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小的公司还是大的企业,只靠制度来约束员工,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并不能做到最好。制度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关键还是要培养员工的自我管理。有效激发员工自发地工作。在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常常过多地强调“压制”,事实上,人都有一种内在的反抗情绪,这样的管理往往适得其反。规矩越多,反而越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聪明的管理者应该懂得激励员工自发地工作。在激励上下工夫,了解员工的需要,然后满足他。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员工对企业和自己工作的认同,激发起他们的自发控制,从而变消极为积极。
增强员工的自发控制可以大大提高管理的效率,这一点已经受到了国内许多企业的重视。澳柯玛集团现有资产已经达到60多亿元,员工8000多人,辖属高科技上市企业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包括数十家全资子公司在内的12大事业部,19家国内外合资控股、参股公司,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集团。澳柯玛始终恪守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成功地建立起了以“善待员工,厚爱企业”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大大加快了企业的发展,同时调动了职工爱岗敬业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员工们的自我管理。
对企业来说,出现劳资纠纷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但在澳柯玛,这种现象没有存在过,也从未出现过一次职工上访事件。为此,青岛市授予其“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而这正是澳柯玛善待员工的一个最好说明。
澳柯玛“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是集团为员工办实事、办好事得来的,并不是“作秀”。这些年来,从为职工解决住房、进行技术培训、开展困难救助到改善工作环境、开通班车,甚至在工作区专设吸烟室等细节上可以看出,凡是职工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有要求的,公司几乎没有不考虑到并努力去做到的。
澳柯玛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兼并过7家严重亏损的企业。为了彻底解决这些企业拖欠职工工资、就业安排等历史遗留问题,澳柯玛先后拿出资金5000余万元,将这些企业欠薪欠费全部清偿完毕;同时,积极帮助年轻职工实现再就业,并妥善安置了1000多名年龄偏大和老弱残疾职工,彻底消除了这些职工的后顾之忧。
澳柯玛集团公司现有职工8000多人,其中农民工约占一半。公司不仅在合同、保险等方面对农民工和城镇职工一视同仁,还通过考察学习、技术培训和业务培训等,尽快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和技能,并对有能力的农民工委以重任。目前,集团有相当一部分中层干部就是从农民工中产生的。
集团营销公司的王丽芳深有感触地说:“公司在细微之处体现出的人情味特别让人感动。像我们这些新来的大学生都能住上单位的房子,这在目前取消福利分房的时代真的是很少见的。”
曾有过短暂“跳槽”经历的澳柯玛集团空调事业部技术人员胡德云说:“我宁愿放弃南方企业的高薪,也愿意继续为公司效力,因为在这里我能找到一种家的感觉。”可见,他对自己效力的企业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
澳柯玛的人性化管理已经深入人心,人都是将心比心的,企业如此对待员工,员工还有不为企业卖力的吗?澳柯玛的人性化管理使得像胡德云这样爱厂如家的职工比比皆是。
澳柯玛的人性化管理也让员工为企业带来了许多利益,员工对企业尽心尽力,千方百计为企业谋利益。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出的“金点子”为澳柯玛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企业创造出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据统计,近三年来,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共计3200余条,其中被采纳的有1560条,创造经济效益达6300万元。
在澳柯玛,职工们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提合理化建议的热情特别高。职工王义照等人为降低冰柜产品成本,对展示柜产品进行了结构改造,只这一项一年就可以为公司节约成本280万元;职工赵定勇等人对冰箱环形发泡线进行技术改良,从而给公司创造经济效益80万元。
如今,类似的减耗增效技术的攻关在澳柯玛已不再只是研发部门的专业,因为职工们发现,只要用心,从小事做起,技术创新并不难,人人都能做到。
澳柯玛在对员工的管理上做得很好。企业善待员工,员工才会对企业充满感情,才会为企业付出努力,企业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这个职工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共同体,是每一个管理者必须要懂得的。
“善待员工,厚爱企业”,良性互动让企业与职工的心贴得更紧了,企业发展步伐由此更快了。
P4-5
每一本书的出版,都是许多人用辛勤付出换来的。本书从策划到潜心创作完成历经五年多时间,其间得到不同行业的管理人员张海龙、马洪强、许兵涛、刘爱影、张志亮、潘雪秦、罗佳蓦、陈远飞、邹梅、杨莉芳、游婷、杨梦琼、雷丽、李明、汪华生等的大力支持,他们不但为本书的创作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和意见,还提供了种类多样的管理案例,丰富了本书的内容,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另外,感谢所有关注本书的读者、同行们!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真诚地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帮助我们修正和完善。希望本书能对读者的工作有所助益,创造出自己想要的美好生活。这是我们全体编委及制作人员的共同心愿!
中国企业的发展经历了近百年的时间,尤其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年,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优秀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当然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的出现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许多观念上的冲击。
处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中国企业的管理现状,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也有较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譬如企业管理基础薄弱、管理秩序混乱、管理机制僵化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企业人的管理学知识欠缺。
中国企业管理的未来发展,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内外市场竞争的挑战。市场竞争是实力的竞争,是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的竞争。
因此,作为一名聪明的企业人,要广泛而深入地了解、学习和钻研管理学原理等知识。美国著名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曾说:“一个管理者的能力表现并不在于指挥别人,而是在于指挥自己跳出最美的舞蹈。”意即当代的管理者除了指挥他人为公司缔造业绩以外,自身还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理论基础素养,如此才能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
我们这本书就是本着帮助这些想要成功的企业家去改善现代管理制度的想法创作出版的。本书将300多个管理定律、法则、故事、案例组合在一起,不但内容实用、幽默,而且也填补了当今市场上的这类图书的空白。
在日常的企业管理中,许许多多国内外的管理大师总结了各自的经验,每个人都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这些观点和格言都被管理界所广泛引用和借鉴。当然,他们的每一句话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背景和含意,但有时又有相通之处。
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而通用电气公司前任总裁杰克·韦尔奇也说过:“管理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这两位大师级人物,虽然说的话不尽相同,但其实质都是“管理问题就是沟通问题”。
所以,我们在看待这些管理格言和定律的时候,切忌单独从字面上进行理解,而应该深入地结合实际地进行解读。
为了避免广大管理者和读者陷入这个误区,本书特意将我们精选的300多个原理、定律分为十个部分,分别从企业管理者如何定位自身、如何打造一个完美团队、企业各层面间共存问题解决方法等十个方面阐述这些原理,而且像企业基础管理、人本管理、质量管理和业务流程管理等方面几乎都有涉及,可见其内容之广泛,程度之深入。
另外,在每一章的每一小节都是统一模式,即由一句话说管理、追本溯源、企业实战运用、管理艺术四部分组成。不但结构清晰、明了,而且易懂、易记、易运用。 这样一来,使得这本书不仅适用于企业管理,还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在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真实、生动的智力支持的同时,也为追求成功的个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在这里,我们希望中国企业能在此基础上不断进步,而每个读者也能不断提高自己,步入成功的殿堂!
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及创新等手段,结合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环境、时间这六要素,高效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说白了,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既好又经济的方法去干”。
管理这个词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它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企业都因为管理不善而走向失败。当然也有很多企业管理得当,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管理的艺术(高效管理背后的核心理念与方法)》讲述的就是这些因管理得当而获得成功的企业。管理的艺术编写组从国内外的管理原理出发,阐述了成功企业在管理方面的高明之处,让读者能从各个精彩的小故事中学到管理的艺术。
管理是什么?说白了,管理就是“确切知道别人去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管理这个词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这几乎是每个管理者都会抱怨的,你是否也有同感?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企业都因为管理不善而走向失败。当然也有很多企业管理得当,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管理的艺术编写组编的这本《管理的艺术(高效管理背后的核心理念与方法)》讲述的就是这些因管理得当而获得成功的企业。本书从国内外的管理原理出发,阐述了成功企业在管理方面的高明之处。从各个精彩的小故事中学到管理中的大道理,这就是本书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