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山不转水转(一个经济学家的山河纪行)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徐滇庆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山不转,水转;水不转,风转;风不转,心转。只要走得动,就出门转转。

有美景,有历史,有文化,更有经济学的智慧,像小说一样好看的游记!

桃花岛,鹳雀楼,荆州,关帝庙,尧都,神农架……都从各个方面反映出中华文明。《山不转水转——一个经济学家的山河纪行》由经济学家徐滇庆带你游山玩水长知识。

内容推荐

《山不转水转——一个经济学家的山河纪行》是著名经济学家徐滇庆教授的旅行随笔,文中有美景,有历史,有文化,更有作者作为经济学家的思考与感悟,给景以新的阐释,给人以心的启迪。游记文字优美,又不乏幽默风趣,使人在娱情山水、尝古问今中汲取经济学的智慧。

目录

峨眉山记行

九华山记行

普陀山记行

乐山记行

武当山记行

永乐宫记行

荆州记行

关帝庙记行

神农架纪行

鹳雀楼记行

采石矶记行

内蒙古记行

尧都华门记行

桃花岛记行

试读章节

观音与六根

过御碑殿,穿天王殿,抬头便是巍峨的圆通宝殿。

大殿重檐歇山顶,是古建筑中的最高规格,上覆黄琉璃瓦。在封建帝王时代,如果没有皇上的特许,一般人是不敢用黄琉璃瓦的。圆通宝殿不仅用了黄琉璃瓦,大匾还是康熙皇上的御笔,那两笔字写得真不错。

在佛教的专业用语中,圆,为无偏缺,通,为无障碍。观音称“圆通大士”。只有观音的主殿才能称为圆通宝殿。8.8米高的观音像端坐正中。如来佛毫不介意,安然陪坐在侧后,颇具民主作风。显然,只有观音道场才有如此布局。

在佛经中观音有三十三种应像。在圆通宝殿上一边排列十六个应身像,左右对称,加在一起,三十二个,怎么少一个?我忽然觉悟,如果算上正中的大菩萨,不是刚好三十三?

观音有大神力,为了济度众生,经常随机应变,以各种面貌出现。佛经上说观音有三圣身、六天身、五人身、四众身、众妇身、二童身、天龙八部身等等。不知道庙里的和尚有几个人能背得下来,反正我看完就忘了。这似乎并不要紧,只要记住一个简单的原则:对面来个人,别管他是达官贵人,还是乞丐凡夫,说不定就是观音化身。千万不要歧视穷人,不要歧视妇女,更不要搞什么种族歧视。

普济寺前人山人海,善男信女们争先恐后将香插进香炉,摩肩接踵,香烟缭绕,甚为壮观。在殿前只要有一个磕头的人站起来,马上有人跪拜下去。

小李是这里的常客,他笑道:“这么多的人祈祷,观音菩萨听谁的好?”

我突然想起在一本书上讲过观音这个名称的由来。观指的是视觉,怎么能用眼睛来接收声音信息?

眼、耳、鼻、舌、身是人们接受外部信息的主要途径。鼻子接受的信息是嗅觉,气味传递的距离有限,如果没有风,传递速度比较慢。舌头接受的是味道,不吃一口,亲自尝一尝,怎么知道酸甜苦辣?如果不是零距离接触,根本就谈不上触觉。由于距离和速度的限制,鼻、舌、身接受信息、识别信息的能力受到很大制约。从接收信息的空间距离来看,眼和耳的功能超过鼻、舌、身。用不着走得太近,就能够看得见,听得见,从而获得信息。人们得到外界信息的主要来源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上学的时候,听老师讲,看黑板和教科书,从中学到知识,很少使用其他三个功能。

由于人体功能的局限,能够看和听的距离有限,于是,人们希望通过“千里眼”、“顺风耳”来扩大接受信息的范围。声波和光波,截然分开。无论望远镜、声纳设备如何先进,却不能互换功能。即使是最高级的天文望远镜也不能用来接受声波信息。

相对应于声波和光波,人类的语言可以分为两大体系。在传播交换信息时,一个系统通过图像,另一个通过声音。通过图像传播的是象形文字,例如,具有象形文字特征的中文。英文、法文、俄文等通过声音接受信息。众所周知,耳朵辨别信号的能力有限,而通过图像可以识别很多的信息。你一眼就可以看清一个图像,可是,让你用语言描述出来,绝非易事。另外,图像传递不需要时间,看一眼就行。传递声音信息就慢多了,说快了对方听不懂。

中文的好处是通过一个方块字可以传递很多信息,而英文的好处是只用26个字母可以描绘出不同的声音。英文好学,中文就难多了。就是学会了3000个方块字,写篇短文也未必够用。

《妙法莲华经》中说:“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也就是说,一切遇难的人只要一心念观音菩萨,观音就会及时前来相救。观音可以看一眼就听到声音,打破了光波和声波传递信息的界限。

一般人只有眼、耳、鼻、舌、身。佛教再加上“意”,称为“六根”。眼根能识色,耳根能听音,鼻根能嗅香,舌根能尝味,身根能触觉,意根能思维。六根就是生死之根。佛经说,如果能够达到六根清净的境界,不仅可以让六根的功能突飞猛进,还能六根互用。任何一个功能都能取代其他。例如,用眼睛看的时候就可以听、嗅、尝、触。《涅槃经》中说:“如来一根则能见色、闻声、嗅香、别味、知法。一根现尔,余根亦然。”这部佛经记载了一些具有特异功能的菩萨,他们有的无目而见,有的无耳而听,可是,他们的本事都远远不如观音。人世间存在的认知障碍,到了观音那里统统不存在。观音可了不得,她一眼看过去,不仅能够得到图像信息还能同时收到声音信息。几乎不需要时间就能将信息全部囊括起来。难怪观音菩萨能够担负起随叫随到、救苦救难的大任。

P16-18

序言

山不转,水转;水不转,风转;风不转,心转。

只要走得动,就出门转转。等到走不动的那天,就只能心转神游了。

近年来,如果我对一个经济学研究课题偶有心得,就舍不得丢掉。于是,一会儿研究农业发展和粮食储运,一会儿研究中国和印度发展战略比较,一会儿研究如何防范金融危机,一会儿研究民营银行制度建设,一会儿研究房地产和泡沫经济,一会儿研究中国和美国的贸易之争和汇率调整,等等。涉猎甚广,每年都要写不少论文,出一两本书。有人问,你不累吗?仔细想一想,干自己喜欢的事,好像并不累。十多年前我就被晋升为终身教授,捧上了铁饭碗,从此肩上没有了压力。不当官,不经商,用不着为五斗米折腰。不过,就是再忙也没忘了旅游。调查研究,开会讲课,四处走走,顺便玩了不少地方,有张有弛,自得其乐。如有所感,信笔涂鸦,积攒起来,不觉成书。

我的游记第一卷《徐滇庆游记:一个经济学家眼中的世界》在2006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第二卷《万里山川万卷书:经济学家的另一种文化眼光》在2011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最近又写了十多篇,整理起来,权当第三卷。看过前两本游记的人说,经济学教授看山观水,角度与众不同,常有心得怪论。既然还有人愿意看,就交给出版社吧。北京大学出版社的郝小楠编辑建议此书取名《一个经济学家的山河纪行》,欣然采纳。

天下名山僧占多。其实,在名山之中道观也不少。佛教四大菩萨,文殊的道场在五台山,普贤的道场在峨眉山,地藏王的道场在九华山,观音菩萨的道场在普陀山。人称,金五台,银峨眉,铁九华,铜普陀。几年下来,我终于把四大道场都逛了一遍。“五台山纪行”已经编进我的游记第一卷,加上其他三篇,算是功德圆满。

到了普陀山,我琢磨,为什么观音的人缘这么好,而文殊、普贤就少有人知?

到了九华山,我发现地藏王菩萨取得土地产权的过程尚待商榷。

到了武当山,我想,为什么一个和尚要从道教诸神中请出真武大帝来帮朱棣?道教的神仙谱遵循哪类产权结构?

到了采石矶,我感到非常惊讶,一个小小的地方竟有这么多的名人故事。同时也非常感慨,虞允文是抗金民族英雄,至今依然没没无闻。

在永乐宫,我欣赏到举世无双的壁画精品,同时不断思索吕洞宾和八仙究竟是怎么出现的,代表了哪部分社会群体?

在内蒙机场的纪念品柜台上,我看到成吉思汗和王昭君的画像,突然我联想到战争与和平。笑到最后的肯定是王昭君。

在临汾,我几度忍不住要找“华门”的设计者争论一番,可是回过头来,却又坚决地为他的创新精神辩护。

桃花岛,鹳雀楼,荆州,关帝庙,尧都,神农架……都从各个方面反映出中华文明。

“书到用时方恨少。”一动手,就知道自己学识浅薄。对许多历史、地理、哲学、宗教知识一知半解,似是而非。往往写了一小段,就兴致勃勃地看起书来。有的时候,一口气看了几天书才发现一个字都没写。不过,内心觉得很充实,很高兴。

我非常感激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国民核算研究院、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东北财经大学等院校的朋友们在这段时间内对我的支持和关照。我衷心感谢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休伦学院经济系(Department of Economics, Huron College,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的同事们,如果不是他们分担了教学任务,我怎么可能如此逍遥地走来走去。

我的夫人关克勤和我一起去了许多地方。文中有许多观点出自于她。她对本书的贡献绝对不能简单地用“感谢”二字表达。

有人问,你花这么多时间写游记,为啥?没啥目的,就是好玩。去过一个地方,有点感想,不说出来,难受。其实,我写这些游记并没有花费很多时间。我常告诫自己,别活得太累,当个书呆子划不来。书房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理应忙中偷闲,绝不放过游山玩水的机会。写游记不过是顺手牵羊。文字没有修饰,引用的典故、数据也没时间仔细推敲。好在不是严肃的学术著作。如果有朋友指出文中谬误,本人感谢不尽。

徐滇庆

2014年8月4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1: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