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清史通俗演义(典藏版上下)/国学传世经典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蔡东藩
出版社 三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由蔡东藩所著、文轩整理的《清史通俗演义(最新经典珍藏)》一书共一百回,举清王朝崛起东北,迄宣统退位出宫,近三百年史事。《清史通俗演义(最新经典珍藏)》中重大史实,皆有所本,演绎成章,大多可读、可信且可备,可谓创历史小说新体。

《清史通俗演义》是《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之一,也是最先完成的史学演义著作,作者将清王朝将近三百年的史事生动描绘,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都超出其他著作,既是史学普及著作,也具备相当高的文学价值,书中故事人物性格鲜明,情节生动,破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堪与《三国演义》相媲美,是一本不得不看的伟大著作。

内容推荐

由蔡东藩所著、文轩整理的《清史通俗演义(最新经典珍藏)》一书从“溯往事慨谈身世述前朝细叙源流”开始。到“举总统孙文就职逊帝位清祚告终”,总共一百回,用章回体的形式将清王朝崛起东北,统一中国到西方帝国主义入侵,国内革命风潮四起,宣统退位出宫为止。总共三百年史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警励国人,寻求救国强国之路,《清史通俗演义(最新经典珍藏)》是一本兼有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长篇巨著。

目录

第一回 溯往事慨谈身世 述前朝细叙源流

第二回 丧二祖誓师复仇 合九部因骄致败

第三回 祭天坛雄主告七恨 战辽阳庸帅覆全军

第四回 熊廷弼守辽树绩 王化贞弃塞入关

第五回 猛参政用炮击敌 慈喇嘛偕使传书

第六回 下朝鲜贝勒旋师 守宁远抚军奏捷

第七回 为敌作伥满主入边 因间信谗明帝中计

第八回 明守将献城卖友 清太宗获玺称尊

第九回 朝鲜主称臣乞降 卢督师忠君殉节

第十回 失辎重全军败溃 迷美色大帅投诚

第十一回 清太宗宾天传幼主 多尔衮奉命略中原

第十二回 失爱姬乞援外族 追流贼忍死双亲

第十三回 闯王西走合浦还珠 清帝东来神京定鼎

第十四回 抗清廷丹忱报国 屠扬州碧血流芳

第十五回 弃南都昏主被囚 扞孤城遗臣死义

第十六回 南下鏖兵明藩覆国 西征奏凯清将蒙诬

第十七回 立宗支粤西存残局 殉偏疆岩下表双忠

第十八回 创新仪太后联婚 报宿怨中宫易位

第十九回 李定国竭忠扈驾 郑成功仗义兴师

第二十回 日暮途穷寄身异域 水流花谢撒手尘寰

第二十一回 弑故主悍帅徼功 除大憝冲人定计

第二十二回 蓄逆谋滇中生变 撤藩镇朝右用兵

第二十三回 驰伪檄四方响应 失勇将三桂回军

第二十四回 两亲王因败为功 诸强藩束手听命

第二十五回 僭帝号遘疾伏冥诛 集军威破城歼叛孽

第二十六回 台湾岛战败降清室 尼布楚订约扬国威

第二十七回 三部内哄祸起萧墙 数次亲征荡平朔漠

第二十八回 争储位冢嗣被黜 罹文网名士沉冤

第二十九回 闻寇警发兵平藏卫 苦苛政倡乱据台湾

第三十回 畅春园圣祖宾天 乾清宫世宗立嗣

第三十一回 平青海驱除叛酋 颁朱谕惨戮同胞

第三十二回 兔死狗烹功臣骈戮 鸿罹鱼网族姓株连

第三十三回 畏虎将准部乞修和 望龙髯苗疆留遗恨

第三十四回 分八路进平苗穴 祝千秋暗促华龄

第三十五回 征金川两帅受严刑 降蛮酋二公膺懋赏

第三十六回 御驾南巡名园驻跸 王师西讨叛首遭擒

第三十七回 灭准部余孽就歼 荡回疆香妃殉节

第三十八回 游江南中宫截发 征缅甸大将丧躯

第三十九回 傅经略暂平南服 阿将军再定金川

第四十回 平海岛一将含冤 定外藩两邦慑服

第四十一回 太和殿受禅承帝统 白莲教倡乱酿兵灾

第四十二回 误军机屡易统帅 平妖妇独着芳名

第四十三回 抚贼寨首领遭擒 整朝纲权相伏法

第四十四回 布德扬威连番下诏 擒渠献馘逐载报功

第四十五回 抚叛兵良将蒙冤 剿海寇统帅奏捷

第四十六回 两军门复仇慰英魄 八卦教煽乱闹皇城

第四十七回 闻警回銮下诏罪己 护丧嗣统边报惊心

第四十八回 愚庆祥败死回疆 智杨芳诱擒首逆

第四十九回 征浩罕王师再出 剿叛瑶钦使报功

第五十回 饮鸩毒姑妇成疑案 焚鸦片中外起兵端

第五十一回 林制军慷慨视师 琦中堂昏庸误国

第五十二回 关提督粤中殉难 弈将军城下乞盟

第五十三回 效尸谏宰相轻生 失重镇将帅殉节

第五十四回 弈统帅因间致败 陈军门中炮归仁

第五十五回 江宁城万姓被兵 静海寺三帅定约

第五十六回 怡制台巧结台湾狱 徐总督力扞广州城

第五十七回 清文宗嗣统除奸 洪秀全纠众发难

第五十八回 钦使迭亡太平建国 悍徒狡脱都统丧躯

第五十九回 骆中丞固守长沙城 钱东平献取江南策

第六十回 陷江南洪氏定制 攻河北林酋挫威

第六十一回 创水师衡阳发轫 发援卒岳州鏖兵

第六十二回 湘军屡捷水陆扬威 畿辅复安林李授首

第六十三回 那拉氏初次承恩 圆明园四春争宠

第六十四回 罗先生临阵伤躯 沈夫人佐夫抗敌

第六十五回 瓜镇丧师向营失陷 韦杨毙命洪酋中衰

第六十六回 智统领出奇制胜 愚制军轻敌遭擒

第六十七回 四国耀威津门协 约两江喋血战地埋魂

第六十八回 战皖北诸将立功 退丹阳大营又溃

第六十九回 开外衅失律丧师 缔和约偿款割地

第七十回 闻国丧长悲国士 护慈驾转忤慈颜

第七十一回 罪辅臣连番下诏 剿剧寇数路进兵

第七十二回 曾国荃力却援军 李鸿章借用洋将

第七十三回 战浙东包团练死矣 克江宁洪天王覆宗

第七十四回 僧亲王中计丧躯 曾大帅设谋制敌

第七十五回 溃河防捻徒分窜 毙敌首降将升官

第七十六回 山东圈剿悍酋成擒 河北解严渠魁自尽

第七十七回 戮权阉丁抚守法 办教案曾侯遭讥

第七十八回 大婚礼成坤闱正位 撤帘议决乾德当阳

第七十九回 因欢成病忽报弥留 以弟继兄旁延统绪

第八十回 吴侍御尸谏效忠 曾特使功成改约

第八十一回 朝日生嫌酿成交涉 中法开衅大起战争

第八十二回 弃越疆中法修和 平韩乱清日协约

第八十三回 移款筑园撤帘就养 周龄介寿闻战惊心

第八十四回 叶志超败走辽东 丁汝昌丧师黄海

第八十五回 失律求和马关订约 市恩索谢虎视争雄

第八十六回 争党见新旧暗讧 行新政母子生嫌

第八十七回 慈禧后三次临朝 维新党六人毕命

第八十八回 立储君震惊匕鬯 信邪术扰乱京津

第八十九回 袒匪殃民联军入境 见危授命志士成仁

第九十回 传谏草抗节留名 避联军蒙尘出走

第九十一回 悔罪乞和两宫返跸 出使归国二女入园

第九十二回 居大内闻耗哭遗臣 处局外严旨守中立

第九十三回 争密约侍郎就道 返钦使宪政萌芽

第九十四回 倚翠偎红二难竞爽 剖心刎颈两地招魂

第九十五回 遘奇变醇王摄政 继友志队长亡躯

第九十六回 二显官被谴回籍 众党员流血埋冤

第九十七回 争铁路蜀士遭囚 兴义师鄂军驰檄

第九十八回 革命军云兴应义举 摄政王庙誓布信条

第九十九回 易总理重组内阁 夺汉阳复失南京

第一百回 举总统孙文就职 逊帝位清祚告终

试读章节

“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开场白若庄若谐,寓有深意,读者莫被瞒过。)这联语是前清时代的官民,每年写上红笺,当作新春的门联。小子从小到大,已记得烂熟了。曾记小子生日,正是前清光绪初年间。当时清朝虽渐渐衰落,然全国二十余行省,还都是服从清室,不敢抗命;士读于庐,农耕于野,工居于肆,商贩于市,各安生业,共乐承平,仿佛是汪洋帝德,浩荡皇恩。(比今日何如?)到小子五六岁时,尝听父兄说道:“我国是清国,我辈便是清朝的百姓。”因此小子脑筋中,便印有“清朝”二字模样。嗣后父兄令小子入塾,读了赵钱孙李,念了天地元黄,渐渐把“清朝”二字,也都认识。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统共读过,认识的字,差不多有三五千了。塾师教小子道:“书中有数字,须要晓得避讳!”小子全然不懂,便问塾师以何等字样应当避讳?塾师写出玄字,烨字,胤字,弘字,颐字,许字,指示小子道:“此等字都应缺末笔。”又续写厝字、宁字、淳字,随即于X字、宁字、淳字旁,添写一历字、甯字、漕字,指示小子说道:“厝字应以历字恭代,宁字应以甯字恭代,淳字应以涫字恭代。”小子仍莫名其妙,直待塾师详细解释,方知玄字烨字是清康熙帝名字,胤字是清雍正帝名字,弘字X字是清乾隆帝名字,颐字是清嘉庆帝名字,宁字、淳字是清道光、咸丰、同治帝的名字,人民不能乱写,所以要避讳的。(这等塾师也算难得了。)

后来入场考试,益觉功令森严,连恭代的字,都不敢写,方以为大清统一中原,余威震俗,千秋万岁,绵延不绝,可以与天同休了。(虚写得妙。)谁知世运靡常,兴衰无定,内地还称安静,海外的风潮,竟日甚一日。安南、缅甸是中国藩属,被英、法两国夺去,且不必说,(清朝原是慷慨得很。)忽然日本国兴兵犯界,清朝遣将抵御,连战连败,没奈何低首求和,银子给他二百四十兆两,又将东南的台湾省、澎湖群岛,双手捧送,日本国方肯甘休。过了两三年,奉天省内的旅顺、大连湾,被俄国租占了去,山东省内的胶州湾,被德国租占了去,胶州湾东北的威海卫,被英国租占了去,广东省内的广州湾,被法国租占了去,而且内地的矿山、铁路,也被各国占去不少。(这便叫作国耻。)

嗣是清朝威势全失,外患未了,内忧又起,东伏革命党,西起革命军,扰乱十多年,清廷防不胜防。后来武昌发难,各省响应,竟把那二百六十八年的清室推翻了,二十二省的江山光复了。自此以后,人人说清朝政治不良,百般辱骂;甚至说他是犬羊贱种,豺虎心肠,又把那无中生有的事情,附会上去,好像清朝的皇帝,无一非昏淫暴虐,清朝的臣子,无一非卑鄙龌龊,这也未免言过其实呢。(平心之论。)我想中国的人心,实在是靠不住的,清朝存在的时候,个个吹牛拍马,说他帝德什么大,皇恩什么深,到了清室推翻,又个个批他一钱不值,这又何苦?(帝王末路大都如是。)小子无事时,曾把清朝史事,约略考究,有坏处,也有好处;有淫暴处,也有仁德处。若照时人所说,连两三年的帝位,都保不牢,如何能支撑到二百六十多年?(是极是极。)不过转到末代,主弱臣庸,朝政浊乱,所以民军一起,全局瓦解。现在清朝二字,已成过去的历史,中国河山,仍然照旧。要想易乱为治,须把清朝的兴亡,细细考察,择善而从,不善则改,古人说的“殷鉴不远”,便是此意。(揭出全书,宗旨何等正大光明,不比那寻常小说家,瞎三话四,乱造是非。)

闲文少表,且说清朝开基的地方,是在山海关外沈阳东边。初起时,只一小小村落,聚群而居,叠土为城,地名鄂多哩,人种叫作通古斯族。他的远祖,相传是唐虞以前,便已居住此地,称为肃慎国。帝舜二十五年,肃慎国进贡弓箭,史册上曾见过的。传到后代,人口渐多,各分支派,大约每一部落戴一首领,多生得骨骼魁梧,膂力强壮,并且熟习骑射,百步穿杨。赵宋时代,金太祖阿骨打,是他族内第一个出色人物,开疆拓土,直到黄河两岸,宋朝被他搅扰的了不得。后来蒙古兴起,金邦渐衰,蒙古与南宋联兵,将他吞灭。还有未曾死亡的遗族,逃奔东北,伏处海滨,经过了二百多年,又产出一个大人物来;这个人物,说是天女所生,真正奇事!(天女如何下降,不知与天孙织女作何称呼?)小子尚不敢凭空捏造,是从史籍上翻阅得来:天女生在东北海滨长白山下,有姊妹三人,长名恩古伦,次名正古伦,幼名佛库伦。三人系出同胞,相亲相爱,只是塞外风俗,与内地不同,男子往来游牧,迁徙无常;女子亦性情活泼,最爱游玩。一日,姊妹三人,散步郊原,到了长白山东边,有一座布库里山,洞壑清幽,别有一种可人的景致;那时正是春风澹荡,春日迷离,黄鸟双飞,绿枝连理,三人欢喜非常,便从山下蹀躞前行。约里许,见一泓清水,澄碧如镜,两岸芳草茸茸,铺地成茵,就假此小坐,佛库伦天真烂漫,春兴正浓,就约两姊妹解衣洗浴。浴未毕,忽闻鸟声嚄唶前来,三人昂首上观,约有两三只灵鹊,仿佛像姊妹花一般。(绝妙对偶。)就中有一鹊吐下一物,不偏不倚,正坠在佛库伦衣上,佛库伦眼快手快,急忙拾取,视之,乃一可口的食物。她也不辨名目,就衔在口内。两姊问她所拾何物,她已从口中囫囵咽下,模糊答遭:“是一颗红色的果子。”两姊也不及细问,遂各上岸,着好衣服,缓步同归。谁知佛库伦服了此药,肚子竟膨胀起来,她自己也不知所以。到十个月后,竟产出一男,不但状貌魁奇,并且语言清楚。佛库伦不忍抛弃,就在家中抚养。(P1-3)

序言

《中国历朝通俗演义》序

霍松林

毛泽东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不久,即致电李克农:“请购整个《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两部。”当值内战未已、外患方殷、戎马倥偬、日理万机之际,犹急于阅读这部巨著,充分说明它能够发挥巨大的历史借鉴作用。时过半个多世纪,改革开放,百废俱兴,人们依然需要阅读它。三秦出版社的朋友们有鉴于此,决定据会文堂原版整理重印,这的确是读书界的大喜事,值得欢迎。

我国历史悠久,历史著作浩如烟海,仅就其中的“正史”而言,清乾隆时所定的“二十四史”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和《明史》,共3259卷,再加上《新元史》257卷和《清史稿》536卷,共4052卷。这种代代相衔,自成体系,记载我国从上古至清末几千年历史的皇皇巨著,世界罕有其匹,是巨大的精神财富。然而卷帙浩繁,文义精奥,令非专业的广大读者望洋兴叹。因此,民间艺人和文人中的有识之士,早就注意作通俗化、趣味化的工作。《三国演义》和《东周列国志》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晚清以来,列强入侵,国势陵夷,爱国志士们从各方面谋求救国之道,“小说救国”、“演义救国”的理论和实践,也层出不穷。1897年创刊的《演义白话报》连载《通商原委演义》,共24回,专写鸦片战争历史,后来出单行本,题为《罂粟花》。1912年上海书局印行自由生著的《新汉演义》,共40回,写辛亥革命史。同一年,广益书局刊行雪巷著的《神州光复志演义》,共120回,写明亡至民国成立的历史。《太平天国演义》、《洪秀全演义》等也纷纷问世。著名谴责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作者吴沃尧(1866-1910)更“发大誓愿编撰历史小说”(《历史小说总序》),可惜他只写了半部《西晋演义》就搁笔了。而真正完成规模宏大的历史小说《中国历朝通俗演义》创作的,则是比吴沃尧晚生11年的蔡东藩。

蔡东藩(1877-1945),名■,字椿寿,笔名东帆,是一位诗人、教育家、编辑、历史学家、演义作家与医生,浙江萧山县临浦镇戴家桥人。十七岁中秀才,二十七岁时以

《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写了2166年的历史,包括《前汉通俗演义》、《后汉通俗演义》、《两晋通俗演义》、《南北史通俗演义》、《唐史通俗演义》、《五代史通俗演义》、《宋史通俗演义》、《元史通俗演义》、《明史通俗演义》、《清史通俗演义》、《民国通俗演义》共11部,1040回,约600万字,均由上海会文堂书局陆续印行。其中的《民国通俗演义》共120回,写至1920年。其后书局请许廑父续写40回,写至1924年。许廑父初为小学教员,后来当报社记者,编过杭州《东南日报》副刊,抗战初期,曾写过一本《镜花新缘》讽刺小说问世。

蔡东藩最先撰写的是《清史通俗演义》,1916年9月问世,最后完成的是《后汉通俗演义》,1926年秋季脱稿。在大约11年的时间里完成了11部演义,而每写一部演义,都得搜辑、研读有关的大量史料。前面谈过,光“正史”就有4052卷,但光研读“正史”还远远不够。例如他写《元史通俗演义》,除了根据《元史》,还参考了《元秘史》、《蒙鞑备录》、《蒙古源流》、《元史译文补证》与国外有关蒙古史的译文。由此可见,蔡东藩为了完成这部普及祖国历史知识的通俗演义,付出了多么艰巨的、几乎令人难以想象的精神劳动。

蔡东藩写这部历史演义,有明确的宗旨。其宗旨可概括为:普及历史知识,揭示历史经验、教训,为通俗教育之助。

《前汉通俗演义序》云:

所有前汉治乱之大凡备载而无遗,而于女祸、外戚之兴衰,尤再三致意,揭示后人。非敢谓有当史学,但以浅近之词,演述故乘,期为通俗教育之助云尔。

《五代史通俗演义序》云:

五代之祸烈矣,而推厥祸胎,实始于唐季之藩镇。病根不除,愈演愈烈,因此有五代史之结果。今则距五季已阅千年,而军阀乘权,争端迭起,纵横捭阖,各戴一尊,几使全国人民涂肝醢脑于武夫之腕下,抑何与五季相似欤!况乎纲常凌替,道德沦亡,内治不修,外侮益甚,是又与五季之世有同慨焉者。殷鉴不远,覆辙具存,告往而果能知来,则泯泯棼棼之中国,其或可转祸为福,不致如五季五十余年之忧乱也欤!

《两晋通俗演义序》云:

不有内讧,即有外侮,甚矣哉,有史以来未有若两晋祸乱之烈也!夫内政失修,则内讧必起;内讧起,则外侮即乘之而入。木朽虫生,墙罅蚁入,自古皆然,晋特其较著耳。鄙人愧非论史才,但据历代之事实,编为演义,自南北朝以迄民国,不下十数册,大旨在即古证今,惩恶劝善,而于《两晋演义》之着手,则于内讧、外侮之所由始,尤三致意焉。盖今日之大患,不在外而在内,内讧迭起而未艾,吾恐五胡十六国之祸,不特两晋为然,而两晋即今日之前车也。天下宁有蚌鹬相争而不授渔人以利乎?若夫辨忠奸、别贞淫、扶明昧、核是非,则为书中应有之余义,非敢谓上附作者之林,亦聊以寓劝戒之意云尔。

《清史通俗演义序》云:

择其关系最大者编为通俗演义,……至关于帝王专制之魔力,尤再三致意,悬为炯戒,……以之供普通社会之眼光,或亦国家思想之一助云尔。其他几部演义的序,也体现了同样的精神。可以看出:作者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写作意图,表现得十分突出。而通读《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便可验证他的这种写作意图,是贯彻始终的。

蔡东藩的写作宗旨决定了他的写作体例。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在吸取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及范晔《后汉书》史料的同时,还吸取了民间艺人几百年“说三分”的艺术积累(如《三国志平话》),并运用了艺术虚构和夸张,对于三国历史来说,“七实三虚”,是一部故事性极强、又塑造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的文学名著。而蔡东藩的写作宗旨使他不能走罗贯中的创作道路。他在《后汉通俗演义序》中说:

若罗氏所著之《三国志演义》,则脍炙人口,加以二三通人之评定,而价值益增。然与陈寿《三国志》相勘证,则粉饰者十居五六。寿虽晋臣,于蜀魏事不无曲笔,但谓其穿凿失真,则必无此弊。罗氏第巧为烘染,悦入耳目,而不知以伪乱真,愈传愈讹,其误人亦不少也。

在《后汉通俗演义》写三国历史的部分,便经常与罗贯中抬杠。而他自己在历史取材和语言表述方面的原则,则是:

事必纪实,语不求深,合正稗为一贯,俾雅俗之相宜。——《后汉通俗演义序》

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唐史通俗演义序》

取其易知易解,一目了然,无艰僻渊深之虑。……几经搜讨,几经考证,巨

政固期核实,琐录亦必求真。——《清史通俗演义序》

鄙人之撰历史演义也有年矣,每书一出,辄受阅者欢迎,得毋以辞从浅近,迹异虚诬,就令草草不工,而于通俗之本旨,固尚不相悖者欤!——《南北史通俗演义序》

若夫燕词郢说,不列正史,其有可旁证者,则概存之;其无可旁证而太涉荒唐者,则务从略,或下断语以明之。文不尚虚,语惟从俗。

他反复强调两点:一、以“正史”为主,兼采稗史、轶闻,而出于稗史、轶闻者须有旁证,对史料“几经考证”,“务求确凿”;二、语言力求浅近、通俗,“易知易解”。这两点,都是从普及历史知识、提供历史借鉴,有助于“通俗教育”的角度考虑的。

《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的体例还有一点值得一提。《水浒》有金圣叹的批语,《三国演义》有毛宗岗的批语,而蔡东藩则自批自注。批注有夹批夹注和总批,涉及许多方面:一、对有关的虚诞说法加以批驳,如《明史通俗演义》第11回写朱元璋欲火攻陈友谅舟师而无东北风,铁冠道人说:“真人出世,鬼神效灵。”周颠说:“今日黄昏便有东北风。”夹批云:“此系测算所知,莫视他能呼风唤雨。”二、对于某些史料的运用注明出处和异同,如《宋史通俗演义》第33回写到朱寿昌弃官寻母时,夹注云:“《宋史·寿昌本传》谓刘氏方娠即出,寿昌生数岁还家。但王偁《东都事略》、苏轼《志林》,皆云寿昌三岁出母,今从之。”三、对于古代的某些官制、法制、地理、器物、名号乃至方言俚语,加以通俗的解释,如《前汉通俗演义》第82回写霍光出葬时“用辒辌车载灵柩”,夹注云:“辒辌车为天子丧车为天子丧车,车中有窗,闭则温,开则凉,故名韫椋车。”四、对所写某些人物或褒或贬,如《明史通俗演义》第3回写马氏多次向朱元璋进谏,夹批云:“好马氏,好贤妇,我愿范金事之。”如《民国通俗演义》第75回总批云:“袁氏一生之目的,莫过于为帝,而袁氏一生之大误,亦莫甚于为帝。小言之,则有背盟之咎;大言之,则有叛国之愆。”五、对自己的构思、布局、笔法、见解等自夸自赞,如《前汉通俗演义》第1回痛斥秦始皇为“绝对专制”,而称“集思广益,依从舆论,好民所好,恶民所恶”的“圣帝明王”为“开明专制”,夹评云:“声大而闳。”至于“别具只眼”、“眼光四射”、“插入此段,包含无数笔墨”、“摹写有致”、“用虚写法,比实写大有神采”之类的评语,更多处可见。总之,种种批注,都有助于读者理解正文、弄清历史,是和进行“通俗教育”的写作宗旨一致的。

蔡东藩是一位热诚的爱国主义者。他的这部《中国历朝通俗演义》在许多地方体现了反对专制、反对割据、反对内讧、反对外来侵略和爱国、爱民、爱民主的思想。

这部用章回小说体裁写成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不是像《三国演义》那样创造了一系列艺术形象的文学作品,而是史实力求确凿的通俗历史书。当然,写通俗的历史书,也需要有文学修养。蔡东藩早年有“神童”之誉,才思敏捷、文笔雄健、博览群书,其后又在诗词、散文、楹联等方面有丰富的创作实践。未出版的诗词有《风月吟草》、《写忧草》和《劫后余生》(长篇叙事诗),已出版的著作有《中等新论说文范》、《客中消遣录》、《楹联大全》、《续增唐著新尺牍》和《新幼学琼林》等。他的文笔,是经过多方面锻炼的。因此,《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的正文、批注、章回题目、咏史诗、下场诗等,都明畅、工稳,其写景摹人,也不乏精彩之处。问世以来颇受读者欢迎,并非偶然。

作者历史观的局限性和某些错误思想,也不可避免地表露于这部巨著之中。例如对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运动横加诬蔑,对妇女的看法充溢着封建气味,在人事休咎、朝代兴亡问题上未能跳出天命论、因果报应论的泥坑等等,虽然与全书的民主性精华和巨大成就相比只处于次要地位,但毕竟是白璧之玷。我们渴望有一部观念先进、文笔优美、足以充分反映历史真实的新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问世,但在尚无此类新著问世的今天,蔡东藩的这部巨著仍然是迫切需要的。只要以分析的、批判的态度阅读它,便会在普及历史知识、提供历史借鉴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1996年10月中旬写于陕西师范大学文研所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8: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