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那天我们一早到达曼谷机场,准时登上飞往不丹帕罗机场的飞机,正是太阳从雾气中露脸升起时。乘客都登机了,机门却还没有关闭。不一会儿,一辆大巴开到飞机旁边,车上下来大人小孩5个,看来是一家子。比较特别的,是车上有两位穿军警制服的人向他们行军礼告别,所以他们应该是贵宾。
一男一女带着两个男孩,大的10岁左右,公务舱的第一排就是留给他们的。跟随的那个带着手提行李,好像有电饭锅等,坐到后面的经济舱。问空中小姐他们是谁,回答说是“王妹”,声音中听不出有什么惊喜或神秘,似乎经常遇到。
如此贵宾登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保安检查措施,对其他乘客也没有任何影响。飞机起飞后王妹用手机给孩子拍照,也高高兴兴地与我们团里的一位女士合影。我想起之前看到的一条新闻说小王子快要诞生了,莫非王妹全家回国,就是为了迎接这位小外甥的出世?
不丹到了。飞机在帕罗机场刚刚停妥,就看到外面有人在铺红地毯,迎接的人群已等在下面,其中有穿军警制服的,还有一位披着橙色披肩的僧人(应为中央寺院的法师)。王妹下了飞机舷梯与他们一一握手时,穿白上衣的大儿子已奔跑到前面,扑到一位中年女子的身上,紧紧搂在一起。离开时,他们仍然手搀着手,很是亲密。从礼遇来看,她应该不是他的外婆,不是王太后;而且,他的弟弟就一直跟在妈妈身边。我判断,这位中年女子可能是王妹大儿子的奶妈,从小带大,但最近好久不见。
即使在冬天,不丹的高原阳光仍然灼人刺眼,有人为王妹打起遮阳伞,一起离开。这时,我们开始下机。踏上不丹的土地,迎面见到的是候机楼前的巨幅画像:年轻的国王和靠在他肩头的美丽王后,用幸福的笑容来欢迎每一位来客。
机场大楼白色的墙,橙黄色的屋顶,挺漂亮。来自各方的乘客下了舷梯第一件事情就是拍照,自拍、他拍、互拍,一个人的、一家人的、一群人的,都为到达不丹而兴奋。楼内的出入境和海关大厅并不大,安安静静,一切都不快不慢地进行着,工作人员都细声细语,态度似乎比其他国家和善。
四周一切都很干净,厕所更是少见的洁白光亮。大厅里除了免税商店,还有不丹央行(BOB)换钱的店柜,但不见有几个人进去。在不丹通用印度卢比,当地货币努尔特鲁姆(BTN)也始终盯住印度货币,二者等值。另外也通用美元,我们在那儿的几天,大概是1美元换66卢比(不丹努)。
导游白马先生已经在机场大楼外等我们。上车后他的第一件事情是为我们每一位献上白色的哈达,这是我在不丹期间收到的近10条哈达中的第一条。我们得到的第一个消息是:小王子这两天就要出生,所有政府官员都随时待命。本来安排好拜访旅游部门官员,看来也不行了。 今天中国游客到了世界上任何地方,第一件事情就是上网。不丹能上网吗?行前我不抱奢望,以为即使上得了网,信号也可能质量很差,时断时续。没想到,从帕罗机场出来,导游带我们去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进城到不丹电信公司办电话卡,解决上网问题。
电信公司的那栋小楼同周边的其他小楼很像,同不丹其他城镇的许多建筑也很像。如果没有屋后的铁塔和前墙的牌子,很难把它同电信行业联系起来。里面的柜台窗口堆着小山般的公文、账本一类的文书资料,让我立即想到印度官方机构所见。
这里办事倒还快,我们每人都按不同手机型号配上大小不同的电话卡,很快就可以上网了。好像是每人300努,大概人民币30元,不知道如何计算流量,反正一个星期后在帕罗机场候机室准备离开时,流量还没有用完。遗憾的是办早了一天,第二天我们每人的手机上都接到一条短信:不丹电信大赠送,充值100努送100努、充值1000努算2000努。这为的是祝贺小王子诞生。
电信局就在帕罗唯一一条大街的尽头,行人、游客和车辆都不多,因而显得还蛮宽敞。一路漫步前行,我们对不丹开始有了新的感觉:“原来这儿还是挺开放的嘛!”首先是街头男女老少好些人手持手机,边走边讲或者边走边刷屏,尤其是年轻人。一个手机开始普及的国家,还会封闭吗?
街头男男女女都穿着当地的服装,男装叫帼(Gho),也就是袍子,女装叫旗拉(Kila),即短外套加长裙。服装的颜色都挺好看,干净素雅。为了保持国家的传统,国王规定所有国民上学、上班都必须穿上这种传统服饰。按照1991年的《国服法令》违背者会被罚款并拘禁一星期。
国王以身作则,据说连射箭、踢球做运动都整整齐齐地穿着“帼”装,出现在老百姓面前。这应该同不丹的小国处境有关。正是1975年邻居锡金并入印度之后,不丹开始特别强调穿自己的服装、说自己的语言,突出自己不同于印度的文化特征,以维护国家的独立。
不丹的官方语言有两种。首先是当地的宗卡语,属于藏语的一种,为藏语群南部方言,书面语就是藏文;另一种官方语言为英文,相当普及,不丹人的发音也比较标准,至少听起来比印度人的英文舒服许多。
P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