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汉书选译(珍藏版)/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汉书》,又称《前汉书》,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主要记述了西汉230年的史事。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的这本《汉书选译(珍藏版)》选译了其中的11篇。兼顾纪、传等。对于原文中的人名、官名、地名和生僻的字、词,做了简要的注释,译文采用忠实于原著的直译方法,以帮助读者理解原文。

内容推荐

《汉书》是我国古代继《史记》之后的又一部史学名著,它详尽地叙述了西汉王朝二百三十年间的历史,在政治、经济、军事、文教,以至中西交通、文化交流等方面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的这本《汉书选译(珍藏版)》选译了《汉书》中的一纪、十传,还有注释和翻译。

目录

前言

高帝纪

苏武传

张骞传

东方朔传

杨恽传

霍光传

赵广汉传

严延年传

原涉传

匈奴传

王莽传

试读章节

【翻译】

霍光字子孟,是票骑将军霍去病的弟弟。他的父亲霍仲孺,河东郡平阳县人,在县衙里做小官,被派到平阳侯家中当差,与平阳侯家的侍女卫少儿私通,生了霍去病。霍仲孺当差期满回家,娶妻生了霍光,于是与卫少儿断绝往来,互相不通音信。过了很久,卫少儿的妹妹子夫得到武帝的宠爱,立为皇后,霍去病因为是皇后姐姐的儿子也很受宠爱。霍去病成年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霍仲孺,只是还没来得及寻访探问。正巧被任命为票骑将军出击匈奴,路过河东郡。河东郡太守到郊界上迎接,亲自替霍去病背着弓和箭,在前面引路,到了平阳县客舍,霍去病便派差吏去接霍仲孺。霍仲孺小跑着进去拜见,霍去病连忙迎上去回拜,于是跪下说:“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的亲骨肉。”霍仲孺伏在地上叩头,说:“我这个老头子能把后半生托付给将军,这是老天爷的力量啊。”霍去病替父亲买了许多田地房屋和奴婢,然后离去。霍去病出征匈奴回来,又路过平阳,就带着霍光西行到长安,这时霍光十几岁,汉武帝任命他做了郎官,慢慢地提升为侍中,负责掌管尚书下设的各部事务。霍去病死后,霍光做了奉车都尉兼任光禄大夫,皇帝出行时侍奉车驾,回宫就侍奉在身边。出入宫廷二十多年,小心谨慎,没有什么过失,很得皇帝的信任。

征和二年,卫太子刘据受到江充的诬陷,被迫自杀,而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都有很多过失。这时候武帝年老了,宠姬钩弋夫人赵使仔有一个儿子,武帝心里想立他为继承人,让一位大臣辅佐他。细察众大臣当中只有霍光能担当重任,可以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于是武帝就命令宫廷画工画了一幅周公怀抱着成王受诸侯朝见的画赐给霍光。后元二年春天,武帝到五柞宫游玩,病情沉重了,霍光流着眼泪问道:“陛下如有不幸,谁应当是皇帝的继承人呢?”武帝说:“先生没明白前次送你那幅画的意思吗?立我的小儿子,先生像周公那样辅佐幼主。”霍光叩头辞让说:“我比不上金日殚。”金日殚也辞让说:“我是外国人,比不上霍光。”于是,武帝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殚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他们都在武帝卧室床前下拜受封,接受遗诏辅佐少主。第二天,武帝去世,太子刘弗陵继承皇帝的称号,他就是孝昭皇帝。昭帝年仅八岁,国家政事一概由霍光决定。

当初,后元元年,侍中仆射莽何罗与他的弟弟重合侯马通阴谋反叛,霍光、金日弹、上官桀等人共同杀了他们,没有论功封赏。武帝病重时,写了一封玺书封好说:“我死后打开玺书,依照上面指示行事。”这封遗诏封金日殚为桤侯,上官桀为安阳侯,霍光为博陆侯,都是因为以前捕杀反叛者有功加封的。当时卫尉王莽的儿子王忽随侍在宫中,他扬言说:“皇帝临终时,我常在旁边,哪里有遗诏封这三个人的事情!不过是这帮家伙互相抬高罢了。”霍光听到这话后,狠狠地责备王莽,逼得王莽用毒酒杀死了儿子王忽。

霍光为人稳重谨慎,身高才七尺三寸,面色白净,眉清目秀,胡须很美。他每次出入宫门下殿阶,停走都有一定的位置,郎仆射暗中记下仔细察看,每次都不差分寸,他的天性就是这样严谨一丝不苟。霍光开始辅佐昭帝时,政令都由他亲自颁布,天下吏民都仰慕他的政治风采。有一天夜里,殿中曾经发生怪异,众大臣惊恐不安,霍光召见尚符玺郎,要收回玉玺,尚符玺郎不肯交给霍光。霍光便要夺取玉玺,尚符玺郎手按着剑说:“我的头你可以拿去,玉玺你绝对得不到!”霍光认为他做得很对。第二天,下令把这个郎官的俸禄提升了两级。老百姓听说后没有不称赞霍光的。

霍光与左将军上官桀结为儿女亲家,关系亲密,霍光的大女儿做了上官桀儿子上官安的妻子。生了个女儿与昭帝年龄相当,上官桀通过昭帝姐姐鄂邑盖主的关系,把孙女纳入后宫做了使仔,过了几个月就立为皇后。上官安因此做了票骑将军,封为桑乐侯。每逢霍光休假出宫的时候,上官桀就入宫代替霍光处理政事。上官桀父子已经得到了显贵的地位,因此很感激盖主的恩德。盖主私生活不检点,与河间丁外人相爱。上官桀父子想替丁外人求封爵位,希望依照娶公主者封为列侯的国家旧例,也封丁外人为列侯,霍光不允许。又请求封丁外人为光禄大夫,想让他有机会被皇帝召见,霍光又没允许。盖主因为这件事很怨恨霍光。上官桀父子多次为丁外人求封官爵都没有达到目的,也感到羞愧。武帝在世时,上官桀就已经做到九卿,地位原在霍光之上。到后来父子二人都做了将军,又有皇后在宫中的显贵地位,皇后是上官安的亲女儿,霍光不过是皇后的外祖父,但是却独揽了朝政,由此上官桀与霍光争起权来了。

P155-158

序言

《汉书》(也称《前汉书》)是我国古代继《史记》之后的又一部史学名著,它详尽地叙述了西汉王朝二百三十年间的历史,在政治、经济、军事、文教,以至中西交通、文化交流等方面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成为我们今天了解和研究西汉社会的一部主要著作。

《汉书》的主要作者是班固(32-92)。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成阳市东北)人。他的祖父班稚在西汉哀帝时做过广平(今河北鸡泽县一带)太守。父亲班彪,字叔皮,在东汉光武帝时做过徐县(今江苏泗洪县南)县令和司徒府的属官,后被推荐做了望都县(今河北望都县)长吏,52岁时死在任上。班彪一生从事续补《史记》的工作,共写出《后传》六十五篇,这些著述后来成了班固写作《汉书》的重要依据。班固出生在这样一个充满学术气氛的家庭,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文化教育,显示出多方面的才能。班固青年时期进入京城洛阳的太学读书,学习前代典籍,博览诸子百家学说,为以后的著述打下了坚实基础。班固读书不死抠词句,只求弄懂文章的中心意思,这对于形成他从大处着眼、纵观古今的历史眼光可能有一定作用。班固虽然博学多才,但并不自傲,而且性情宽厚,能够容人,所以受到当时读书人的敬仰。

父亲死后,班固回到家乡居丧。这时,他着手整理《后传》,并在此基础上开始《汉书》的编写。明帝永平五年(62),有人告发班固在家私修国史,他因而被捕入狱。他的弟弟班超迅速赶到洛阳,上书替他申辩。明帝看了书稿,很赏识班固的才华,就召他到洛阳,任命他做兰台令史,掌管皇家图书馆,并正式令他编写《汉书》。在以后的二十多年中,班固精思熟虑,专心写作。和帝永元元年(89),班固随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北匈奴,登燕然山,窦宪“刻石勒功,纪汉威德”,由班固写成铭文。永元四年(92),窦宪图谋叛乱,事情败露而自杀。班固因此被免官,为人所陷而被捕,死在狱中,时年六十一岁。

班固死时,《汉书》的大部分篇章已经成稿,只剩八表和《天文志》没有写出,和帝就令班固的妹妹班昭(也称曹大家)继续补写八表,后来马续又帮助班昭补写了《天文志》。前后经历三四十年,一部史学巨著终于完成了。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全书由四个部分组成:帝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帝纪按照年月记述了西汉一代十一个皇帝及吕后的事迹。表分别记录了汉代王侯贵族的世系、秦汉官制沿革、汉代大臣的任免,以及为数众多的历史人物。志叙述古代到汉代的典章制度和经济、文化。列传记叙了汉代三百多个人物的生平事迹,以及边疆各族的历史和邻近各国的情况。  武帝以前的史实,《汉书》多沿用《史记》的文字,班固只做了少量的改动和必要的补充。武帝以后一个多世纪的历史纪录,则是班固以班彪的《后传》和各家续《史记》之作为依据,加上自己收集到的新材料而写成的。

班固把《史记》的《礼书》、《乐书》合为《礼乐志》,把《律书》、《历书》合为《律历志》,把《平准书》改为《食货志》,把《封禅书》改为《郊祀志》,把《天官书》改为《天文志》,把《河渠书》改为《沟洫志》。此外,他还创造性地增写了《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和《艺文志》等四篇重要的志,填补了《史记》的空白。在武帝以下他又增写了七篇帝纪和一百多个人物的传记。由司马迁开创的纪传体,经班固略加改变而确立为纪、表、志、传四种体裁的断代史体例,就成为后世编著断代史的标准形式。

……

班固生活在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得到进一步肯定和加强的东汉初期,从小就受到封建主义的正统教育,与皇室又保持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因此,封建正统思想在他的思想意识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这是不难理解的。此外,班固还继承了班彪的唯心主义天命论,认为汉朝的兴起是受命于天的,给社会历史的演变和发展蒙上了神秘色彩。这些正是班固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之所在,读《汉书》不能不注意到这一点。

然而,班固毕竞是一位严肃的史学家,他总是尽量客观地记述历史事件,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他既颂扬“德政”,也揭露社会矛盾,贬斥王公贵族的骄奢与残暴,甚至对武帝,班固也不作全面肯定,他在赞语中就说:“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改变)文、景之恭俭(谦逊节俭),虽《诗》、《书》所称(称颂),何有加焉!”由于他尊重客观事实,所以比较了解民众的疾苦,同情下层百姓。利国利民的他就赞扬,祸国殃民的他就反对,态度很鲜明。他把各族人民反抗统治者的斗争称为“盗贼”,这正是他阶级立场和思想意识的局限,但他并不回避矛盾,而是实事求是地指出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使得民力耗尽,无以为生,才引起人民的武力反抗。如他在说到西汉末年农民起义时就指出:“四方皆以饥寒穷愁起为盗贼。’’这些,都是《汉书》中进步的方面。

《汉书》多用古字古义,文字比较难懂,到东汉末期,就有服虔、应劭开始为它作注。唐初颜师古汇集汉、魏以来二十多家注释,纠正错误,补充缺漏,成为古代最详备的注本。清末王先谦更汇集了颜师古以来数十家的见解,加以考证,作成《汉书补注》,是至今仍受推崇的最完备的注本。解放以后,由中华书局印行的标点本《汉书》,采用《汉书补注》作底本,只收颜注,不收补注,又参考其他版本作了校勘,简明易读,是目前流行的最佳版本。

本书根据中华书局标点本,选出文史兼顾、可读性强、具有代表性的一篇纪和十篇传,译成今语,加以简要注释,以供一般读者阅读。在选译过程中,武汉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给予了大力支持,宗福邦、陈世铙两位先生阅读了全稿,并提出了宝贵意见,特致谢忱。

张世俊(武汉大学文学院古籍研究所)

任巧珍(武汉大学文学院古籍研究所)

后记

2011年我社出版了“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134种)”,该丛书是由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主持,汇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十八所高校古籍所专家学者力量完成的一部高水平、高质量的传统文化普及读物。出版后也得到了读者认可,获得业内好评。

该丛书于2016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选的“首届向全国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名单。为了更好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从中精选了30种文史经典,重新修订、设计,作为珍藏版呈现给读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凤凰出版社谨向为本丛书的编辑出版付出巨大心血的专家学者致以崇高敬意!

丛书顾问:周林 邓广铭 白寿彝

丛书主编:章培恒 安平秋马樟根

编委(均按姓氏笔画排列):马樟根 平慧善 安平秋 刘烈茂 许嘉璐 李国祥 金开诚 周勋初 宗福邦 段文桂 董治安 倪其心 黄永年 章培恒 曾枣庄(以上为常务编委)王达津 吕绍纲 刘仁清 刘乾先 李运益 杨金鼎 曹亦冰 常绍温 裴汝诚(以上为编委)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3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