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化文主编的《中国近现代历史名人轶事集成》正是得益于这些野史和家史(当然也有其他著述),所收录的近现代名人范围较广,既有晚清的维新人士、革命志士、文人学士、杰出妇女,还有官僚政客、军阀流氓、商人巨贾,甚至还有宫廷太监,等等,可谓集大成者。由于内容多不见于正史,故可以从一些侧面补正史的许多不足。
| 书名 | 中国近现代历史名人轶事集成(10)(精)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
| 出版社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白化文主编的《中国近现代历史名人轶事集成》正是得益于这些野史和家史(当然也有其他著述),所收录的近现代名人范围较广,既有晚清的维新人士、革命志士、文人学士、杰出妇女,还有官僚政客、军阀流氓、商人巨贾,甚至还有宫廷太监,等等,可谓集大成者。由于内容多不见于正史,故可以从一些侧面补正史的许多不足。 内容推荐 白化文主编的《中国近现代历史名人轶事集成》一切从史料出发,从近现代出版的各类书刊、报纸中辑录、编排而成,既是一部学术资料,又是一部大众读物,既适用于专家学者做研究时参考、利用,也适合普通文史爱好者的休闲阅读。相信各阶层的读者都能从中找到阅读的乐趣,从这些历史名人轶事中,发现、揭秘人性的善美和丑恶,体会社会的风云变幻,感悟人间的世事沧桑。 目录 序言 凡例 柯逢时卷(1845—1912) 韩国钧卷(1857—1942) 赵熙卷(1859—1917) 张士钰卷(?一1922) 马德润卷(1871—1937) 赵荣华卷(1873—1937) 张联升卷(1875—1944) 万绳栻卷(1879—1933) 方本仁卷(1880—1951) 林庚白卷(1897—1941) 周佛海卷(1897—1948) 卫立煌卷(1897—1960) 罗家伦卷(1897—1969) 盛世才卷(1897—1970) 许钦文卷(1897—1984) 俞大维卷(1897—1993) 黄庐隐卷(1898—1934) 陈诚卷(1898—1965) 田汉卷(1898—1968) 丰子恺卷(1898—1975) 张伯驹卷(1898—1982) 成舍我卷(1898—1991) 闻一多卷(1899—1946) 汤恩伯卷(1899—1954) 老舍卷(1899—1966) 潘光旦卷(1899—1967) 梁寒操卷(1899—1975) 张大千卷(1899—1983) 吴经熊卷(1899—1986) 陶希圣卷(1899—1988) 小凤仙卷(1900—1954) 夏承焘卷(1900—1986) 俞平伯卷(1900—1990) 张学良卷(1901—2001) 宋美龄卷(1901—2003) 李公朴卷(1902—1946) 梁实秋卷(1902—1987) 沈从文卷(1902—1988) 陈雪屏卷(1902—1999) 胡也频卷(1903—1931) 陆小曼卷(1903—1965) 吴国桢卷(1903—1984) 程砚秋卷(1904—1958) 李士群卷(1905—1943) 溥仪卷(1906—1967) 张学铭卷(1907—1983) 阮玲玉卷(1910—1935) 邵式军卷(1910—1964) 蒋经国卷(1910—1988) 舒绣文卷(1915—1969) 蒋纬国卷(1916—1997) 张爱玲卷(1920—1995) 试读章节 张士钰卷(?一1922) 明练迅敏 一夕,忽闻枪声一二发,予立招领村中卫兵者,使其分兵守要路二桥,庶城中有变,不得渡越。张士钰立人城,邀县宰亲巡四城,断人行迹,免匪乘机。予至园中,见大兄所招之四十卫兵无故聚合,颇有不安之色。予觉有异,时领原有卫兵者在侧,即令其以四十人监此四十人,分守二桥之南,盖村居桥北也,且密嘱日:“如此辈有变,或强欲退回,立即枪杀,不可违延。”此四十新卫兵见人众于彼,不敢逞,乃分出守。时枪又二三发,无应者。城内外道路,咸张与县宰躬身自巡视,尽令居民闭户,有违令出者,立毙之。诸营兵无令不得出营,违亦立决,故竞夜无动作。及晨,详探发枪者,知为匪徒勾结北来逃兵,耸惑卫兵及防营之莠徒,思图一逞,乃约以枪声为号,呼应者同起。幸素有筹备,至时又防御严疾,张与县宰咸能以身为率,巡守弗懈,乱遂潜灭。予回思新招卫兵当闻枪声时之神状,有接耳抚枪之可疑,及询所遣监视者,咸云彼辈守桥南时,欲北者屡,初力阻之,后支机关枪作迎击状,始惧而止。至撤防归,犹互相私语,不可测也。予乃以所见所闻语张,决以善遣,遂倍其饷,收械散之,二领者迫使远去。结后,函告大兄,并以遏乱情形详陈先公,先公甚奖张之明练迅敏也。 (袁寒云:《辛丙秘苑》) 险遭小人暗算 一日,袁乃宽忽邀予至勉堂族叔室密谈,予从之往。袁出一电示予,电略谓张士钰措置不当,着即撤去营务处,以驻彰统领高文贵接充云云。予阅竞,谓袁日:“兄意若何?”袁日:“此电突来,张尚未知,予已嘱司电报者秘之不宣。今军心正在浮动,张又得军心,倘有危变,奈何?”予日:“兄知此可矣。予思总统日前尚有批谕,奖其防护得宜,方旋踵间即无故罢免,决非总统之行事。兄与弟当深知总统之任人从无若此者也,必有枝节盘错其中。此电即存弟囊中,万勿使外间知,若有来询,即以无事告之。弟立即电京详问,并请总统顾念彰德安危,万勿撤易。俟得回电,再为宣示。”袁请附名。予拟电日:“顷承电令,甚为惶骇,日前危变,幸张士钰定之,此军心所属,安危攸关。忽予罢免,军心必为一震,倘有祸乱,全家与地方皆不可问矣。恳大人万勿信小人之闲言,摇粗安之危局。男文责在守家,侄宽职关地方,安敢陷大人于忧虑而快小人之私愤耶?”斯时予正少年气盛,未计言之过莽,非对长者所应,今日视之,知予过之甚、气之露矣,而先公度容诚宽且大焉。电发,军中来询者纷纭相继,盖为电局所流露,予以绝无此事慰之,且命其传告同军,勿为谣动。询者来时咸张皇失色,去已色然喜矣。夜间,急电返,谓前电原因复杂,着即取消,仍责成张士钰善为办理,且有训勉之语。予乃以此电遍示各营,并出示前电及陈请之电以释群疑,群众欢呼,且誓以身卫彰德,不使有一草一木之伤。予复邀袁诣张寓所详告之,张初尚欲自辞,予与袁力劝止之,以义责之,且告以军心之欢服,张始欣然。予之必留张者,盖彰德不随四方而俱变者,张防卫之力也。先公谓前电原因复杂者,诚有复杂者在,而先公实不知有前电,迨予电至,始诘责司电报者而索见之。公先既未明指,予亦从而隐之,彼之欲罪张以快私愤,实未计及系于彰德之安危,遽然出之,非故图扰害也。斯役虽微,而后来大事多有种因于此者,故不惮冗琐而详述之。 (袁寒云:《辛丙秘苑》)P6-7 序言 历史人物轶事,作为中国史学遗产的一个重要方面,自汉代起,在各类书志中就有载录,特别是魏晋时期,品评、臧否人物之风盛行民间及士大夫阶层,此类著述更是蓬勃发展。到了明清,特别是近代,数量更是剧增,品种也颇繁杂,渐渐成为中国史学发展史上一个突出现象,又因为其特殊的趣味性而有了更多的读者。 所谓“轶事”,是指“正史”之外各类野史笔记、稗乘杂史、家史家书和名人书信中有关历史人物的事迹。而历朝历代,都有一些文人对其加以搜集整理,有的学者更有浓厚兴趣对其进行研究、撰述,给这类轶事构建了进一步传播的路径,也为“正史”研究者拓展了视野。有的轶事,甚至被民间的大鼓、评书艺人改编,被写进“演义”“话本”中,得到了更多的传播。 做研究的人往往深有体会,当想利用“正史”写文章时,所谓“正史”里却提供不出具体且有价值的东西;当不用它时,觉得又很有价值。所以,历代常有许多学问家,很看重野史和家史的价值,特别是各类名人“轶事”,从中去粗取精,可以加深对有关历史人物的了解和认识,有利于拓展认知的广度与深度。所以明代大学问家王世贞才有关于正史、野史和家史的一段辩证的观点,他认为:“国史,人恣而善蔽真,其叙章典,述文献,不可废也;野史,人臆而善失真,其征是非,削讳忌,不可废也;家史,人谀而善溢真,其赞宗阀,表官绩,不可废也。”王世贞的观点很切实际,一方面,他认为对正史、野史、家史的得失应做综合评价,不要孤立地看问题;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对野史本身应辩证地对待,以免陷于偏颇。他的观点,事实上也得到许多学者的认同。 《中国近现代历史名人轶事集成》正是得益于这些野史和家史(当然也有其他著述),所收录的近现代名人范围较广,既有晚清的维新人士、革命志士、文人学士、杰出妇女,还有官僚政客、军阀流氓、商人巨贾,甚至还有宫廷太监,等等,可谓集大成者。由于内容多不见于正史,故可以从一些侧面补正史的许多不足。 《中国近现代历史名人轶事集成》一切从史料出发,从近现代出版的各类书刊、报纸中辑录、编排而成,既是一部学术资料,又是一部大众读物,既适用于专家学者做研究时参考、利用,也适合普通文史爱好者的休闲阅读。相信各阶层的读者都能从中找到阅读的乐趣,从这些历史名人轶事中,发现、揭秘人性的善美和丑恶,体会社会的风云变幻,感悟人间的世事沧桑。 《中国近现代历史名人轶事集成》编委会 2015年3月12日于北京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