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业恰如选偶
职场困惑:一个人的成功在于能力、机遇,还是选择?不同的回答将造就不同的人生。许多人认为成功取决于能力,而在经过一番奋力拼搏之后,才发现自己的成功之梯靠向了一面错误的墙!
人的一生中,会面临无数次选择,例如:买件衣服要逛几家店去比较,挑选最满意的一件;在餐馆吃顿饭,要研究菜单半天才肯点菜;旅个游,要事先对旅游景点计划好几天,才肯选定一个最佳的景点……我们常常对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喜欢用心研究,以便获得最有利的一面,而对于人生道路上的几个关键十字路口,却很少会沉下心来思考:自己的一生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中国有句俗话,“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职业的选择和找对象一样重要,配偶找错了,可能会毁了你下半辈子的幸福;而职业如果选错了,那也将毁了你一生的事业。许多人大学走上社会后,对自己的职业并没有花心思去研究,没有思考过哪种职业才真正适合自己,哪种职业最有发展前途。大多数大学生认为毕业后最紧要的就是找一家公司,希望能获得一份较高的薪水。所以,许多人一毕业后就纷纷走向一些大城市,去人才市场上奔波求职;经过一番波折,终于加盟一家公司后,便满怀激情地投入工作,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个理想的工作平台,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一步步升迁……
所以,人一旦踏上职场列车之后,就会低头一路往前走;转眼多年过去后,猛然回首,才发现自己一直处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年轻时候的激情和壮志已经消磨干净,却从来没有获得自己期望的成功。而这时候,想回头也已经无路可走,只好茫然地随波逐流。
每个人的职业决定了他一生的轨迹,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发展前途。有的职业能一直往上走,有宽阔的发展空间;而有的职业发展到一定层面后,就遇到了瓶颈,就会被束缚住,乃至停滞不前。所以,决定一个人成败的并不是他能力的大小,而关键在于职业选择的对错。
毕业多年的人都有一种感触:当年的同学中,如今混得最好的往往并不是成绩出色的,而是选对了职业的人。有些人虽然年少时,读书成绩并不出众,在大家眼里是比较平庸的一个,而一旦选对了职业,他们往往最成功。
前段时间的一段经历让我深有感触:2013年是母校75周年校庆,也刚好是大学毕业10周年,于是有些同学发动组织了一次大聚会。十年再聚首,大家都从当年的毛头小子蜕变成了中年人,也正好到了展示成就的时候。这一聚会让人有喜有悲,喜是大家见到了阔别多年的老同学,悲是十年后,大家的境遇已迥然不同。一个班30多名同学中,混得好的读了博士,做了名校的教授;也有的做了政府官员,或企业老板、高管,生活非常惬意;但大部分是在民企里打工,从事中基层工作。
造成这一差距的原因,就是当年大家的选择各不一样:本科时,有几个有想法的在奋力考研,而大部分同学却放弃深造,选择了就业;还有几个同学在大学期间考上了公务员,而在那时,很多人对公务员还没有一点概念。流向职场的人当中,有几个找对职业的,顺势创业成了老板,或在企业里晋升成了高管,而大部分人依然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拿着微薄的薪水度日。
有些职业是有瓶颈的,刚开始似乎不错,但到一定阶段后就没有上升空间了,例如,大多数企业里的职能岗位,你从普通职员爬到主管,再到经理就基本上到顶了,因为老板的企业就这么大,发展空间自然也就这么狭窄。一旦往上的空间没有了,人也就丧失了奋斗的激情,以致停滞不前。走这样的职业发展之路,就算你很有潜质,你也是很难成功的,只会在狭小的空间里虚度你的年华。所以,在选择职业时,我有几点感触给大家一起分享:
【1】眼光放宽、放远一点。职业选择的对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眼界,许多人是基于眼前的利益来选择职业的,当时似乎是最佳选择,而走着走着就发现错了;而眼光长远的人,他会先看清楚各个职业的发展前途,
再做出最有利的选择。
我以前遇过一位老上司,他是20世纪90年代初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毕业后,他跟几个同学被分配到了江苏一家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原本是一条美好的职业发展之路。但当时他感觉在研究所工资太低,而沿海一带刚好是
打工潮流兴起的时候。在钱的诱惑下,于是他放弃了研究所里的工作,南下打工,在深圳一家玩具集团公司里开始了他的职场生涯。如今20多年过去了,他依然只是个部门经理,拿着7000元的月薪;而当年跟他一起分派到研究所的同学,后来所里再送出去深造,从硕士读到博士,现在都成了所里的领导,甚至成了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彼此间天壤之别,于是对他当年的错误抉择懊悔不已,而这也成了他一块难以抹去的心病。
【2】把握好方向。坚持选择有较大发展空间的职业,例如大学老师、公务员等。如果这些职业你进入不了,退而进入职场的话,那你也要选择一个未来能自己操作的行业或晋升空间较大的职业。
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晋升空间,对于这一点,我深有感触:2007年我在深圳一家港资集团公司担任过ISO主管,从事企业内一些质量体系的评审工作,在之后的3年时间里,尽管很努力工作,但一直未能升职;于是在2010
年,我毅然转换工作,去一家公司担任人事副经理,而后的短短几年时间里,一路升到一家集团公司的人事经理,进而再晋升为人资总监。而这时,我再联系以前从事质量体系监管工作的同事,有的工作累积10多年了,却还
停留在基层岗位上,原地踏步。在职场中,如果避开创业,就晋升空间而言,像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等职位晋升较快,而质量管理、货仓管理、行政管理、维修管理等职位升职空间很小。
职场点睛:
刚走上社会的年轻朋友,在选择自己职业时,一定要站上一定高度,慎重思索这一职业是否真是你想走的路。如果不是,哪怕从事了这一职业,你也要在短期内寻机调整自己的职业;只有选对了职业,你才走上了成功的康
庄大道,未来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在持续奋进中步步高升。P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