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读章节 第六章 纯口味不如重口味:熊猫“很快”连锁店 美国最成功的美式中餐快餐连锁店,叫作熊猫“很快”(Panda Express)快餐厅。“很快”指的是点菜、上菜、结账和打包的速度很快,而不是指熊猫跑得很快。自1974年开业以来,熊猫“很快”已有超过2600家连锁店,在美国46个州和海外均有熊猫掉下来的毛——其发展果然是很快,很快。 美式中餐近年来已然成为越来越普遍和受欢迎的一种融合菜系(fusion food)。美式中餐的特色,是摒弃中国菜细腻的刀工,取而代之以大块肉、大段菜、大分量,务求让追求量重于质的大块头美国人啖之有肉,大快朵颐,宾至如归。味道偏向重口味,多油多盐多糖,能够炸决不会煎,能够煎决不会蒸,能够蘸酱决不会少放。价格定位偏向低消费,薄利多销,所以经常其门若市。 熊猫“很快”的特色在于强调所提供的食物里不添加味精,让人除了担心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问题外可以吃得很安心。香橙鸡(orange chicken)是熊猫“很快”的招牌菜。其做法类似咕噜肉:指头大小的鸡块裹上脆浆,高温油炸后浇上香橙味甜酸酱调匀。因为熊猫“很快”餐厅一般生意好、人流多,而且香橙鸡最受美国人欢迎,卖得最快,所以成品新鲜,出售时炸浆经常维持得酥脆可口。虽然口味对中国人来说略嫌甜腻,但吃在美国人口里可是能令其呼呼叫好。 北京炸牛肉(Beijing beef)是我最喜欢的菜式。做法有点像京都肉排:切成寸长片状的牛肉裹上粟粉,油炸后加上由蒜粒、红椒、青椒、醋和番茄酱等调和的甜酸酱,经大火快炒而成。吃起来甜酸味浓厚,微辣而开胃、刺激。美国人普遍没中国人嗜辣,北京炸牛肉这程度的辣已是很多美国人能承受的极限。其他尚有十余种不同菜式,如蒙古牛、宫保鸡、甜酸鸡、蜜糖核桃虾、蘑菇鸡、清炒菜、西兰花牛肉、黑椒鸡等,都是糅合了美式做法的类中国菜。同一个店每天的菜式有时会做小幅度的轮换,以保持口味新鲜。在美国,鸡肉比其他肉类便宜很多,而且鸡肉煮熟了耐放、不易老,也没有什么宗教特别喜爱或讨厌鸡,再加上美国人习惯了鸡肉(特别是黑人,很多都是无鸡不欢),所以熊猫“很快”过半的菜式都以鸡肉为主打。 小菜/前菜有鸡肉春卷、素菜春卷、锅贴、炸虾和蟹角(crab rangoon)。蟹角是美国人开发出来的新型中国菜:把舂卷皮折成馄饨的形状,在里面包进掺了蟹柳(imitation crab)的奶油芝士,油炸后咬起来外脆内软,炸春卷皮微甜而内馅则是咸中带微酸,虽然不健康,但充分印证了“什么东西只要加糖、加盐、下油炸就香”的不二法则。美式中餐不擅甜点,餐后送上一颗签饼(fortune cookie),聊解食客嗜甜的心情。签饼也是美国人的创作:用面粉、糖、香草及奶油制成中空的角形脆饼,中间放了一张写有祝福、哲理或鼓励的句子的纸条,如“成功需要不断努力”之类。熊猫“很快”的签饼更上一层楼,有时候你会见到一些奇怪的句子:“你明天又会想吃熊猫快餐了!”令人啼笑皆非。 有一年,我父母来美国游玩。一连几日,我把他们带到各式各样的外国餐馆,品尝异国珍馔佳肴。第四天,他们终于受不了了,于是我们来到了熊猫“很快”的门前。菜送上来后,我看着他们据案大嚼的馋嘴样,才意识到比起之前几天的盛宴,熊猫“很快”说不定带给他们更大的满足。中餐,无论样子变了多少,始终是我们中国人的“慰藉食物”(comfort food)。远离家乡18年的我,在接受美国文化对我改造的同时,仍保留了一颗中国心。我,活脱脱就是一盘熊猫“很快”的菜肴:比之正宗中国菜,口味变重了,块头变大了,辛辣味减少了。而作为活脱脱的一个美式中国人,有些方面早已变得和美国人一样:能够坐决不靠墙,能够靠墙决不站着,能够开车决不走路。 很多人觉得熊猫“很快”不是真正的中国餐。但喜欢它的人,在它不正宗的中国招牌底下,还是能品味出一丝丝的中国味道:那是一种多油、多盐、多糖的中国味道。 P27-30 书评(媒体评论) 大饼配油条,能收服“奇葩”的当然得是“jipin”……作为一个旁观者,我可以感受到暖暖的爱意伴着食物的热气在空气中流淌,在唇齿间流连,因此,我乐得闭上嘴不说话,端起一杯红酒,在绵绵细语中领略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并带着一点点八卦的心,感受爱情的养成。 ——华东师范大学博物馆学讲师、美学历史普及者 胡盈 那些美食之所以好吃,餐厅之所以在记忆中特别,是因为与你吃这餐的人在生命的某一阶段出现,且与你在冬日清冷映着雪色的月光下并行过一段,安慰了你那干疮百孔、冷冷凄凄、一吹由前胸凉到后背的心吧。 ——吃货以及文艺女青年 蝈蝈 全球化的迷人之处在于:一种食物离开本土后在一个新的地方获得新生命,它们和移民一起在新土地上扎根、成长、传播。 而Jeffrey写的就是那些在这片新土地上的食物们的新生命…… 所有的美食都离不开人及其维系的感情。所有印象深刻的美食记忆都是因为当天那场畅快的交谈,或者有趣的朋友,或者心爱的恋人,不会仅仅是因为食物。 ——著名网红、美食达人、《百日早餐不重复》作者 小雨 我也想吃里面的狂野鸡翅膀!还有下次试试榨菜配霞多丽白葡萄酒,可以当全新混搭料理。 书中美食令人饥肠辘辘,而更诱人的是作者们充满期许的未来。随作者走访尝鲜的同时,不禁联想有一天自己也能找到停靠的港湾,放慢时间,把平凡的日常都咀嚼成山珍海味。 还有,求言情偶像剧改编版权! ——戛纳电影节获奖短片《天下为公》导演、北京妞、纽约客 高歌 后记 ——Jeffrey 这天,我一口气把我们之前写的35篇故事一次读完,感慨良多。 真难以想象,一篇接一篇,我们竟洋洋洒洒地写了35个故事。 更难以想象的是,在这两年的时间里,35篇故事前后,眉扬和我的生活起了那么大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第一篇《时间的味道:老王牛肉面》落笔之时,眉扬和我刚在圣路易斯认识不久,彼此之间彬彬有礼,惺惺相惜;到最后一篇《和巧克力马天尼永远的一夜情:珀丽巧克力酒吧》,俩人已在新加坡定居,相濡以沫,日夕相对。我记得去老王牛肉面的那天,我们先去了密苏里州的酒乡,试喝了不同的本地酒。那时的眉扬,对我和对酒同样一点也不了解;时移世易,现在她已能够把我说了半句的话接上说完,也能够一眼分辨出酒到底是红酒还是白酒。 由相识到委身,圣路易斯到新加坡,这本书见证了我们的关系。或者说,这书本身,就是我们关系的一部分。所以我特别地珍惜,也特别地感到庆幸,能够把这些点滴结集成书,而过程中有眉扬和我相伴同行。 写这些文章的时候,虽然加插了很多不文又庸俗的文字,但还是脱不了浓浓的说教的味道。由《走不完的参观路:百威啤酒厂》对苦的诠释,到《我是打不倒吃不死的死忠饕客:WH茶餐厅》里对耻毛的感慨和领悟,到《意大利山下的西班牙式浪漫:Modesto tapas》对生活压力的不安,文章的格式套路,常常是“胡扯一番——介绍食物——有感而发”的模式。但其实我说教的对象,一直都不是在我脑海里印象模糊的读者,而是我和眉扬自己。正如前言里所提到的,写作这书的过程,自娱的心态多于娱人;每篇篇末说教的目的,也是自勉的成分居多。 生活每天都有新的学习,而我们在新加坡的日子才刚刚开始。我很期待,如果有下一本《美闻手札——新加坡篇》,眉扬和我能再次用重口味的文字,在嬉笑怒骂之间,把我们的生命和大家分享。 目录 爱是我们唯一的语言 序一 序二:两个令狐冲 第一章 时间的味道:老王牛肉面 第二章 把笑容挤进韩国菜的神奇福音:大学城韩烧店 第三章 令人生360。改变的餐厅:360阁楼酒吧 第四章 酒是免费的好喝:Edgewild酒窖餐厅 第五章 渴望施予的弱者:我和我认识的Bames-Jewish Hospital饭堂 第六章 纯口味不如重口味:熊猫“很快”连锁店 第七章 走不完的参观路:百威啤酒厂 第八章 什么?圣路易斯有要排队的餐厅?Pappy's烧烤店 第九章 孤单,但不寂寞:懒斗士咖啡馆 第十章 深夜里的纵情摇摆:Steak'n Shake连锁店 第十一章 往上堆的笑逐颜开:Cheesecake Factory连锁店 第十二章 Ole!Ole!Ole!水牛的狂野翅膀 特别章 第十三章 Cielo:深夜里的灯火 第十四章 Cracker & Barrel:麦田里的守望者 第十五章 我是打不倒吃不死的死忠饕客:WH茶餐厅 第十六章 印度之家:在咖喱中间找平衡 第十七章 假的芝士真不了:“一摸便杀”比萨连锁店 第十八章 令人崩溃的瑞士火锅:The Melting Pot 第十九章 家庭的味道:甜西红柿里的追逐 第二十章 加油站的热狗比较了解我:Busch棒球场援助消费 第二十一章 异乡里的故乡:JOOJOO韩国餐厅 第二十二章 “一粒米”的迷思:绿叶茶坊 第二十三章 在我家,节俭是一种美德:Casa Gallardo墨西哥餐连锁店 第二十四章 让你珍惜每一口的finedining体验:Famlhaus 第二十五章 令人晕眩的红酒巧克力搭配:Bissinger's巧克力专门店 第二十六章 悠闲的日子很关:公园里的占美 第二十七章 相交的平行线:首尔花园 第二十八章 眉扬厨房 第二十九章 鸟人、一风堂与山头火 第三十章 牢骚一晚:在小野花餐厅酒吧(Wild Flower Restaurant & Catering)喝酒才是我们的正职 第三十一章 每星期六营业的免费小食街:Whole Foods MarKet,World Market,Trader Joe's和The Wine Merchant 第三十二章 “教堂鸡”:与鸡有关,与宗教无关 第三十三章 意大利山下的西班牙式浪漫:Modestotapas 第三十四章 旷工员工的福乐园:Joy Luck Buffet 第三十五章 和巧克力马天尼永远的一夜情:珀丽巧克力酒吧 后记一 后记二 序言 这本书记录了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不同特色的餐厅。 等等,先别把书放下,最少先看完这一篇。这书讲的不只是餐厅。 在写《美闻手札》的初段,郭主编和我商量:“这本书到底应该怎样定位?如果能够放在书店里卖,它应该放在哪一区?美食?旅游指南?游记?散文?” 我一直没回答她。其实从一开始,我对这本书就有了一个很明确的定位:主题,其实是爱情。 书里记录的,是我和郭主编由初相识(《时间的味道:老王牛肉面》),到彼此相处而不局促(《相交的平行线:首尔花园》),到加深了解(《让你珍惜每一口的finedining体验:Farmhaus》),到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的阶段(《令人崩溃的瑞士火锅:The Melting Pot》),直到相互委身,“相娱以没——相互娱乐直至人生尽头”(《每星期六营业的免费小食街:Whole Foods Market,Word Market,Trader Joe's和The Wine Merchant》)的历程。用的文字,也渐渐地由轻幽默、冷笑话,一步一步演化成我最拿手的、无可救药的重口味(《令人晕眩的红酒巧克力搭配:Bissinger's巧克力专门店》)。一路以来,多得了郭主编对我的包容和放纵,让这计划能够成事。毕竟,一本以爱情为主题的书,却充斥着“耻毛”“一粒米鸡鸡”“签名内裤”“纵情摇摆”等欠缺高雅的字眼,这对于有文字洁癖的郭主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当然,我们渴望这书给读者们的观感,是乐而不淫,言之有物。我们也倾注了生活教会我们的点滴,浓缩在这有限的篇幅里。单单可口的食物不足入我们法眼:我们希望文章里的食物、食肆和发生在其中的故事,满足口腹之余也能丰富内心。 但亲吻读者“尊臀”(kiss the readers'asses)却一直不是我们写这书的原意。我看金庸的《笑做江湖》,里面有一段讲到青梅竹马的男主人翁令狐冲和他的小师妹岳灵珊,在五岳大会上比剑:“……出剑转慢,眉梢眼角,渐渐流露出昔日青梅竹马的柔情。这与其说是‘比剑’,不如说是‘舞剑’,而‘舞剑’两字,又不如‘剑舞’之妥帖,这‘剑舞’却又不是娱宾,而是为了自娱。” 在写这书的时候,我也是满满的这种“自娱”的心态:我能怎样透过文字,让郭主编更加认识我?我不止一次提到了自己的软弱,因为我觉得在软弱当中我学习到了更多,改变得更多。我也把人生中的各种不风光和出糗事的回忆搬出来,希望能把这些事描绘、结集成为将来两人的共同回忆。书里提到了很多我的家人和朋友:这不单是因为他们的故事赞,也因为透过养育我的家人和我所结交的朋友,大概能进一步了解我从哪里来,是个怎样的人,并且明白我这个性、癖好的由来。至于书名中的“美”“闻”,固有“居美所吃所闻”的意思,也是我俩名字“眉扬”和“文骏”首字的谐音。 因为过去的一些人生经历,我特别不喜欢那些伪善、弄虚作假、假道学、装好人的人。所以,在这书中,我们用最真诚的文字,把我们的生命体会,化墨成书,献给对我们最重要的人:各位素未谋面、亲爱的、尊敬的读者。 内容推荐 《舌尖上的爱情》记录了作者郭眉扬、刘文骏在美求学、工作期间所去过的有特色的餐厅、吃过的有感情的美食。每一家餐厅的位置、电话、餐厅的布置、食物的口味都被作者详细描绘出来。食物不仅是一种口味上的享受,更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心情。和朋友一起开怀大笑;一个人在失落时黯然独酌;邻桌情侣的温柔缱绻,让心情瞬间就有大的转变。这篇文章的独到之处就在于美食与情感的浑然交融,美食地图与约会地图交错。带读者走入自己的情感与口腹世界,已领略过的读者可能会心一笑,没经验的读者可能心生向往。 编辑推荐 爱一个人,希望和她分享你走过的人生:从舌尖开始,为她勾画的每一张记忆插图里,有做过的事,珍惜的人,流过的泪,说过的笑,和一盘盘吃过的正菜和劣菜。 味蕾上的悲喜况味,正如人间种种——每一味,都牵动人心。 所有的美食都离不开人及其维系的感情。所有印象深刻的美食记忆都是因为当天那场畅快的交谈,或者有趣的朋友,或者心爱的恋人,不会仅仅是因为食物。 郭眉扬、刘文骏著的《舌尖上的爱情》写的就是那些在这片新土地上的食物们的新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