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三通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宋老邪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1926年。

这一年,北京城的秋天显得特别的短。八月十五还没到,几场连天的秋雨过后,街边巷口的树木已经黄叶纷落,紧跟着又落了几场霜,一下子天光气候已经像是初冬,而且每天都是冷雾弥漫,根本见不到那种蓝天清澈、金风爽飒的天气。

街道上,往年这时节还很少见的骆驼队已经从门头沟进了京城,驼背上负着小山似的煤包,驼铃当当,驼蹄踏踏,驼鼻喷着股股白气,慢慢地把冬天的气息驮到了北京。

北京人念旧,虽然早前已经把“顺治门”的名字改为“宣武门”,可北京城的老百姓还是喜欢叫它的老名字,就像一直管“崇文门”叫“哈德门”,管“朝阳门”叫“齐化门”一样。而且这个习惯已经到了根深蒂固的程度,甚至两年后,南京国民政府一道命令,把“北京”改成了“北平”,可在老百姓嘴里,依然叫它“北京”。

老人们讲,这顺治门是死门,大门洞顶刻着三个字“后悔迟”,所有秋后斩首的犯人都要经过这里押往“弃市”菜市口。唯一变化的是,中华民国已经不再用大刀砍头了,上来就直接枪毙。

那两年被枪毙的犯人特别多,可里边的大盗土匪却没多少了,大部分是闹革命的青年学生,每当被送往菜市口行刑时,学生们都被捆绑着坐在敞车上,背靠着背闷声不语,就这么沉默着直到死的那一刻。

虽然说枪毙学生远没有枪毙土匪大盗有意思,可每逢听到消息,从顺治门到菜市口这一段路还是围满了看热闹的人,整个场景就像厂甸庙会一样热闹。小贩们推出各种小吃和玩意儿大声叫卖着,有的人也早早租好临街酒楼的二层靠窗的位置,和朋友们一边吃聊,一边等着窗下的刑车经过。最兴奋的是那群半大孩子,他们就是义务的宣传员,一路跟着刑车跑着,嘴里还不停地喊着自编的歌谣,声音合在一起,能把窝在宅院里不知情的老百姓都叫到街头。

八月初二这一天,北京的老百姓遇到了一件好久未有的大事。就在三天前,京师警察厅贴出告示,罪案累累的飞天大盗黑燕子要被押往菜市口枪毙,京师警察厅厅长田逢济亲赴法场监斩。

黑燕子,这是个传奇般的名字。短短一年里,京城很多富商显贵的家都被他光顾过,无论宅院被守护得多么天衣无缝,都会被他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然后洗劫一空,这令警察局的侦探们头痛不已,最后不得不悬赏两千块大洋缉拿他。

说来捉到黑燕子也是巧合。传说他一次得病高烧后昏迷不醒,他的一个小兄弟请来了大夫,这个大夫给他治病时无意中听到他嘀咕出自己的身份,然后就偷偷报了警。毕竟两千块大洋是个大数,不吃不喝治一年病人也挣不来的。

听说午时三刻要在菜市口枪毙黑燕子,而且京师警察厅厅长田逢济亲自监斩,北京人显得特别兴奋,都想看看这个大名鼎鼎的飞天大盗长了个什么样子,全身的筋骨是不是像传说中那样能够随意伸缩。最主要的是,临刑前唱戏骂人的江湖大盗远比那些闷声等死的革命学生要好玩得多。

天气还是十分肃冷潮寒,清晨的大雾一直没有散去,太阳在雾霾里时隐时现地穿梭着,发着惨白的光,整个北京城显得沉重且压抑,没有一丝生气。而南城顺治门外却像赶集一样热闹,早饭刚过,看热闹的人群已经聚集在顺治门到菜市口的沿路,小报记者高举着照相机找有利的位置,小贩们穿梭在拥挤的人群中叫卖着,加上孩子的哭声、闲汉们的叫嚷说笑声,乱哄哄吵成一片!

那群半大小子又开始窜跑着大声地报喊黑燕子囚车的最新进展情况,而且乐此不疲。

“出红差喽!出红差喽!今天枪毙大盗黑燕子,囚车已经出了京师警察厅了!好几十的军警押着哪!”他们连宣传再报道地喊着。

听到之后,人们你传我、我传你地互相转告,不一会儿工夫就传到菜市口法场这里。

因为菜市口法场是终点,所以人也最多,所有消息到这里汇总后再加上个人想当然的推测,最后变成人们兴奋议论的话题。

一袋烟的工夫,又有个消息传来。

“黑燕子没锁在木笼子里,用敞车拉着呢,十多支大洋枪指着脑袋,听说大筋给挑了,刚过了头发胡同!”

听到消息的人都惊奇地议论,有个剃头的叹气道:“完喽!不管你多棒的一人,就算武功再高,兹要脚筋一挑,整个人立马就瘫,脑袋也耷拉了。你们不知道啊,咱们大活人平时走路蹦跳,都指着这根大筋揪着劲呢!”

听了这话,人群里发出一阵叹息议论。

又过了半个时辰,新的消息来了,一个眼神兴奋得发光的叫花子大声喊:“黑燕子是个大胖子,不是传说里的小瘦子!囚车刚过南教堂,马上就到顺治门,警察厅厅长没坐小轿车,骑了匹大红马!”

人们惊讶万分,因为传说中黑燕子是个矮瘦的小个子,大致模样就像《水浒传》里的“鼓上蚤”时迁一样。

“不会吧,又他妈胡说,怎么会是个胖子呢,应该是瘦子才对!”有个年轻人一脸不信,拉了一下同来的三个伙伴,“走,咱们迎过去看看。”

临近顺治门,看热闹的人群黑压压簇成一片,拥着两辆敞车向前蹭走,扛着枪的巡警们喝骂着开路,推搡着拥上来看热闹的人群。

头发凌乱、胡子蓬长的黑燕子被用桐油浸泡过的粗麻绳捆绑得结结实实,也并没有像传说中那样被挑断大筋,只是盘腿坐在敞车上,后背插着长长的囚板招子。他靠在身后两个要被枪毙的学生身上,脸已经醺红,看来沿路已经喝了不少商铺献的送行酒。他一脸满不在乎的模样,一张大嘴时而撇着,时而嘿嘿地得意傻笑,像是打了胜仗班师回朝的大将军。他看见一个看热闹的年轻妇女在给怀里的孩子喂奶,便阴阳怪气地大声调侃道:“我的亲妹妹哎,小胸脯够白的嘿!”看热闹的人群就喜欢这样的死囚,立刻大声笑着叫起好来!

那个妇女脸一红,也不计较,背了一下身,向他啐了一口道:“不要脸的死鬼,活该你挨枪子儿!”

“哈哈哈哈!”黑燕子得意地笑着。

人群里的闲汉趁机大叫了一声:“好汉,唱两句嘿!”

“对对对,唱两句,唱两句!”更多人一起附和,包括几个半大小孩。

“还想听?那……再唱两句?”黑燕子拿了一下腔,侧脸问道。

“好!唱!唱!唱两句!”

“好!”黑燕子甩了甩头,怪腔怪调地大声清了清嗓子,扯着脖子号出一段河北梆子:

忽听得谯楼上响起更点,

倒叫我田玉川左右为难!

男和女同舟船多有不便,

大姐她为救我不必避嫌。

月光下把大姐仔细观看,

渔家女只生得亚赛天仙。

他父女无辜地遭此大难,

害得她孤单单甚是可怜。

她虽是渔家女聪明有胆,

退官兵救我命恩德如山。

我为她她为我真情一片,

陌生人反变得休戚相关。

倒不如我二人结成亲眷,

做一对好夫妻恩爱百年。

我有心上前把大姐呼唤,

危难中怎能够提及姻缘。

闷悠悠对流水左右盘算,

何日里出苦海再见晴天。

他韵味十足地唱了这段《蝴蝶杯》,把一个春心荡漾的落魄公子唱得别有韵味。声音刚落,人群的气氛又到了个大高潮,叫好声大起,大家不顾巡警的推骂,眼睛不离黑燕子,脚下蹭着踩着拥挤着,跟着囚车往前走。

过了顺治门,街头已经被人群挤满了,街边许多商户纷纷截住囚车,给黑燕子披绸子和敬酒食。

P1-4

目录

第一章 法场鼓声

第二章 名伶相助

第三章 义救侠童

第四章 鼓坊秋月

第五章 勇赴津门

第六章 八臂哪吒

第七章 儿女情长

第八章 古宅狐仙

第九章 兵营莽盗

第十章 新婚大耻

第十一章 廊坊救女

第十二章 玉玺遗踪

第十三章 匪巢刀影

第十四章 喋血南苑

第十五章 身困娼门

第十六章 权宜下策

第十七章 太鼓刀光

第十八章 火光贼影

第十九章 国鼓之争

第二十章 击鼓骂曹

第二十一章 深监遗恨

第二十二章 同袍相疑

第二十三章 亡命天涯

第二十四章 鼓动沙场

第二十五章 离散夫妻

第二十六章 颠沛天涯

第二十七章 狭路豪争

第二十八章 骨肉相离

第二十九章 鼓庆团圆

内容推荐

宋老邪所著的《三通鼓》是中国第一部以「鼓文化」为叙事基础的抗战传奇小说!

出彩诠释“战争与人性”的抉择!

在明亮的刺刀下,中国鼓和日本太鼓举行擂赛,谁才是最后的胜者?

鼓,是一个人,一个正气鼓荡的中国人!

鼓面,是我们中国人坚韧无比的黄皮肤!

鼓槌,是我们中国人硬铮铮的骨头!

鼓身上的漆,是我们中国人一腔子鲜红的热血!

鼓声,是我们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魂!

当外敌来犯,亲人离散,三通鼓响起,热血男儿毅然踏上烽烟战场,万里江山驰纵,鼓角寒刀卫家国!

编辑推荐

宋老邪所著的《三通鼓》是中国第一部以【鼓文化】为叙事基础的抗战传奇小说!本书以中国鼓文化为基础,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穿插了中国鼓的制作方法,题材新颖,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了解中国的鼓文化。

本文描写了一个中国鼓制作世家在敌人面前不屈不挠勇敢抗日,同时也描写了主人公们在国破家亡的动荡时代依然守护着爱情,正面突显了战争时代的人性的抉择。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2:0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