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在行路上的记忆》由资深媒体人,散文家王然潜心创作,或回首似水年华,或描绘故乡山水,或追忆亲朋故旧,或抒发一己感悟,或品评书画佳作,语言平实质朴,情感真挚动人,饱含敏锐的观察、充满哲理的反思与人生喟叹,颇为值得一读。这些散文文字凝练隽永、情感深沉真挚,充满了人生的喟叹与智慧,显示出作者深厚的人文修养与写作水准,具有较强的文学性与可读性。
| 书名 | 丢在行路上的记忆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王然 |
| 出版社 | 重庆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丢在行路上的记忆》由资深媒体人,散文家王然潜心创作,或回首似水年华,或描绘故乡山水,或追忆亲朋故旧,或抒发一己感悟,或品评书画佳作,语言平实质朴,情感真挚动人,饱含敏锐的观察、充满哲理的反思与人生喟叹,颇为值得一读。这些散文文字凝练隽永、情感深沉真挚,充满了人生的喟叹与智慧,显示出作者深厚的人文修养与写作水准,具有较强的文学性与可读性。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本散文合集,作者王然以多年深厚的生活积淀与丰富的人生阅历、真挚的思想情感以及朴实深沉的文笔,将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悟,对于故土亲人的深情,对于成长历程的回望,以及对于异域他乡风土的描摹一一记录下来,再加以分门别类成辑。书中所选的这些文章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与修饰,但却以平实真挚给人以感染,发人深思,足堪一读。 《丢在行路上的记忆》共分为四部分:乡愁的味道(以满含深情的笔触回忆故乡山水人情)、泛黄的笔记本(回忆青葱岁月的成长经历)、淡忘的曾经(作者近年来国内外旅行的经历感受,对不同地域风土人情的描摹)、书画人生(对当代著名书画家作品的赏析点评),共计四十余篇。 目录 自序 第一辑 泛黄的笔记本 泛黄的笔记本 大蚱民兵哨所 戈壁人生 雨过无痕 迟来的纪念 生死一言 一纸之交 毋忘在莒 劣政碑断想 黑白照片 闲时舒心 第二辑 乡愁的味道 乡愁的味道 老宅老树 老村老名 老家老人 母亲的山坡 笑容 消失的小河 雾问 谎花 丢在行路上的记忆 影子 红豆 第三辑 淡忘的曾经 淡忘的曾经 埃及欲知:文明怎样走到今天 埃及意象:从文化入眼 眼中的南非 新加坡:花一样的记忆 改变 空镜头 让座的尴尬 牢骚 三哥 情谊五哥 晦气 路灯 第四辑 书画人生 书画人生——李铎书写军民情 笔墨律动对话心灵——青年画家潘梦禅印象 让德风惠露沐浴身边——潘梦禅韩国画展作品记忆 意境高古禅风画——潘梦禅日本画展作品赏析 秀美尽在灵动中——读刘一民的《群峰竞秀》图 写真情至性书意韵气象——青年书法家顾翔印象 气韵灵动意象万千——刀画新秀王鹤霏和她的作品 书于心形与道——李小荣和他的书写 蕉荫朱雀图 当代《百虎图》——华占英、张广杰《百虎图》赏析 《碧霄万里》品自高——当代书画大师笔墨联袂的绝唱 试读章节 泛黄的笔记本 在办公桌抽屉的角落处,翻出一本早已泛黄的笔记本,取出来打开它的时候,指头上沾满了一层薄薄的尘土,那是岁月的尘埃,也是忘却的记忆。 记不清笔记的内容,尽管封皮上清清楚楚地写着启用的时期。就像自己感觉不到什么时候开始的记忆减退一样,对笔记中的那些曾经吸引过我、打动过我的人和事、物和理、情和景、言和行怎样被遗失却浑然不知。 不知者不为过。翻阅现在或许会读到过去。我的笔记本经历很简单:参加工作后,总怕记忆失聪,误了事情,听信办公室的“老人”言,衣服兜里时常装着一个小记事本,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要听到看到什么感兴趣的东西,抑或领导有什么指示要求,地方有什么创新亮点,同事有什么思路计策,自己有什么奇思妙想,此刻有什么激起的思想火花,就掏出记事本来草草记上,以助消化,以备后用。常年如此,形成习惯。 习惯成自然。这样的自然无疑是一种愚笨。我把自己这种愚笨调侃为“先飞”,而这一“飞”就是几十年。几十年间积存下一摞又一摞笔记本,有厚有薄,有大有小,有新有旧,恰似岁月留痕,唯有这本泛黄的笔记,见证一次又一次工作变动,历经一回又一回办公室搬迁,始终跟随着供职的办公桌。 几十年的“先飞”让我领悟到一个道理:凡事没有绝对的一帆风顺,只有持之以恒地坚持,坚持的结果就是成果。“先飞”的成果与先得的感受一样,都有一个追求的向往。无论心记与笔记,有向往就有追求,有追求就有信心,有信心就能坚持。坚持能滴水穿石,如铁杵磨针。小小的笔记本,记下了坚持的收获。闲暇时信手抽出一看,那些东倒西歪的字迹,那些零七碎八的记录,那些早已尘封的往事,在掀开的记忆中历历在目—— 某年发现,生活中处处是道,事事是理。不管你的境况和结局如何,都在道理之中。为人,无悔便是道;处事,无过便是功,登高,不是让世界看到你,而是让你要看到世界。很多人、很多时候、很多境况下都不明白,甚或都不知道一些简单不过的道理,总是把事情看得很复杂,把事物看得很奥妙,把事态看得很严重。其实,高深不是睿智,越简洁才越智慧。比如人,看透了,就是个聚和散。生时是聚,死后是散,和时是聚,仇恨是散,再说天,天是人类的秘籍,科学家永远痴迷的课题。你不是科学家,你没有科学家的理想,你就没有必要深陷天的奥妙之中。天无论多大,无论多高,无论多神秘,就是个阴天和晴天,就是个白天和黑夜,就是个风雨雾霾和阳光灿烂。正如小时候暑期写作业,穷尽了九牛二虎之力,辜负了寒暑大好时光,写了一两个月,恭恭敬敬交给老师,老师只写了一个“阅”。 某天小聚,朋友小聚是一种交往。人生不可能没有交往。费了心思的交往,叫周旋;动了心机的交往,叫算计,没有目的的交往,叫来往。无论来还是往,都摆脱不了现实的困惑: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可外面的世界也很惊险;外面的世界充满诱惑,可外面的世界也充满厌恶;外面的世界遍布细菌,避免传染只能提高免疫力。人这一生,有不少自我开怀的事,也有不少自己创造的乐事。胸怀是委屈撑出来的,烦恼是欲望急出来的,痛苦是与人比出来的,心态是经历磨出来的,健康是运动练出来的,快乐是知足养出来的,美德是自律管出来的。与人相处和为贵。如果相吵相骂相怨只一分钟,那一分钟对人的伤害,一百分钟都弥补不回来。争执时先说对不起的人并不是认输也不是原谅,而是比对方更珍惜一份感情,一种缘分。 某时感慨,网络正在蚕食纸媒,电脑加速取代手写,传统习性越来越困惑时代的变化,觉察到时尚的陌生。笔记离生活越来越远,犹如偶然经过北京市南四环路边,看到有个“二手车”交易市场,不论什么车,只要去一倒手,就不再是原本的意义。因此,对“二手”就有了自己没有边界的解读:失而复得的东西,永远是二手货。本子上的手记永远是个人的,传播开去,影响他人,就得“过手”。“过手”未必就是承接,也有可能是创造。所以,“二手”的东西无须褒奖,只要记住:如果心中没有阳光,双眼就只能看到风雨。 冷落在我办公桌里的笔记本素面天颜,没有“谁把你的长发盘起”的幽情,也没有家长里短的八卦,更没有你争我斗的无聊,翻阅它,寻找不到风雨的痕迹,泪雨的心绪。雨是有故事的,泪雨的故事更多情,而我的笔记本里没有故事,只有思想的刹那,灵光的瞬间,聆听的记录,目睹的精彩,它没有雨的想象,下雨的早晨,总会让人想起某个人、某件事、某个时间、某段经历,笔记本老到枯黄了也看不出一丝雨意,没有雨,就缺少了一种美,一种美的感受,美的冲动,但并没有因此停止生命的蠕动,这是物的生命。 这样的物命无疑很幸运。笔记本变色了,那些文字没有随着纸质变色,也没有因为墨汁褪色。在岁月的风尘里,不能改变的不仅仅是文字,还有记忆那些文字瞬间的认知与判断。思想的火花总是在时间的淬火中闪光,一本笔记或许就是你成长中灵魂生态的一个窗口,它关不住你想藏匿起来的秘密,也遮挡不住你在一个时段的好奇与无知。我用眼神温暖那泛黄的笔记,用好奇关怀那淡忘的文字,用功利权衡那留存的意义,这是一本注定要随我一起慢慢变老的笔记。虽然已近老眼昏花,但翻阅时似乎是在给被遗忘、被冷落、被抛弃的日子涂上一抹亮色。很多的东西都会在人生的成长中被遗弃,包括滋润我们成长的智慧,提携我们成才的贵人,助力我们成功的恩德,笔记本没有被遗弃是个意外。或许因为它不疏懒,也不贪婪。 于是,我就想,物运和人命往往有出人意料的巧合,也有不可思议的意外。我和笔记本的知遇也不纯属意外。 (2014年4月22日) P2-4 序言 我说,这是一本让人宽心释怀的集子。题材随手拈来,有人有事,有经有历,有见有闻,有喜有忧,有思有想;文章随性写来,有实有虚,有情有意,有拘无束;文字随心道来,有正有谐,有雅有俗,有歌有讥。 随心随意的表达是一种幸福。每个人的幸福、幸福着的方式虽然不尽相同,但触点只有一个,或一个嗜好,或一份美丽,或一句赞美,或一种感受,或一次选择,或一缕梦想。幸福是个人的隐私,在你眼中的一种无聊,在别人的眼里或许正是一种珍贵;在你眼中的一种苦难,在别人的心里或许正是一种幸福。这种幸福,无关名誉地位,无关荣华富贵,只是一种心灵感应和默契,像花儿开放一样,悄无声息,却有馨香在彼此心里缠绵,如涟漪在彼此生活中荡漾,幻化为生命中的一种永恒和地久天长。 《丢在行路上的记忆》会带给你这些漫无边际的感觉,甚至莫名其妙的共鸣。于是想:世界那么大,真该去看看。仅仅去看,也是生活,只要去看,就是生活。生活是世界,世界有生活,生活的世界很丰富,世界的生活很精彩。 此时,我不无忐忑地猜想:你不会像我一样看世界吧?也别像我一样看世界! 你用你的感觉去看世界,世界让你很晕;你用你的眼睛去看世界,世界离你很近,你用你的心境去看世界,世界与你很亲。诱惑那么多,谁没动过心? 如果你像我一样遇到了那些人:亲人、熟人、友人、好人,或者高尚人、平凡人、多情人、麻烦人,你会怎么看、怎么办? 如果你像我一样经历了那些事:动心事、惬意事、功德事,或者曾经的事、现在的事、莫名的事,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只需一份勤奋,把不经意的思想,把大千世界的见闻,随时随手记下,或许就是别人眼中的收获,也许就是坚持不懈的财富。财富不是聪明创造的。聪明不尽是智慧,更多的是秉性,因为会忍才是聪,会让才是明。文字的坚守需要忍受世俗的诱惑,思想的成长需要胸怀的阔大。当然,有些财富只与精神有关,或许贵而不富,但与富而不贵相比,心绪会平静许多,心境会开朗许多,心情会阳光许多。 其实,贫富都是风景,有的人虽富却贱,有的人虽贫却贵。人贵在不忘人恩,不念人过;人贱在不知感戴,不知舍弃。 人与人相识、相交、相处,是一种难得的缘分,把缘分中那些相遇、相知、相助的情感串起来,就是记忆。记忆的过滤形成思想,思想赋予了我们生活的向往,这是生发在心底的愿望。心愿与希望的口碑各有千秋,有的叫贪念,有的叫俗念,有的叫夙愿。要没有了心愿,也就没有了动力,没有了激情,也就失去了生活的情趣,要是没有了希望,也就没有了目标,没有了方向,也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 可总有那么一些人,要么生活给人看,要么看别人生活。而有些人却是只顾沿着崎岖不平的路往前走,饱含一颗不负他人的良心,在漫漫行程上始终看到一个新的自己。路本无止境。路的尽头,仍然是路,无论险峻与坦途,只要你愿意走,终会展现灿烂阳光。 但是,人的一生尽管会与千千万万的人走在同一条路上,遭遇同一场风雨,经历同一个事件,恰逢同一代变迁,却又并不一定都能留下铭心刻骨的记忆,也不是都能手拉手、肩并肩地去面对现实。如此一来,行路上瞬间萌生的心语,犹如搭建的一座交流沟通的桥梁,也如自己在沉淀中更好地审视自己,他人在冷眼文字中评说是非,相得益彰,各有所获。 生命是一场无法回放的绝版电影,但存于心底的记忆都是可以回放的。能够存于心底的记忆,是心灵的风景;心灵的风景,是热爱的初心;热爱的初心,是信念的源泉;信念的源泉,是生命的血脉。缘于此意,便有了《丢在行路上的记忆》。行走在人生路上的记忆能成为一个符号,也能成为一粒尘埃,可能是一星火花,也可能是一颗水珠。水的意蕴与我们的生活融为一体。“上善若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君子之交淡如水”;水是先哲们治理国家与教化人民的重要思想。如果人生的思想能溶解为水,哪怕是一粒水分子,也是价值所在。 《丢在行路上的记忆》付梓之际,应景写下这些文字,是为序。 2017年6月13日 于北京白广路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