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花车
“嗡嗡、嗡嗡……”
纺花车的声音,经常把睡梦中的孩子唤醒。蚊帐外面,一灯如豆。一位勤劳的母亲佝偻着身子,坐在蒲团上,左手牵着棉花条,右手摇着纺车柄。“嗡嗡、嗡嗡”,的鸣声与屋外的虫鸣,组成了一首特殊而又优美的小夜曲。
这是过去农村夜晚的一个真实写照。
那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纺车。勤劳的农妇们,白天忙着在田间劳作,晚上回家就着煤油灯微弱的光芒,摇起了纺车,一摇就会摇到深夜。慢慢多起来的线槌,可以为孩子们换回来两块做衣服的花布,还有每天都在精打细算的油盐酱醋。
凡是以前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对纺花车大都怀有深刻的记忆。纺花车除了线轴之外,其他都是用木头制作的。右端是一个用木条拴绳做成的、直径不小于半米的驱动轮,轮子的轴上装有手柄;左端是装在轴承上的线轴,铁做的、直径几毫米,为从动轮。驱动轮与从动轮之间,采用绳子系紧。在摇动手柄的时候,驱动轮转动虽然不快,但细细的线轴却旋转如飞。
在纺线之前,先要将棉花做成条状。然后,在铁轴上装上一个用秸草剥成的套管,从棉条上捻出一个线头,绕在套管上,便可以纺了。
纺线具有很强的技术性,过去的农村妇女大都会纺。她们大都是无师自通,但需要长时间实践,方可熟能生巧,不可能随手拈来。初学乍练时,不是拉不出线,就是拉出的线粗细不均,如蛇吞蛤蟆似的,疙疙瘩瘩。若拿去织布,自然织不出平整的好布来。
在纺线时,左手持棉条拉伸的速度,要与右手转动的纺花车轮速度配合得高度默契。只有达到最高境界,才能纺出好棉线,粗细均匀,松紧适中。纺花车轮转速越快,棉线拉伸就必须同步加快,产量就会越高。熟练者,比初学者不知道要快多少倍。
妇女们爱惜自己的纺花车,就像爱惜自己的眼睛一样,绝不会允许孩子们随意玩耍。在孩子们的眼里,母亲纺线,就像是变魔术似的。有些孩子,喜欢坐在一旁看母亲纺线。
只见母亲手拿一根棉条,轻轻地凑在线轴的尖头上,轻巧运转的线轴便与棉条搅在了一起。此时,她的手向后一拉,划出一道长长的弧线,一根细细的棉线从棉条里面扯了出来。纺花车在“嗡嗡”地响着,她手中的棉条,一会儿工夫就剩下了一小截。
这时候,母亲再取一根棉条,续在前一根的尾巴上,轻轻地捏住,快速摇几下纺车,这样棉线就连续了下来,均匀地绕在一起,渐渐地变成了一个大线槌。
很多时候,那些妇女们会一边纺线,一边给孩子们讲故事。纺车“嗡嗡”的鸣声,伴随着那些迷人的故事,永远地留在孩子们的心里。 纺花车,摇着岁月,摇着生活。那些曾经年轻的农妇,渐渐地变老,直到青丝被岁月染成白发。
纺花车作为一个时代的缩影,早已停止了歌唱。但是,纺花车却真实地见证了母辈们的辛勤与沧桑,它们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P3-4
时光荏苒,每个日子都将定格为历史。
回首那一个个渐行渐远的日子,无论是澎湃激情,还是满腹惆怅,都已伴随着岁月的风尘一点点地泛黄,抑或彻底地褪去色泽。
岁月到底为我们留下了什么,又带走了什么呢?
在这个日益喧哗和浮躁的红尘中,我们往往轻易地就选择了遗忘:将那些萦绕着童年欢悦的炊烟,以及淳朴的笑容和充满睿智的叮咛,都湮没在慵散的时光里。
假如真是这样,或许有一天,我们会蓦然发现,自己的灵魂之根竟不知该扎往何处。因为,我们已经遗忘了太多本真的记忆。
一个人丢失了本真,就会失去自我;一个民族丢失了传统,就会失去世界。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基石。留住那些传统的记忆,不仅仅是留住我们心灵的栖息地,更重要的是留住了一眼涌动着美德之水的甘泉。
正是基于这个目的,我们筹划推出了以“中国传统记忆”为主题的系列图文书,以期将更多传统文化的印记重新展示在你的面前,使你在愉快的阅读中,能够寻找回更多淳朴与本真的景象。在阅读的过程中,你会从那些与历史、民俗相关的记述中,领悟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本源,然后,怀着一颗敬畏的心去面对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
以“中国传统记忆”这个主题作为创作主攻的方向至今,我已经陆续在全国各地走访、拍照七八个年头,搜集到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期间所经历的酸甜苦辣,都已经化为创作的动力,融入每一行文字当中。
首批推出的“中国传统记忆丛书”共分四册:《图说老祖师》《图说老吉祥》《图说老物件》《图说老家风》。这既是我们在“中国传统记忆丛书”这个系列上的第一次“收获”,也是我们再一次“播种”的开端。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保证作品文字的生动趣味性和图片的丰富多彩性,从而将其打造成一套既具有阅读价值,又具有收藏意义的系列精品图书。
传统记忆,写满了沧桑,也印证了无数的精彩与希冀!
我们坚信,第二次、第三次及至更多的“收获”,会伴随我们的努力耕耘,如期而至。
如果这套丛书能够得到你的欣赏,为你唤回一些美好的思绪,并让你的心灵因传统文化的润泽而变得更加充实和明朗,我们将倍感欣慰。
我们也更愿意继续!
矫友田
2014年11月
矫友田所著的《图说老物件》图文并茂,以一篇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图片,向读者介绍了中国传统的各种物件的由来、历史与发展等情况,史料丰富,文学色彩深厚,以散文化的笔法将中国传统习俗娓娓道来,对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文图并茂的形式,更立体地展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矫友田所著的《图说老物件》对老物件这一传统习俗进行描述和回忆,使读者透过文字感受传统文化的由来、发展和延续。语言文字流畅,文图并茂的形式,更立体地展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阅读的过程中,你会从那些与历史、民俗相关的记述中,领悟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本源,然后,怀着一颗敬畏的心去面对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