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逆光跳切(杨远婴电影文选)(精)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作者 杨远婴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电影的自觉

对于中国电影的发展历史来说,20世纪80年代是一块不可漠视的里程碑。它以宽厚的艺术胸襟和蓬勃的人生内容,改变了旧的审美规范,重建了新的创作格局,昭示了自觉化电影的诞生。

电影的自觉体现于它第一次有意识地张扬自身的特性,通过影像实践改造长期功利的电影,追寻相对独立的创作可能。

电影自觉化过程的发生绝非偶然,它是一定社会土壤条件和自身发展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在80年代社会文化变革的大背景中,才能体察创作者的情感和勇气,找到衡量自觉化程度的尺标。因此,我们首先要回过头来,踏勘历史的踪迹,对时代氛围作一个粗略的扫描。

80年代变革的历史前提是“文化大革命”。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是当时中国人思索与行动的出发点。“科学与民主”口号的重新提出,“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方针的响亮确立,导致了对一切既有思想观念的批判性检验。

80年代的国际条件是全球性的现代化潮流,面对西方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纷繁的文化现象,老大自尊的国民心理骤然受到打击,惊愕之后,民族自强的目标确定在了“四个现代化”的愿景之上。

这两个因素深刻地影响了文学艺术的创作主题,从政治批判向国民性解剖演进,无处不使人感到被“触及过”的灵魂的热切求索。换言之,正是民族灾难与世界潮流所构成的历史坐标,引起了文艺价值观的革命性变化。

变革的社会政治背景和西风东渐的现实规定了80年代文化的总体特征,对蒙昧主义的批判和人道主义的反思使文艺创作爆发出1949年后少见的思辨力量和情感力度。当文化精英不再被迫投身政治,艺术工作者走出心灵曲扭头脑禁锢的荒地,开始热诚地孜孜于久遭冷漠的精神创作。于是巨大的思想洪流奔涌而出,汇成一场震撼人心的观念革命。放眼这一时段的文艺作品,灵府洞开、情思飞扬,显示出清醒的个性意识和世界意识。

最先呈现自身价值的是敏感的诗歌。尚在乍暖还寒之际,“朦胧诗”就异军突起,以进攻的姿态向传统发起大胆挑战:它们讴歌诗国中曾被放逐的“自我”,把情感和心灵奉为诗歌的太阳。它们承认“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并“愿意尽可能用诗表现我对‘人’的一种关切”。当舒婷把美丽的忧伤带给读者,北岛用深刻的疑惧质问社会,江河以凝重的历史感怀吟诵祖国的悲歌时,诗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它突破了严整规范的格律,用普通人的平凡代替了超人的神圣,在审美上也由激情的宣泄变为理性的思辨。它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传统诗歌对外物的再现,而让诗歌从“别人”转向“自我”,从物质世界转向思想世界,体现了对历史惯性的抵制与批判。

谈到“朦胧诗”就不能不想起“星星画展”,虽然浓重的模仿痕迹使人感到创作者的稚嫩;但它所透出的叛逆精神打碎了对传统技艺的顶礼膜拜,并启示艺术家们拓展思维空间,在过去与未来的转折点上找出民族与个人发展的方向。后来的《渴望和平》《饭店一角》等作品表明新人们的探索步履不停。这些作品在形式上接受西方现代主义启迪,较多采用象征手法,但在内容上保持与现实的关联,追求对社会与人生的反思。那一刻响彻美术界的是越来越高昂的变革呼声。一些卓有胆识的艺术家渴望全面创新,甚至对亘古不变的花鸟工笔也发出革命的叫喊。越来越多的创作者走出狭小的天地,追求实验性艺术、常规艺术和民间艺术的同生共存,创造多元的美术局面。

音乐也经历了自身的变化。它打破了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古典”制约,而以即兴性、表意性、节奏性、自娱性立意标新,使之更益于抒发生动的个性。瞿小松、谭盾、叶小钢等青年作曲家的作品所显露出的历史意识和人生意识,标示了音乐的新境界。

长期以来因片面强调具体政治内容,而忽视以情感为中介作用的舞蹈,也开始寻求自身的特质。《黄河魂》《再见吧,妈妈》《命运》《绳波》等作品遵循舞蹈的表现规则,创造超越现实的心灵时空,以情感为想象推动力,凸显象征、夸张、变形,塑造出浸润情感与意念的舞蹈形象,获得了广泛的认同。

P3-5

目录

1980年代

 电影的自觉

 沉重的苏维埃银幕

 爱森斯坦的蒙太奇

 符号学笔记

1990年代

 她们的声音

 电影理论之旅

 在电视符号背后

 新话语迷思

 乡土寓言

 港台映画

 世纪之交

2000年代

 “入世”焦虑

 市场政治

 北进想象

 代际与年轮

 孙瑜:别样纪实

 郑君里的电影之路

 吴天明的乡土写真

2010年代

 大时代小时代

 女导演们

 无边的家庭剧

 家之蝉变

 北京电影:1949—1966

序言

遵北大培文之命选辑一本小书,思路自然落在了回顾,追忆那些年纷纷扰扰的一起走过,直面个人的研习轨迹。

收拾大稿小稿,爬梳林林总总,沧海桑田、昨是今非的感觉不断涌上心头。初入行时幼稚浪漫,两度热衷“离婚”:先是电影和戏剧“离婚”,强调电影就是电影,幻想用视听美学抵制政治宣教;接着是学术和创作“离婚”,言说导演阐述不是电影评论,憧憬独立自主的理论研究。80年代初百废待兴、举国振奋,大家个个灵府洞开、踌躇满志,以为迈向现代化就是开垦处女地,刨个坑便能大树苍天、果实累累。然而时间不能超越也不可超越,随着历史的翻云覆雨,当年的冲动显露出太多的懵懂。

从1979年仓促重启,三十年来电影界斗换星移、情景横逆,国营到民营,作品变产品,银幕内外早已是另一番光阴。寄身这纷繁喧闹,自己一直幻想做个书记员:以时势更迭为经,行业家族为纬,俯首记录电影的过去与现在。收录在此的文稿前后相距数年,失却了时效性,也谈不上整体感,但我希望这本小书能够还原时间底色,呈现一个过来者的认知路径——我们曾游弋于文化遭遇,力求透过背后的隐忍探讨影像与社会的交涉。我们也曾迷恋于符号结构,想要揭示家国变迁的光影征候。在故事钩沉、银幕寓言、历史忧伤之间,我们磕磕绊绊,寻寻觅觅,渴望参透片场命运的谜底。

因为厌恶早年的“大批判”腔调,所以钟情话语蝉变,一心跳脱二元思维,不穿凿附会,不凌空表意。但每每进入表述,总是习惯性地多用全景扫描,特写不足,长镜头乏力。宛如历史人质般的宿命,文字摆不掉曾被规训的朽迹。这本小书的酌定,再次让我感应了岁月之手的冰冷无情。

书中所涉及的大都是司空见惯的话题,但清理的过程却使我沉静在过往回首,于此我感谢责编的诚恳邀约与热情催促。

2017年1月

内容推荐

杨远婴教授是国内重要的的电影学专家之一,尤其是在电影理论领域,堪称国内电影学界的领路人与开拓者。《逆光跳切(杨远婴电影文选)(精)》是杨远婴电影研究30年的经典文章结集,从电影文本、电影史、电影理论、电影人等多重视角,总结呈现了其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并由此形成一套完整的电影学论述框架。

全书以十年为界,按年代划分,具体内容涉及中外电影、理论解读、电影流派、影人影事等诸多方面,文字温婉透彻,对于想要深入了解电影的影迷来说,是极为珍贵的进阶资料,从中也可以看出一位中国当代女性电影研究者令人钦佩的学术涵养与治学风范。

编辑推荐

《逆光跳切(杨远婴电影文选)(精)》是国内最重要的电影学者之一、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杨远婴三十年电影文章自选集,是所有电影学子、影迷的必读书。

本书集结杨远婴三十年电影研究精华,从电影理论到电影史,从电影文本到电影人,都有极为精当、深刻的思考与书写,是影迷系统了解电影常识的必读书。文字极为精炼、清雅,堪称学术著作中的文学性典范。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20:4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