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涉及诸方面的内容。刘德军等著的这本《创建伟业(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史研究基本经验卷)》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思想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党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章,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思想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党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基本经验,体现经验的与时俱进性、启示的反思性。
| 书名 | 创建伟业(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史研究基本经验卷) |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党政读物 |
| 作者 | 刘德军 |
| 出版社 | 济南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共产党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涉及诸方面的内容。刘德军等著的这本《创建伟业(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史研究基本经验卷)》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思想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党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章,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思想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党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基本经验,体现经验的与时俱进性、启示的反思性。 内容推荐 刘德军等著的《创建伟业(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史研究基本经验卷)》立足于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的光辉历程,以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立党、固党、强党为主线,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伟业历史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和重大事件为基点,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的历史轨迹与基本经验,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坚强领导核心”的历史真谛,从而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本书主题鲜明,体系完整,内容翔实,史料丰富,既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又有较强的可读性,很值得关心、研究中共党史的学者、读者参阅。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 二、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证党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三、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 四、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进行先进性建设,保证党始终引领社会发展进步 五、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始终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二、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党的思想建设 三、不断推进党的思想建设创新 四、党的思想与其他建设统一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五、着力发挥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作用 六、重视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的干部队伍建设考察和基本经验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期间的干部队伍建设 二、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期间的干部队伍建设 三、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前后的干部队伍建设 四、新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党风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 二、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肃党纪,反对独断专行、自由主义 四、坚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骄奢淫逸 五、中国共产党执政党风建设基本经验的现实启示及价值透视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 二、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经验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组织工作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实现党的领导的组织保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必须坚持服从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努力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一支能够体现先进性的党员队伍,建设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 第一,建设一支关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为政之道,要在得人。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邓小平在党的八大上做的修改党章的报告上指出:“为适应党和人民的事业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党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大量地培养和提拔新的干部。”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再次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关键在人”。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能不能不断培养出优秀的领导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兴衰存亡。党要保持先进性,完成执政兴国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三支队伍一起抓,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中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使党真正成为优秀人才密集的政党。 首先,要创建一个高水平的领导班子,就要有一个做事思路清晰、工作奋发有为的领导层。党的干部是我们党的事业的中流砥柱。注重在实践中去考察和任用干部。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建树、作风正派的干部选拔到党的各级领导班子中来;要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素质,巩固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夯实思想政治基础,使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体现在我们的领导干部身上。 其次,要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来武装他们的头脑。要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必须使其干部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选拔和培养年轻干部是百年大计。大胆起用年轻干部,把他们放到艰苦的环境中去锻炼,发挥他们的作用。这样我党事业才能后继有人,才能代代相传。我们党始终把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思想素质好、文化水平高、领导能力强的年轻干部,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来抓。 第二,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基层组织也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础。只有建立牢固的基础,才能保证党的整体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党才能经得起考验,所以说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础。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着许多新课题、新任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许多基层党组织在服务经济建设上能力不足,社会整合能力不强,处理复杂问题和依法执政的能力也有所欠缺,基层党组织也存在对自身定位不准。第二,存在对基层党组织工作重视不够的情况。 针对以上问题,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采取有力措施。首先,要探索改革党的组织设置,使我们党的组织设置更加符合客观实际,要有利于加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使党的组织设置要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切实的作用。其次,要改善党组织活动的方式。党组织的活动方式要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要体现时代精神,克服盲目性,倡导创新精神,要有利于提高广大党员的整体素质,使广大党员能乐于接受,而不是流于形式,要帮助党员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要壮大党员队伍,就要不断发展新成员,使党员数量不断增加,使党员队伍获得新鲜血液,把社会各方面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为党的组织增添新的生命力。同时,也要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党员队伍的战斗力,要加强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监督。要充分实现和保持广大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使广大党员充满生机和活力,要靠党员自律和组织上的他律来实现。要以保持先进性作为基本要求,加强党员的党性锻炼,提高党员党的意识,认真履行党章规定的党员权利和义务。只有经常性的教育,党员才可能将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内化为个人的追求,党组织也才有可能制定有效的切实可行的监督措施。要做好党员处理工作。建立健全党员队伍的自我纯洁机制,转变观念,党员队伍的新陈代谢是正常的;建立有效的党员处理机制,对一些违纪违法的党员做出组织处理。 当今和未来的世界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改革。不断更新人才观念,要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和效能,努力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并引导他们投身于伟大的实践中。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为他们创造发挥才干的空间和舞台,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工作局面。 P24-26 序言 2011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华诞。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民族伟业,贯通历史、现实与未来。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从开天辟地到新天新地,从革命到执政,从解放到复兴,整整90年的历史,如同一幅壮丽的画卷,五彩斑斓,丰富厚重,书写着英勇,记录着艰辛,放射着光芒。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一部最为惊心动魄的奋斗史诗!跨越90年,既有追寻、追思、追问,更是展示、揭示、昭示。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90年的历史,是一部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并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如果按基本线索展开,首先是一部奋斗史,即领导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同时是一部探索史,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还是一部自身建设史,即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这“三个历史”,就是三条基本线索,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90年的成长发展过程。 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最辉煌之处,镌刻着“革命”两个大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这场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而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就是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把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两次革命,都是为了打破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以更快速度实现更大程度的历史性变革和进步;两次革命都工程浩大、气势如虹,都引起了中国整个社会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观念等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因此,两次革命是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中两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 在90年创建伟业中,中国共产党干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第二件大事,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第三件大事,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l,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在90年成长发展中,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和理论成果,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改革开放以后,主要理论成果是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次飞跃,是辩证把握理论与实践关系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是对中国国情和马克思主义认识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两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两次历史性创新,是对在中国这样的国家如何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得出规律性认识的两大成果。两次飞跃及其理论成果,又是两次革命、三件大事的灵魂。它们在两次革命、三件大事的实践中产生,又反过来赋予两次革命、三件大事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开辟了两次革命、三件大事通向胜利的广阔前景。 中国共产党从她诞生的那天起,就显示出其他政治力量所不具备的优秀特质和强大政治优势,即:中国共产党既有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又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一个为民主和科学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既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又能够顺应世界发展进步潮流,是一个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既坚持党内民主,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是一个能够吸引和凝聚民族精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是一个敢于斗争又善于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既能够为人民坚持真理,又能够为人民修正错误,是一个真正没有私利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既重视学习,又善于学习,是一个能够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己素质和能力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铸就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精神。中国共产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科学思想理论、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追求、优秀政治品格、优良工作作风、积极精神风貌的结晶。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蕴含着高远的理想,是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浪漫主义、理想主义等的集中体现;既仰望星空又关注脚下,具有鲜明的现实指向;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实践为基础、以客观规律为依托,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体现,彰显了科学理性;关注入的利益、满足人的需求、促进人的发展,体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中国共产党精神,不仅影响着中国社会历史的进程,也影响着整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民族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形态;不仅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科学性、阶级性、革命性、先进性、战斗性、民族性和包容性,也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不仅夯实了保持党的先进性的精神基础,也成为中国共产党总揽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主宰和灵魂,推进着党的事业健康发展。这些特质、优点和精神,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无限生机和活力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注重从经验教训的总结中开辟未来。在90年的成长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针对不同的形势和任务,对历史经验进行了几次总结,如: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做出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党的七大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建设经验的总结;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上对党的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江泽民在建党80周年大会上用“三个必须始终”总结了80年党的基本经验;党的十五大总结了近20年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党的十六大对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建设基本经验的总结;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用“六个必须坚持”总结了55年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用“五个必须”高度概括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宝贵经验;党的十七大用了“十个结合起来”概括了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历史实践反复证明,“六个必须坚持”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经验。即: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必须坚持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不失时机地进行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打;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坚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扩大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所有这些集中到一点,那便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领导核心,她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壮丽篇章。 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研究是一个大题目,内容十分丰富,历史发展纵横交错,且现实性强。为此,我们组织了比较强的研究队伍,由山东轻工业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高校的有关专家联合,实行主编负责与分卷作者撰写的方式,刘德军教授、张荣华教授为总主编,负责全书的总体设计、审核定稿;各卷作者独立负责撰稿,并分署著作者姓名。 本书立足于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90年的光辉历程,以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立党、固党、强党为主线,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伟业历史节点中的重大问题、重要文献、重大事件呈现,阐述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历史轨迹与基本经验,揭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坚强领导核心”的历史真谛,从而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全书设7卷:分段、专题立卷,章目体系论述。纵设6卷,各卷时间段为:1919~1935,1935~1949,1949~1976,1976~1989,1989~2002,2002~2011。各卷章内一级目的设置,体现历史发展概貌,统领纵向发展同质问题;横设“基本经验”1卷,论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思想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党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基本经验,体现经验的与时俱进性、启示的反思性。 撰著《建党伟业: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史研究》一书,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学术研究工作,撰著者又均是在教学之余伏案撰文,加上水平所限与时间较紧,欠妥之处在所难免。我们恳切地期望学界同仁、广大读者不吝赐教,给予指正。 谨以此书向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献礼。 刘德军 2011年6月19日 于济南西部大学城学校宅内 后记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极具历史性、现实性与长期性。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党的建设是一个伟大工程”,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共领导人提出“党的建设是一个新的伟大工程”,中国共产党不断创新其自身建设理论,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 中国共产党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涉及诸方面的内容。《创建伟业: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史研究·基本经验卷》,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思想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党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章。具体分工如下:第一章,王娜娜;第二章,韩丹;第三章,田宪玖;第四章,宋晓波;第五章,王婕。全书由刘德军设计、改写、定稿。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参阅了学界有关论著,并参考、借鉴了学界有关研究成果。在此,特向有关作者表示深深的谢意! 由于水平所限,加之时间紧迫,本书从体系到内容、从观点到材料,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不足之处,恳请学界同仁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刘德军 2011年6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