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桃》、《黄昏后》、《空山灵雨》、《弁言》、《蛇》、《三迁》、《香》、《愿》、《山响》、《信仰底哀伤》、《暗途》、《爱就是刑罚》、《债》、《荼蘼》、《公理战胜》……《许地山精选集》精选许地山在小说、散文、书信等方面的经典之作,汇集为一册,并配有珍贵的历史照片,使读者一册在手,遍览文学大家之流风遗韵。
| 书名 | 许地山精选集/民国文学名家精选集 |
| 分类 | |
| 作者 | 许地山 |
| 出版社 | 齐鲁书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春桃》、《黄昏后》、《空山灵雨》、《弁言》、《蛇》、《三迁》、《香》、《愿》、《山响》、《信仰底哀伤》、《暗途》、《爱就是刑罚》、《债》、《荼蘼》、《公理战胜》……《许地山精选集》精选许地山在小说、散文、书信等方面的经典之作,汇集为一册,并配有珍贵的历史照片,使读者一册在手,遍览文学大家之流风遗韵。 内容推荐 《许地山精选集》为《民国文学名家精选集》中的一种。《民国文学名家精选集》丛书,注重选择优秀版本,精编精校,再现民国文学名家的文学精神和人文情怀。本书精选许地山在小说、散文、书信等方面的经典之作,汇集为一册,并配有珍贵的历史照片,使读者一册在手,遍览文学大家之流风遗韵。 目录 辑一 小说 命命鸟 缀网劳蛛 春桃 黄昏后 辑二 散文 空山灵雨 弁言 蛇 三迁 香 愿 山响 信仰底哀伤 暗途 爱就是刑罚 债 荼蘼 公理战胜 落花生 无法投递之邮件 弁言 给诵幼 给贞蕤 给小峦 给爽君夫妇 复诵幼 复真龄 给怀 复少觉 给琰光 给憬然三姑 给伊红 复劳生 上景山 先农坛 忆卢沟桥 民国一世 读书谈 牛津的书虫 辑三 讲演 文论 我们要什么样的宗教 造成伟大民族底条件 青年节对青年讲话 国粹与国学 中国美术家底责任 序《野鸽的话》 论“反新式风花雪月” 编后记 试读章节 命命鸟 敏明坐在席上,手里拿着一本《八大人觉经》,流水似地念着。她的席在东边的窗下,早晨底日光射在她脸上,照得她的身体全然变成黄金的颜色。她不理会日光晒着她,却不歇地抬头去瞧壁上的时计,好像等什么人来似的。 那所屋子是佛教青年会的法轮学校。地上满铺了日本花席,八九张矮小的几子横在两边的窗下。壁上挂的都是释迦应化的事迹,当中悬着一个卍字徽章和一个时计。一进门就知那是佛教的经堂。 敏明那天来得早一点,所以屋里还没有人。她把各样功课念过几遍,瞧壁上的时计正指着六点一刻。她用手挡住眉头,望着窗外低声地说:“这时候还不来上学,莫不是还没有起床?” 敏明所等的是一位男同学加陵。他们是七八年的老同学,年纪也是一般大。他们的感情非常的好,就是新来的同学也可以瞧得出来。 “铿铛……铿铛……”一辆电车循着铁轨从北而来,驶到学校门口停了一会。一个十五六岁的美男子从车上跳下来。他的头上包着一条苹果绿的丝巾;上身穿着一件雪白的短褂;下身围着一条紫色的丝裙;脚下踏着一双芒鞋;俨然是一位缅甸的世家子弟。这男子走进院里,脚下的芒鞋拖得拍答拍答地响。那声音传到屋里,好像告诉敏明说:“加陵来了!” 敏明早已瞧见他,等他走近窗下,就含笑对他说:“哼哼,加陵!请你的早安。你来得算早,现在才六点一刻咧。”加陵回答说:“你不要讥诮我,我还以为我是第一早的。”他一面说一面把芒鞋脱掉,放在门边,赤着脚走到敏明跟前坐下。 加陵说:“昨晚上父亲给我说了好些故事,到十二点才让我去睡,所以早晨起得晚一点。你约我早来,到底有什么事?”敏明说:“我要向你辞行。”加陵一听这话,眼睛立刻瞪起来,显出很惊讶的模样,说:“什么?你要往那里去?”敏明红着眼眶回答说:“我的父亲说我年纪大了,书也念够了;过几天可以跟着他专心当戏子去,不必再像从前念几天唱几天那么劳碌。我现在就要退学,后天将要跟他上普朗去。”加陵说:“你愿意跟他去吗?”敏明回答说:“我为什么不愿意?我家以演剧为职业是你所知道的。我父亲虽是一个很有名、很能赚钱的俳优,但这几年间他的身体渐渐软弱起来,手足有点不灵活,所以他愿意我和他一块儿排演。我在这事上很有长处,也乐得顺从他的命令。”加陵说:“那么,我对于你的意思就没有挽回的余地了。”敏明说:“请你不必为这事纳闷。我们的离别必不能长久的。仰光是一所大城,我父亲和我必要常在这里演戏。有时到乡村去,也不过三两个星期就回来。这次到普朗去,也是要在那里耽搁八九天。请你放心……” 加陵听得出神,不提防外边早有五六个孩子进来。有一个顽皮的孩子跑到他们的跟前说:“请‘玫瑰’和‘蜜蜂’的早安。”他又笑着对敏明说:“玫瑰花里的甘露流出来咧。”——他瞧见敏明脸上有一点泪痕,所以这样说。西边一个孩子接着说:“对呀!怪不得蜜蜂舍不得离开她。”加陵起身要追那孩子,被敏明拦住。她说:“别和他们胡闹。我们还是说我们的罢。”加陵坐下,敏明就接着说:“我想你不久也得转入高等学校,盼望你在念书的时候要忘了我,在休息的时候要纪念我。”加陵说:“我决不会把你忘了。你若是过十天不回来,或者我会到普朗去找你。”敏明说:“不必如此。我过几天准能回来。” P3-5 后记 对很多人来说,知道许地山是因为中学课文《落花生》。 许地山的笔名就叫落华生,他因为《落花生》这篇散文而被世人记住,这可能就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因缘吧。可是,我不得不说,如果您对许地山作品的阅读和了解仅仅停留在一篇《落花生》上,那实在是不小的遗感。 许地山在民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他的文学风格非常独特,空灵,清新,饱含悲悯,富于宗教隋怀。这些特点不仅使得他的小说和散文辨识度极高,而且也大大丰富了民国文学的精神谱系和审美风貌。 许地山(1894—1941),名赞垫,字地山,笔名落华生。他出生在台湾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1926年毕业并留校任教。北大期间,他与瞿秋白、郑振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积极宣传革命。他在“五四”前后从事文学活动,后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梵文等。1935年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举家迁往香港,在港期间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 许地山的个人经历在他的文学作品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记,这体现在:其一,他的文学创作多以闽、台、粤和东南亚、印度为背景,有一种别样的情致,甚至是异域风情。可以说,南方、南洋既是许地山的出生之地,也是他的文学王国和精神故乡。一般而言,一位伟大的作家都会用自己的作品构建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学世界,许地山也一样。他笔下的南方、南洋,宁静而空灵,像淡墨绘出的烟雨,简约之中蕴涵很深的禅意,云淡风轻的叙述中直击心扉,观照生死大事。许地山是一位优秀的学者,对宗教学、哲学、梵文、文学等均有很深的研究(他专门写过《道教史》《印度文学》等学术专著),宗教文化的熏染也体现在了他的文学创作中。他不仅能在小说中娴熟地引用佛经、圣经,使之衬托主人公的心理、言行,而且整个创作的基调也是“身在红尘,心怀净土”,即他笔下关注的是人间疾苦,最后的指向则是精神上的超脱和解脱。表现在文字上,许地山行文干净,节制,从不过分渲染,也不追求情节的离奇与怪诞,大有宗教上的“清洁精神”和“超拔之气”。 我读过一些佛教和基督教方面的书,对所有正信的宗教都心怀敬畏和敬意。机缘巧合之下,我选编了这本许地山的选集,而他又恰是一位很有宗教情怀的优秀作家。这或许是上苍冥冥之中的一种安排。我感谢这种安排。 编者郑连根 2016年5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