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第九次在天堂/破阵子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裘山山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在我以往的感觉里,柳树是柔弱的,是纤细秀丽的。比如我故乡西湖边的柳,它们和桃树夹杂着,沿堤而生,与西湖秀作一处,十分和谐。但在见到了西藏的柳树后,我彻底改变了看法。原来柳树是那么强壮,那么有耐力,耐寒、耐旱、耐风沙。它们经常出现在不可思议的地方,图解着“绿树成荫”这个词。尽管它们的枝叶仍是摇曳多姿的,但树干强壮如松柏。

川藏线上的白马兵站,有一院子的大柳树,那柳树密集到盖住了整个兵站的院子。你在别处若怕太阳晒,得费点儿劲才能找到树荫,但你在白马兵站,想要晒太阳的话得走出院子去。这让我发现,柳树也喜欢群居呢,一活一大片。

我们走近看,这片柳树林都是西藏特有的左旋柳。树的枝于是旋转着生长的,模样很像小时候我帮母亲扭过的被单,当然,人家比被单粗壮多了,硬朗多了。

我们在红树林恭候了很久,太阳始终没有出来。这意味着,我还得再去看它们一次。我太想看到它们在阳光下的样子了,那会是一幅完全不同的美景。

我喜欢西藏的树。

不仅仅因为在西藏树很珍贵,更因为它们所呈现出来的美丽,非同一般。你在西藏的路上跑,要么看不到树,一旦看到了,肯定是极其茂盛、健壮的。即便脚下是沙砾,枝干上覆盖着冰雪,它都充满活力。也许真正健壮的树,恰是因为经历了风霜雨雪的,恰是在最难成活的环境里活了下来的。

特别是往日喀则方向走的时候,汽车沿冈底斯山脉前行,一路看到的,全是褐色的山峦、褐色的沙砾地,没有一点绿色。但是走着走着,你眼前突然一亮:某一处的山洼,一股清泉般的绿色从山中涌了出来,那便是树。数量可能不多,可能成不了林,但只要有树,树下便有人家,有牛羊,有孩子,有炊烟,有生命。你就会在漫长的旅途中感到突如其来的温暖和欢欣。

我不知道人们是居而种树,还是逐树而居。

西藏最茂盛的树木,当然在海拔相对低一些的藏东南。如果你去米林,从山南翻过加查山之后,一路上,就经常可以看到大如天伞的树了。一棵树就遮住一片天。我记得有一棵大核桃树,极其壮观,恨不能把整个村庄都罩在树下。站在树下一抬头,满眼密密匝匝的,全是圆圆的绿皮核桃,像挂满了小灯笼。我很想把它照下来,却怎么都无法照全,好像我面对的不是一棵树,而是一座果园。

军区大院的树,也很棒。路两边和办公区里的柳树都那么粗壮,那么茂盛。都是左旋柳,是高原特有的一种柳树。我在内地的确没见过这样的柳树,我在猜想,是不是因为它要躲避风雪,扭过去扭过来,就长成了这样?枝干很苍老,纵横交错的树纹昭示着它们生存的不易。但树冠永远年轻,永远郁郁葱葱。  这些树,都是当年十八军种下的。五十多年前十八军到拉萨时,军区大院这个位置是一片荒地。要安营扎寨,首先就得种树。树种下了,心就定了。树和他们一起扎根。他们种了成片的柳,成行的杨,还有些果树和开花的树。我在司令部的院子里,就见到了一棵美丽的淡紫色的丁香,细碎的小花在阳光下静静地开放。

人们常说西藏是神奇的,在我看来,神奇之一,就是栽下去的树要么不能成活,若活了,风摧雪残也一样活,而且必定比内地长得更高更壮。如果是花,必定比内地更美更艳。如果是果,必定比内地更香更甜。据资料记载,20世纪50年代初十八军为了在西藏扎下根,自己开荒种地,种出的南瓜萝卜,每个都大如娃娃,重达五六十斤,土豆一个就有半斤。蔬菜丰收的时候,当地百姓看得眼睛都大了。

半个世纪过去了,十八军当年种下的树,如今早已成行,成林,成荫,成世界。每棵树都记录着拉萨的变迁,记录着戍边军人走过的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在我看来,它们个个都该挂上古木保护的牌子。

我去海拔最高的邦达兵站时,非常欣喜地看见,他们在那里种活了树。邦达海拔太高,气候太冷,方圆几十里从古至今没有一棵树。据说曾有领导讲,谁在邦达种活一棵树,就给谁立功。我去之前,听说他们种活了一百三十八棵,不知他们立功没有?

P3-5

目录

辑一 吟唱高原

 西藏的树

 吟唱高原

 守望三一八国道

 高原的一个夜晚

 一本书的幸福

 黄连长巡逻记

辑二 那时的爱情

 樟木的青春

 世界最高处的艳遇

 爱情然乌湖

 那时的爱情

 第九次在天堂

辑三 一个人的远行

 一个军事记者的十次车祸

 我一直叫你家海

 一个人的远行

 擦肩而过的二等功

 最后一程

 和徐贵祥做朋友的N个理由

辑四 寻找

 从绝境中突围

 龙宝坪大营救

 英雄有名

 蓝天上没有鹰的痕迹

 飞起来吧我的战机

 从凤凰山起飞

 战后故事

 寻找

序言

纪念曾经的军旅生涯

这是我的第十本散文集。如果溯源,我的写作是从散文开始的。

刚当兵时,连队想培养我搞新闻报道,可我怎么也写不好,为了完成任务,我就试着写散文,没想到第一篇就发表了。那是1978年,我当兵第二年。之后又接二连三地发表,其中刊登在《解放军文艺》的一篇,还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成了配乐朗诵,按当时部队的说法,算是上了中央级报刊。于是部队开始下大力培养我,让我参加各种学习班创作会,甚至还让我参加了四川省“文革”后的第一次文代会,成为会上年龄最小的代表。我跻身在无数德高望重的艺术家中间,不知所措,惶惶不安。

现在我写作者简介,常把自己发表作品的时间推后到1984年。因为那一年我在《昆仑》上发表了小说处女作。之前的几篇散文在今天的我看来不能算文学作品,只是没有错别字的作文而已,思想性和艺术都乏善可陈,提起赧颜。

但我必须承认,正是它们极大地鼓舞了我,让我认定自己是应该走或可以走文学创作这条路的。

在后来的岁月里,我一直是小说和散文并举,从来没有重此轻彼。坦率地说,我在小说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比散文要多得多,但我在散文上的收获却大过小说——如果用出书和获奖来衡量的话。迄今为止,我已经出版了九部散文集和两部长篇散文,先后获得过鲁迅文学奖(长篇散文《遥远的天堂》),冰心散文奖(散文集《从往事门前走过》),解放军文艺优秀作品一等奖(长篇散文《亲历五月》),在场主义散文奖(散文《行走高原》),以及全国报纸副刊金奖、上海新闻一等奖、四川省报纸副刊一等奖,江苏省报纸副刊一等奖等。可以这样说,几乎每年我都有散文获奖。

很多朋友告诉我,他们喜欢读我的散文,是因为我的散文有亲和力,能令会心一笑,或感动落泪,是一种近距离的交流。这也让我更乐于写散文。散文是生活的馈赠,是人生路上的树木。所以真诚和朴素,是我写作散文不变的追求。如今,那个充满激情的女战士已经在经历了四十年的军旅生涯后,成为一名退休军人了。但她依然热爱散文,依然喜欢用散文的方式回眸军旅生涯,抒写军人情感。

在写作的路上,我是从散文出发的,最终还是会回到散文。因为写散文对我来说不是创作,而是心灵的表达,是纪念曾经的情感和生活。而这部散文集,则是对我曾经的军旅生涯最好的纪念。

2017年清明

内容推荐

《第九次在天堂》是著名军旅作家裘山山作品。

书中从军人和女人的双重视角,讲述非战争状态下当代军人的日常;讲述太平盛世,喧嚣繁华背后,军人和军人家属的信仰、牺牲和奉献。

编辑推荐

《第九次在天堂》收录了裘山山散文作品25篇,共分四个篇章,第一篇“吟唱高原”,是裘山山军旅题材中最具代表性的系列;第二篇“那时的爱情”,写不同时代军人和军人家属的感情生活;第三篇“一个让人的远行”讲述平凡军人的军旅人生、展现当代中国军人气质、理想与追求;第四篇“寻找”,讲述和平年代军中英雄人物的英勇故事。

裘山山擅用小说笔法写散文,她讲故事、刻画人物,自然而贴切地夹叙夹议,抒发发自内心的感情,这使得裘山山的军旅散文有一种天然的大气大美的气质,总能直指人心,掏出人们心底隐藏最深的东西。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4:2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