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风劲弓鸣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华黎明
出版社 黄山书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吕禄抢先答道:“姑姑,现在下手没有什么理由,他们这班老家伙不是拥护我们封王封侯吗?”吕嬃呵斥吕禄:“你能相信这些老东西?”

吕产也说:“姑姑,对这班老家伙,的确不能相信,但现在动手,成功的把握不大,姑姑您想,京师主要军力就是南军北军,名义上控制在我和吕禄手里,但其中有不少人是周勃、灌婴的老部下,一旦起事,能否听我们指挥还难说。还有刘章、刘兴居兄弟,勇猛有力,在宫中侍卫,有一帮追随者;再加上他们的兄长刘襄,现为齐王,养有一支精锐之师;还有楚王、吴王、代王、淮南王等刘姓诸侯王。所以姑姑,铲除朝中老臣要谨慎从事,弄不好会断送了吕氏家族。”

吕产一贯持重,办事也扎实,吕嬃听他所言也有一些道理,便忧心忡忡地说:“吕产其实说出了我们吕氏家族所处的严峻形势,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越是形势险恶、危机重重,越要尽早采取断然措施,先除掉朝中的威胁,然后挟天子以令诸侯,伺机各个击破刘姓诸侯王。”

经过几个时辰的争吵和讨论,吕嬃和吕产、吕禄等人商定,分三步走,第一步由吕产沟通审食其,以小皇帝刘弘名义下诏,免去陈平、周勃、灌婴分别所任右丞相、太尉、大将军之职,遣就列侯封地;第二步,清除南军、北军中周勃、灌婴老部下,进一步安插诸吕子弟;第三步,以小皇帝名义下诏,逮捕并诛杀陈、周、灌等大臣和刘章、刘兴居兄弟,封闭关中,再图各个击破刘姓诸侯王。

吕禄回府后,立刻叫来舍人袁盎商议。这袁盎原乃楚地游侠,三十出头的年纪,身材魁梧,精通武艺。其父在秦末落草为寇,虽未成大事,却也成了一方豪强,颇有些势力,高后时按朝廷迁徙豪强政策全家迁来京师以北35里的安陵。袁盎野心颇大,来京师后便寻机投靠了上将军、赵王吕禄,虽尚未有尺寸之功,只能做个家臣舍人,但很得吕禄信任,时常陪伴在吕禄身边。吕禄见袁盎进入客厅,立即关上厅门,坐下后对袁盎说:“吕嬃姑姑和吕产哥哥要行动了,你觉得怎样?”

袁盎大吃一惊:“什么行动?怎么行动?”吕禄就把他们商议的方案和盘告诉了袁盎。袁盎沉默良久,才以怀疑的口气说:“赵王有多少胜算?有把握吗?”吕禄说:“我也觉得把握不大,可姑姑和吕产很坚决,我也没办法。”袁盎说:“大王还是慎重为好。最好是回到赵国,积蓄力量,时机成熟再干。”原来吕禄答应过袁盎,说以袁盎之才,做个舍人太委屈了,以后回到赵国,建立一支军队,由袁盎做中尉来统帅。袁盎这时觉得诸吕行动确无把握,也正好劝吕禄到赵国去,自己能当上赵国的中尉。

没想到,两人的谈话正巧被吕禄的女儿吕萝在门外听得真真切切。吕萝已出嫁朱虚侯刘章,今日回娘家看望父母,见客厅大门紧闭,便在门外站了一会,正准备敲门,却听到父亲与袁盎在商量天大的机密事,脑子一下子嗡嗡作响,惊得不知所措。娘家人要动杀伐,要诛杀自己的丈夫,这还了得!吕萝即刻抽身离开,匆匆返回自己家中,立即告诉了刘章。

刘章是刘邦长子刘肥的第二个儿子,刘肥去世后,刘章兄长刘襄继位为齐王,刘章则人宫侍卫,吕后时封朱虚侯。刘章二十出头,身高力大,勇武刚强,又侠义豪爽,在宫中颇有人缘,也为诸吕所忌恨。刘章虽然与诸吕水火不容,但与吕萝感情很好,夫妻琴瑟和谐,相濡以沫。

刘章听吕萝所说很震惊,考虑再三,与弟弟刘兴居商量,决定立即修书一封,火速派人秘密送给兄长刘襄,约其先行起兵讨伐诸吕。同时悄悄地拜访陈平、周勃,相约同为内应。

陈平、周勃送走刘章后,立即派人秘密赶去好畴,约陆贾速来长安,同时密约了灌婴。第二天傍晚,陈平、周勃、灌婴和陆贾便相聚在陈平府上。

陈平首先对三人说:“我等这是第三次被置于生死之地,而且来得如此突然。”陈平之所以说这是第三次,因为前有第一次先帝刘邦死后,吕后欲除去大臣,第二次惠帝死后,吕后担心大臣势强而欲下手。周勃、灌婴听陈平所言皆是一脸愁云,一筹莫展。三人不约而同地望着陆贾,期望着陆贾拿出办法。

陆贾见三位当朝重臣眼瞅着自己,边思索边缓缓说道:“好在事前得到了消息,否则我们将死无葬身之地。现在要化解危机,必须争取两个人的鼎力支持。”

周勃急忙问:“哪两人?”

陆贾说:“一个是审食其,一个是郦商。审食其掌握着小皇帝,控制宫中,有审食其支持,小皇帝就不会发出免除丞相、太尉、大将军职务的诏书。但如此重大、危险而机密的事,要取得与诸吕有较深关系的审食其支持,非郦商出面说服不可。郦商之子郦寄与吕禄关系密切,这也是一个重要消息来源渠道,也是欺哄吕禄交出军权的着力点。”

原来,当年刘邦驾崩长乐宫,吕后与审食其密谋,四日未发丧,并欲诛杀诸将,是郦商面见审食其,晓之利害,使吕后、审食其赶快发丧并大赦天下,才避免了一场大危机。审食其虽与吕后关系密切,但为诸吕所不耻,心中一直对诸吕不满,而且只要郦商说透诸吕起事必然失败的结果,审食其为避免自身为诸吕殉葬,一定会站过来的。当下,决定由周勃亲自去郦商府上看望,务必请郦商帮助。

P8-9

后记

20世纪80年代前期,我于一所重点中学担任高中文科班历史老师,并兼任班主任,彼时精力旺盛,繁重的教学及管理学生之余,还抓紧准备报考秦汉史研究生。虽因外语成绩差而未被录取,却比较深入地学习了秦汉史,也培养起浓厚的研究兴趣。后来进了市委机关,长期从事负担很重的文字综合工作,读点历史书、尤其是秦汉史方面的书籍文章,成了调剂生活、释放压力的必需。读史成了我生活中不可去除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秦汉时期,结束了春秋战国长达五百多年纷争交战的分裂局面,建立并巩固了大一统的封建帝国,其后二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都于此期奠定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诸方面的坚实基础,而西汉前期五六十年尤其重要。其问,上演了许多荡气回肠的历史大剧,文景时期朝廷与同姓诸侯王之间的纠葛、矛盾和愈益激烈的斗争就是其中之一,刘恒刘启父子、周勃周亚夫父子、陆贾、贾谊、晁错、袁盎、刘濞等就是当时重要而鲜活的人物。我早有此心,要把这些故事和这些人物写出来,并尽可能地再现西汉前期的典章制度和风土人情。

退休之后,虽然还担任着几个社会职务,但毕竟闲暇多了,于是就进一步搜集资料,着手用文学形式写出秦汉史中的这一段。费时四余年写出这部书,是历史老师讲历史故事,包含着多年读史的些许心得,也包含着研究秦汉史的点滴成果,了却夙愿矣。

非常感谢大作家戎林先生,为我成书出书给予诸多指教和帮助,还欣然拨冗为本书作序,增色颇多。早在1974年我还在企业工作时,有幸被厂里和轻工业局宣传科推荐参加马鞍山市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文学创作学习班,戎林先生当时是此班唯一的主持者与指导老师。再次请教,戎先生仍然热心帮助我这四十二年前的学生。

感谢马鞍山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和机关诸同志的支持帮助,尤其徐静同志,不辞辛苦地抽空为我打印了30万字的文稿。

目录

第一章 京师喋血

 一、太皇太后让狗咬了

 二、长安城里暗流汹涌

 三、箭在弦上谁先发

 四、讨吕诛吕

第二章 刘恒登基

 一、大臣密谋弃旧立新

 二、代王占卜问吉凶

 三、当皇帝的感觉真好

 四、袁盎、贾谊、晁错入朝

第三章 忧患交织

 一、去除背上芒刺

 二、没了近忧却有远患

 三、贾谊名震朝廷

 四、晁错济南求学

 五、宣室内的君臣密议

第四章 风云初起

 一、王府诡异事

 二、小弟与大兄

 三、淮南王返回淮南

 四、匈奴右贤王入侵

 五、济北王反叛

第五章 祸生东南

 一、吴王太子死于非命

 二、刘濞称病不朝

 三、刘长执意辞王位

 四、叛逆者

 五、兄弟不相容

第六章 边郡悲凉

 一、狱吏的身价

 二、赵国公主出塞

 三、戍卒们的凄苦生活

 四、耻辱要延续多久

第七章 月盈则亏

 一、民谣可以伤人

 二、哭死薄国舅

 三、贾谊英年早逝

 四、千里马

第八章 合合分分

 一、皇帝誓要亲征

 二、去除齐、河间二国建制

 三、冯敬遇刺殉职

 四、一连封了九个诸侯王

第九章 惺惺相惜

 一、国舅府的座上宾

 二、爱恨一瞬间

 三、晁错初上《削藩策》

 四、袁盎赴任吴相

第十章 寻寻觅觅

 一、细柳营里真将军

 二、杀人者

 三、水网里的小城

 四、未央宫里密嘱再三

第十一章 亲亲疏疏

 一、姐姐帮弟弟清宫

 二、做个孝子贤孙

 三、你们都是太子党

 四、晁错再上《削藩策》

第十二章 步步紧逗

 一、先拿楚王开刀

 二、吴楚秘密结盟

 三、歪打正着胶西国削地过半

 四、弓高侯告御状

第十三章 骤雨狂风

 一、蛰伏多年的大刺客现身

 二、许诺

 三、老夫不忍见祸殃全宗

 四、吴楚七国起兵叛乱

第十四章 殊死较量

 一、周亚夫挂帅出征

 二、棘壁血拼

 三、袁盎诓骗进谗言

 四、叛军气焰炽盛

 五、晁错惨遭大戮

第十五章 正义之剑

 一、转折

 二、战淮阳

 三、下邑大会战

 四、清算

第十六章 隆隆者绝

 一、不是天子拟于天子

 二、终于立了太子

 三、刘嫖王姑成了好姐妹

 四、储君之争进了新的漩涡

 五、都要杀了他

后记

序言

别跟皇帝交朋友

戎林

用这句话作为序言的题目,不免有点滑稽,其实不然。当你读完华黎明所著的长篇历史小说《风劲弓鸣》后,就会感到这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风劲弓鸣》为读者展开的是西汉文帝和景帝执政期间的数十年的历史长卷,上百个人物轮番上演,文的、武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盛世太平的晨钟暮鼓,有动乱时期的刀光剑影。其格局之宽广,其气势之宏大,让人荡气回肠,一路读下去,更有说不完的遗憾和悲伤。

无论哪个皇帝当政,他的身后总是跟着一拨又一拨文臣武将,晁错就是其中一个。皇帝敬重他,口口声声把他当朋友,晁错感恩戴德,全力以赴效忠皇帝。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大臣,因为前世的焚书坑儒,留在人间的经典几乎消失殆尽,为了弘扬传统,让一部《尚书》重现,他不惜弯下身子,去向一位90多岁耳聋眼花的老者求教;他曾多次上书景帝,提出移民边疆的建议;还斗胆捧出“削藩”的奏折,喊出约束诸侯日益膨胀的势力的呼声。诸侯们对他恨之入骨,竟然给他的老父亲施加压力,让他来找儿子诉苦,儿子不听,老人竞自杀在儿子家中。就是这样一个对皇帝忠心赤胆的人,却受到诸侯们的弹劾,结果景帝一道圣旨下来,将他腰斩在东市。这位聪明一世的才子到死还不明白自己是怎么死的。

你想想,这样的皇帝真是昏庸!晁错为了他家的江山,绞尽脑汁,历尽艰险,忠贞不贰,却落得如此下场,你说,这样的皇帝能交吗?

书中还有个叫周亚夫的将军,为了景帝坐稳皇位,南征北战,出生人死,平定了七国之乱,到头来却受到奸臣的诬告,说他想谋反。皇帝一道圣旨,把他送进大牢,气得他绝食五天,吐血而亡。你说说,这样是非不分的皇帝你能为他去拼命,把他当作朋友吗?

在我看来,父母兄弟不可选择,而朋友是可以选择的。诗人余光中说过,朋友有四种,一种是高级而有趣,这种朋友可交;二是高级但无趣,决不可交;三是低级而有趣,可交,虽说地位极低,但他有智慧,有才华;四是低级而无趣,那就拉倒吧。

前面所说的汉景帝,算是最高级了,但实在无趣,无能,你交吧,最后说不定会死在他手里。当然,这样的皇帝朋友一般人想交也交不到。在许多人看来,哪怕有一丝丝牵扯的可能,都会趋之若鹜,攀龙附凤。至于结果,管他呢,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快活到哪算哪,哪管以后的事。这实在是中国人的悲哀,是人类的悲哀。

但在历史上,不愿跟皇帝交朋友的大有人在,山中宰相陶弘景,千字文的作者周兴嗣,“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他们的气节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风劲弓鸣》作者华黎明就属于这样的人。他原本是一个中学老师,一个偶然机会,被调到机关工作。他接触的不是皇上,却是能决定他命运的领导,他敬重他们,可从不趋炎附势,他不会说大话,更不会对身高位显的上司唯唯诺诺,而是踏踏实实地工作,老老实实地做人。退休后,什么也不多想,埋下头来,去实现他在中学任教时的梦想,那就是完成这部历史小说,给人生一个交代。

写作是一种事业,必须用生命去感受。就像在漫长的冬天,忍受着寒冷和孤寂。华黎明先生为写这部30万字的小说,用了好几年时间。多少个严寒酷暑,他静静地坐在桌前,拂去历史厚厚的尘埃,去寻觅岁月深处的英雄,抚摸隔世的土地、山峦、湖泊。他要重新梳理那个远去的世界,伴随着书中的人物一起歌唱,一起征战,一起跌宕起伏,一起生生死死。这是何等的幸福啊!

放眼望去,大街上人头攒动,男女老少,仿佛人人手中都捏着一张车票,唯恐耽误了上车似的。那种群体式的不安,让整个社会陷于浮躁。而作者能在这信息如潮、报刊如林的时代,一直保持平静的心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才是真正的坦然。

打开这部长卷,你会看到皇家车队的豪华,你会听到匈奴骑兵的呐喊,你会感受到为国家利益而战的勇士们的情怀,你会为英雄的悲惨结局扼腕长叹。

读完《风劲弓鸣》,一种难以言表的感情油然而生。只想对作者说,历史感谢你,因为你还原了它本来的面目;晁错、周亚夫感谢你,感谢你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为他们说了公道话;读者更加感谢你,为我们展示出如此浩繁的历史长卷,让我们从中悟出许多做人的道理。

(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马鞍山市人民政府文化顾问)

内容推荐

华黎明著的长篇历史小说《风劲弓鸣》叙述了西汉文帝刘恒执政期间,继续与民休息,发展生产,社会安定。但北边匈奴侵扰和内部诸侯王势力膨胀两大危机依然存在,尤其诸侯一再抗衡、挑战中央政权,分裂与反分裂斗争愈演愈烈,终于在景帝刘启执政初期爆发“吴楚七国之乱”。朝廷依靠周亚夫和刘武两股力量,很快平息叛乱,维护了国家统一。之后,梁王刘武的野心又被抑制住。本书对于研究秦汉史,了解西汉“文景之治”历史的背景具有一定意义。

编辑推荐

华黎明著的长篇历史小说《风劲弓鸣》为读者展开的是西汉文帝和景帝执政期间的数十年的历史长卷,上百个人物轮番上演,文的、武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盛世太平的晨钟暮鼓,有动乱时期的刀光剑影。其格局之宽广,其气势之宏大,让人荡气回肠,一路读下去,更有说不完的遗憾和悲伤。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9: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