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是关于西周、春秋时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人物、事迹、言论的国别史杂记,也叫《春秋外传》。原来传说是春秋末期鲁人左丘明所作,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下至智伯被灭(前453),记录了春秋时期的经济、财政、军事、兵法、外交、教育、法律、婚姻等各种内容,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对研究先秦时期的历史非常重要。
| 书名 | 国语/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普及文库 |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作者 | (春秋)左丘明 |
| 出版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国语》是关于西周、春秋时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人物、事迹、言论的国别史杂记,也叫《春秋外传》。原来传说是春秋末期鲁人左丘明所作,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下至智伯被灭(前453),记录了春秋时期的经济、财政、军事、兵法、外交、教育、法律、婚姻等各种内容,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对研究先秦时期的历史非常重要。 内容推荐 左丘明著的《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国语按照一定顺序分国排列。在内容上偏重于记述历史人物的言论。这是国语体例上最大的特点。 目录 出版说明 周语上 周语中 周语下 鲁语上 鲁语下 齐语 晋语一 晋语二 晋语三 晋语四 晋语五 晋语六 晋语七 晋语八 郑语 楚语上 楚语下 越语上 越语下 试读章节 邵公谏厉王弭谤 【原文】 厉王①虐,国人谤王②。邵公③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④,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⑥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⑦,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⑧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⑨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⑩,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⑾,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⑿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⒀。 【注释】 ①厉王:周厉王姬胡,公元前877年至前841年在位。 ②国人:居住在国都的人。谤:指责。 ③邵公:邵穆公虎,王室卿士。 ④卫巫:卫国的巫师。 ⑤弭谤:消除谤言。 ⑥障:用堤坝堵水。 ⑦壅:壅塞不通。溃:溃决泛滥。 ⑧为川者:治水的人。决:开通。导:疏通。宣:开导。 ⑨列士:上士、中士、下士等官员。瞽:盲人。曲:采自民间的乐曲。师箴:乐师规诫。瞍:有目无眼珠的盲人。赋:以雅言唱诗。噱:有目有瞳的失明者。百工:各种工匠。传语:经各级官吏把嘉言善语上传。尽规:进献规谏、尽,通“进”。补察:补其过失,察其不足。耆艾修之:年老为太傅者警诫天子。斟酌:取舍。悖:逆反。 ⑽原隰:高地与低地。衍沃:平整的土地和可以引水灌溉的良田。 ⑾行善而备败:推行人们认可的善政,警惕人们指责的坏事。 ⑿与:表反诘语气的副词。 ⒀彘:今山西霍州东北彘城。 【译文】 周厉王行事暴虐,住在国都的人都指责他。邵穆公提醒厉王说:“人们再也不能忍受您的政令了!”厉王很生气,找到一个卫国的巫师,要他监视指责王的人并上报,厉王就将被告发的人杀掉。人们再也不敢聚在一起议论国事,在路上遇到熟人,只能以目光交流。厉王很高兴,告诉邵穆公说:“我能够消除人们的指责了,他们已经不敢说话了。”邵穆公说:“您这是在堵他们的口啊。堵住人们的口不准提意见,其后果比堵住江河还严重。在河道中筑堤坝堵拦洪水,必然使河流壅塞不通,一旦溃决泛滥,对人们造成的伤害反而比听任洪水泛滥更加严重。人们提意见的嘴巴被堵住,也会造成巨大的政治危险。因此,治水的人应该疏浚水道使水流通畅,治民的人应该开导人们使他们畅所欲言。所以天子听政,要让三公九卿及各个等级的士进献抒情言志的诗歌,要盲瞽进献通于伦理的乐曲,要史官进献可资借鉴的史书;在朝堂之上乐师吟诵攻疾防患的规诫之辞,瞍以雅言唱诗,矇绘声绘影地徒歌;各种工匠在天子巡视时进谏,庶民把他们的嘉言善语通过各级官吏上达天子,常在天子身边的小臣随时进献规谏,宗室姻亲大臣及时弥补监督,瞽史以前代圣君德业委婉教导,元老们对政治得失直言批评,然后天子斟酌取舍以制定政策,因此政令通行不违背情理。 P9-10 序言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我国的宝贵文化遗产,在2000多年文化流传的历史长河中,在华夏文明世代传承的历史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启迪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的智慧。 习总书记指出:“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他们提出的很多理念,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对于我们继承传统文化、理解古代先贤智慧具有重要意义。 我社以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为宗旨,组织出版了这套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普及文库。我们从传统文化经典中精选了30种,作为第1批隆重推出,并精心设计,译注,以期达到深入浅出、今古相合、适宜广大读者阅读的效果。 本套文库有八个特点: 一、选目精当。入选这套文库的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品,历经时间的积淀和考验。如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旨在培养优良家风、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之称的《颜氏家训》,等等。 二、注重实用。这套文库收录的经典图书,参照了教育部颁发的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内容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推荐阅读书目,并强化了全民阅读需求。 三、这套文库所有收录图书,均依据版本进行了仔细校勘和认真编订,确保原文准确。同时,在校勘过程中,还对原编著者的笔误、录入错误予以订正。 四、节选适宜。这套文库定位于普及读本,对于《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阅微草堂笔记》等卷帙浩繁的古籍,我们特邀专家团队作了精当节选,辑录了最精彩、具代表性、最为历代读者传诵的篇章,努力通过有限的篇幅传达不朽经典的精髓。 五、注释精准。在这套文库的编辑过程中,我们注意精选古文中读者容易产生阅读障碍的文字进行了认真注释,并全部由学者进行审定,保证了学术严谨性和文字准确性,从而力求为读者排除阅读障碍,降低阅读难度。 六、译文畅达。这套文库还邀请了长期从事汉语教学、具有丰富一线经验的专家,按照“信、达、雅”的标准,对译文进行了认真梳理,确保意思准确,行文畅达,文字优美,力求使读者在享受阅读的同时,感受到汉语之美。 七、阅读方便。传统文化典籍中有大量古代的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在这套文库的译注过程中,我们还特意穿插了许多对文化典故、文化常识的解读,如古代制度、职官、服饰、器具、习俗等,力求帮助广大读者在欣赏传统文化经典的同时,增加古典常识,提升文化修养。 八、插图精美。我们专门为这套文库选配了精美插图,以增加阅读之雅趣,提高本文库品位。这套文库插图笔法精细、图像生动、印制精美,较好地再现了书中描绘的各种历史文化信息。 因此,这套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普及文库是弘扬文化、传播经典的读本,希望能对全民阅读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我们在编辑过程中虽然进行了反复审读、校订,但限于水平,仍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读者多提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及时更正。 编者 丙申年夏 书评(媒体评论) 当下国学热潮是时代发展的结果,中国人的生活越来越富足,物质生活达到了一定水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渴求越来越强烈。一个民族除了要接受外来的先进东西,还要对本民族过去的东西有一种扬弃,糟粕要剔除,但是精华的部分更需要发扬。 ——百家讲坛主讲人、著名历史学者 纪连海 古人云“经史者,国学之根柢也”,故而,年轻人要多读经、史,也就是中国古代经典的哲学与史学。年轻人读书不是要博闻强记、掌握多少知识,而是要树立心中的根基、志趣,所以,要通过阅读国学经典,去历史深处找寻属于自己的师法与传承。这套“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普及文库”为大家阅读经典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百家讲坛主讲人、著名文化学者 郦波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