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大陆首次出版 有生之年辑”收录了亦舒首次在大陆出版的5部全新作品,包括《衷心笑》《幸运星》《承欢记》《悠悠我心》《某家的女儿》。该套书经独家授权,进行了全面编校,采用小开本、精装设计,融合经典与时尚,值得收藏。
亦舒是华语世界独具影响力作家,与倪匡、金庸并称为“香港文坛三大奇迹”,至今已出版300余部作品。她擅长以简练文笔书写动人故事,开启了现代女性独立爱情观与价值观,影响了半个世纪以来的城市女性。她倡导人生是一场体面,要以自爱自立为本。读亦舒,活得通透,想得明白。
本书是《承欢记(精)》。
亦舒著的《承欢记(精)》讲述了不知自几时开始,麦承欢变了。或许因有一夜要值通宵更,发觉白衬衫卡其裤最舒服,以后不再劳驾套装。也许因有一日风吹乱头发同事反而赞她好看,于是以后她不再一丝不苟。更可能是因为在工作岗位久了,发觉成绩重要过外表,上司写起报告来,名贵衣着不计分。于是一日比一日改变。到了今日,她潇洒、时髦、爽朗,还有,非果断不可,已不是那可爱依人的小鸟了。
下午七点,亚热带的夏季天空还未完全暗下来,这正是所有人归队回家的时候。麦承欢下了车一抬头,只见整座屋村灯光已亮起一半,那幢廉价租屋看上去犹如挂满珠宝璎珞的宝塔。
她从来没有第二个家,她在此出生、在此长大,一直没有离开过。
承欢与父母及一个弟弟同住,麦宅面积虽小,设备还算周全,最幸运之处是窗口面对南中国海,天气好的时候,蓝天碧海,一望无际。
初搬进来,许多亲友都讶异了:“廉租屋竟有此美景,真是政府德政。”
这政府的德政还不只如此,承欢自小学到大学,从未付过一毛钱学费,全免。毕业后,名正言顺考进政府机关做事,回馈社会。
麦承欢的世界愉快、健康、欢乐,她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个都会成长期的阴暗面,她只享受到它健全成熟的制度。
她代表幸运的一代。
今日与往日一样,她从办公室回家,刚好来得及吃母亲煮的可口家庭菜。
在电梯中她碰到相熟的邻居,像麦家一样,他们也在此地住了好几十年。
承欢听见黄太太朝她打招呼,并且打趣说:“你们早是富户了,还住在此地?必是贪风水好,所以你同承早都会读书。
承欢但笑不语。
承欢老觉得不说话是最佳社交礼貌,这些太太的言语背后往往又有另一层意思,赞美固然不假,挖苦却亦有诚意。
对长辈要客气,宁可他失礼,不可我失态。
另一位甄太太也说:“承欢,你妈刚挽了一大篮菜上去。”
她的小孙子伸手来拉扯承欢手袋上的装饰穗带,甄太太连忙阻止。
“喂!”她大声说,“那是名牌手袋,切莫弄坏。”停一停笑道,“是不是,承欢?”
承欢见电梯已到十七楼,连忙笑着道别,一个箭步踏出去。
母亲打开了厨房门正在炒菜,一阵香直扑出走廊,承欢深深吸气。
谁说这不是人生至大安慰,下了班回到家知道有顿安乐茶饭在等着她。
她知道有许多独居的同事回到家只能喝矿泉水吃三明治。
像好友毛咏欣,回到公寓踢掉鞋子便只有一杯威士忌加冰,承欢笑她,不到三十必定变成酒鬼。
一次咏欣问承欢:“伯母会不会做蛋饺?我已三年没吃蛋饺了。”
可怜,连承欢的母亲都为之恻然,立刻做了一大锅叫女儿带去给她。 承欢在门前扬声:“承早你在吗?”
承早过来替姐姐开门。
所谓客厅,不过弹丸之地,放置简单家具后已无多余空间,成年人振臂几乎可同时触摸两面墙壁,可是这狭小空间从未引起过承欢的不快。
是因为一家四口非常相爱的缘故吧。
父母总是让着子女,姐姐愿意迁就弟弟,弟弟性格温和,并且都懂得缩小个人活动范围。
承欢斟了一杯冰茶喝,小冰箱放在沙发旁边,十分方便。
麦太太探头出来:“回来了?”
承欢嘴角一直带着一抹笑:“是。”
“交通如何?”
“挤得不得了。”
承早看到那笑容,探过身来研究姐姐的面孔,承欢闻到弟弟身上汗臊,连忙掩鼻。
她叫嚷:“打完球就该淋浴,那双臭胶鞋还不拿到露台去晾干。”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