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目前很多学生在阅读古典名著时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本书的编写原则是帮助学生扫清阅读的障碍,让学生获得轻松的阅读体验。在编写体例上,吴敬梓著的《儒林外史(无障碍阅读版)(精)》以夹注和脚注的形式,对小说中的生僻字词进行了注音,对小说中难解的字词进行了解释,对古代文化常识等进行了解析。本书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一、采取文中夹注的形式,方便阅读;
二、反复注释,为阅读扫清障碍;
三、聘请资深语文教育专家,紧扣新课标要求,对名著进行鉴赏品读,强化阅读效果;
四、穿插精美资料性插图,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品。
吴敬梓著的《儒林外史(无障碍阅读版)(精)》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该书描写了一些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作者在塑造人物时,能秉持公心,借喜剧性的情节,揭示悲剧性的内涵令人笑中带泪,具有很强的艺术效果。为方便学生阅读,本书采取文中夹注的形式,不仅对小说里的生僻字词进行了注音,对难解的字词进行了解释,而且对小说中出现的一些人物、官职、相关传说、天文地理知识、文化知识等进行了简要解释说明,使学生能够顺利阅读作品、理解作品内容。
第一回 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
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
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这一首词,也是个老生常谈。不过说人生富贵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后,味同嚼蜡。自古及今,那一个是看得破的!
虽然如此说,元朝末年,也曾出了一个嵚崎(山高峻的样子,这里比喻品格卓越超群。嵚,qīn)磊落的人。这人姓王名冕,在诸暨县(今浙江诸暨。暨,jì)乡村里住。七岁上死了父亲,他母亲做些针指(缝纫,刺绣),供给他到村学堂里去读书。看看三个年头,王冕已是十岁了。母亲唤他到面前来说道:“儿阿,不是我有心要耽误你。只因你父亲亡后,我一个寡妇人家,只有出去的,没有进来的;年岁不好,柴米又贵,这几件旧衣服和些旧家伙,当的当了,卖的卖了;只靠着我替人家做些针指生活寻来的钱,如何供得你读书。如今没奈何,把你雇在间壁(隔壁。间,jiàn)人家放牛,每月可以得他几钱银子,你又有现成饭吃,只在明日就要去了。”王冕道:“娘说的是。我在学堂里坐着,心里也闷;不如往他家放牛,倒快活些。假如我要读书,依旧可以带几本去读。”当夜商议定了。
第二日,母亲同他到间壁秦老家。秦老留着他母子两个吃了早饭,牵出一条水牛来交与王冕,指着门外道:“就在我这大门过去两箭之地,便是七泖湖。湖边一带绿草,各家的牛都在那里打睡。又有几十棵合抱的垂杨树,十分阴凉,牛要渴了,就在湖边上饮水。小哥,你只在这一带顽耍,不必远去。我老汉每日两餐小菜饭是不少的,每日早上,还折两个钱与你买点心吃;只是百事勤谨些,休嫌怠慢。”他母亲谢了扰要回家去,王冕送出门来。母亲替他理理衣服,口里说道:“你在此须要小心,休惹人说不是;早出晚归,免我悬望(挂念,担心)。”王冕应诺,母亲含着两眼眼泪去了。
王冕自此只在秦家放牛,每到黄昏,回家跟着母亲歇宿。或遇秦家煮些腌鱼、腊肉给他吃,他便拿块荷叶包了来家,递与母亲。每日点心钱,他也不买了吃,聚到一两个月,便偷个空,走到村学堂里,见那闯学堂的书客,就买几本旧书,日逐把牛拴了,坐在柳阴树下看。
弹指又过了三四年。王冕看书,心下也着实明白了。那日,正是黄梅时候,天气烦躁。王冕放牛倦了,在绿草地上坐着。须臾,浓云密布,一阵大雨过了。那黑云边上镶着白云,渐渐散去,透出一派日光来,照耀得满湖通红。湖边上山,青一块,紫一块,绿一块。树枝上都像水洗过一番的,尤其绿得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王冕看了一回,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画图中’,其实不错。可惜我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他几枝,也觉有趣。”又心里想道:“天下那有个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画他几枝?”
正存想间,只见远远的一个夯汉(指干粗活或者体力活的人。夯,hāng),挑了一担食盒来,手里提着一瓶酒,食盒上挂着一块毡条,来到柳树下,将毡铺了,食盒打开。那边走过三个人来,头戴方巾,一个穿宝蓝夹纱直裰(指古代士子、官绅穿的长袍便服,亦指僧、道穿的大领长袍。裰,duō),两人穿元色直裰,都有四五十岁光景,手摇白纸扇,缓步而来。那穿宝蓝直裰的是个胖子,来到树下,尊那穿元色的一个胡子坐在上面,那一个瘦子坐在对席;他想是主人了,坐在下面把酒来斟。吃了一回,那胖子开口道:“危老先生(指危素,元末明初历史学家、文学家,官至参知政事、翰林学士,精于书法,是元代颇具代表的书法家)回来了。新买了住宅,比京里钟楼街的房子还大些,值得二千两银子。因老先生要买,房主人让了几十两银卖了,图个名望体面。前月初十搬家,太尊、县父母(明清时对知府和知县的尊称)都亲自到门来贺,留着吃酒到二三更天。街上的人,那一个不敬。”那瘦子道:“县尊是壬午举人,乃危老先生门生,这是该来贺的。”那胖子道:“敝亲家也是危老先生门生,而今在河南做知县。前日小婿来家,带二斤干鹿肉来见惠(谢人赏赐、馈赠的谦辞),这一盘就是了。这一回小婿再去,托敝亲家写一封字(这里是信函的代称)来,去晋谒(jìn yè,进见,谒见)晋谒危老先生;他若肯下乡回拜,也免得这些乡户人家,放了驴和猪在你我田里吃粮食。”那瘦子道:“危老先生要算一个学者了。”那胡子说道:“听见前日出京时,皇上亲自送出城外,携着手走了十几步,危老先生再三打躬辞了,方才上轿回去。看这光景,莫不是就要做官?”三人你一句,我一句,说个不了。(P1-3)
《儒林外史》描述了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生活,塑造了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讽刺了科举制度、吃人的礼教和腐败现象,在当时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此外,《儒林外史》使用准确、生动、简练的白话语言,既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又有优美细腻的景物描写,加之出色的讽刺手法,在艺术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就。阅读《儒林外史》能帮助学生快速了解科举制度的弊端、社会各色人等的生活百态以及各种历史知识等,同时也能引起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提高其阅读古典名著的水平。
由于目前很多学生在阅读古典名著时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所以本书的编写原则是帮助学生扫清阅读的障碍,让学生获得轻松的阅读体验。在编写体例上,本书以夹注和脚注的形式,对小说中的生僻字词进行了注音,对小说中难解的字词进行了解释,对古代文化常识等进行了解析。与同类书相比,本书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一、采取文中夹注的形式,方便阅读
根据学生对古典文学名著学习的需求,以及其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本书采取文中夹注的形式,不仅对小说里的生僻字词进行了注音,对难解的字词进行了解释,而且对小说中出现的一些人物、官职、相关传说、天文地理知识、文化知识等进行了简要解释说明,使读者能够顺利阅读作品、理解作品内容。
二、反复注释,为阅读扫清障碍
由于小说中重复出现的生僻字词、难解字词较多,为了更加方便学生阅读,本书对这些字词进行了反复注释,一方面能为学生扫除阅读障碍,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对这些字词加深印象,加强理解。
三、聘请资深语文教育专家,紧扣新课标要求,对名著进行鉴赏品读,强化阅读效果
为了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原著,专门聘请资深语文教育专家对名著进行鉴赏品读,根据新课标要求,紧扣中学文学作品教学重点、难点、考点,设计了能体现原著精髓的“经典名著品读”板块,其中对文学常识的介绍和对名著的鉴赏、品读,均采用说理与举例相结合的形式,既突出了名著中的常考考点,又帮学生捋清了书中主要情节与人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名著阅读感悟”能帮学生起到强化阅读效果的作用,让名著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走进学生心中。“经典语句集锦”让学生更容易从字字珠玑中体会到名著之美。
四、穿插精美资料性插图,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品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著、更好地把握原著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以及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环境,我们特别在书中穿插了丰富多彩的资料性图片,以加深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感性认识,从而达到更深入、更全面的阅读效果。
最后,祝愿阅读本书的每位读者,都能在阅读中获得快乐,让自己的阅读理解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