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民国财神--张作霖智囊王永江传奇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金杰
出版社 群众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大连著名的历史人物有很多,但能称得上传奇的,王永江绝对是其中重磅的一位。2017年底,大连作家王金杰的长篇历史小说《民国财神--张作霖智囊王永江传奇》正式出版。这部作品再现了王永江自1916年出任奉天省督军署高级顾问、全省警务处处长兼奉天警察厅厅长,进而擢升为奉天省财政厅厅长兼东三省官银号督办,到1926年借病回原籍从事著述,直至1927年因病逝世于金州这段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

内容推荐

王永江是近代东北工业文明的奠基者,曾任奉天省省长,东三省官银号督办,东北大学首任校长,中国现代“理财高手”,被誉为东北财神。

王金杰著的《民国财神--张作霖智囊王永江传奇》这部长篇历史小说,以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纷繁精妙的情节构思,生动细腻的人物描绘,刻画了财神王永江,身处内忧外患、战事频仍、百业待兴的历史关口,忠心耿耿、纵横捭阖、励精图治的不朽功业,以及战争风云、世事动荡给王永江家族及家乡金州带来的深重影响。对于我们今天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上任

第二章 回家

第三章 截械

第四章 酷吏

第五章 奇迹

第六章 过年

第七章 惊诧

第八章 权力

第九章 押宝

第十章 赈灾

第十一章 舍药

第十二章 省长

第十三章 落差

第十四章 掉包

第十五章 反调

第十六章 照会

第十七章 冷落

第十八章 算计

第十九章 遣返

第二十章 变卦

第二十一章 辞职

第二十二章 乔迁

第二十三章 品茗

第二十四章 懊悔

第二十五章 交心

第二十六章 授课

第二十七章 涅槃

后记

试读章节

说起来,王永江的伯乐非袁金铠莫属。二人还是在省城科举备考时相识的。沐浴着省城萃升书院的夕阳晚景,耳闻远处铁道马车呼啸而过的声响,一对长袍马褂的文人抱拳作揖,互报家门。

“在下袁金铠,字洁珊,辽阳人氏。”

“在下王永江,字岷源,金州人氏。”

二人虽然来自奉天省不同地区,但却有一见如故之感。二人谈天说地,诗书往来,满怀憧憬。一次酒酣耳热,王永江提笔蘸墨将抒发心志的诗句题写在书院的墙壁上,令袁金铠叹赏不已。那次科考二人共同考取了岁贡。自此,袁金铠对王永江胸有大志,满腹才学,知行合一,印象如炬。他借用陈胜吴广的话起誓:苟富贵勿相忘。袁金铠言出即行,果然没有失信。袁金铠担任辽阳警务局长时,力邀王永江担任辽阳警校总教习。袁金铠升任奉天省咨议局副议长时,又力荐王永江继任辽阳警务局长。后来,在奉天省总督赵尔巽的着力提携下(无可否认袁金铠的举荐之功),王永江又改换门庭,历任辽阳、康平、海城、牛庄诸地税捐局长,最终拔擢省城担任税捐局长。孰料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正当王永江顺风顺水扶摇直上的时候,赵尔巽忽然上调京城担任清史馆长。张作霖执掌奉天一手遮天,人丁变了,风水也跟着变了。

好兄弟总是心心相印的。见王永江愁眉不展忧心忡忡,袁金铠便主动请王永江喝茶。古色古香舒适优雅的茶楼雅间,氤氤氲氲蒸腾着清幽的茶香,秃脑门儿的袁金铠眯缝着小眼儿,大脑清晰回放着他与赵尔巽在此喝茶的情景,而话题之一正是萦绕着王永江的升迁——

“事实证明,王永江是难得的人才!提携重用是必然的,关键是如何提携重用?”温文尔雅的赵尔巽一边品茗,一边有板有眼地分析说道:“你也知道,张作霖初涉省政,拥兵自重,人人都敬畏他三分。他好像对王永江怀有成见,曾经质问我姓王的有啥本事,凭啥让他担任民政司使!而且还扬言,如果姓王的到省里任职,他一定会让他好看!吓得王永江硬是没敢赴任。依我之见,这件事还得从长计议。”

“王永江恃才傲物,不像有些人巴结张作霖,张作霖因此怀有成见。”袁金铠一边参与分析一边出谋划策,“不过,我倒是有一个主意。”赵尔巽即刻投来好奇的目光。“记得袁大总统曾明令各省选拔人才,我们何不借此机会顺水推舟,把王永江作为奉省人才向上级举荐,然后让国务院酌情直接任用。这样,既可以替你解脱,又让张作霖无话可说。总督以为如何?”袁金铠头头是道说着。

“好计,果然足智多谋!”赵尔巽面露喜色,喷吐着香烟补充道,“你亲自起草奏折,一定要把王永江的优势业绩说清楚,我过目后即刻申报!”

袁金铠慨然应诺。

美好时光总是一闪即逝,留下难以磨灭的余韵。如今坐在这里喝茶的,一个是曾经的谈话者,一个是谈话涉及的主角。袁金铠直言不讳地规劝道:“有道是世事如棋局局新!赵尔巽的时代已经翻过去了,而张作霖的时代已经来临!这个人虽然没啥文化,出身绿林,江湖义气,但是据我旁观,绝对具有政治头脑,善于审时度势,投机钻营!”袁金铠掰着指头一一细数,张作霖如何镇压革命党,如何驱逐奉天省两任督军,如何解除二十八师师长兵权,直至独掌奉天大权,竟然无人与之匹敌。于是由衷叹道,“咱就别说奉天了,我看整个东北必是姓张的天下!”转而话锋一转,苦口婆心道,“岷源兄,说句心里话,我真替你担忧啊!能一步步走到今天,哥们儿容易吗?总不能半途而废啊!中国文人历来依附于政治权力,你必须调整与张作霖的关系!”

王永江慢慢品茗,慢慢浸润,微微抬眼,面呈一种复杂难言的表情,其潜台词是非如此不可吗?如何做出调整呢?

P4-5

序言

当东北王张作霖坐上虎皮交椅,傲视天下,谁不服就灭谁的时候,唯有一个人令他忌惮,同时,也最为令他倚重。这个人在张大帅心目中,大约有着定海神针的分量,因此对其言听计从,任其尥蹶子撂挑子,还要三番五次地恭请。

张大帅和这个人之间的天缘结合,聚散纠结,构成了一派奇特的民国气象。

这个人物被历史尘埋得太久,是昭然于天下的时候了。

后记

2009年,我推出一部散文集《大连记忆》,其中写王永江的文字洋洋万言。然而,王永江后人的一句话“这些远远不够”令我着实吃惊。看来我的功夫还没有下到,不服输的我暗暗对自己提出了挑战,故此萌生了创作长篇历史小说的构想。

然而,创作一部资料奇缺的历史小说谈何容易?我于是翻阅地方史志文献资料,从中把握王永江所处年代的环境氛围、历史递嬗、风俗习惯。此外,通过跟当地一些文史老人攀谈(诸如王立武、孙传基、张清廉、朱广运、曹玉立),他们借助口述与书面形式,向我传达和提供了金州历史以及王永江家族的珍贵素材。这令我昂奋不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还有缘结识了地方史学家孙玉伟老先生。孙老对于我热衷钻研历史文化颇感欣慰,极富热情,像海绵一样无所保留地拧干点点滴滴。他亲手为我描画了王永江家居四合院的平面布置图,还奉送了令尊大人孙保田(著名文人,曾师从考古学家罗振玉专攻金石考古学和古字画鉴定)编著的《旅大文献征存》等书籍。有时遇到疑惑不得不半夜讨扰,孙老从无怨言,有求必应。隐居大黑山下的艺术家于振立,对于我的文学创作一直关注和鼓励,并以其思想艺术的先进性,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文史信息与精神养料。我的大学同学还从东京的旧书市场,帮我淘宝了一纸箱旧书,从另一面提供了历史佐证。还有拐来绕去好不容易结识的王永江的后人,已是耄耋之年的他们重启记忆的闸门,提供了许多殊为难得的素材细节。

我不以为足,于是沿着王永江当年的足迹一路北上。辽阳、沈阳、抚顺、长春,史志办、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奉天纺纱厂、奉海铁路、东北大学、大帅府以及抚顺监狱、伪满皇宫……这些地方都留下我踏寻采撷的痕迹。期间,很荣幸结识了辽宁近代史研究会会长、辽宁大学历史系胡玉海教授。胡教授高屋建瓴的评价给我吃了定心丸。他说,王永江是民国时期的政治家,他对于奉天以及东北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于他的研究和宣传还远远不够!胡教授还慷慨地赠予我一套由他主编的《奉系军阀丛书》,并期待着我的大作早日问世。

前年春节,我正在赶往祭祖的路上,手机忽然一阵震响,声音听起来遥远而混沌。哦,原来是王永江的长孙王谔廷老先生,一位90高龄的老人家从省城来给我拜年!实在是担待不起啊。我心有所动,我清楚这个电话的意味深长,一种不可推卸的使命落到了我这个文人肩上!

拥有原料素材仅仅是第一步,烹制出上佳美味才是目的。我于是进入文学思维状态,那些陈旧的人与事在我的大脑里醒活。

一部长篇小说必然涉及若干人物,而我必须吃透每一个人物。当这些人物依循着性格逻辑伸展行动的时候,故事情节与命运便跃然于纸上。比如,在这部小说里,你会看到表情各异的面孔穿行而过:民国人、清朝人、日本人、俄国人,大人物、小草根儿,灵与兽……而出现频率最高且赋予特写镜头的,一定非主角王永江莫属。每个人都有表征,每个人都有绝活儿,每个人都有闪光处,每个人都有悲催点。比如:王泽汉的文雅,王泽唐的强悍,王泽华的散淡,王泽来的规矩,曹世科的忍辱,阎桃李的透彻,曹秋水的功利,邵尚俭的仗义,赤脚大仙的玄奥,刘秧子的无赖……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则构成了起伏跌宕引人人胜的大戏。至于合理想象虚构演绎,必须尊重基本史实,符合人物逻辑规定情境。

与人物心灵契合至关重要,即为人神合一的交融状态。一旦找到这种感觉,则完整淹没难以自拔,随之欢喜,随之悲苦,随之愤懑,随之狂放,缥缥缈缈,升天人地,摄魂夺魄,出生入死。比如:写到拯救危难,写到宁为玉碎,写到人生蹉跎,写到惨烈死亡,常常是心悸不已,双目盈泪,一声长叹,魂牵梦绕。或许是为人物情节感动,或许是触及了心灵痛点,或许是寄予了美妙幻想,或许是熔铸了个人体验。再如死亡,在小说中出现过几次,无论是曹一心染疾猝死,还是王永海客死异乡,或曹六凤坠楼身亡,或王永江惨遭毒害,应当说,每一个人的死法皆不尽相同,每一滴泪水都是一片汪洋。不是我迷恋死亡,正如鲁迅先生所云:悲剧是将人生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死亡涵盖着深刻的思想意味。

从警的经历,从税的阅历,机关的感受,为文的嗜好,使我与王永江的心灵有了某种特殊的沟通。然而,先生崇高的品格,旷世的才华,伟岸的功业,只能令我望其项背望尘莫及。好在我心里拥有一汪清水,纯净而不受污染。我想,我心里的清水与王永江心里的清水,是可以合流一道的。其实他人是一面镜子,从镜子里可以照见自己。比如,我在地方政府工作那会儿,为了区域发展续写辉煌,我连篇累牍在报纸上著文,提出富有建设性的合理化建议,一些建议经领导批示纳入实施计划。当时我三十出头,风华正茂,毕业于京都高等学府,又在国家机关工作过,应当说前程灿然似锦。然而,由于小环境里存在的不公平,我竟连连坐失了实现抱负与投身实践的大好机遇。我一气之下毅然弃绝了官场仕途!如今想来,所有的苦难都是阅历和财富,老天绝不会让一个好人白白受苦,或许另有安排另有使命也未可知。因此,我非常理解王永江报国无门怀才不遇那样一种心境,十分欣赏王永江为了坚持原则毅然辞官那样一种气节。当王永江如愿以偿地实现理想锐意改革的时候,我是满怀着渴望打心眼儿里为他喝彩!啊,无数个月朗星稀的夜晚,我在冥冥中与王永江不期而遇,彼此恬淡与禅意地对话交流。啊,无数个场景无数个细节,我俨然沉浸在王永江沉沉悠悠的思索中,思绪燃烧于烟头酝酿于酒盅,甚至流淌成挂于脸腮的泪珠……几乎可以这样说,王永江之于我,犹如灵魂附体。

创作这部长篇历史小说的七年光阴,恰恰是我人生最黑暗的时期。如果用山穷水尽一无所有来形容,似乎也不为过。幸有父母大人亲眷好友的周济,终于走出了漫长的峡谷。最大的收获与折磨,都与这部书有关。

我真切感到,我是为精神而活,为了信念与追求,损之又损又何妨!应当说,是金州这一方热土滋养了我,是王永江三个字温暖了我,从而使我咬紧牙关,力排重重险阻,像一位独行侠,一直坚持到了最后。卡夫卡说:受难是这个世界上的积极因素,它是这个世界与积极因素之间唯一的联系。诚然,苦难使我们对世态人心有了深彻感悟,迫使我们在狭长的幽谷地带仰望星空,并且真正具有了将眼泪升华为珍珠的可能。

清明时节,我携着烧纸燃香给先生上坟。穿越高岗上屏障般的住宅区,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凤凰山落凤坡近在咫尺伸手可触。王永江曾以凤雏自喻,那么,归根凤凰山是凤还巢还是凤凰涅槃?当初为了寻觅那座伟大的灵寝,我冒着毒日淌着汗流循环往复踏遍凤凰山麓。正当我大失所望萌生退意之际,一位知情的当地老农友善地做了向导。哦,小路像舌头一样伸向纵深的山麓,连绵无际的果园绽放着粉白的迎春,参差不齐的篱帐筛滤着时光的碎影。浓酽的泥土气息,安谧清净的乡野,耳畔隐约荡散着小贩儿收破烂的吆喝。小路尽头拴着几头咀嚼的牲口,不慌不忙地打量着陌生的我。村民在路口烧纸,这一堆那一堆的。在一户农家后院的菜畦,一座孤寂清冷的灵寝直扑眼帘。齐头高矮的墓碑朝向正南,举目可望广袤的田畴道路,浑圆的坟冢裂隙且爬满枯草,一看就是时隔久远无人问津。曾经盛大的葬仪豪华的灵寝早已随风而逝,历经风雨洗礼徒然散落着破败凌乱的组件。我于是在坟头上压了新纸,又拾起木棍在碑前画圈儿,然后小心翼翼地引燃纸香。在我孤独的造访中,突然一阵疾风浮掠而过,烧纸纷飞像是灰蝴蝶。

令人感慨和悲叹的是,先生似乎日渐被功利的现实人生所遗忘。而先生本该是历史的天空上耀眼的星座啊!那光亮即便是投射现实,仍然锐不可当,灿然夺目。先生忠心爱国,心系苍生,锐意改革,励精图治,鞠躬尽瘁,廉洁自律,爱憎分明,绝不苟且,不畏权势,去留无意,是典型的民国范儿,是令后人仰视的丰碑。

这部长篇历史小说几经修改,几经打磨,即将在先生辞世90周年之际面世了,可以算作对先生的遥祭吧。在这部历史小说创作与出版过程中,我得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襄助(尤其是黄世明先生的《大帅府》给予我的借鉴)。我知道,大家是希望借助我达成美好的意愿,期待我的努力没有让大家失望。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2017年2月

于滨城蜗居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20:3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