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历史推着北洋走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周醉天//井振武//张诚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周醉天、井振武、张诚著的这本《历史推着北洋走》以北洋时代的历史为主线,再现了北方的洋务运动和晚清新政,这段历史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开放,诞生了中国近代工业商业军工铁路造船矿业,是近代科技教育电报电话的发端,并深入到警察法院选举议会立宪等政体改革。北洋时期对推动历史进步有一定的正面意义。

内容推荐

周醉天、井振武、张诚著的这本《历史推着北洋走》介绍了,洋务运动开始,诞生了中国近代工业商业军工铁路造船矿业,是近代科技教育电报电话的发端;晚清新政是中国又一波变革,它承继发展了洋务运动诸事业,并深入到警察法院选举议会立宪等各个领域。

目录

上部 李鸿章的北洋

 第一章 李氏北洋

 第二章 北洋先声

 第三章 天津教案

 第四章 军工海防

 第五章 开平煤矿

 第六章 创办铁路

 第七章 轮船航运

 第八章 留学运动(上)

 第九章 留学运动(下)

 第十章 中国邮政

 第十一章 北洋海军

 第十二章 海军院校

 第十三章 武备学堂

下部 袁世凯的北洋

 第十四章 北洋新篇

 第十五章 司法制度

 第十六章 医疗卫生

 第十七章 铁路总站

 第十八章 开滦煤矿

 第十九章 北洋教育(一)

 第二十章 北洋教育(二)

 第二十一章 政体改良

 第二十二章 失势北洋

 第二十三章 改朝推手

 第二十四章 政权更迭

 第二十五章 袁氏北洋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李氏北洋

梳理李鸿章的北洋我们会发现, “火烧望海楼”不仅是使李鸿章来到天津的一个事件,同时这个事件的本身,也是东西方文明的冲突,先进与愚昧的冲突,是一起典型的案例。在处理这样复杂案件的时候,道德榜样曾国藩老爷子不大会处理,他的学生、更加事故圆滑一些的李鸿章把事儿给平了,同时也就驻足天津。

李鸿章来到天津,接手了崇厚开办的天津机械局,把他办成了中国北方最大的兵工厂,天津人都知道,天津机械局在当时分为两个局,一个是东局,在河东,现在的地名就叫东局子,另一个是西局,在海光寺,就是今天的血研所一带。

然后因为兵工厂大量需要燃料,要用煤炭,李鸿章就开办了一个现代化的全国最大的开平煤矿;并且从此日后还生发了中国水泥事业的滥觞。

煤炭需要运输出来并且供应市场,于是又开始了唐胥铁路的建设,这是中国铁路事业的源头;又中国铁路年还生发了中国最早的开办现代大学的动议,并且已经开始行动了,后来中国第一所大学的校舍就是在这一时期建设的。

从运输煤炭从直隶到上海到各地的航运,又生发出来航运利益的问题,当时由于中国航运事业还停留在人力船只上,正是西方轮船抢占我国航运市场的时期,为了争取航运利益,李鸿章又坐镇天津创办了一个北洋的产业,就是上海轮船招商局。

而留美幼童更是李鸿章等北洋人的杰作,当幼童在美国学有所成,被愚蠢的清政府招回来的时候,上海没有表现出胸怀和见识,这些海归几乎失去人身自由,他们经历了意想不到的曲折终于来到了天津。

天津,承担着首都北京防务重任。李鸿章坐镇天津,在陆路上规划部署了具有战略纵深的大沽口、新城、三岔口的三道防线,又将大沽口、北塘、营城的海防防线向外推进到旅顺、威海一线,修建了固若金汤的炮台,建立了亚洲第一、世界前列的北洋水师。

说李鸿章的北洋,也不得不梳理中国的军事教育史。可以说中国的军事教育发端于福建的船政学堂,但是并不典型,典型的正规的军事教育应该是天津的北洋水师学堂,以及之后的北洋武备学堂,可以说这是中国军事教育史上第一个发展时期;其后才有袁世凯小站练兵的随营学堂,才有了著名的保定军校,这是中国军事教育史的第二波发展时期;而到了黄埔军校时期就实实在在是小字辈的第三波了。

还有中国的西医学和马大夫医院、西医医学院、中国的邮政、电报电话等,都与李鸿章有关,都是李鸿章北洋的业绩。我们用了十几万字来书写李鸿章的北洋,无论如何是书写不全的,我们梳理了李鸿章的北洋时期,在中国大地上轰轰烈烈的各类实业,都可以看作是李鸿章为中国所作的贡献,那么,李鸿章就没有失误、错误,甚至是罪恶吗?就拿我一篇旧作来结束本篇吧。

李公祠大街随想——李鸿章逝世108周年祭

天津海河三岔口有一座桥——金钢桥。站在金钢桥头沿北运河北侧西望,有一条两公里长的马路,这就是李公祠大街。因李鸿章祠堂曾经在此而得名。马路宽阔蜿蜒,一侧临水,那是海河水系五大支流之北运子牙汇集之河。李公祠大街的路名,2001年被取消,并入海河东路。2009年4月又被恢复。漫步李公祠大街,随走随想,李鸿章、李公祠、李公祠大街、路名的取消与恢复,历史的脉络清晰可见。

李鸿章与天津教案

站在李公祠大街东端的起点向东望去,可以望见不远处一座著名的教堂——望海楼教堂。这里,历史上曾经发生了著名的事件“火烧望海楼”,也称“天津教案”。李鸿章正是伴随着这一事件来到天津,开始了他在天津的风云年代。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根据不平等的《北京条约》,法国天主教传教士来到天津。他们取得了三岔河口北岸崇禧观一带15亩土地的“永租权”。不久又在天津城东关小洋货街修建了专门收养中国孤儿的“仁慈堂”以及专为中国人治病的医院与施诊所,然后于1869年拆除了三岔河口北岸附近的道观香林院,建成一座在中国近代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望海楼教堂。后法国驻津领事丰大业又拆毁了教堂附近的望海楼行宫,盖起了法国领事馆。

教堂以及仁慈堂、施医所除传教外,还为华人提供西医治疗、收养弃婴,对于向教堂输送弃婴的华人给予一点劳务费,于是便有当地地痞无赖,为了赚取那点劳务费而偷窃甚至用迷药迷拐婴儿,丢失婴儿现象时有发生。

1870年6月,天津发生瘟疫,天主堂的仁慈堂里也有儿童死亡,教堂委托当地劳工代为掩埋,而劳工为了省钱便草草掩埋,有的还被野狗扒出,吃去脏腑,其状惨不忍睹。民众对此非常愤怒,同时又传言传教土用迷魂药拐骗儿童,于是反洋教的呼声和行动日益升温。天津士绅在孔庙集会,书院的学生开始罢课,反洋教的“揭帖”(传单)出现在街头巷尾。P2-4

序言

“袁世凯研究”的新进展(代序)

2012年我在给周醉天先生的著作《千秋功过袁世凯》作序的时候写道:“感谢时代。前尘往事,任人评说,百年以来,袁氏后人没有多少话语权”,随后的几年我感觉我们的话语权逐渐多了起来,在北京电视台、天津《今晚报》等这样的主流媒体上,我多次作为被采访对象,以正面的形象,登上屏幕和版面。现在,又一本关于北洋的著作即将问世,真的是要感谢时代,感谢这个让人说话的时代。

2015年12月16日,“小站练兵12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徐世昌日记》首发式”在天津小站举行,这应该是120年以来的第一次。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北京出版集团以及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师范大学、《今晚报》《天津日报》等单位的学者,第一次为了这样一个课题而齐聚一堂;我们北洋后人、袁氏后人、冯氏后人、徐氏后人、曹氏后人、张氏后人、倪氏后人等也是第一次齐聚天津小站,当主持人介绍这一节的时候,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持久的、发自内心的鼓掌声,那情景,令人感动。之后,由周醉天先生播讲的《小站练兵史话》在天津滨海广播《城市记忆》每天播讲,连续播讲了一个月时间。

2016年6月6日,时值祖父去世100周年,我们袁氏家族在河南彰德“袁林”举行的祭祀活动,由于种种原因未达预期。

2016年8月20日上午,东莞·袁汝南堂宗亲总会百年华诞恳亲大会上,著名历史学家、中山大学历史系袁伟时教授在致辞时,说起我爷爷。听着他的讲话,我已经是两眼饱含泪花。我激动得不由自主地站立起来,走上台面对全场的宗亲,我做了一个临时的发言,我哽咽了,我连续对袁教授说了三个“谢谢”。并且感谢所有的宗亲们!

“袁世凯研究”在天津依然稳步进行着,这一次,书写了北洋的两大主将,祖父和他的前辈李鸿章大人,也希望“李鸿章研究”就此在天津重张步进,因为谈北洋必须要谈李鸿章、谈北洋必须要谈袁世凯。是为序。

袁世凯之孙:袁家诚

2016年9月13日

后记

在天津,有关袁世凯的研究工作,近几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尤其是2015年12月16日,由笔者倡导、推动、组织、主持之下,“小站练兵12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徐世昌日记》首发式”成功举办,来自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北京出版集团以及天津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和民间团体的研究人员,以及袁世凯、冯国璋、曹锟等北洋政要的后裔,当地政企社区近两百余人参加了这一盛会。与会者提交了颇有见地的论文,并在学术上有所突破,学术成果请见此次研讨会的论文集和笔者编著的《小站练兵史话》。

与袁世凯研究相比,李鸿章研究虽然有学者在不懈努力并颇有成效,但是具象的成果稍显不足,于是本书三位作者联袂耕纸,力图做一本不一样的李鸿章,在天津的学术圈子,不敢说引领,至多叫做抛砖引玉,以促进李鸿章研究吧。天津,确实是李鸿章研究的重要阵地,因为李鸿章在天津连续居住、生活、工作了25年,是他一生驻足时间最长的地方,甚至比他的老家安徽、甚至比当时清政府的所在地北京还长。所以天津应该有与之相匹配的李鸿章研究,只可惜的是,在目前的天津,在李鸿章的第二故乡,是很少的,至少是很少看到的。

感谢袁氏后人。近年来由于做袁世凯研究,与袁世凯的孙子袁家诚老先生成为忘年交,袁老对我的工作第一是认可,第二是支持,在此衷心祝愿袁老继续高歌快乐,因为袁老是个合唱团的美声歌手。

与袁世凯玄孙、袁克文曾孙、书法家袁侃先生也都成为好朋友,袁侃先生的隶书写得干净规整,颇为灵动,有几分寒云的俏皮,大方的老辣,在此,感谢了。

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写李鸿章的北洋,下篇写袁世凯的北洋,其中上篇第一章、下篇第十四章到第二十五章、后记,由周醉天撰写;上篇第二到四章、第八到十三章,由井振武撰写;上篇第五到七章,由张诚撰写。老照片31帧,由张诚提供;新照片13帧,由周醉天提供。由袁家诚作序。

周醉天

2016年10月26日凌晨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9:4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