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揭开托木尔峰的面纱(科学探险家的足迹)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程彤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程彤的这本《揭开托木尔峰的面纱(科学探险家的足迹)》绝不是考察报告,它是笔者本人在托木尔峰全程科学考察过程中亲身经历的各种突发事件与人生考验,以及在艰苦行程中发生的极为引人入胜的鲜活故事。这些故事包括:民族风情,冰雪奇观,凶险恐怖的路途,生死的考验与洗礼,老科学家之间深情,团队精神,壮观的雪崩,美丽迷人的天山雪莲,晶莹剔透的冰蘑菇,以及这里奇特的产品,等等。

内容推荐

托木尔峰,天山山脉最高峰,披冰挂雪,静静矗立在我国西北边陲天山群峰之中。这里环境奇绝,气候多变,鲜少有前人踏足;却并非不毛之地,丰富的动植物物种、古生物化石,矿藏岩脉、冰川遗迹,以至丝绸之路古道,都吸引着人们去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托木尔峰是科考探险的处女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对托木尔峰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科学考察。《揭开托木尔峰的面纱(科学探险家的足迹)》作者程彤以亲眼所见、切身所感,详细记录了两次科考探险的全过程,篇篇故事令彼时情景历历在目,不仅能使读者全面认识神秘的托木尔峰,洞悉其历史背景以及对它进行科考的重大意义与价值,还能了解科考方面的许多知识。

目录

绪言

 极特殊的使命

 世纪地理新发现

 跨越冰川古道的古丝绸之路

上篇

 托峰登山科学考察计划是如何制定的

 体能训练引出的故事

 出发之日 北京—乌鲁木齐

 第一次进入托峰地区

 高山营地的联欢会

 第一次登顶受挫之日

 1978科考任务的转换

 恐怖的“干沟”

 选科考大本营址险些命丧山谷

 守候大雪崩

 乘飞机发生意外

 刘东生队长与朱教授的感人情谊

 大风沙暴的下马威

下篇

 刘东生队长在特克斯河遇险

 高山上采“雪莲”迷途难返

 美丽的“冰蘑菇”是怎样形成的

 天山“固体大水库”

 1号蜜的故事

 在新疆偶遇夏叔芳女士

 令人担心之夜

 一路历险一路歌

 北山羊、盘羊,节外生枝

 马奶酒惹的祸

附录

 科考成果一箩筐

 人才辈出

试读章节

极特殊的使命

提起托木尔峰,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在什么地方。这不奇怪,我在攀登考察托木尔峰(以下称托峰)之前,也不知道她在何处何方。托峰不像珠穆朗玛峰那样有名气,但对矗立在天山之巅的托峰来说,她的作用一点也不比珠穆朗玛峰逊色。因此,在我给青少年朋友讲述探秘托峰的科学探险故事之前,有必要对这次登山科考活动的来历,以及科学探险活动的社会、经济和当年的文化大背景,先做一扼要的介绍,以便青少年朋友更好地理解这些探险故事的内容。因为那毕竟是近四十年前的事情了。

1976年,算是中国最晦暗的年份。整个社会处于万马齐喑的状态。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浩劫,使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处于停滞与倒退状态。屋漏又遇连阴雨。1月8日周恩来总理去世,4月5日“天安门事件”,7月6日朱德总司令去世,7月28日凌晨唐山发生特大地震,9月9日毛泽东主席溘然长逝……这就是我攀登托木尔峰前的中国社会大背景。

此时,我不在北京,年初就被派去贵州长顺县山区进行资源综合科学考察。发生在北京的大事,我们都不大清楚。但唐山大地震,听说严重地波及了京城,很担心在京的一家老小的安危,即与北京联系,但连电报都发不出去,只好困在长顺县的山沟里,度日如年。终于等到可以回京了,“家”已不在原来的小楼里。母亲与妻儿们在楼前一块小树林地上搞了个地窨子,那时叫地震棚,我们一家四口就住在那里。生活虽然不便,但大家都如此生活。那年冬季还特别寒冷,我的脚趾都被冻得生了冻疮。由于换了新环境,大家苦中有乐。想起唐山市顷刻间整个城市变成一堆瓦砾,几十万同胞死于非命,我们也算幸福得多了。

当年10月好消息终于传遍大街小巷,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反党集团的喜讯,在人们的欢笑声中传送着。华国锋成了新的中共中央主席……人民此时激动的情感是无法言表的。冬天将要过去,春天也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1977年春节是在担心和欢乐中度过的。由于地震棚易着火,领导命令这个春节不许放鞭炮。那时大家也很听话,可孩子们要求家长给他们买红灯笼,所以那个春节孩子们一手提着红灯笼,一手拿着糖果,叫喊着、蹦跳着,在地震棚群中穿来穿去;有的还围成小圈在跳集体舞,动作还挺一致,估计都是在幼儿园或小学校里老师教的;另一群小朋友坐在林中草地上拍着小手唱起关于“家”的歌:

“我的家呀真可爱,虽然没有好花园,美丽整洁又安康,春兰秋桂长飘香,兄弟姐妹很和气,虽然都住地震棚,父母双亲都慈祥,冬天温暖夏天凉。

啊!可爱的家,我们不能没有你,你的恩情比天长!”

童心、童趣、童真给没有爆竹声的春节带来无限欢乐。  隐约地听着可爱的孩子们的歌声,孩子们的奶奶和妈妈们眼睛里都含着泪花……“家,,多么美好啊,是幸福欢乐的港湾。但家长们回忆起这十年来灾难不断的情景时,又忧心忡忡地不停回问自己:我们能够给孩子们一个“整洁美丽又安康”的家吗?

国家百废待兴,人民盼望着新的国家领导能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前途和希望,没有光明和希望,那是不可能继续的人生。我们只有奋起建设美好的国家。1977年新的一年开始了,三月份我又被我的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简称“综考会”,下同)从宁夏召回北京,执行新任务。

回到北京后,综考会领导对我说:“紧急召你回来是有一项极特殊的任务要你去完成:参加中国托木尔峰登山队,执行科学考察任务。”又说:“‘文化大革命’以后,这是党中央批准的第一项登山任务,你一定要努力工作,为国家、为科学院争光。”我非常专心地听着,像士兵接受首长命令一样,很严肃,很认真。“你先回家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好,明天来看文件。”

第二天,一份正式文件摆在我的办公桌上,这是1977年3月由国家体委、解放军总参谋部、中国科学院、国家测绘总局等联合签署的关于《一九七七年至一九七九年登山活动的请示报告》。P2-4

序言

托木尔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有史以来勤劳勇敢的新疆各族人民就劳动生息在托木尔峰周围,得到她母亲般的抚育。然而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对她所知甚少,在科学研究上更是空白地区。人们热爱托木尔峰,渴望了解托木尔并能尽早撩开她的面纱,见见她的容颜,体验一下她的性格,切身感受一回她的作用和那大自然的力量!

1977年初,“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不久,经党中央的批准,国家成立了中国托木尔峰登山队。在其领导下,中国科学院也建立了托峰登山科学考察队,并承担起了揭开托木尔峰面纱的科考任务。中国科学院的工作者们于1977年和1978年,对“托峰”进行了两次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性大型考察,从而一步步揭开了这座高峰的真实容颜。围绕着托木尔这座高峰,除了当时特别的政治意义外,还着重探索和考察了托峰地区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文化、地形地貌、冰雪与冰川及水文特征等丰富的科学内容。新疆的人民期待着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在托峰地区探索发现更多更有经济价值的研究成果。

登山科学考察队最终的考察研究成果就是各学科和专业的《科学考察报告》。天经地义,而且历来如此。托木尔峰的各专业的学术专著成果,已于1985年由新疆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早已与广大读者见面了。

但是,现今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揭开托木尔峰的面纱》一书,绝不是考察报告,它是笔者本人在托木尔峰全程科学考察过程中亲身经历的各种突发事件与人生考验,以及在艰苦行程中发生的极为引人入胜的鲜活故事。这些故事包括:民族风情,冰雪奇观,凶险恐怖的路途,生死的考验与洗礼,老科学家之间深情,团队精神,壮观的雪崩,美丽迷人的天山雪莲,晶莹剔透的冰蘑菇,以及这里奇特的产品,等等。这些鲜活的故事中不仅有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还使读者读后回味无穷。

四十年前,我们这些科学工作者,就勇敢地走在托木尔峰脚下的“古丝绸之路”木札尔特冰川古道上,那时所见一片荒凉。然而时至今日“丝绸之路”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我在想,过不了多时,荒凉的古道上又会重现我国汉唐时期的那般繁荣的景象“商旅不绝于途,使者相望于道,东往传经授义的西域沙门僧徒,西行取经求术的中原法师,接踵相随,争先恐后”将出现在新疆托木尔峰地区。

新疆是个大美的地方,天山是座壮丽雄伟的山脉,火树银花年年呈现,托木尔峰是天山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她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造化了得的幽美景观。1978年考察后,中国科学院登山科考队在向新疆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汇报大会上,郑重提出“在托木尔峰地区建立我国的高山生态自然保护区”的建议,即被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采纳。2003年经国家考核,该保护区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23.76万公顷。并且已成为新疆的旅游胜地之一,现在可接待科学探险、登山以及旅游者。

四十年前,中国科学院登山科学考察队的科学家们为攀登、考察托木尔峰开了先锋,为后来者铺垫了科学探索之路,也积累了第一手科学资料,但愿后来者能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继往开来,进一步探索、发现托木尔峰地区的新奥秘,为新疆自治区的经济建设再做出辉煌成就。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3: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