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股市真面目(下)/潮汐三部曲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叶檀
出版社 广东经济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警惕海绵股、未老先衰股与僵尸股

中国股市是涨是跌,众说纷纭。这是市场的事,监管层只要做好分内之事,大可不必对股指涨跌过于萦怀。股指上升不等于政绩好,股指下跌也不等于无所作为。以往格林斯潘关注资本与货币市场,以低息货币抬高价格的结果,产生了不可收拾的衍生品泡沫。

有三类股票应该被证券市场边缘化,起码投资者可以在市场得到折扣价,这样才能回到价值投资的核心。

第一类是海绵股。这类股票业绩怡人,但永远处于饥渴状态,如同一块硕大的海绵,不知道吸纳资金到什么时候是个尽头。

据媒体披露,Wind数据显示,2010年年报分红数据中分红比例最高的公司集中在金融类和采掘类股票中,这两类公司的分红金额占了整个市场分红金额的近30%。但金融股分红多,却存在再融资量过大、一股独大的大股东持股价格过低的问题,稀释了红利价值。广发证券去年共分发现金红利12.5亿,但融资金额高达130.8亿元。宁波银行去年分发红利约7.6亿元,而融资达47.3亿元。因此,处于成长期、不断吸纳资金的海绵股分红相当于再融资钓鱼。不仅金融股,包括石油石化板块、房地产板块等再融资绝不含糊。丁远先生曾经写过一篇关于万科的文章,题目就叫《万科真相:盈利靠通胀,成长靠投资》,对万科的成长模式有详尽剖析。

今年资金略有宽松,上市公司再融资热潮不断。今年以来上市公司拟再融资总规模已达3000亿元,去年同期则不到300亿元。在已公布的再融资方案中,中国石油以1000亿元的融资规模领先,紧随其后的是浦发银行和保利地产,拟募集资金均超过100亿元。面对海绵股,提价值投资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投资不可能获得成熟期的公平回报。考虑到机械工程等行业的并购重组、产业升级,银行业的资本金缺口、坏账风险,海绵股将在A股市场绵延不绝。

第二类是未老先衰股。这类股上市之时让投资者惊艳,上市之后却让投资者心寒。正式在证券市场登台的那一刻就是这些公司最漂亮的日子,此后则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从大的公司而言有中石油等公司,上市不久获得高溢价,结果却在高岗上套住所有中小投资者。这些公司一在A股市场落地,就老了,因为他们可能透支了未来十年以上的业绩。

上市之后业绩大幅变脸的公司比比皆是,比川剧脸谱变得还快。大部分此类未老先衰是先天的基因缺陷所致。据《证券日报》统计,截至2月22日,沪深两市总共有242家上市公司发布了业绩修正预告,其中中小板上市公司出现业绩变脸的数量要高于主板和创业板,共有120家中小板公司发布了业绩修正,而主板公司仅有67家,创业板公司有15家。而在242家公司中,来自制造业的公司就多达170家,另外,有23家上市公司上演冰火两重天的业绩预告。在23家首亏的公司中,从预减、增长到首亏,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从三季报预计的正值变为巨额负值,一些上市公司玩转数字,如鱼得水。

另一些公司则没有经受经济周期的考验,上市之时处在经济周期上升阶段,但经济下滑周期连主业是什么都不甚了然。钢企全行业亏损,逼得武钢要去养猪。而云铜2008年税前亏损高达30.76亿元,其中资产减值损失高达17.83亿元(主要为存货跌价损失)。金融也是如此,周小川行长指出银行还没有经受经济周期的考验,是诚恳之言。要把握真正的价值必须考查在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中企业的表现,如果企业的表现判若两家,比如航空公司成了对冲基金,制药企业成为矿山企业,投资者最好还是谨慎行事。

第三类是僵尸股。这是最糟糕的股票。P9-11

书评(媒体评论)

我和叶檀老师神交已久,她是一位独立而勇敢的经济学人,她的笔锋犀利尖锐、一针见血,始终用事实与逻辑说话,我非常佩服她的学识和观点。

——格力电器董事长 董明珠

叶檀以细腻而罕见的分析能力,全面解读了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及种种病兆。她留存了过去十多年中国宏观及产业经济曲折前行的种种矛盾和冲突,勾勒出了“中国式成长”的线条,同时给出了富有勇气和穿透力的解读。

——吴晓波频道创始人 吴晓波

市场上有很多经典的财经书,比如格雷厄姆、彼得·林奇、巴菲特,但他们都是讲国外的事,又是很早以前的事,往往和中国现实接不上,而国内也很难找到既通俗易懂又有学术含量的书。叶檀的书具备了这一特点,既通俗易懂,又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和深度。

——樊登读书会创始人 樊登

叶檀对中国问题的观察非常细致到位,文笔通俗易懂,自然流畅。对正处于快速转型、变迁的中国社会来说,挑战当然很多。在这种时期,叶檀的多方位视角尤其珍贵。

——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 陈志武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复兴与崛起道路上激动人心的变革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纵观全局的战略思考,也需要贴近现实的密切跟踪与记录。历史藏于细节之中,在宏大的叙事与细节的结合方面,叶檀以她的勤奋、敏感和独立思考,做出了富有影响力的探索。这些长期跟踪形成的思考成果,有着特有的参考价值。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巴曙松

目录

第二部 PART TWO 泡沫蔓延

第一章 爆发时代(2012-2013新经济崛起)

 2012年:夹缝生存 危机潜伏

 【看时局】

 股市不讲供求关系

 股制不改,恶炒不止

 警惕海绵股、未老先衰股与僵尸股

 证券市场第三次大变革

 股票市场已经开始新布局

 看懂银行股才懂中国股市

 无价值观的股市必败

 希望A股市场跌个透

 拯救股市,支持改革者

 A股市场三难题

 股市反弹,感谢发改委

 6124点五周年:股市的变与不变

 A股乏力

 A股熊市为何不能自我修复

 【创业板】

 创业板退市制度针针见血

 创业板不能承受之重

 【新股发行】

 暂停新股发行不是股市强心针

 新股发行改革的根本是什么?

 【小趋势】

 2013年股票市场:震荡不休

 2013年:经济生死劫 冰火两重天

 【看时局】

 退市风险来了:请记住,你不是王亚伟

 不要救市

 做空非阴谋,做多非爱国

 市场不害怕

 同情证监会

 不要神化优先股

 并购,并购,还是并购

 股市为什么如此令人担忧?

 逼空,逼空,还是逼空

 新国九条是逆转之基

 【IPO之痛】

 IPO打假风暴

 投资者为什么既怕IPO,又怕再融资?

 创业板IPO快开闸吧

 希望这是最后一次暂停IPO

 【乌龙指真相】

 光大证券“8·16”丑闻不可原谅

 光大证券与中国市场的下一步

 令人满意的结果

第二章 辉煌时代(2014-2015再造牛市)

 2014年:A股逆袭 激荡的一年

 【小趋势】

 2014年A股市场展望

 【看时局】

 主板僵尸化

 股票市场三特点至今未变

 股票市场众叛亲离

 中国大公司退出股票市值第一阵营

 股市压力如泰山压顶

 无退市就无股市

 中小板成立十年带来了什么?

 退市制度的敌人

 庄股狂欢?

 什么样的资金在进入股市?

 股市万点仍是梦

 【新股发行】

 扯掉新股发行的面纱

 股市未来的转折点

 【沪港通】

 沪港通带来厚粥行情

 沪港通未必能带来A股牛市

 2015年:风雨飘摇 股灾之年

 【小趋势】

 2015年:股市大象踩不死蚂蚁

 【看时局】

 高度警惕A股杠杆

 A股市场再拾升势

 A股市场如何不再伤心

 嗜血牛市

 股市的杠杆噩梦

 可怕的牛市,恐惧了吗?

 密西西比泡沫

 这就是痛苦的慢牛

 股灾真相

 股市被刀锋所伤

 中小散做T+0

 震荡、炒作、炒作、震荡

 股市爆炸

 市场必须刮骨疗毒

 A股“捉妖记”

 炮灰投资者

 【救市之道】

 救市套路改变

 救市救个明白彻底

 中国为什么必须救市

第三章 转折时代(2016-2017市场新周期)

 2016年:剧烈震荡 分化的一年

 【看时局】

 熔断恐慌

 熔断刻骨铭心

 IPO新规是否会重蹈熔断制覆辙?

 婴儿底到底还在不在?

 股市大跌与A50魔咒

 A股绝对不能加杠杆

 别把反弹说得跟上了天堂似的

 股市与楼市命运根本不同

 上了市的乌鸡在A股市场就是凤凰

 A股散户终于死了心了

 看看股市下半年行情

 剑指“野蛮人”

 【中概股回归】

 中概股回归热有可能是一场空欢喜

 中概股回归迷局

 做一个经历千年考验的“股精”

 【小趋势】

 对未来五年股票市场的看法

 我们真的能看懂股市未来吗?

 预测2017:无大牛也无大熊

 2017年:继续去杠杆 转折之年

 【看时局】

 要不要买新股呢?

 市场的逻辑变了

 投资风向在转变

 限制再融资

 看不清大势的人会被市场淘汰

 看不懂的人不应该炒股

 “奶妈”断奶,股市半死

 次新股到底是小美女还是白骨精?

 只要有底线就一定有长牛

 暂停新股发行不可取

 证监会到底在做什么?

 退市博弈

 【小趋势】

 A股的价值投资时代来了?

内容推荐

《股市真面目》(上下册)是叶檀二十余年财经观察的匠心沉淀之作。书中包含了作者对中国股市近十二年的观察与思考,对中国经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深度盘点、分析和研判,以及对中国股市改革、救市、创业板、新三板、大小非、新股发行、融资融券、熔断、股灾等重要问题的见识和解读。

这些原创内容既有学术价值又有现实价值,既有温暖的人性关照又有鲜明的个性表达。于宏观,国家和行业层面,于微观,民众和精英视角,都非常有益、有利。

本书是下册。

编辑推荐

《股市真面目》(下)是叶檀十余年财经观察的匠心沉淀之作,内容紧紧围绕中国股市最近十二年(2006-2017)的观察与思考,对中国经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深度的盘点、分析和研判。尤其对中国股市改革、创业板、新三板、大小非、新股发行、融资融券等有深刻的认识和解读。主题和内容既有学术价值又有现实价值,既有温暖的人性关照又有个性的鲜明表达。本册偏重于微观分析,对广大民众和精英视角,都非常有益、有利。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5:3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