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无障碍阅读版)(精)/经典名著》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放、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19年编纂而成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本书精选原著中166个独立完整的故事,按时间顺序对其进行了整理编撰,通过科学的体例和创新的形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向读者呈现这部史学巨著,力求在真实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等方面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为了帮助读者排除阅读障碍和拓展知识面,本书还选配了历史文物和遗迹照片、战争示意图、帝王名臣画像、历代人物名画等数百幅精美图片,力求更加真实、直观、全面地将中国古代历史的浩瀚与精彩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将精练简洁的文字,多元的视觉元素,全新的视角,科学的体例和创新的版式设计有机结合,帮助读者从全新的角度和崭新的层面去考察历史,感觉历史,思考历史。
《资治通鉴(无障碍阅读版)(精)/经典名著》是由司马光主编的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资治通鉴》共二百九十四卷,几百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历时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国家的兴亡,君主的贤愚,官吏的良莠,是书中最主要的内容。它对历代王朝的政治措施、统治集团中主要人物的美言关行予以颂扬,对黑暗腐败的现象更是不厌其详地记叙,用以警戒皇帝吸取前朝统治者的经验教训。
除政治史、军事史外,书中还记载经济史、文化史、历史评论方面的内容。经济方面,历代的重要经济制度、改革措施都有记载;文化方面,上至先秦诸子,下至汉唐名士,文学、宗教、艺术、历法、天文、地理等内容都有体现。历史评论有两类:一类是作者本人对史实发表的议论,另一类是引用前人的论述。
第一编 周纪
(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56年)
春秋末年,东周王朝的各诸侯国境内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政治形势也跟着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同时,经过春秋时期长期的争霸战争,诸侯国的势力日渐强大,许多小的诸侯国被大国吞并。东周时期,天下“礼崩乐坏”,周天子的权威已成强弩之末。随着各诸侯国国家实力的大大提升,在一些强大的诸侯国内部也发生了变革,大权渐渐落在几个大夫手里,导致了晋国的六卿相争、齐国的田氏之兴等。各诸侯国陆续形成了新的中央官僚体制,国君对各级官吏分配粮食或者赏给黄金、钱币作为俸禄;调动军队要以兵符为据,从而使一切权力集中于国君一人之身。当时社会的剧烈变革对学术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涌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奠定了我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灭智氏三家分晋
曾经称霸中原的晋国,到了春秋末期,国君的权力衰落了,实权由六家大夫把持。他们各自为政,且互相攻打。后来有两家被打散了,还剩下智家、赵家、韩家、魏家。这四家中,又以智家的势力最大。
智襄子智瑶在位时期专权晋国,暴虐无道。智瑶想侵占其他三家的土地,对三家大夫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说:“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后来被吴、越夺去了霸主地位。为了使晋国强大起来,我主张每家都拿出万户居民的领地来归给公家。”
三家大夫都知道智瑶居心叵测,想以公家的名义施压让他们交出土地,可是三家心不齐。智瑶首先向韩康子索要领地,韩康子本不想给,但段规进言说:“智瑶贪财好利,又刚愎自用,姑且给他,使其骄傲,他一定又会向别人索要,别人不给,他必定会动用武力,这样我们就可以伺机而动了。”于是,韩康子便把万户居民的领地送给智家;魏桓子也为了使智瑶骄傲,也拿出了土地和人口。
智瑶又向赵襄子要土地,赵襄子无恤并不答应,说:“土地是上代留下来的产业,说什么也不送人。”智瑶气得火冒三丈,马上命令韩、魏两家一起发兵攻打赵家。
智瑶自己率领中军,韩家的军队担任右路,魏家的军队担任左路,三路人马直奔赵家。
赵襄子自知寡不敌众,就带着兵马退守晋阳(今山西太原)。
没过多少日子,智瑶率领的三家人马就把晋阳城团团围住了。赵襄子吩咐将士们坚守城池,不许交战。每当敌人攻城的时候,城头上射下的箭好像飞蝗似的遮天蔽日,使三家人马无法前进一步。
晋阳城凭借弓箭优势死守了两年多,智瑶始终没能把它攻下来。
有一天,智瑶到城外察看地形,当他看到晋阳城东北的那条晋水时,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晋水绕过晋阳城往下游流去,要是把晋水引到西南方向来,晋阳城不就被淹了吗?于是,他就吩咐士兵在晋水旁边另外挖一条河,一直通到晋阳城,又在上游筑起大坝,拦住上游的河水。
此时正赶上雨季,上游水坝上的水满了。智瑶命令士兵在水坝上挖开了一个豁口。这样,大水就势如破竹,直冲晋阳,灌到城里去了。(P1-3)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编纂而成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
司马光自幼酷爱史学,“嗜之不厌”。他屡次深切感受到历代史籍浩繁冗杂,并且除《史记》之外多数为断代史,不便参阅,使学习历史的人感到很困难,同时他想给封建统治者提供借鉴,于是决定动手编一部“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史书,并确定此书的宗旨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英宗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他将记载战国至秦二世历史的《通志》呈觐朝廷,获得赏识,并受诏设书局续编。书局始辟于开封,后迁至洛阳,设主修、同修、书吏多人。宋神宗曾专听司马光进读书稿,并御撰书序,以示褒奖。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全书完成,历时十九年之久。
《资治通鉴》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几百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前后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资治通鉴》的书名,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的。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意识增强的表现。
《资治通鉴》具有强烈的正统立场,在分裂时代,如三国,魏有《纪》,蜀、吴无《纪》;南北朝时期,南朝有《纪》,北朝无《纪》;五代有《纪》,而十国无《纪》。
《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相阅读。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不胜枚举。《资治通鉴》和《史记》并称为中国古代“史学双璧”。
如今了解司马光其人其书,学习和研究《资治通鉴》,有助于人们具体地认识这部书在我国历史、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有助于我们批判、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的传统,也有助于今人以历史为镜,为创建新社会新文化而各尽其力。 本书精选《资治通鉴》中一百六十六个独立完整的故事,按时间顺序对其进行了整理和编撰,通过科学的体例和创新的形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向读者呈现这部史学巨著,力求在真实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等方面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为了帮助读者扫除阅读障碍和拓展知识面,本书还选配了历史文物和遗迹照片、帝王名臣画像、历代人物名画等数百幅精美图片,力求更加真实、直观、全面地将中国古代历史的浩瀚与精彩呈现在读者面前。
本书将精练简洁的文字,多元的视觉元素,全新的视角,科学的体例和创新的版式设计有机结合,帮助读者从全新的角度和崭新的层面去考察历史,感受历史,思考历史。
编者
《资治通鉴》读后感
我喜欢读书,喜欢充满梦幻色彩的童话,喜欢教会我人情世故的文学名著,还有令我知识丰富的科普读物……但我最爱读的还是看似枯燥实则生动有趣的史书,尤其是《资治通鉴》。有一年我过生日的时候,爸爸投我所好,送了我一部《资治通鉴》,从此我就对它爱不释手了,经常看得废寝忘食。《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要讲叙了从周威烈王到五代后周世宗时期的沧桑历史,其中的改朝换代、人文风云令我感慨万分。
书中有各种人物,其中很多人让我敬佩得五体投地,因为他们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了自己独有的风采: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张良;完璧归赵的蔺相如;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一手缔造了蜀国;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文韬武略,使封建王朝达到鼎盛;还有女皇武则天,有治国之才,用人之术,可谓巾帼不让须眉……他们的优点值得我一学再学,通过阅读他们的故事,我也学会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历代有雄才大略之人,就有臭名昭著之人:秦始皇虽有统一六国的盖世功勋,但其凶狠残暴也是妇孺皆知的。他焚书坑儒,荒淫无度,建造无比奢华的阿房宫,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隋炀帝杨广虽也有所成就,但是又荒淫暴虐,使得原本的繁荣盛世变得民不聊生;还有请君人瓮的来俊臣,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他们遗臭万年,为世人所唾骂。我应该牢记前车之鉴,吸取教训,这也正是《资治通鉴》的本意吧。
历史是辉煌的,这茫茫史海,让我畅游其中。《资治通鉴》令我受益匪浅,它使我学会了如何做人做事。我读它不仅丰富了知识,更让自己谨记前人之事——记住小人的下场,学习杰出人物的品质。在如今的康泰盛世中,我们更应该汲取前人的优点,牢记前人的过失,奋发向上,报效祖国,报效人民,成为一个“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