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漳州战役纪实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珍夫
出版社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然而,随着漳州战役的硝烟渐渐远去,留在人们心头的疑问终将化解,《漳州战役纪实》作者珍夫把20多年采访、调查、交流、研究的成果,以长篇纪实文学的形式奉献给大家。

漳州战役的意义自不待言,而挖掘其幕后的故事则显得极其重要和迫切,或许这更能给人起到警示和启迪作用。

内容推荐

珍夫所著的《漳州战役纪实》是一部全程全景式记述红军东路军进行漳州战役的纪实文学。1932年初,红军强攻赣州月余未克,损失惨重,中革军委急请在瑞金体养的毛泽东立即赶赴前线参与决策。尽管向赣东北等敌力量比较薄弱的地区发展的主张没有被采纳,但在林彪、聂荣臻等红军将领及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周恩来的支持下,毛泽东根据当时全国形势和红军任务,提出“必须直下漳(州)泉(州)”的建议被接受,并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身份,统率红军东路军发起漳州战役。

在毛泽东亲自指挥下,东路军指战员直下龙岩,血战十字岭,占领天宝、南靖一线,一举攻克漳州……漳州战役的胜利,展示了毛泽东杰出的军事才华和领导能力,证明了其军事思想和战略方针的正确性,打击了敌人,巩固了苏区,扩大了红军的政治影响,缓解了中央苏区和中央红军在财政上、物资上的困难,对后来的粉碎国民党第四次“围剿”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录

不能忘却的纪念(前言)

导言

第一章 江口会议

第二章 东征计划

第三章 汀州联席

第四章 龙岩战斗

第五章 战前序曲

第六章 大战在即

第七章 十字岭上

第八章 进驻漳州

第九章 分兵活动

第十章 筹款扩红

第十一章 红色五月

第十二章 冤案发生

第十三章 军民情谊

第十四章 撤离漳州

第十五章 坚持斗争

尾声

后记

漳州战役红军烈士名录

史料来源

试读章节

1932年3月9日清晨,细雨蒙蒙,雾霭笼罩着整个东华山古庙,让人辨不清东西南北。

东华山位于江西省瑞金县县城郊外,满山翠杉古松,一条山问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山顶。山顶的古庙很小,只厅堂供奉一尊神像,神像前摆放着一张香案和3个香炉而已。庙左右两侧各一问耳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因身体状况不好,便和妻子贺子珍一起住在左侧耳房内休养。

毛泽东的警卫员吴吉清在院子里依稀见有人骑马走向古庙,不由警觉起来,待到门口才看清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项英和他的警卫员,忙报告毛泽东:“毛主席,项英副主席来了!”

毛泽东刚起床正在洗脸,一听项英来了,一边对吴吉清说:“你们先复习前几天学的字。”一边走出门口。

项英下马,把缰绳交给警卫员,三步并两步跨进庙门,同毛泽东握手。

“泽东同志,你的身体怎么样了?”项英说着,摘下头上的斗笠。

“已经好多了。项英同志,你这么早就赶到了这里,有什么急事吗?”毛泽东把项英让到他的住房里面。他擦了两把脸后,将毛巾递给警卫员,示意项英坐下。

项英急忙从口袋中掏出一份电报:“军委来电,红军攻赣遇到麻烦,请你暂停休养,前去商议。”

毛泽东细阅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转来的赣州前线指挥部急电:

我军自攻打赣州至今,苦战一月不胜,三军团反被敌人援军包围,请主席暂停休息,赶赴前线决策。

他沉着脸,把电报递还给项英:“果然不出所料。”

“彭德怀指挥三军团三次强攻,均不得手。红七军引爆东门城墙,向外倒塌,埋伏在城外墙下的冲锋队战士,全部被压在底下,壮烈牺牲。”项英沉痛地说,“援敌罗卓英所部分两路向赣州推进,从北门搭架浮桥,前两天已经进城了。守敌马昆得到援助,改变了原来死守的计划,正在作出击的准备。”

“很明显,陈诚、罗卓英是想增兵进城,内外夹击,以解赣州之围。”毛泽东判断。

“正是这样。如此下去,我军将腹背受敌,处境艰难……”项英神色忧虑。

“你说,该怎么办?”毛泽东问。

项英愣了一下,回答:“中央命令夺取中心城市,首取赣州,能不执行?”

“恩来、朱德的意见呢?”

“恩来同志让我来请你下山商讨对策。”

毛泽东心里一震:“哦?恩来请我下山……”他抬起头,透过古刹的飞檐,望着雨雾霏霏的天空,陷入沉思。

“红军第三次攻城没有成功,红三军团正遭到城内外敌军夹击。”见毛泽东仍在思考,项英迫不及待地说,“主席,不要再犹豫了,将士们都盼望着你去帮忙解围。”

毛泽东点点头:“知道了。”他回头吩咐,“吴吉清,你们立即收拾东西,我们马上下山。”

“已经做好了早饭,是不是吃了饭再走?”吴吉清建议。

“来不及了,我不能看着红军将士们的血白流。做好的饭菜留给庙里的两位师父吃吧,反正又没有荤腥。”毛泽东回答。

P1-P2

序言

小时候,常常听村里老人讲红军的故事,从那零星、细碎的描述中,我开始对红军有一点模糊的印象。长大后在县城上班,从文史资料中看到一些中央红军的资料,引起我对这段历史的兴趣。1992年,我调到中共南靖县委党史研究室工作不久,负责编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60周年的专集《南靖党史资料》第8辑,虽感任务艰巨,却觉得是一次参与和学习、调查、交流的好机会,便不辞辛苦多方搜集资料,深入采访、调查,取得很大收获。然而,心头也结下了漳州战役的种种谜团。

以后,我经常留意漳州战役的文章,有时自己也写点东西,可随着其他工作的开展,并没有花太多时间关注、研究漳州战役。2012年,迎来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80周年大庆,漳州市举行“漳州战役与中央苏区”理论研讨会,专家、学者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南靖县党史部门收集许多新资料,编纂了《学党史,颂党恩,转作风,促发展》。当我再次投入精力发掘、研究漳州战役,惊奇地发现:漳州战役的资料已大大丰富,20年前的某些谜团得以解开。当然,仍免不了存在一些疑问。

迄今为止,有关漳州战役的书籍、文章数以万计,涉及的题材和内容包罗万象,但不容忽视的是:几乎所有文章都正面阐述毛泽东主席的“伟大、正确”,而揭露矛盾斗争的内容基本上三言两语或一笔带过,给人感觉漳州战役就是一场“英明主席手一挥,笨蛋国军如山倒”。殊不知,1932年漳州战役的决策、组织、实施和城市占领、管理的复杂性,特别是路线斗争、“季黄叛变”事件、十字岭激战、1000多名红军指战员牺牲、张贞反扑等,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从某一方面、某一层面描写漳州战役,或者从某一角度、某个人物、某个事件论述漳州战役可能比较容易,撷取某个片断或全面概述也不太难,甚至采用小说等文学形式或拍摄成影视剧表现漳州战役的局部,都有人进行了尝试。问题是:面对组织庞杂和人物众多、场面浩大及点多面广(线长),面对至今无法完全弄清又绕不开的基本史实,比较全面、客观地表现漳州战役,便显得难上加难。

尽管各种回忆、调查、论述文章汗牛充栋,却产生了说法不一、相互矛盾的现象。例如,黄埔军校五期炮科毕业的朝鲜人陈龙鹤,1929年在福建漳平战斗牺牲了,《井冈山红军人物志》为什么说成漳州战役牺牲?古田会议时红四军前委委员田桂祥在漳州战役十字岭激战中阵亡,《红军烈士名录》却介绍他1930年或1931年牺牲?漳州战役红军牺牲多少人?聂荣臻乘坐漳州战役缴获的飞机飞回了中央苏区吗?从漳州驾驶飞机飞回中央苏区的飞行员是陈德勤,还是冯达飞?特别是许许多多细节,更是模糊不清,难于查实。如有的书说,漳州战役缴获的飞机修好后,在飞回瑞金时方向偏差,降落(陷入)会昌寻乌河滩(农田),结果不能用了。可是,又有文章讲,漳州飞回苏区的这架飞机,后来陈德勤(也有说冯达飞)参加轰炸赣州敌人工事,直到油料耗尽才销毁。云云。

然而,随着漳州战役的硝烟渐渐远去,留在人们心头的疑问终将化解,我把20多年采访、调查、交流、研究的成果,以长篇纪实文学的形式奉献给大家,算是个人创作道路上的一种探索,也是真实再现漳州战役过程的大胆尝试。

漳州战役的意义自不待言,而挖掘其幕后的故事则显得极其重要和迫切,或许这更能给人起到警示和启迪作用。

漳州战役,不能忘却的纪念。

《漳州战役纪实》让我们沿着革命道路,不再迷失方向,勇往直前。

后记

写写停停,停停写写,从20世纪90年代末构思把漳州战役写成长篇纪实文学开始,到2014年10月基本定稿,《漳州战役纪实》写作了10多年。其间,单书名就换了好几个。主要原因是漳州战役涉及面广,总体难以把握,其中还碰到史料收集不全,一些基本史实未能搞清等问题.加上写作水平不高,所以一直搁浅。

在福建省南靖县党史部门工作20多年,尽管有近百万字的党史文章发表和收入有关书籍,并研究、编著了多部福建土楼书籍,但却一直想创作“红色题材”的文学作品,更期望借助发生在南靖的党史重大事件,完成一部表现伟人风采的成功作品。虽然南靖党史不乏此类素材,我也充满信心,并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但现实却跟我开了个玩笑:因为人际关系,个人工作、生活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就在我遭到挫折、饱受磨难之时,许多人给予了关心和支持,让我渡过难关,继续创作。

写作过程中,曾与漳州战役研究、创作人员王运朝、谢春池、吴海盐等多次进行交流、讨论,南靖县郭德志、曾连端、吴王平、蒲少成、陈卫华、庄潮辉、吴梅玲、庄卫贞、吴振生、江清溪、陈荣金,漳州市曾一石、陈坤山等同志给我提供支持,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参加者王辉球的儿子王涌涛、童小鹏的儿子童丹宁等提供帮助,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编辑钱庆国进行写作指导,在此谨表谢意。

本书基本上为史实改写,把史料中的“叙述式”、“介绍式”创作为“场景式”、“对话式”,使之更加亲切、生动,更加形象、丰富,每个史实都.可以找到文章出处或者我的调查记录,既保证实事求是,又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漳州战役的整个过程。

本书是史实性极强的1932年漳州战役纪实,由于侧重文学性,甚至接近于电视连续剧剧本,虽然无法全部对史料来源进行详细说明.但还是尽可能对一些重要史料出处和某些新发现的史料加以注释。

本书有的情节,一些参考资料仅各叙述一小点,我对每个参考资料认真梳理,根据新掌握的资料补充一些内容后进行综合。因为参考资料较多,特在书后列出主要书籍和文章。

漳州战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由于我文学修养不够,写作水平有限,《漳州战役纪实》付梓之际,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9:3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