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西南交通大学宿舍楼前,1932年2月。
[出场人物:钱学森、乔贵先、孙天佑、赵有栋、军医、学生们、
伤兵们。
[震耳欲聋的轰炸声、枪炮声骤然而起。
[视频:上海“一.二八”事变,曰军的飞机蝗虫般飞来,炸弹
倾泻而下,遍地狼烟,到处是逃难的民众。
[字幕:1932年2月。
[视频外景:交大执信西斋马蹄形宿舍楼。
[宿舍楼前,孙天佑正站在台阶上演讲。孙天佑 同学们!同学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今天我们停下课
来,给在前线战斗负伤的将士们腾出宿舍当病房,这是一项
光荣的行动。要抓紧时间,早一分钟腾出床位,就早一分钟
让伤员得到救治。同学们,不要忘了今天,更不要忘了1932
年1月28日,不要忘了是谁践踏了我们的国土,是谁侵占
了我们的领空,是谁玷污了我们的领海,他们是没有权利这
么做的,他们是违背国际公约法的!他们冒天下之大不韪,
肆意侵犯别国领空领土领海是十足的强盗行径,他们出动9
万人,80艘军舰,300架飞机,在吴淞口立体侵犯,我守军十
九路军将士奋起反击,连日来,今天,现在,战斗还在继续,
我军伤亡惨重而曰寇气焰越来越嚣张。同学们,同学们,让
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吧一一(向左下)
亡演讲声中,钱学森、乔贵先等数十名交大学生提着夹着生
活、学习用品由左向右鱼贯而过,几个女生也在其中帮忙。
[平台上,七八个伤兵互相搀扶着,从台右向台左行进。女生甲 (对另几个同学)梦兰,家惠,停一停,你们快看,那边几位
是谁?众同学 谁啊?(眺望)女生甲 穿着护士服的几位。女生乙 搀扶着伤病员的吗?女生甲 是宋庆龄先生与何香凝先生啊!众同学 (惊诧)真的?女生甲 我听说,提议将咱们学校宿舍楼改为临时国民伤兵医院就
是宋庆龄先生发起的!女生乙 那咱们还愣着干嘛,上前搭把手啊,快走吧!
亡女生们急急跑下。
[救护队抬着一副副担架上,孙天佑、钱学森、乔贵先等跑来
帮忙。伤兵赵有栋从担架上挣扎着起来,他头上缠着带血
的纱布,左眼和右腿都受了重伤。孙天佑 学森,乔大哥,你们来了?乔贵先 天佑,别光顾着演讲,赶紧回宿舍收拾东西。孙天佑 我没几样东西……赵有栋 让我起来,让我起来,我有话说!钱学森 小心一点!(帮着放下担架)赵有栋 (艰难地挪动脚步,走近孙天佑)刚才这位同学说,小日本气
焰越来越嚣张,只是说对了一半,还有一半是我十九路军的
士气越来越高昂!只要有一口气,决不让敌人踏进上海一
只脚!只要有一口气,我要重返前线!(转身朝校外走去)
[钱学森、乔贵先赶紧阻拦,一名军医上,挡住了赵有栋的
去路。军 医 兄弟,你可昏迷大半天了。赵有栋 那不过是一阵迷糊,这会儿我可清醒得很!(挣扎着蹒珊
前行)军 医 (拽住)别激动兄弟,安静点好吗?赵有栋 安静?我安静得下来吗?孙天佑 这位勇士,你就是我们的楷模!(掏出小笔记本)请问尊姓
大名?赵有栋 告诉你让我走不?孙天佑你说!赵有栋 我姓赵,叫赵有栋,我们班长王贵田,连长于常兴,我们军长
就是大名鼎鼎的蔡廷锴。蔡廷锴,大名鼎鼎啊,28曰,日本
兵向我发难,他们夸下海口,四个钟点拿下吴淞。我蔡廷锴
将军一声令下,打!霎时间炮火连天,杀声震地,到今天吴淞
口还在我们手中!让开,让我回去!(拖着伤腿踉跄向前)军 医 (扶)兄弟,你的腿受了重伤啊!
P5-7
校园大师剧本文集《衣被天下》付印在即,还缺一篇后记,责任编辑催了多次,再不交差,实在说不过去了。咬咬牙,推开本来必须在这两天完成的几件急事,这个周末就抽一点时间先交付给如下这些文字吧。
这个集子里的剧本,都不是我创作的,但说来也许令人难以相信,我对这些剧本的感情竟然胜如己出。
话剧《钱学森》一剧,为上海大师剧的扛鼎之作。记得2012年四五月份,话剧中心的导演李志良老师打电话给我,说上海交大要搞个反映钱学森先生事迹的戏,学生原来有个剧本,不理想,要找人重写,能否让我担纲,或者派个老师来完成使命。我在电话里当场表态,给你派个合适的编剧一一黄溪,人正,有才华,曾是我的研究生,现在是成熟的剧作家,定能胜任。当下就与李老师一拍即合。搁下电话我马上联系黄溪,她也慨然应允,并马上投入工作,创作很顺利,初稿就比较成熟。剧本在交大有关领导及时任我院宣传部长的张生泉教授力推下很快由交大师生搬上舞台,演出很成功,该剧后来折桂第四届中国校园戏剧节.戏剧奖普通组榜首,并作为“共和国的脊梁一一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首批人选剧目之一,先后在清华大学、武汉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及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这个戏为上海大师剧创作的理念与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话剧《王振义》的创作情况相似。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要搞校庆,也许是受《钱学森》的启发,该校领导决定创排一部大师剧。宣传部长闵建颖找到张生泉教授,希望给予支持。生泉让小闵直接找我,因为我曾任上戏宣传部长8年,与小闵也相熟,此事就在一个电话里落实了。我请我院资深教授、剧作家姚扣根出山。扣根兄拥有一百余集电视剧的创作经验,获奖无数,写话剧也宝刀不老,剧作在还原历史真实方面下了大功夫,很得王振义老先生肯定,后来的演出尽管限于条件过于简朴,但也达到了既定的目标,领导、观众、特别是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师生反映很好。
话剧《潘序伦》是张生泉教授主抓的作品,我对这个戏的特殊感情源于两个原因:一是编剧牛文佳是我很得意的研究生,诚恳勤勉,才华横溢,已有十多部作品上演,特别是他创作的滑稽戏《爱情样板房》,令我惊喜。爱屋及乌,况且,《潘序伦》虽是命题创作,却写得虎虎有生气,我当然喜爱。二是在《潘序伦》的修改过程中我曾表达过多种意见,有的建议融人了剧作的整体呈现,所以就格外亲切。
相比起来,对话剧《钱宝钧》的投入可能更深入一些。东华大学搞校庆,也要创排大师剧。生泉教授与东华宣传部长耿绍宁、副部长邱登梅来找我,希望我派个政治素质好的研究生来接受这个任务,我当即答应,说就让我的在读研究生王濮去干吧,理由极简单,她曾获河南省“十大文化新人”称誉,想来是可以信赖的。王濮接受任务后不负众望,不仅深入采访,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一稿又一稿改出了剧本,还与东华大学的相关老师成了很好的朋友。因为王濮是在读生,我与生泉教授曾与她一起参加多个座谈会,在采访过程中,我曾多次流泪,被一个个反映钱老高尚人格与美好情操的小故事所打动。这个戏后来在2015年全市教师节庆典活动上演出,受到各方好评。
话剧《我们的熊院长》出于著名剧作家孙祖平教授之手,为上戏70周年校庆倾情之作。孙老师是我读大学时的班主任,在我兼任院创作中心主任期间,十分支持我的工作,先后创作了《天堂的风铃》《国家的孩子》《五妹》《不肯去观音》等一批优秀戏剧与影视作品,曾先后获中国校园戏剧节.戏剧奖专业组榜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等荣誉。剧作《我们的熊院长》,以饱满的情感,生动的场面,精彩的细节,细腻传神地塑造了上戏老院长熊佛西这一鲜活的艺术形象,是一部质量上乘的大师剧力作。
上述这一笔笔流水账,在别人看来也许有些琐碎,而对于我,则是一段段明媚的记忆。
大师剧,是我们在校园戏剧活动中生生造出来的一个词,也许不一定严谨,但她却实实在在存在着,而且被越来越多的人群所认可。说到大师剧,也许有必要把话题扯远些。
事实上,中国话剧的发轫,是靠着校园戏剧、或曰一种非专业形式的戏剧活动来实现的。据汪仲贤在《我的俳优生活》中记载,1899年上海圣约翰大学于圣诞节用英、法语言演出《官场丑史》。这是有记载的第一出国内学生演剧,因为没有经过传统戏曲演员的训练,故而无唱功、无做工,以纯粹业余的演出方式降低了演员门槛,加上穿时装的现代演出,吸引了大量学生参与并培养了最早的话剧观众;这些参与者中有些人后来成了专业戏剧人,所进行或记录的戏剧实践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有些爱好者如李叔同等人在留日期间组织演出了长黑奴吁天录》,成为中国现代话剧的开端;而春柳社,作为留日估,按要求需提供学科服务社会的四个案例,其中之一就与本中心有关,不妨将以学校名义总结的题为《发挥编剧学人才优势,为提升中国校园戏剧创作水平助力》的案例文字转录于后:
新时期以来,中国校园戏剧创作尽管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总体质量堪忧,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剧作“搞笑多,无厘头多,拼贴式多”,审美趣味不高。鉴于此,上戏编剧学团队及时回应社会需求,以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为主导,师生通过创作一批高质量的校园戏剧文本服务于社会,获得良好社会反响。
2012—2015年间,话剧《钱学森》(编剧黄溪)、《国家的孩子》(编剧孙祖平)获第三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分列普通组与专业组最高奖榜首,《国家的孩子》还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等荣誉。大师剧《潘序伦》(编剧牛文佳)、《王振义》(编剧姚扣根)、《钱宝钧》(编剧王濮),在上海高校教师节庆典演出活动中广受好评。同时,编剧学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以及高编班学员创作的话剧《弄堂口》(编剧陈文梓)、《万户飞行奇谈》(编剧陶倩妮)、《心安何处》(编剧何雨婷)、《爱不释手》(编剧俞霞婷)、《四岔河》(编剧李宜橙)、《春天》(编剧贾彬彬)、《海岛日记>>(编剧赵颖)、《分庭抗礼》(编剧张海岩),戏曲《寻找》(编剧彭毅文)、炙长乐亭主》(编剧张燕)等十余部剧作先后获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青年编剧项目资助,约占全市青年编剧资助项目总数的四分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上戏与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培养编剧专业MFA研究生凯特。穆雷与本。胡佛,经中方导师陆军教授指导后的剧本嫂家庭教师净和食变相国度》被搬上舞台,赢得哥伦比亚大学的赞誉,不仅实现了国内外校园戏剧创作的切磋交流,还推动了中外互派MFA编剧专业研究生计划的连续实施。而从2007年至今连续十年举办的十期全国高级编剧进修班,既为各地培养了众多编剧人才,同时也催生了一批校园戏剧新作。
正由于在校园戏剧创作上取得一定成绩,2015年6月,受上海市教委委托,由上戏编剧学研究中心牵头,成立了上海校园戏剧文本孵化中心,当年获市财政专项资金87.5万元,2016年又获70万元。同时,在成功举办两届“戏文杯”全国校园戏剧征稿比赛的基础上,于2015年10月举办首届上海校园戏剧征稿比赛。此外,由中共上海市教卫党委副书记高德毅作序、陆军教授主编的“上海校园戏剧文本孵化中心l+l剧作丛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毫无疑问,如果没有以校园戏剧文本孵化中心这个平台组织的多项活动,上述案例将逊色不少。因此,我们要由衷地感谢市教卫党委副书记高德毅、市教委副主任王平,上戏党委书记楼巍、副书记胡敏、副院长郭宇,以及市教卫党委宣传处处长曹荣瑞、市教委体卫艺科处处长丁力等领导,没有他们的卓识远见与全力支持,许多美好的设想就不可能变为现实,自然也不可能有本书的问世。谨此,我们还要特别感谢高德毅副书记欣然为本书作序,这不仅仅是对大师剧创作,更是对上海校园戏剧创作与演出的一种鼓励,一份信任,一片期待。当然,对我们来说,这更是一股动力,一种责任,一份担当。
那么,就这么一步一个脚印朝前走吧!我想。
是为记。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时期都会涌现出几位教育大师,以爱国之心、求真之志、奉献之情、创新之魂感染和引领一代又一代人。上海教育发展史上也有着一批值得被记忆的人物,他们始终抱着坚定的信念投身挚爱的教育和科研事业,爱国敬业,严谨治学,大爱无限,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一个崇尚文化涵养和精神传承的时代,走近大师、走进大师,应当成为当代青年学生价值观认同、精神启迪和思想引领的重要方式,弘扬大师们的精神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生动实践,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
“向大师致敬一一大师系列校园剧”是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近年来聚焦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建设,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而着力推进的一项创新模式。通过艺术化的生动演绎呈现大师的人生经历,弘扬大师严谨求实的治学风范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感染和教育广大师生胸怀坚定理想和高尚品德。大师系列校园剧采用“师生携手、共同演绎”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剧目创作、排演、观摩及展演活动,积极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大师的内心世界,成为大学精神凝练、校园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引领“崇德向善”的社会道德新风尚。
当前,大师系列校园剧在上海高校已蔚然成风。继上海交通大学的《钱学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清贫的牡丹 王振义》、上海音乐学院的《燕子之歌》、东华大学的《钱宝钧》、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的《潘序伦》等陆续上演获得广泛好评后,上海中医药大学的《裘沛然》、上海理工大学的《刘湛恩》等一批大师系列校园剧也将陆续推出。本书精选了5部原创大师剧剧本,以戏剧的形式向更多年轻人娓娓道来。他们不仅仅是专业领域中的大师、校园内口口相传的传奇,他们更是师长,是学子可望可学的前辈。大师故事的呈现既蕴含着校园文化的丰富养分,也开启了一扇新窗,让年轻人有机会与传奇面对面。
“向大师致敬一一大师系列校园剧”演出的是戏剧,传承的是文化,宣传的是大学精神,培育的是公民道德。“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大师永远是我们敬仰的高度,更是汲取思想营养的不竭甘泉。期盼看到沪上更多高校尝试将本校历史上的大师级人物进行舞台重现,发挥大师精神的教育意义,让教育的长河川流不息,让教育的精神历久弥新。
陆军主编的《衣被天下--上海校园戏剧作品选(精)/上海校园戏剧文本孵化中心1+1丛书》收入由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孙祖平、姚扣根、黄溪以及研究生牛文佳、王濮创作的五部原创话剧。大师故事的呈现既蕴含着校园文化的丰富养分,也开启了一扇新窗,让年轻人有机会与传奇面对面。
陆军主编的《衣被天下--上海校园戏剧作品选(精)/上海校园戏剧文本孵化中心1+1丛书》共收集五个校园大师剧本,分别为《钱学森》《潘序伦》《王振义》《钱宝钧》和《熊佛西》。他们分别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东华大学和上海戏剧学院的传奇人物或创始人。这五个原创剧本,都是以现实主义手法为主创作的英雄颂歌,这些英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身手不凡、豪情万丈的人物,而是命运多舛的知识分子,以博大的情怀与坚韧的意志主动承载国家和民族的苦难,他们不仅仅是专业领域中的大师、校园内口口相传的传奇,他们更是师长,是学子可望可学的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