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越著的《行走在世界之巅(土摩托看世界)》收录了作者在北极、南极、古巴、津巴布韦、斯里兰卡、夏威夷、匈牙利以及南太平洋的探索与发现。新手常见的新鲜感已经逐渐让位于对陌生世界的冷静的好奇心。多年的经历让人变得更加中立,不再被一些听起来政治正确的概念所左右,学会了以更平和的心态看待世间百态,细心探究其中的规律。
| 书名 | 行走在世界之巅(土摩托看世界)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袁越 |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袁越著的《行走在世界之巅(土摩托看世界)》收录了作者在北极、南极、古巴、津巴布韦、斯里兰卡、夏威夷、匈牙利以及南太平洋的探索与发现。新手常见的新鲜感已经逐渐让位于对陌生世界的冷静的好奇心。多年的经历让人变得更加中立,不再被一些听起来政治正确的概念所左右,学会了以更平和的心态看待世间百态,细心探究其中的规律。 内容推荐 袁越著的《行走在世界之巅(土摩托看世界)》讲述的是行走在世界之巅,去体会极北之地的孤独之美;远涉南极,去探索人类最后的边疆。寻访大变革前夜的古巴,拨开斯里兰卡这朵带刺的鲜花,游走在神秘的南太平洋,揭示津巴布韦的谜题……袁越用持久不变的好奇心、与时俱进的知识储备、巨大的热忱和勇气,探求那些不易去的风景和不易解的难题,分享种种独特的体验。用他的话说:“当我知道的人类故事越多,我对这个世界的偏见就越小。” 目录 序:旅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北极:享受孤独 古巴:和你想的不一样 斯里兰卡:一朵带刺的鲜花 津巴布韦:黄金之国 神秘的南太平洋 南极:人类最后的边疆 试读章节 独一无二的极地 说到旅游业,这是一个充满竞争的行业,相互之间比名气比服务比价格,但归根结底比的是旅游资源的独特性,这才是旅游目的地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从这一点来看,地球的南北极具备绝对的“不可替代性”,其他任何目的地都无法模仿。 一提到南北极,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冷。其实低温恰好是南北极最不值钱的卖点,全世界很多地方都能提供。事实上,南北极甚至不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这个头衔大概要让位于西伯利亚的中心地带。如果你只是想体验一下那种刻骨铭心的酷寒,不妨去那里试试,肯定比南北极更容易得到满足。 南北极最有价值同时也是最无法替代的东西就是高纬度带来的各种神奇的自然现象,以及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居民们为了适应严酷的自然环境而自发形成的独特的文化传统。说到极地特有的自然现象,最吸引人的当属极昼和极夜。极昼自然不用说,绝大部分地球人都喜欢光明胜过黑暗。极昼期间你可以选择在凌晨3点的时候坐在草地上一边看书一边晒日光浴,或者在午夜时分坐上一辆狗拉雪橇,在一望无际的冰原上追逐那颗绕着地平线转圈的红太阳,想想就很刺激。极夜听上去似乎很压抑,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极夜时的天空并不都是黑色的,而是会呈现出一种诡异的深蓝色,难怪有很多资深玩家专门挑极夜的时候去极地旅行,就是为了欣赏这独一无二的人间奇景。另外,极夜时的太阳并不是完全沉入地平线,而是在地平线下面不远的地方徘徊,因此极夜期间的天空经常是彩色的,就像是朝霞和晚霞那样。懂摄影的人都知道,清晨和黄昏时的光线最容易出大片,所以摄影师们把这两个时间段称为“魔法时间”(Magic Hour),极夜就相当于把这个魔法时间拉长了,所以摄影师们特别喜欢在极夜时去南北极。 某些人之所以选择极夜,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看极光。极光之美不用我多说了,但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看到过,原因在于极光是一种非常难得的自然现象。从理论上讲,极光只能发生在地球的南北两极,而且只能在天黑的时候才能看到,极昼期问去极地旅游反而会错过这美丽的景象,并不一定划算。 对于某些有特殊兴趣的游客来说,极地还能提供很多独一无二的新奇体验。比如我这次在朗伊尔城夜观天象,发现北极星几乎就在头顶上。普通人很可能会认为这只是小事一桩,但对于我这个业余天文爱好者来说可是个大事件,绝对可以跟朋友吹一阵子了。除此之外,在斯瓦尔巴这样的高纬度地区还能见到在地球的其他地方难得一见的北方星座,这一点对于资深观星爱好者来说也是价值连城的福利。 还有一个极地特有的现象,对于普通人来说是祸,但对于某些极客来说则是福,那就是极点和磁极不一致所带来的奇妙体验。我在斯瓦尔巴的时候曾经试图用手表附带的指南针功能判断方向,结果发现表上的指针全乱套了,指的根本就不是北方。早年间勇闯北极的欧洲航海家可没少因为这个吃苦头,不少人甚至为此丢了性命。原来,北极点和北磁极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指的是地球自转轴所在地,是真正的北方,永远不会变;后者是地球磁场的北极,它一直在动,而且移动的方向和速度完全没有规律,很难做出预判。当然了,这两个点彼此之间相差不多,对于一个生活在北京的人来说完全可以忽略它们之间的差别,但在北纬78°的朗伊尔城,这个差别就非常显著了,指南针在这样高的纬度完全不起作用。对这个现象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带个指南针去北极试试,看看能不能根据指南针的方向和手机上的卫星定位功能大致判断出地球的磁极移到了哪个位置。(P11-12) 序言 旅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我认识一个登山向导,每次登山都要冒生命危险,挣的钱也不能算多。我问他,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继续登山呢?他回答说,登山的感觉的确很糟糕,又累又危险,过程苦不堪言。但他还是选择去登山,就是为了享受安全到家之后的感觉,那种快感是其他任何事情都无法替代的。 我走的地方越多,就越能体会他的感受。 我不是那种整天漂在外面的旅行家,我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北京的家里度过的。自从《土摩托看世界》出版后,经常有读者来信问我,怎样才能像我这样满世界旅游。我的回答是:我所做的事情叫作旅行,不是旅游。旅游就是出门找乐子,有钱有闲就行了;旅行的目的是出去学习,希望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我很少“旅游”,几乎每次出差都是带着任务去旅行。出门在外,生活节奏被打乱,还要倒时差,本来就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再加上记者的旅行有其特殊性,并不是每一次出差都被照顾得很好。事实上,我的大部分旅行都是没有地接的,我必须自己买票,自己找旅馆,自己做计划,自己解决一日三餐,跟大家想象中的旅游有着天壤之别。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还乐此不疲呢?原因很简单:这是我的工作。而我之所以喜欢这个工作,是因为我在工作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让我的生活质量变得更高了。 旅行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人生经历。我在旅行的过程中尝试过在冰川上行走,在潟湖里浮潜,还曾经徒手爬上了一座活火山,登上了好几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近距离观察过野生海豹和企鹅的行为,甚至还坐过一次自重只有450公斤的小飞机,从空中俯瞰非洲大地……所有这些都是人生的重要财富。 旅行让我可以更好地向世界其他地方的人学习,学习他们的生活智慧和生活经验。我在旅行中吃到了各种稀奇古怪的饭菜,学会了喝葡萄酒和威士忌,学会了应付各种极端情况,认识了各式各样的人,欣赏到了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听到了各种民族的民间音乐,这些技能和见识都丰富了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旅行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学会了和周围的人和事更好地相处。我原来是个愤世嫉俗的人,对很多事情都不满意。正是在旅行的过程中让我学会了理解身边的很多以前非常不解的事情。 旅行到底有多大价值,取决于你到底想从生活中得到什么。作为一个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人,我非常想弄清楚一件事,那就是落后的国家如何进步。世界上像中国这样的后发国家还有很多,这些国家的老百姓想的其实都一样,那就是如何才能尽快赶上先进国家,过上像他们那样的好日子。因为各种地理和历史的原因,不同的国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其结果也不尽相同。我这十年之所以满世界旅行,就是想弄清楚他们为什么会那样选择,同样的选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 这次我选择的是古巴、津巴布韦和斯里兰卡。前两个国家都选择了和中国类似的道路,结果却大相径庭。我很想知道他们当初为什么选择了这条路,今天为什么依然坚持。斯里兰卡看似毫不起眼,但这个印度洋上的小岛国是佛教最重要的根据地,被公认是考察传统佛教影响力的最佳目的地。可是,这个几乎全民信佛的国家却打了整整二十六年内战,将近10万人死于这场战争,这是为什么呢?更奇怪的是,战争结束后不久这个国家就迅速安定了下来,经济立刻开始腾飞,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考察了南极和北极,这两个地方绝对是地球上最为独特的旅行目的地,非常值得一去。事实上,这两个地方代表了地球中轴线的两端,在这两个地方发生的事情深刻地影响到了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中国最近这几十年经济高速发展,好似一匹脱缰的野马向前狂奔,而生态环境就是那根缰绳,早晚会把我们拴住的。 我乘坐一艘豪华邮轮去了南太平洋诸岛,这趟旅行不够深入,却给了我一次难得的机会,去探讨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决定一个国家命运的核心因素到底是什么,相信很多关心国家前途的读者都会明白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我把自己的这些旅行见闻和心得体会写成了这本书,希望大家喜欢。 袁越 2017.5.10 书评(媒体评论) 我不是上帝,我不能让风停止吹,也不能让雪说下就下,有时我甚至不能指挥我的雪橇狗,但在斯瓦尔巴,我仅次于上帝,我是一个人,一个自己为自己负责的、活生生的生命。 ——奥德·伊万·路德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