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海绵股、未老先衰股与僵尸股
中国股市是涨是跌,众说纷纭。这是市场的事,监管层只要做好分内之事,大可不必对股指涨跌过于萦怀。股指上升不等于政绩好,股指下跌也不等于无所作为。以往格林斯潘关注资本与货币市场,以低息货币抬高价格的结果,产生了不可收拾的衍生品泡沫。
有三类股票应该被证券市场边缘化,起码投资者可以在市场得到折扣价,这样才能回到价值投资的核心。
第一类是海绵股。这类股票业绩怡人,但永远处于饥渴状态,如同一块硕大的海绵,不知道吸纳资金到什么时候是个尽头。
据媒体披露,Wind数据显示,2010年年报分红数据中分红比例最高的公司集中在金融类和采掘类股票中,这两类公司的分红金额占了整个市场分红金额的近30%。但金融股分红多,却存在再融资量过大、一股独大的大股东持股价格过低的问题,稀释了红利价值。广发证券去年共分发现金红利12.5亿,但融资金额高达130.8亿元。宁波银行去年分发红利约7.6亿元,而融资达47.3亿元。因此,处于成长期、不断吸纳资金的海绵股分红相当于再融资钓鱼。不仅金融股,包括石油石化板块、房地产板块等再融资绝不含糊。丁远先生曾经写过一篇关于万科的文章,题目就叫《万科真相:盈利靠通胀,成长靠投资》,对万科的成长模式有详尽剖析。
今年资金略有宽松,上市公司再融资热潮不断。今年以来上市公司拟再融资总规模已达3000亿元,去年同期则不到300亿元。在已公布的再融资方案中,中国石油以1000亿元的融资规模领先,紧随其后的是浦发银行和保利地产,拟募集资金均超过100亿元。面对海绵股,提价值投资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投资不可能获得成熟期的公平回报。考虑到机械工程等行业的并购重组、产业升级,银行业的资本金缺口、坏账风险,海绵股将在A股市场绵延不绝。
第二类是未老先衰股。这类股上市之时让投资者惊艳,上市之后却让投资者心寒。正式在证券市场登台的那一刻就是这些公司最漂亮的日子,此后则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从大的公司而言有中石油等公司,上市不久获得高溢价,结果却在高岗上套住所有中小投资者。这些公司一在A股市场落地,就老了,因为他们可能透支了未来十年以上的业绩。
上市之后业绩大幅变脸的公司比比皆是,比川剧脸谱变得还快。大部分此类未老先衰是先天的基因缺陷所致。据《证券日报》统计,截至2月22日,沪深两市总共有242家上市公司发布了业绩修正预告,其中中小板上市公司出现业绩变脸的数量要高于主板和创业板,共有120家中小板公司发布了业绩修正,而主板公司仅有67家,创业板公司有15家。而在242家公司中,来自制造业的公司就多达170家,另外,有23家上市公司上演冰火两重天的业绩预告。在23家首亏的公司中,从预减、增长到首亏,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从三季报预计的正值变为巨额负值,一些上市公司玩转数字,如鱼得水。
另一些公司则没有经受经济周期的考验,上市之时处在经济周期上升阶段,但经济下滑周期连主业是什么都不甚了然。钢企全行业亏损,逼得武钢要去养猪。而云铜2008年税前亏损高达30.76亿元,其中资产减值损失高达17.83亿元(主要为存货跌价损失)。金融也是如此,周小川行长指出银行还没有经受经济周期的考验,是诚恳之言。要把握真正的价值必须考查在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中企业的表现,如果企业的表现判若两家,比如航空公司成了对冲基金,制药企业成为矿山企业,投资者最好还是谨慎行事。
第三类是僵尸股。这是最糟糕的股票。P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