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农民军甄翟儿与李渊在雀鼠谷作战,李世民率领骑兵冲破义军的包围,从而取得了胜利。这一仗使李世民善于领兵冲锋陷阵的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在李渊由晋阳进军关中的过程中,李世民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唐军占领长安,李渊以丞相辅政,李世民为京兆尹,受封秦国公一等爵。武德元年(公元618年),高祖建唐,李世民为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晋封秦王。以击溃陇右的薛举集团的业绩又被封为右武侯大将军、太尉、使持节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
(2)功高遭妒
从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开始,李建成就嫉妒世民战绩卓著,加上他又渐渐宠幸小人,所以,礼部尚书领太子詹事李纲多次进谏,但李建成均不采纳。九月,李纲向李渊提出辞官,李渊予以挽留并提高李纲官衔,李纲再次上书谏太子,李建成依然拒而不听,仍然为所欲为。这是兄弟间争夺帝位继承权的先声。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刘武周被李世民平定;次年,李世民又消灭了窦建德、王世充两大势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他谋取帝位继承权的欲望随着战功增高而滋长。还在讨伐王世充时,李世民就曾和房玄龄微服拜访一位著名道士王远知。王远知迎接两人时惊道:“这位贤士,莫非是秦王吗?”李世民据实相告。王远知说:“你将来要作太平天子,你要保重自己啊!”他听后一直牢记在心中。
李世民在率兵征战中,注意招贤纳士,将骁勇善战的李世勣、秦叔宝、尉迟敬德、程咬金、张公谨、段志玄、侯君集等都招在自己的帐下。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李世民灭掉郑、夏政权凯旋。十月,李渊因为前代官称都不足表彰李世民的伟大功绩,特创“天策上将”徽号,以李世民就任。并设“天策府”,置官员。设长史、司马各一人,从事中郎二人,军谘祭酒二人,主簿二人,典签四人,录事二人,记室参军事二人,功、兵、仓、铠、骑、士六曹参军事各二人,参军事六人。此外,李世民还兼任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管辖潼关以东地区。
李世民又以天下太平为由,设立“文学馆”,延请各方文学名士。一时,麾下人才济济。有秦王府属杜如晦,记室房玄龄、虞世南,文学姚思廉、褚亮,主簿李玄道,参军蔡允恭、颜相时、薛元敬,谘议典签苏勖,天策府从事中郎于志宁,军谘祭酒苏世长,仓曹李守素,记室薛收,国子助教孔颖达、陆德明、盖文达,宋州总管府户曹许敬宗,他们都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李世民叫褚亮为他们写赞词,阎立本为这些人画像,号称十八学士。当时士大夫们都以能选入文学馆为崇高荣誉,把文学馆吹嘘为东海三仙山的瀛洲,把入选文学馆称为“登瀛洲”。李世民把这些名士分为三组,每曰轮流值班,恩礼优厚。他每曰上朝后就到馆中,和众学士讨论文籍,谈论古今。文学馆实际是李世民政治上的顾问决策机构。这些僚佐们还煞费苦心地为他招贤纳士。洛阳被攻下时,曾依附王世充的杜淹投唐,他原想依附太子李建成。房玄龄知杜淹多权术,恐他为建成所用对秦王不利,于是禀告李世民,抢先引入天策府为官。李世民还在大臣中取得了萧瑪、陈叔达的鼎力相助。
对李世民有敌视之意的李建成也早己做着准备,他首先凭借在朝辅政的条件以及自己太子的特殊位置培植自己的势力。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窦建德被擒后,魏征和裴矩入关降唐。魏征一到,他就恭敬拜访,引任太子洗马,将魏征收入帐下。裴矩也被重用为太子左庶子,不久又荣升太子詹事。太子中允王珪颇受建成礼遇,一直忠心不二,助他巩固太子地位。在大臣中,李建成争取了宰相裴寂、封德彝的支持。东宫太子集团从而形成。
齐王李元吉成为建成的得力助手之一,他是经过一番权衡才和长兄结成联盟的。李元吉作战英勇,屡次打得胜仗,在随李世民平定东都王世充讨伐刘黑闼时屡立战功。但是,他骄逸放纵,性好畋猎,自言:“我宁愿三天不进食,也不能一天不打猎。”他狩猎时,随意践踏田野庄稼,放纵部下杀掠百姓牲畜;甚至在街上乱放箭,看行人们慌恐地躲避箭枝而放声大笑。
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农民军甄翟儿与李渊在雀鼠谷作战,李世民率领骑兵冲破义军的包围,从而取得了胜利。这一仗使李世民善于领兵冲锋陷阵的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在李渊由晋阳进军关中的过程中,李世民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唐军占领长安,李渊以丞相辅政,李世民为京兆尹,受封秦国公一等爵。武德元年(公元618年),高祖建唐,李世民为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晋封秦王。以击溃陇右的薛举集团的业绩又被封为右武侯大将军、太尉、使持节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
(2)功高遭妒
从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开始,李建成就嫉妒世民战绩卓著,加上他又渐渐宠幸小人,所以,礼部尚书领太子詹事李纲多次进谏,但李建成均不采纳。九月,李纲向李渊提出辞官,李渊予以挽留并提高李纲官衔,李纲再次上书谏太子,李建成依然拒而不听,仍然为所欲为。这是兄弟间争夺帝位继承权的先声。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刘武周被李世民平定;次年,李世民又消灭了窦建德、王世充两大势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他谋取帝位继承权的欲望随着战功增高而滋长。还在讨伐王世充时,李世民就曾和房玄龄微服拜访一位著名道士王远知。王远知迎接两人时惊道:“这位贤士,莫非是秦王吗?”李世民据实相告。王远知说:“你将来要作太平天子,你要保重自己啊!”他听后一直牢记在心中。
李世民在率兵征战中,注意招贤纳士,将骁勇善战的李世勣、秦叔宝、尉迟敬德、程咬金、张公谨、段志玄、侯君集等都招在自己的帐下。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李世民灭掉郑、夏政权凯旋。十月,李渊因为前代官称都不足表彰李世民的伟大功绩,特创“天策上将”徽号,以李世民就任。并设“天策府”,置官员。设长史、司马各一人,从事中郎二人,军谘祭酒二人,主簿二人,典签四人,录事二人,记室参军事二人,功、兵、仓、铠、骑、士六曹参军事各二人,参军事六人。此外,李世民还兼任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管辖潼关以东地区。
李世民又以天下太平为由,设立“文学馆”,延请各方文学名士。一时,麾下人才济济。有秦王府属杜如晦,记室房玄龄、虞世南,文学姚思廉、褚亮,主簿李玄道,参军蔡允恭、颜相时、薛元敬,谘议典签苏勖,天策府从事中郎于志宁,军谘祭酒苏世长,仓曹李守素,记室薛收,国子助教孔颖达、陆德明、盖文达,宋州总管府户曹许敬宗,他们都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李世民叫褚亮为他们写赞词,阎立本为这些人画像,号称十八学士。当时士大夫们都以能选入文学馆为崇高荣誉,把文学馆吹嘘为东海三仙山的瀛洲,把入选文学馆称为“登瀛洲”。李世民把这些名士分为三组,每曰轮流值班,恩礼优厚。他每曰上朝后就到馆中,和众学士讨论文籍,谈论古今。文学馆实际是李世民政治上的顾问决策机构。这些僚佐们还煞费苦心地为他招贤纳士。洛阳被攻下时,曾依附王世充的杜淹投唐,他原想依附太子李建成。房玄龄知杜淹多权术,恐他为建成所用对秦王不利,于是禀告李世民,抢先引入天策府为官。李世民还在大臣中取得了萧瑪、陈叔达的鼎力相助。
对李世民有敌视之意的李建成也早己做着准备,他首先凭借在朝辅政的条件以及自己太子的特殊位置培植自己的势力。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窦建德被擒后,魏征和裴矩入关降唐。魏征一到,他就恭敬拜访,引任太子洗马,将魏征收入帐下。裴矩也被重用为太子左庶子,不久又荣升太子詹事。太子中允王珪颇受建成礼遇,一直忠心不二,助他巩固太子地位。在大臣中,李建成争取了宰相裴寂、封德彝的支持。东宫太子集团从而形成。
齐王李元吉成为建成的得力助手之一,他是经过一番权衡才和长兄结成联盟的。李元吉作战英勇,屡次打得胜仗,在随李世民平定东都王世充讨伐刘黑闼时屡立战功。但是,他骄逸放纵,性好畋猎,自言:“我宁愿三天不进食,也不能一天不打猎。”他狩猎时,随意践踏田野庄稼,放纵部下杀掠百姓牲畜;甚至在街上乱放箭,看行人们慌恐地躲避箭枝而放声大笑。
P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