学会确立合理的目标,并且为这个目标做详细的规划。如果只是单纯地渴望成功,没有具体的前进方向,一切都是空谈。此外,还要勇于行动,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当我们的计划终于得到了落实,这也并不意味着一切就顺利了。开始行动之后,会有更多的问题等着我们解决。
所以,在确立目标、落实行动之后,我们还要经受得住压力、承受得住挫折、耐得住寂寞,专注自己的工作。此外,还有关于潜能开发、人脉拓展等等课程需要学习。成功的方法说多也多,说少也少,未来几十年的职场路,这一本书旨在为您解决其中大多数的困惑。
近年来,市面上教人们如何获得成功的书籍数不胜数,形形色色。然而,一个人要真正取得成功,仅靠一些空洞的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切实有效的方法才行。《不找借口找方法》这本书,不仅详细介绍了众多职场人的成功方法,而且还告诉了您怎样制订工作计划,提高工作效率,战胜对手,拓展人脉。通过具体可行的案例,指导您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真正的好书总会带给读者特殊的阅读感受,吸引着读者一直读下去,从中不断汲取经验教训,获得生活的真谛。《不找借口找方法》便是这样一部极具实用价值的好书。
读这本书的时候,希望您能够一边读,一边思考如何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工作之中。这不是小说,也不是散文,而是一本切实和您的工作、职场密切相关的书籍,希望这本书能够陪伴您攀上人生的一个又一个高峰。
每当您遇到挫折时,总想找出很多借口来为自己开脱,实在找不到借口了就说命不好。这样为自己开脱,其实是在一次一次地欺骗自己,犹如吸毒之人在麻痹中自我毁灭。仔细想想,为什么您总是得不到想要的成功?或许,因为您为自己寻找的借口太多了……
此刻,您拿在手里的《不找借口找方法》(习修著)不是一本鸡汤散文,更不是一本魔幻小说,而是一本与您的工作、您的职场血脉相连的实战手册。您要是能一边读一边思考如何把学到东西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那这本小书将发挥出它最大的功效。
翻开吧,习修著的这本《不找借口找方法》将为你解决这些问题:怎样告别拖延症?怎样化压力为动力?怎样才能用行动换取机会?怎样扩展人脉*有效?怎样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抉择?怎样打破传统,另辟蹊径?怎样制订一份高效的工作计划?怎样把远大目标分解完成?怎样提升自我价值?怎样做一个富有个人魅力的职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