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证悟--通往永久和平与幸福之路/当代南传佛教大师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缅甸)恰宓西亚多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恰宓西亚多长老从大乘佛法的角度详细开示了有关于虔诚、伦理、道德和实践的哲理奥义。中文版《证悟——通往永久和平与幸福之路》由恰宓长老马来西亚大弟子智光禅师亲自校审,真实地再现了恰宓大长老开示的法义原貌。恰宓长老希望通过开示培育读者对三宝的坚定信心,遵循对伦理行为的忠告,了知身心现象的真实本质,证得道智和果智,了悟四圣谛,早日达到苦的熄灭而证悟涅槃,享有真正的和平与幸福。书中结合了巴利文原文,向读者呈现了原汁原味的佛法精华。

此书字字珠玑,句句箴言。捧读此书,体会心的超脱与平静,让身体浸浴在佛法中。

目录

中文版序言

导言

第一章 佛教的虔诚

虔诚的对象是什么

我们为何对佛陀有信心?

如实观察现象如它们原本的样子

佛陀是如何了知到现象的本质

佛陀所知的四个真理(四圣谛)

佛陀值得尊敬和皈依

佛法值得尊敬和皈依

僧值得尊敬和皈依

单纯通过哲学思想是否能获得正见?

信心

信的益处

信的特性

信的作用

信的现起

信的近因

通过透彻理解佛法后的坚信

证信——经由亲身佛法实践而获得的不可动摇的信

不退转信——发愿成佛并授记为不退转菩萨后的信

皈依和前往皈依的含义

破坏趋向皈依的行为

污浊前往皈依的四种情况

具有自我克制力的人值得尊重

不是所有礼敬参拜都是趋向皈依的行为

回向与分享功德

第二章 佛教的伦理

经典中佛陀教诲摘要

使心得到净化的两种方法

如理作意的根本意义

净化心的其他六种方法

心是根源

检讨自己

法镜(以佛法为镜)

关于获得财富和成功的教诲

获得幸福和快乐的四个因素

失去幸福和快乐的四个因素

在来世生活中获得福祉的四个因素

造成财富损失的六个因素

获得满贯财富(金罐)的指南

第三章 佛教中的到的教诲

道德(戒律)

道德(戒)的益处

保持心的纯洁

遵守道德(持守戒律)的五种世间利益

品德高尚的人(从持戒中)获得出世间的利益

纯洁的道德(戒)的原因

以纯洁的道德(纯净的戒)作为基础才能完全证悟

回向与功德分享

第四章 佛教的实践

了知——断除——证悟——修习(开展)

佛法中必须彻底了知的

佛法中必须彻底断除的

佛法中必须亲身体验(证悟)的

佛法中必须完全修习(开展)的

八圣道分的修习(开展)

从修习智慧禅当中体验世间的圣谛

有一个“自我”和“个人”的错误观念

实践的次第

两种禅修(心的培育、开展)的形式

禅修的准备工作

如何静坐

四种护卫禅

四念处

如何观察

非凡的人和圣僧

身念处的一些解释

“胀起”和“瘪下”不是唯一观察的现象

不要操纵,使呼吸顺其自然

将“坐姿”和“接触”座位基本现象

正念与心法的一些说明

观察心的益处

不观察心法而产生的痛苦后果

受念处的一些说明

证悟涅槃的关键

不能保持耐心忍受疼痛

行禅的觉知和五个益处

通过行禅获得证悟

行禅的目的

日常活动的正知

智慧禅的实践指导

行禅

坐禅

了知三种共性

如何观察感受

观察不舒服的感受的三种方法

需要注意的要点

通过观察痛获得证悟

当今,疾病也有可能痊愈

不要改变你的姿势——下坐并练习行禅

也要观察舒服的感受

观察其他对象

日常生活中的正念观察

确保有成就的修习

十六个层次的观智

阿那含道智和阿罗汉道智

经典的解释 观智的层次

佛陀开示的观智进展层次

七清净

大省察

正念禅修的七个利益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6: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