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黄河之旅(追溯五千年中华文明之源)(精)/寻路中国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比尔·波特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仰慕者和研究者,比尔·波特于1991年春进行了一次追寻中国母亲河——黄河源头的旅行,探访了黄河沿岸的重要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他凭借着对中国文化的执著与热情和对黄河之源的强烈好奇,战胜重重困难,坚持走完全程。再次为广大读者带来了《黄河之旅:追溯五千年中华文明之源(精)》这本充满文化底蕴的行走笔记。

内容推荐

《黄河之旅:追溯五千年中华文明之源(精)》是比尔·波特深度对话中华母亲河,穿越五千里路探寻黄河源头的行走笔记,全面记录了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黄河流域风土人情、历史传说与古今变迁。

目录

第一章 上海:殖民者后裔的狂欢

第二章 青岛:老道长与茶树仙女

第三章 蓬莱:一去不返的寻仙船

第四童 临淄:此曲只应天上有

第五章 东营:黄河入海流

第六章 济南:不能承受之重与大庙的墓冢

第七章 泰山:中国最大的朝圣中心

第八章 曲阜:圣人是怎样炼成的

第九章 开封:穿越到北宋

第十章 郑州:有龙就有“新天子”

第十一章 嵩山:盘古的肚子

第十二章 洛阳:翩翩白马自西来

第十三章 三门峡:峡与关——帝国的辉煌

第十四章 芮城:神仙们的新家

第十五章 韩城:大人物的“终审判决书”

第十六章 延安:从“七百匹马”到“东方红”

第十七章 榆林:短命王朝的长命都城

第十八章 呼和浩特:两千年的政治棋子

第十九章 银川:九座枯坟一局古残棋

第二十章 青铜峡:黄河边的一百零八种烦恼

第二十一章 临夏:丝绸之路十万佛

第二十二章 日月山:公主的魔镜从天而降

第二十三章 黄河源头:五千年文明五千里路

试读章节

第一章 上海:殖民者后裔的狂欢

我想嗅嗅上海这座城市的气息,于是便请服务员来打开饭店的窗子。上海只是此次黄河之旅顺路经过的地方——这次我从香港过来,打算从黄河的入海口一直走到它的源头。一到上海,我便忍不住盘桓一两天,因为今年海滨娱乐团(Coast Ball)的中国狂欢派对就在上海。本来这个一年一度的聚会,主办方和服务对象都是在香港的外籍人士社团,通常每年三月份在澳门的荟景阁举行。但是今年荟景阁要重新装修,主办方就选择了上海的和平饭店。“文革”期间,和平饭店的整幢大楼都被木板封死了,因此那些华丽的内部装饰得以完好地幸存下来。

我从机场打车到和平饭店,不巧的是客满了,而且外滩沿街的其他宾馆也全部客满。海滨娱乐团的主办方预计,前来狂欢的客人将超过五百人,因此他们在六个月前就将所有的客房预订一空。

幸好只隔几个街区的原俄国总领事馆一周前重新对外开放。更名为海鸥饭店。我选好房间住了进去。饭店走廊新装的镶板还散发着浓烈的塑胶气味。

服务员打开窗子,黄浦江从海鸥饭店以及外滩的其他宾馆面前缓缓流过,江面上吹来的风冲淡了饭店内混浊的气味。

我谢过饭店服务员,远眺外滩,不禁浮想联翩。从这里往北二十公里,黄浦江与长江二水并流,再流入中国的东海。正是这些水道的交叉汇合,孕育了上海这座城市。中国十多亿人口,大多居住在长江流域,上海就是将他们与世界其他地区联结起来的节点。二三百年以前,上海还什么都不是,到了近代却迅速崛起,后来居上。

1917年英国传教士库寿龄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谈到上海时他写道:“整座城市建立在一片泥泞的沼泽地上,缺少自然风光,建筑也不美观,只有外滩的几幢大楼差强人意。”今天,这座城市变了,差强人意的大楼不再是几幢,而是几百幢。但我不是来见证历史巨变的。我只是想参加海滨娱乐团的狂欢。现在离派对开始还有几个小时,我得出去溜达一圈。

从海鸥饭店一路往北,刚路过原美租界的所在地,天空就飘起了雨,不过我的派克大衣当雨衣用也还不错。又走过几个街区,我步入虹口公园,来到了鲁迅墓前。

鲁迅是中国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他在上海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十年,于1936年去世,终年五十五岁。墓前铸有一尊他坐在藤椅上的铜像,线条简练朴拙,堪称杰作。我从小贩手里买了些鲜花,放在一个日本参访团敬献的花圈旁边。鲁迅曾在日本留学多年,后来他重新回到中国。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尽管鲁迅有社会主义倾向,但在日本,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他一直被视为英雄。虹口公园里还有一座鲁迅纪念馆,展出他的各种遗物,搜罗完备,巨细悉陈:怀表、伞、他的书和期刊。还有一套他早年刻制的木版画,比文字更生动地反映出了他对同胞苦难的同情。令我想起了版画家珂勒惠支的作品。

出了虹口公园,我继续向北,寻找鲁迅的故居。在停下来问了几次路之后,我终于在一条弄堂里找到了这幢简朴的砖宅,门前的一块牌匾上写着“鲁迅故居”几个字。这宅子通常都会对外开放,可今天却大门紧闭。一位过路的男子告诉我,只要下雨这宅子就关门,因为怕游客弄得满屋泥泞。闲聊中这位叫李厚的男子说自己是个画家,并请我一块去喝茶。我在他家客厅的扶手椅上刚坐下,他就给我看他的画,主要是水墨画和水彩画,一张张铺满了房间的水泥地。通过这些长长的卷轴,我仿佛看见鲁迅简具行囊,一步步走过弄堂,从他年轻时的现实主义走到晚年的象征主义……

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晚,我谢过李厚,回到了饭店。黄昏时,从窗口眺望外滩,幢幢大楼华灯齐放,倒映水中,一片辉煌。“外滩”的英文词“Bund”来自北印度,本义是河流的堤岸或海边人行道。印度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后,英语就吸纳了这个词,然后这个词又跟鸦片一道,被英国人带到了上海。今天晚上,这些殖民者的后裔,将为这座城市一掷千金,点亮和平饭店那些华丽的灯饰。这些灯饰通常只在特殊的节日才会被点亮,比如中国的春节和国庆节。

远远地,我看见出租车频繁出入和平饭店,狂欢客纷纷从车上下来。于是,我连忙出门跨过苏州河上的一座桥,混进了他们的队伍,与几对夫妇一同走进和平饭店的旋转门。

派对在八楼举行,门口有领班,凭请柬才能进入。我可没有请柬,而且我的紫色风衣,与那些狂欢客的衣冠楚楚也很不协调。于是领班把我揪了出来,示意我站到一边。不过,我早有准备。我向他出示了香港记者证——我正为香港的一家英文电台工作,参与一档与旅游相关的节目制作。为了让我看上去更可信,我还在脖子上专门挂了一部相机。这领班大概没有想到电台记者其实是不用相机的,反正他一挥手,就让我进去了。这样我就加入了这个由五百多人组成的狂欢组织,加入到这些穿着晚礼服的绅士淑女当中。

一开始,派对的音乐由和平饭店的老年爵士乐队演奏。乐队成员都七老八十了,虽然现在还能演奏《查塔努加火车》,但毕竟年龄不饶人,几首曲子之后,就换上了一支摇滚乐队,他们演奏了吉米·亨德里克斯的两组曲子。气氛逐渐浓烈起来,我只象征性地拍了几张照片。然后就手舞足蹈地加入到这场狂欢中了。狂欢一直持续了一整夜,第二天中午,我登上一艘轮船,继续北上。

P1-6

序言

缘起

1991年春,我完成了《空谷幽兰》的写作。几个月之后,我们夫妇决定把两个孩子送回美国。两个孩子会说汉语,却不会说英语。在中国台湾的外国人,有钱的都把孩子送到台北美国学校,在那里可以学习英语,可我们负担不起那所学校昂贵的学费。

在台湾住了二十年后,我对于什么时候回美国并没有很确定的想法。毕竟拖家带口的,往返费用很高。我更想做的,其实是另外一件事,当然它也需要钱,可我当时正缺钱呢。于是我给我的朋友王文洋先生打了电话。我第一次见到他,是我在电台做节目采访时,当时他是“南亚塑料”的老板。当时我问他是否看过电影《毕业生》。在这部影片中,达斯汀·霍夫曼遇见一位商人,他想给达斯汀一些忠告,关于走向社会的大学毕业生需要懂得哪些事。他说:“孩子,我只想告诉你一个词——塑胶业。孩子你记住,塑胶业。”然后我问王文洋,如今他想告诉大学毕业生的是什么?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想告诉他们的是:循道。”此话一出,我们马上就成了朋友。

事实上,我1989年的首次中国大陆之旅,正是王先生提供的资助。我那次是去寻找当代的中国隐士。这次我告诉他,我们夫妇准备把孩子送回美国,然后我想再去中国大陆做一次旅行,可是我们全家去美国之后,我就没钱去中国大陆了。他问我这次去中国大陆准备做什么。我说准备沿着黄河走,从入海口一直走到它的源头。五千年前,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此后一直到宋朝,那一带都是中国文化的中心地带,持续了四千年。我告诉他,我要走遍整个黄河流域,更多地了解成就了如此伟大文明的事件、人物和景观。

王文洋是个喜欢当场拍板的人。他说他欣赏这个想法,问我这样一次旅行需要多少钱。我说了数额。他说下午就可以去他办公室取钱,现金或者旅行支票都行。于是我当天就把钱取了回来。需要这笔资助的首要原因是我两年没工作了。我曾在台湾的一家英语电台工作了五年,1989年从那里辞职,去中国大陆寻找隐士。我想知道当代中国是否还有像寒山一样的隐士——我曾经翻译过寒山的诗。从中国大陆回到台湾后,我花了近两年的时间,把我的旅行见闻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空谷幽兰》。

这两年时间,我把大部分积蓄都花完了。因此当妻子和我决定回美国时,我们除了机票钱,已经一无所有,梦想中的黄河之旅自然也无法成行。王先生的资助让我高兴极了,我把这一消息遍告我的朋友们。没过多久,我在电台的前雇主也听到了这个消息。他告诉我,他已经受聘在香港开办了一家叫“新城采讯”的新电台,并说我的这次旅行也许可以成为一个不错的电台系列节目。而且他说如果公众喜欢这个节目,我们可以继续做,我可以到想去的任何地方旅行。后来我们就这么千了。从1991年的3月中旬至5月底,我完成了这次黄河之旅,然后用了一个夏季的时间做了二百四十期有关这次旅行的电台节目,每期两分钟。这个节目非常成功,我随后又做了中国西南地区的山岳之旅,然后是丝绸之路,再然后是江南的人文之旅。我在中国各地旅行,并把这些旅行经历做成电台节目,总共花了两年时间。

两年之后,我不仅有钱回美国,而且还在西雅图附近的一个镇上买了套房子,付了首期房款。从此我就住在那里,算起来到现在已经快二十年了。出乎意料的是。那些为我赚了一套房子的电台节目,多年以后竟然再次发挥了作用。去年在北京,《空谷幽兰》的出版人问我是否还有读者可能感兴趣的素材。我就想到了以前的那些电台节目,于是与出版人一拍即合。我回到家,像多年前一样,又用了一个夏季的时间,把原先的二百四十期电台节目改写成了这本书。取名为《黄河之旅》。

在改写的过程中,我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年前,在那些日子里,我一个人行走在黄河两岸。行走在中华文明的腹地。黄河水奔流不息。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如果黄河断流了,中华文明也就危险了。幸好黄河水过去奔流不息,现在仍然奔流不息。就让我们一道打开这本书,感受一番永远奔流不息的黄河之水、永远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也感受一番我永远不能忘怀的那些日日夜夜吧。

Bill Port

2012年3月12日于华盛顿

书评(媒体评论)

比尔·波特不仅是翻译中国传统文化作品较多的翻译家,还是备受推崇的旅行作家。

——《纽约时报》

比尔·波特的旅行文学让他在中国名声大震,他的叙述口吻并非隐晦谨慎的,而是清晰明确的,字里行间充满了闪光的独自。

——《纽约书评》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2: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