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经典(语文阅读新视野3)》为《走近经典高中文化读本3》的修订本,为高中生读物,向高中生提供古今中外人文学科、自然学科各类经典著作(或片断),开阔学生视野,提高高中生的文化素养。由著名特级教师老师于漪主编。原版本广受广大读者学生好评。
| 书名 | 走近经典(语文阅读新视野3) |
| 分类 | 教育考试-中小学教辅-高中语文 |
| 作者 | 于漪主编 |
| 出版社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走近经典(语文阅读新视野3)》为《走近经典高中文化读本3》的修订本,为高中生读物,向高中生提供古今中外人文学科、自然学科各类经典著作(或片断),开阔学生视野,提高高中生的文化素养。由著名特级教师老师于漪主编。原版本广受广大读者学生好评。 内容推荐 于漪主编的《走近经典(语文阅读新视野3)》是一本高中生课外读物,里面收录的都是出自古今中外名家之手的名篇佳作,包括苏轼的《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僵俭》、杨绛的《人生有命》、华盛顿·欧文的《英国的乡村生活》、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关于对日宣战》等,共计47篇,分成十个单元:命运的手、人鬼情缘、宋词撷英、血肉亲情、生命沉思、性灵小调、心灵家园、历史闪回、生活滋味、笔墨丹青。 目录 第一单元 命运的手 一、论命运/冯友兰 二、人生有命/杨绛 三、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史铁生 四、彼特利克夫人/哈代 五、看不见的珍藏/茨威格 第二单元 人鬼情缘 六、王六郎/蒲松龄 七、李生/纪晓岚 八、听夜/阎连科 九、樱桃/苏童 第三单元 宋词撷英 十、踏莎行/欧阳修 十一、采桑子/晏殊 十二、临江仙/晏几道 十三、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僵俭/苏轼 十四、南歌子/李清照 十五、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 十六、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 十七、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 第四单元 血肉亲情 十八、先妣事略/归有光 十九、鸣机夜课图记/蒋士铨 二十、多年父子成兄弟/汪曾祺 二十一、白雪的墓园/迟子建 二十二、目送/龙应台 第五单元 生命沉思 二十三、随笔四篇/蒙田 二十四、西西弗的神话/加缪 二十五、生命/沉河 二十六、为什么不肯死/贾平凹 第六单元 性灵小调 二十七、听蕉记/沈周 二十八、柳敬亭说书/张岱 二十九、武夷山盆景/谢肇淛 三十、《才子必读书》序/谢良琦 第七单元 心灵家园 三十一、融入野地/张炜 三十二、故乡/林贤治 三十三、月夜和风筝/牛汉 三十四、听听那冷雨/余光中 三十五、英国的乡村生活/华盛顿·欧文 第八单元 历史闪回 三十六、两个“叛投者”/李洁非 三十七、关于对日宣战/富兰克林·罗斯福 三十八、误传记妄/杨绛 三十九、叙拉古的诱惑/王人博 第九单元 生活滋味 四十、“慢慢走,欣赏啊!”/朱光潜 四十一、公寓生活记趣/张爱玲 四十二、吃喝之外/陆文夫 四十三、说品味/董桥 第十单元 笔墨丹青 四十四、笔墨是宝/周汝昌 四十五、苏轼与《寒食帖》/蒋勋 四十六、关于抽象美/吴冠中 四十七、中国画刍议/范曾 试读章节 一、论命运 冯友兰 世上有许多所谓“大哲学家”也谈命运,不过他们所谈的命运是指“先定”,既有“先定”,就有人要“先知”它,以便从中获利。例如预先知道某种物品将要涨价,就大量买进,便可赚钱;知道某种物品将要跌价,就要卖出,便不亏本。因此得大发其财,无怪“大哲学家”们都生意兴隆了。 其实“先定”是没有的,即使有,也无用先知。如果有先定的命,命中注定你将来要发财,到时自然会发财;命定你要做官,将来自然做官;命定了将来要讨饭,自然要讨饭。先知了也不能更改,不能转变,又何必预先知道呢! 我说的“命运”和他们所说的不同。古人孔子、孟子等也谈命,如孔子说:“知天命。”庄子说:“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孟子说:“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荀子说:“节遇之谓命。”我说的“命”就是他们所说的“命”。“莫之致而至”是不想他来而来;“节遇”是无意中的遭遇,这才是“命运”的真意。所以“命运”的定义就可以说是一个人无意中的遭遇。遭遇只有幸和不幸,没有理由可说。譬如说现今的时代是伟大的,我“幸”而生在这时代;也有人说现今的时代是受罪的,我“不幸”而生在这时代。我们生在这时代可以说是幸或不幸,但我们为什么生在这时代,便没有理由可说。 命和运不同:运是一个人在某一时期的遭遇,命是一个人在一生中的遭遇,某人今年中了特种奖券,是他今年的“运”好,但是他的“命”好不好,还不一定,因为他将来如何尚不得而知。在一时期中幸的遭遇比不幸的遭遇多,是运好。在一生中,幸的遭遇比不幸的遭遇多,是命好。 普通所谓努力能战胜“命运”,我以为这个“命运”是指环境而言。环境是努力可以战胜的,至于“命运”,照定义讲,人力不能战胜,否则就不成其为“命运”。孟子说:“知命者不立于岩墙之下。”如果一座墙快要倒了,你还以为命好,立在下面,因而压死,那是活该,不能算是知命。又如逃警报,有人躲在一个不甚安全的地方,不意炸死了,这是他的“命”不好,也是他的遭遇不幸。努力而不能战胜的遭遇才是命运。 人生所能有的成就有三:学问,事功,道德,即古人所谓立言、立功、立德。而所以成功的要素亦有三:才、命、力,即天资,命运,努力。学问的成就需要才的成分大,事功的成就需要命运的成分大,道德的成就需要努力的成分大。 要成大学问家,必须要有天资,即才。俗话说:“酒有别肠,诗有别才。”一个人在身体机构上有了能喝酒的底子,再加上练习,就能成为一个会喝酒的人。如果身体机构上没有喝酒的底子,一喝就吐,怎样练习得会呢?作诗也是一样,有的人未学过作诗,但是他作起诗来,形式上虽然不好,却有几个字很好,或有几句很好,那种人是可以学作诗的,因为他有作诗的才。有的人写起诗来,形式整整齐齐,平仄合韵,可是一读之后,毫无诗味,这种人就不必作诗。一个人的才的分量是一定的,有几分就有几分,学力不能加以增减。譬如写字,你能有几笔写得好,就只能有几笔写得好。学力只不过将原来不好的稍加润饰,使可陪衬你的好的,它只能增加量不能提高质。不过诸位不要灰心,以为自己没有才,便不努力。你有才没有才,现在还不晓得,到时自能表现出来,所谓“自有仙才自不知”,或许你大器晚成呢!既有天才,再加学力,就能在学问上有成就。 至于事功的建立,则是“命运”的成分多,历史上最成功的人是历朝的太祖高皇帝,刘邦因为项羽的不行而成功。如果项羽比他更行,他决不会成功。学问是个人之事,成功则与他人有关。康德成为大哲学家,并不因为英国没有大哲学家。而希特勒的能够横行,却是英国的纵容和法国的疏忽所致。历史上有些人实在配称英雄,可是碰到比他更厉害的人,却失败了。有的人原很不行,可是碰着比他更不行的人,反能成功,所谓“世无英雄,遂令竖子成名”,所以事功方面的成就靠命运的成分大。“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我们不应以成败论英雄。 道德方面的成就则需要努力,和天资命运的关系小,因为完成道德,不必做与众不同的事,只要就其所居之位,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尽伦尽职即可。人伦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个人在社会上必须和别人发生关系,而且必须做事。能尽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就是道德,和自己的地位高下事业大小都没关系。不论何人,只要尽心竭力,对社会的价值是没有分别的。正如唱戏好的人,和所扮演的角色无关,梅兰芳登台,不一定饰皇后。地位很阔的人,不能尽伦尽职,是不道德。村夫野老能尽伦尽职,就是有道德。命运的好坏对于道德的完成,也没有关系。文天祥和史可法都兵败身死,可算不幸,但是即使他们能存宋救明,他们在道德方面的成就也不会再增加一些。他们虽然失败,道德的成就也不因之减少一些。不但如此,有的道德反要在不幸的遭遇下才能表现,如疾风劲草,乱世忠臣。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终身富贵的人,最多能做到前者。做官发财是“求之有道,得之有命”,唯有道德是“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做不做的权全在自己。 有人常常说我立志要做大学问家,或立志要做大政治家,这种人是可以失望的。因为如果才不够,不能成为大学问家,命运欠好,不能成为大政治家。唯立志为圣贤,则只要自己努力,一定可以成功。圣贤是道德的最完成者。普通人以为圣贤需要特别的在事功文学方面的天才,那是错误的。孔子和孟子的成为圣贤,和他们的才干没有关系。王阳明并不因为他能带兵而成贤人。所以学问的成就需要才,事功的成就需要幸运的遭遇,道德的成就只要努力。 P3-5 序言 婴儿靠优质乳汁的哺育方能健壮,青年靠精神食粮的丰富方能长足发展。阅读是获取精神养料的极其重要极其有效的途径,以往社会如此,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也是这样。 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应十分珍视读书这一“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哲学家贺麟教授对这个问题的阐述深刻而精辟,他说:“读书是划分人与禽兽的界限,也是划分文明人与野蛮人的界限。读现代的书即所以与同时的人作精神上的沟通交谈,读古人的书即所以承受古圣先贤的精神遗产。读书即可以享受或吸取学问思想家多年的心血的结晶。所以读书实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仔细咀嚼,其中寓含不尽的哲理情思。 学生时代读教科书,读好教科书,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千万不能局囿于此,画地为牢,把自己箍在里面。要善于抓住时间,拓展空间,广泛阅读。人的成才不可能像竖立一根竹竿一般,根部与顶端直径相仿,圆周相近,即使是“立竿见影”,影子也不过是瘦瘦的一条,难成大器。人的成才要靠扎实宽厚的基础。青春年少之时,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对古代的、现代的,东方的、西方的,民族的、外来的等读物,广为涉猎,开阔视野,对认识自然、认识社会、思考人生,有百利而无一弊。当然,前提是读物是优秀的,有品位的。 高中学生由于课业的繁重,时间贵如金,用大块大块时间去挑选读物,读大部大部的著作,大概除少数偏爱文学的同学外,就绝大多数同学而言,几乎是不可能的。因而,如何以最短的篇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提供给学生阅读,就成为许多长者、许多教师思考的问题,思考的焦点是:让学生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果。《走近经典——语文阅读新视野》这套书就是这方面思考的产物。 这套修订的书的选文作了相当的调整,删除了已选作语文教材的时文,增录了多领域、富于时代气息的佳作。编排无严格的次序,既不从文学史的角度,也不从科学史的角度,它的特点是“散”,意在让学生广为涉猎,古今中外的各类文章皆有展示;但又散而有致,只要是在人类精神历程、文化历程中卓有建树的,都择其精粹和学生读者见面,因而在“散”中闪亮着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 读书在于目在纸上,心人书中,靠自己咀嚼、品味、感受、领悟,触类旁通,举一而反三,别人讲解、剖析,最多只是点拨、引导而已。基于此,这套读本不作详尽的注释和具体的分析评论,只是作点简单的提示,提点拓展的要求,让学生读者自主阅读,邀游于美文佳作之中,享受求知的愉悦,享受认识世界、认识人生的欢乐。 阅读从来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是开放的,多元的,既有历史的芳香,又有时代的露水,这套读本不过是为同学们开启阅读的大门,步人其中,执著追求,就能触摸到人类文化的灿烂辉煌。 于漪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