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建筑之旅(世界著名大学人文建筑之旅)(精)
分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作者 林峰//赵冬梅//曹永康//刘杰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作为创办百余年的上海交通大学,有着古老而完整的历史校园、保护完好的优秀历史建筑,走出了众多的历史著名人物,林峰、赵冬梅、曹永康、刘杰编著的《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建筑之旅(世界著名大学人文建筑之旅)(精)》为《世界著名大学人文建筑之旅丛书》之一,从人文的角度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校园中最具历史性和重要性的建筑。

内容推荐

林峰、赵冬梅、曹永康、刘杰编著的《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建筑之旅(世界著名大学人文建筑之旅)(精)》系“世界著名大学人文建筑之旅丛书”之一。跨越三个世纪、历经百余年的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从创办至今不曾迁徙,古老、完整而优雅地矗立在徐家汇中心区,2010年被列入“徐汇区文物保护单位一一南洋公学旧址建筑群”,其中的十余幢建筑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20世纪80年代建成的闵行西校区,环美丽思源湖的建筑群落,显现出传统江南园林与现代建筑的完美结合。2001年始建的闵行东校区,河道湖泊贯通整个校园,砖红色建筑群与大片绿荫交相辉映,彰显出强烈的时代特色。逾百年历史的卢湾校区,虽历经沧桑,仍魅力不减。七宝校区,毗邻七宝古镇,小桥流水,古木参天,楼阁校舍错落其间。法华校区结庐都市,粉墙红瓦、绿荫芳菲,古朴与时尚、繁华与幽静,闹中取静。

目录

校长序

前言

漫步路线一 徐汇校区,老房子,新建筑

漫步路线二 闵行西校区,美丽思源湖畔建筑群

漫步路线三 闵行东校区,新型大学校园

漫步路线四 卢湾校区,医学院,红房子

漫步路线五 七宝校区,农学院,古建筑

漫步路线六 法华校区,安泰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徐汇校区是交通大学的发源地。1896年,当盛宣怀奏设南洋公学时.学校只是临时典借房舍作为办学之用。到1898年,盛宣怀在徐家汇的东北边购买了一块120亩的郊野农地,作为交大的前身一一“南洋公学”的建设发展用地,从此翻开了交大历史的第一页。

徐家汇的形成可上溯至明代。晚明文渊阁大学士、著名科学家徐光启曾在此建农庄别业,从事农业实验并著书立说,逝世后即安葬于此,其后裔在此繁衍生息,初名“徐家厍”,后渐成集镇。因地处肇嘉浜、法华泾以及蒲汇塘三水会合处,故得名“徐家汇”。选址与中国近代科学思想最早的启蒙者一一徐光启的长眠之地,离得如此之近,其实不仅仅是历史的巧合,更是因为此时的徐家汇已经是一个人口较多的集镇,且有法国天主教会在此兴办的教堂、学校(徐汇公学、崇德女中、启明女中等)、图书馆、天文台等“教习”场所。俨然是老城厢和租界外的一个新兴繁华之地。这块地方之后一百多年来都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园,从未发生变迁,而同样也是早期创办的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和北京大学等学校,校址却几经迁徙,我们在承认交大校园历史价值特别之高的同时,也不得不惊叹盛公为交大选址时,应该是考虑了产权被侵、周围环境可能的负面影响等不利因素,真可谓奠定了“百年基业”.

对于今天的交大来说,这种校区的不动性无疑是一笔极其丰厚的历史遗产。正是由于这种空间的不动性,使得上海交大的文化历史传统得以不间断地演绎和积累,使我们得以时时领受到旧有建筑默然传达的历史信息.使后来的学子得以直观地感悟到交大之所以是交大的独到的精神所在。所以今天的交大仍然坚持徐汇校区的教学功能不变,不管这块土地今天在寸土寸金的徐家汇有多高的商业价值.

交大的周边地界并不都是横平竖直,这与购地时,往往以河为界有关系。在一张30年代绘制的交大鸟瞰图上,还可以看到那些位于交大边界上的河道。谈到交大的买地,还要提到一个人,那就是交大开办之初的监院,美国人约翰.福开森,当时盛宣怀是学校的第一把手,福氏是学校的第三把手,第二把手叫公学总办(Manager,有时也叫公学总理),监院的权、责很大,校舍的规划建筑、设备课程的确定、教员的聘任(除中文师资)、学生的管理均由监院主持.

福开森当时和盛宣怀一起把学校校址选定在徐汇校区,并且由他去找上海道台蔡钧,争取到用官价购买扩大部分的土地120亩。1899年和1900年又买了两次土地,他自己画了学校总体设计图。而分别于1899年和1900年竣工的教学楼“中院”和“上院”就是福开森自己设计、监造的,其中的中院成为徐汇校区最古老的建筑并保存至今。客观地看,这位1886年毕业于波士顿大学,1888年参与美国教会创办南京汇文书院,1896年参与创办南洋公学的福开森,是一位地道的外国教育家,他把西方大学的模式搬到了交大。钱学森于1980年在《回顾与展望》一文中说:“1935年秋就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这才发现,上海交大的课程安排全部是抄此校的,实验课的实验内容也都是一样的。上海交大是把此校搬到中国来了!因此也可以说上海交大在当时的大学本科教学是世界先进水平。”

今天的徐汇校区较之1898年的规模已经有所扩大,1906年建校10周年时,面积扩大到约145亩,校舍十余栋;建校30周年时,面积约为233亩,1937年达到450余亩(含校外的同文书院)。到解放时,接受交大土地505亩.其中本部361亩,校外同文书院14l亩,本部的361亩也就成了今天校园所在的范围。

P4-5

序言

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五本的“世界著名大学人文建筑之旅丛书”(第一辑),介绍了美国五所著名院校的人文建筑之旅。作为创办百余年的上海交通大学,有着古老而完整的历史校园、保护完好的优秀历史建筑,走出了众多的历史著名人物,撰写一本《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建筑之旅》,应该是非常值得做的事情。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委托我们建筑系老师来做这件事情,由我们四位老师组成一个小组,撰写各自熟悉的部分。林峰、曹永康两位老师在本世纪初参与了由沈为平副校长主持的“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保护性规划”,刘杰老师参与了七宝校区四面厅、斗姆阁的修复工作,赵冬梅老师是在读外国建筑史方向的博士。这样一个以中外建筑史学为专业背景,且有丰富历史建筑保护修复经验的老师们构成的写作组,在熟悉交大、热爱交大的情结支配下,工作自然得心应手,不到半年便完成了写作任务。

当然,写作工作离不开相关部门同事、同行的支持与配合,在此特别要真诚感谢的有:交大档案馆胡亚萍、龚诗梅、郭莉老师不厌其烦地提供相关档案资料;交大基建处领导给予的支持及吴勤枫老师的资料提供:交大医学院档案馆王亚达、张宜岚老师在查询档案过程中的热心帮助;曹永康建筑遗产保护工作室李小龙同学绘制的校区鸟瞰图:刘杰建筑设计工作室潘惟佳小姐重绘的七宝古镇鸟瞰图;交大校长办公室韩海波老师提供的闵行鸟瞰图。

写作的愉悦是期待着与读者见面,但也不免心情忐忑。由于心怀交大师生及校友尽快有一趟“上海交大人文建筑之旅”的期盼,面对一册人文类的书籍,我们也不打算做过多的专业纠缠。以人文为主线来叙述建筑,有文学情趣,又不乏建筑专业内涵,看似一件简单的事情,其实隐含着两难,所以不当之处在所难免。幸好百年交大正向着世界一流大学快速迈进,新建筑的篇章将不断谱写,我们愿意不断完善,再续新篇。

著 者

2012年5月30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0: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