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王晋史话(忻州卷)/三晋史话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出版社 三晋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行走在三晋大地,你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山西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也能感受到山西人民淳厚善良、忠义仁勇、坚韧执着、乐于奉献的优秀品格与崇高精神。陈义青、胡苏平主编的《王晋史话(忻州卷)/三晋史话丛书》回顾并梳理山西的历史文化,可以从一个极为重要的角度了解中华文明及其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找回民族文化之根,延续优秀文化之脉,增强我们创建现代文明的自信心与自豪感;特别是弘扬源远流长的法治文化、博大精深的廉政文化、光耀千秋的红色文化,能使我们从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无穷智慧。

内容推荐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山西,领略表里山河的壮美风光,感受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山西这块古老而厚重的土地,充满了神奇。如何为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们提供帮助,给他们留下一个简要、生动而又难忘的记忆,陈义青、胡苏平主编的《王晋史话(忻州卷)/三晋史话丛书》把山西最具历史文化价值、最想告知读者的精华展示出来,让朋友们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对山西的历史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目录

总序

概论

第一章 独特瑰丽的远古文明

 (史前时期)

 概述

 “地质学的天堂”一一五台山

 享誉四海的“保德红土”

 世界奇观一一宁武万年冰洞

 石器时代的忻州大地

 台骀治汾与大禹治水的传说

 中国金属货币之祖一一保德铜贝

第二章 农耕游牧的碰撞融合

 (先秦时期)

 概述

 燕京戎、林胡、楼烦

 曾长期在这里栖息

 “赵氏孤儿”传说在忻州

 赵襄子夏屋山夺代及

 豫让、赵呆的故事

 赵肃侯筑长城

 与赵武灵王开疆拓土

 雁门关上李牧祠

 城池初现忻州地

 民族融合的历史见证

 一一别具一格的青铜文化

第三章 雁门关下留佳话

 (秦汉三国时期)

 概述

 杀子河扶苏庙蒙恬墓

 汉高祖突围过忻口

 薄太后避祸娘娘滩的传说

 班婕妤与“三班故里”

 胡汉和亲与“玉石之路”

 曹操设立新兴郡与貂蝉的传说

 威风远震的雁门太守李广与牵招

第四章 乱世出英豪

 (十六国北朝时期)

 概述

 忻州出了个刘渊皇帝

 刘娥直谏辅刘聪

 刘琨内迁五县与刘虎雄踞朔方

 开创中国佛教新局面的

 佛学大师慧远

 孝文帝与五台山的不解情缘

 尔朱氏世居秀容地

 昙鸾出家佛光寺

 高欢父子筑长城

 魏齐皇室的游乐狩猎处

 一一宁武天池

 九原岗壁画与秀容佛教造像

第五章 辉煌时代留下的深深印迹

 (隋唐五代时期)

 概述

 隋文帝筑长城与隋炀帝营建汾阳宫

 突厥乱忻与唐军反击

 薛仁贵驻兵代州城,

 武则天初设雁门关

 驰名全国的毗卢佛道场芦芽山

 五台山称“清凉山”的由来

 和文殊道场的确认

 南禅、佛光“二唐寺”的重建

 静乐静居寺石窟和繁峙金银窖藏

 李克用割据河东,李存勖葬父雁门

第六章 武将文雄各领风骚

 (宋辽金元时期)

 概述

 一门忠烈杨家将

 佘太君与折家将

 张齐贤与宋辽土燈寨之战

 辽建大小武州城

 辽国重臣虞仲文

 女真建国与杨存中抗金

 真宝和尚抗金与岩山寺壁画

 金元文冠元好问

 元曲大家白朴

 元代大诗人萨都剌

 皇家对五台山的青睐

 与黄教的传人

 异彩纷呈的宋辽金元

 古建瑰宝

第七章 雄关险隘拱卫京师

 (明朝时期)

 概述

 千里长城贯忻州

 “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鼓楼文庙代州城

 太原镇总兵驻扎偏头关

 晋商的崛起与水泉堡互市的兴盛

 老牛湾与万家寨

 宁武关的创立和宁武府的设置

 一代帝师连玉和理学大家傅新德

 妙峰法师与五台山

 明朝第一悲剧人物孙传庭

 陈奇瑜与钓鱼台

 李白成、周遇吉鏖战宁武关

第八章 敢为人先闯天下

 (清朝时期)

 概述

 傅山“旧家”在顿村

 杨敬儒李銮宣李铬经

 代县冯氏家族

 秀容书院与斗山书院的创建

 康熙、乾隆十一次巡幸五台山

 走西口:中国近代三大移民潮之一

 晋商劲旅忻州帮

 北路梆子的形成与刘德荣进京

 唱响长城内外的二人台

 特色独具的“挠羊赛”与忻州摔跤

 中国正眼看世界第一人徐继畲

第九章 大变革时代的忻州儿女

 (从辛亥革命到抗战爆发)

 概述

 山西第一个同盟会会员谷思慎

 忻州人太原首义扛大旗

 阎锡山掌控山西

 阎锡山的“左膀右臂”赵戴文

 续西峰与忻代宁公团

 活跃于二晋大地的忻州先贤

 山西最早的共产党员高君宇

 共产党忻州播火种

第十章 血火交响铸辉煌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

 概述

 续范亭中山陵剖腹明志震惊全国

 阎锡山与周恩来、朱德太和岭口会谈

 为国共山西合作抗战

 做出巨大贡献的薄一波

 八路军总部驻南茹:三大主力聚忻州

 平型关大捷震惊中外

 国共合作抗战的成功战例

 一一忻口战役

 惨绝人寰的日寇暴行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晋西北七县的收复

 与晋绥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抗日战争中的忻州人民

 白求恩精神永留松岩口

 共和国元帅中唯一的北方人

 一一徐向前

 党中央东迁取道忻州

 黎明前的抗争

 和干部南下、西进、北上

 豆罗战役和忻州解放

参考文献

后记

编后记

试读章节

诸子长大成人,为了对他们进行更加深入的考察,赵鞅把儿子们叫到跟前说:“我将一宝符藏于常山之上,你们去寻找吧,先得者有重赏。”结果,诸子统统空手而归,只有无恤说是得到了宝符。赵鞅听后问他宝符在哪里,无恤说:“凭常山之险居高临下攻代,代国(在今河北蔚县东北)即可归赵所有。”赵鞅听罢高兴异常,遂废掉太子伯鲁,破例立庶出的无恤为太子。

公元前475年,赵简子卒,无恤便承袭父亲晋卿之职,史称赵襄子。

其时,晋国赵、韩、魏、智、范、中行六卿中的范氏和中行氏已经被灭,形成了赵、韩、魏、智“四氏鼎立”的局面。本来,赵简子在世时是执政的正卿,政治上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赵简子死后,恃才自傲的智瑶成了正卿,立即与赵氏展开激烈竞争。赵襄子不甘落后,刚刚即位,还穿着孝服,就北登夏屋山(俗称草垛山,在今代县上磨坊乡境内),上演了一出战国版的“鸿门宴”。

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心情也像秋阳一样灿烂的代王应邀来到夏屋山。杯盏交错间,他被赵襄子的甜言蜜语灌得头昏脑胀。突然,赵襄子一个眼色,扮作斟酒人的武士们立刻操起斟酒用的铜勺向代王及其随从击去。代王和随从们当即脑浆进裂,倒在地上。事后,赵襄子又兴兵伐代,将其领土并人了赵国版图。

可是,这一来却苦了一个人一一赵鞅之女、赵襄子之姐赵姬娘娘。原来,被赵襄子击杀的代王正是赵娘娘的丈夫。民间相传,出身名门的赵娘娘端庄贤淑,成亲后夫妻二人恩爱有加,只是结婚三年一直未见身孕。她听人言说,定襄留晖村村南有座七岩山,山上有一石洞,洞中有一汪四时不绝的清水。如果想得子嗣,可把手伸到水中去摸,若能摸得石子,便能如愿以偿,灵着哩!所以人们便称其为“捞儿圪洞”。于是,就在赵襄子与代王杯盏交错的同时,赵娘娘也走进了捞儿圪洞。她净手焚香,然后就将手伸进冰冷浸骨的山泉水中摸索起来。摸着摸着,终于摸住一枚鹅卵石。她一把抓起,只见那鹅卵石通红通红,煞是漂亮。“捞住了!捞住了!”随行的宫女忙取宋描金檀木匣,用宫缎将鹅卵石包好,装进匣中。正准备在洞前设宴相庆,一位老公公神色慌张地撞进山来,跪在赵娘娘面前结结巴巴地说:“赵襄子欲、欲并代地,今天在夏屋山把、把代王给杀、杀了!”赵娘娘听罢,手一抖,紧抱怀中的描金檀木匣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过了好大工夫,被噩耗击昏了头脑的赵娘娘才缓过神来。她披素裹白,返身走进捞儿圪洞,从头上拔下发笄,蘸着泪水,在岩壁上一下一下磨起来,将发笄磨得明光锃亮。随后,她面北而跪,拜了七拜,呼一声:“代王啊!等妾一步!”便手持发笄向咽喉刺去。就在这时,洞内突然金光四射,赵娘娘持笄的手被定在了半空。回首一看,只见王母娘娘坐着莲蓬款款而至。她当即跪拜道:“大慈大悲的王母娘娘,赵门罪孽深重,还是让我一死吧!”王母娘娘道:“娘娘差矣!赵襄子残杀姐夫,天地皆知,善恶必有报,乾坤不容私!”赵娘娘道:“可是代王已去,妾不愿偷生。”王母娘娘道:“这洞里祥光如练,你何不在此为圣,主人子嗣?”赵娘娘想,这是王母娘娘的旨意,我怎好违抗?当即欣然答应,坐化为神一一文人们称其为“磨笄夫人”,民间则称其为“七岩娘娘”。

这一民间传说后来还得到官方的认可。宋徽宗崇宁年间,“磨笄夫人”被加封为“惠应圣母”,并于崇宁四年(1105)在捞儿圪洞外建起了惠应圣母祠。位于七岩山下留晖村的洪福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亦建有惠应圣母庙,还建有一座圣母乐亭。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村里还要举办祭祀惠应圣母的庙会。庙会期间有两大习俗一一“捞儿”和“抱佛腿”,每年都要吸引来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

无独有偶,在定襄县城北15公里处的季庄村,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一也要举办庙会,也要祭祀一位与赵家息息相关的人物一一“漆郎”豫让。

豫让是前面提到的晋国正卿智瑶的家臣。当年智瑶率智、韩、魏联军追至晋阳,并引晋水淹灌晋阳城。赵襄子则派谋臣张孟谈冒着生命危险去见韩虔和魏驹,说贪得无厌的智瑶一旦灭赵,回过头来就会攻韩,灭了韩就要攻魏。韩、魏与智联合攻赵,实际上等于自己毁灭自己。这话正说到了韩、魏的痛处,于是暗中联合,韩、魏于约定之日趁黑夜引晋水反灌智营,从两翼袭击,赵军则从正面攻击,致使智军大败,智瑶亦被生擒。史称此次战役为“晋阳之战”,亦是韩、赵、魏“三家分晋”的标志性事件,因而许多著名的历史学家皆主张将这一年一一公元前453年作为中国古代春秋与战国的历史分界线。

P32-33

序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山西,领略表里山河的壮美风光,感受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山西这块古老而厚重的土地,充满了神奇。如何为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们提供帮助,给他们留下一个简要、生动而又难忘的记忆,这就促使我们萌发了编撰一套介绍山西历史文化丛书的想法。

经过大家的努力,《三晋史话》丛书终于和读者见面了。这套书总体成套、分体成册,图文并茂,好看、好记、好用也好带,能够把山西最具历史文化价值、最想告知读者的精华展示出来,让朋友们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对山西的历史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参与编撰的各位作者和专家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历史负责、对民族文化负责的精神,精心设计,反复研讨,认真修改,完成了这套工2卷200余万字的丛书。这是我省文化建设的又一重要成果,也是向社会宣传介绍山西悠久历史与文化贡献的珍贵典藏。在此,我向参与丛书编撰、出版工作的同志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山西表里山河,物华天宝,历史悠久,人文荟苹,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省委书记王儒林同志将山西历史文化的特色概括为“三个一”:一是“一缕曙光”,即距今约45帅万年前,山西垣曲就有被专家称之为“类人猿亚目黎明时的曙光”的曙猿存在,它不仅证实了人类远祖很有可能起源于中国,并且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多万年;二是“一堆圣火”,大家知道火的使用是人类历史的开端,而距今约180万年前,山西芮城西侯度就出现了古人类活动的身影,先民们在这里点燃了第一把圣火,留下了中国最早的人类用火遗迹;三是“一座都城”,近40年的考古探明,距今4300年左右,尧帝在山西襄汾陶寺建都,陶寺就是尧都,山西南部所在的“中土之国”是“最早的中国”,“古中国”正是从这里走来!

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山西作为中原农耕文明的核心区域,早在人类揖别洪荒之初,神农炎帝就在晋东南高平羊头山一带播五谷、尝百草,实现了从渔猎到农耕、从游牧到定居的重大历史转折,开创了延续几千年灿烂的农耕文明。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凸显出“古中国”的遥远和厚重;夏县及周边丰富的夏文化遗存、垣曲及周边确凿的商文化遗存,生动展示了夏商时期河东大地在文化演进中扮演的不可替代的角色。西周春秋时期,晋国延续600余年,对推进华夏文明的进程发挥了主导和引领作用。战国时期,韩、赵、魏都源出山西,胡服骑射、围魏救赵、长平之战等重大事件,都直接影响着中国的发展进程。秦汉以降,山西始终发挥着民族熔炉的作用,谱写了中华民族大融合的辉煌篇章。宋元时期,山西新的经济、文化发展元素不断滋生,杂剧演出繁荣兴旺,成为中华戏曲的摇篮。明清时期,晋商把山西人的智慧与勇气推向了极致,让世人认同了“无西不成商”的历史事实。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的八路军三大主力在山西创立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三大敌后根据地,成为全国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不朽功绩。

山西历朝历代的杰出人物灿若星辰,影响深远。炎黄二帝、尧舜禹等英雄先祖,奠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与基本价值体系。后世山西,名人辈出,诸如称霸中原的晋文公,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抗击匈奴的卫青、霍去病,经营西域的班超,忠义仁勇的武圣关云长,推行改制的冯太后,杰出女皇武则天,再造大唐的郭子仪,精忠报国的杨家将……仅闻喜裴氏一门就有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正史立传者600余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余人,七品以上官员多达3000余人。还有狄仁杰、司马光、杨继宗、傅山、于成龙、陈廷敬、栗毓关、祁窩藻、徐继畲等一大批廉吏能臣,卫夫人、法显、王通、王绩、王勃、王维、王之涣、王昌龄、王翰、柳宗元、白居易、卢纶、温庭筠、米芾、马远、元好问、关汉卿、郑光祖、罗贯中等名垂青史的文化名人。

山西多样性的历史文化具有不断变革和进步的鲜明特色,许多影响中华文明的改革,首先是在山西地区孕育、展开,进而推动了社会进步。著名的“曲沃代翼”,为晋国的全面发展掀开了崭新篇章;“郭偃之法”,为晋国称霸中原提供了思想源泉;三家分晋、李悝变法、魏文侯改革,顺应了历史潮流。以子夏、苟子为代表的儒家,以李悝、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以吴起、尉缭子为代表的兵宁武关、偏头关、娘子关、平型关等关隘至今仍回荡着战争的声响。全省现存革命旧址和纪念建筑1466处,武乡八路军总部旧址、五台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晋绥边区政府旧址、平型关战役旧址、百团大战旧址等承载着抗战胜利的伟大记忆。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山西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座、历史文化名镇8个、历史文化名村32个。四大梆子、民间歌舞、锣鼓艺术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16项,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8部,均居全国前茅。山西荣获中国戏剧大小梅花奖的演员有2工7位,在全国遥遥领先。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山西文博会已成为在全国具有很高芙誉度的知名展会。

山西从北到南,根据各地文化遗产的禀赋和特点,分为五大特色文化区:北部(大同、朔州、忻州)边塞佛教文化区,通过充满沧桑的边关、长城,见证中华民族融合的历史风云;透过享誉世界的云冈石窟、应县木塔、悬空寺、五台山,体悟博大而深邃的佛学文化。中部(太原、晋中)晋商文化区,通过闻名遐迩的乔家大院、王家人院、曹家大院、渠家人院、常家庄园等晋商大院展示晋商的辉煌;透过一间间店铺、一座座票号、一本本字据等实物遗存展示诚信的魅力。南部(临汾、运城)根祖文化区,通过西侯度、匿河、丁村、陶寺等重要考古遗址,领略文明源头的震撼;透过德孝天下的尧舜文化、义薄云天的关帝文化和荡气回肠的大槐树文化.品味华夏血脉的传承。中西部(吕梁山脉及沿黄地带)黄河民俗文化区,通过悠悠的临县碛口古渡、河津龙门古渡、芮城风陵渡、永济蒲津渡等古镇、古渡口,追溯逝去的华章;透过娓娓的民歌、民舞和民间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倾听历史的回声。东南部(长治、晋城及阳泉)太行生态文化区,通过王莽岭、太行人峡谷、皇城相府、沁河古堡、娘子关等自然人文景观,见证迷人的太行风光;透过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神农尝百草等神话传说领略历史的变迁。也正是依托这些厚重绚丽的文化,山西逐渐形成了华夏之根、黄河之魂、佛教圣地、晋商家园、边塞风情、关公故里、古建瑰宝、太行神韵八人文化品牌,立体式、全景观地展现了华夏文明看山西深厚的文化內涵。

行走在三晋大地,你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山西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也能感受到山西人民淳厚善良、忠义仁勇、坚韧执着、乐于奉献的优秀品格与崇高精神。回顾并梳理山西的历史文化,可以从一个极为重要的角度了解中华文明及其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找回民族文化之根,延续优秀文化之脉,增强我们创建现代文明的自信心与自豪感;特别是弘扬源远流长的法治文化、博大精深的廉政文化、光耀千秋的红色文化,能使我们从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无穷智慧,对我们展示山西形象,促进富民强省,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走为序。

2016年5月于太原

后记

2014年初,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决定编撰《三晋史话》丛书,系统梳理山西地区及所辖各市的历史文化,从历史的、文化的、哲学的层面对山西的历史文化以及文明贡献进行回顾总结。为此,山西省委宣传部组织动员各市委宣传部及各地历史文化学者组成了百数十人的工作团队,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这套丛书。

为与已出版的通史类著作、地方志类著作有所区别、互不雷同,我们首先在编撰思路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特别强调在基本勾勒出山西地区及各地历史文化发展基本脉络的同时,突出其在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贡献。思考研究问题的视野不能满足于仅仅说清一时一地一事,还要联系文明发展的大历史进行分析对比,以突出其重要价值与意义。在文体上,既强调可读性,更注重严谨性;既要满足一般读者的阅读需求,做到通俗好看,又要具备历史学科的学术品格,言出有据,并使二者较好地结合起来。为此,特别聘请我省的专家担任学术顾问,全面参与到撰写工作之中。各地也高度重视,组织了本地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学者专家承担本地史话的撰写任务。

这套丛书的编撰,从提纲的设定开始就进行了反复研究讨论。首先由各卷的编撰者提出初步纲目,再组织丛书的学术顾问与大家一起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反复数次才基本确定编撰纲目。仅《三晋史话.综合卷》一书的提纲就修改了九次之多。编撰纲目基本确定后,各卷分头撰写。初稿出来后,由学术顾问组的专家进行审阅,提出修改意见,大部分书稿进行了三次以上修改。编撰工作完成后,再次请学术顾问组的专家进行审读。同时出版社进入审稿程序,以期能够最大可能地消灭不准确、不正确、不严谨的问题。

尽管我们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是这套丛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撰写风格不够统一。其次是由于同一事件涉及不同地区,各地在编撰中均有涉及,难免有重复叙述的现象。三是限于我们的水平、能力,还有许多地方分析得不够、不准。所以,希望读者能够提出批评指导意见,以期在日后进行修改调整。

胡苏平同志主持了丛书的编撰工作。杜学文同志具体负责丛书的组织工作。王灵善、高春平同志具体负责丛书的审读、出版协调事务。渠传福、李书吉、赵瑞民、王灵善、降大任、高春平、巨文辉同志为学术顾问,负责各卷纲目与书稿的审读研讨。崔力、武献民、谢振中、高小勇同志参与了纲目与书稿的审读,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各市委宣传部组织协调了本市分卷的编撰工作与图片提供工作。

《三晋史话》丛书编委会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0:3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